旗下微信矩阵:

寒冬过后,才知道贵圈谁没躺平

当年上影节上、咖啡厅里的资本、IP、大数据,已被台上台下大家念兹在兹的专业主义、现实主义、长期主义所取代。当我们怀着谨慎的乐观、虔敬的热情再次上路,相信这一次能抵达更远的地方。
2023-02-10 14:46 · 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 顾韩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著名外交家塔列朗说过这么一句俏皮话,“谁没有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以前生活过,那就压根儿不算生活过。”若将其化用到中国的影视行业,那我们可以说:谁没有在2019年以前参加过上影节,就不算真正分享过中国影视行业爆发的那场狂欢。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在肇始于2013年前后的影视资本狂飙期搞出了像洛可可一样精致的艺术。但你也得承认,我们当时追求的“电影质感”、服务年轻人、“网感”,浮华精致、大IP+小鲜肉……反正好看的东西可劲儿往上堆的势头,确实和布歇笔下媚态逼人、颇能吸引青少年的美人们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这边就派很能代表那个时代的《小时代》系列出战吧。

行业的命运荒腔走板,是从2018年开始。都说三年一小运、五年一大运,那三年不够现在五年了,影视行业是不是该走出低谷了?

因此,在2月8日还凛冽的北京午后,当硬糖君参加了三年来电视剧行业*次大型聚会——优酷主办的“新号角电视剧创新发展论坛”,真忍不住将其视为某种回暖的信号:面对面不戴口罩的圆桌论坛回来了,新导演计划回来了,会后茶歇和导演之夜也回来了!

但我们也心知肚明,即便再次春暖花开,也不会是上一轮那样的“捞金时代”。熟悉的流程下,行业讨论的内容已与当年天差地别——传统编剧坦然与IP和解;平台与头部公司大谈“省钱经”;积极投身工业化的同时,影视人也在调侃谁将*个被AI取代。

寒冬过后,一个更理性、更务实的时代正在拉开帷幕。而这一次,会是我们当年想象过的黄金时代吗?

还会有那么多钱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但也无需因此感到颓丧。因为相比当下的冷静,那些年的“繁荣”才是非常态:

2011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为传媒产业的投资热潮埋下伏笔;2013年,《致青春》《小时代》等影片在商业上的成功,令IP一词在中国文娱产业获得了新的涵义;2014年,《古剑奇谭》大爆,鹿晗归国,流量偶像概念开始形成;2015年,受到海外Netflix感召、不甘心只做货架的视频平台正式发力自制,制造出巨大的内容需求……

种种因素刺激之下,大量资本流向影视行业。一时间,上市的、跨界的、创业的“神话”层出不穷,项目成本与版权费用水涨船高。

然而,大数据、网络IP与流量明星能做的仅仅是拉低外行进入影视行业的门槛,却无法保证最终的质量与成绩。许多大牌业内遭遇对赌拿捏的同时,资本也频频被影视行业的不确定性教做人。

热钱一去不回,内容要靠自己去赚取广告商和观众的心和钱。但好的一面是,量变终于带来了质变。交足学费的视频平台并未撤离,而是坚定地与内容行业站在一起,在旧时代的烂摊子与珍贵遗产上建立起新循环,直至春暖花开。

说到平台,不得不提到的一个词就是“降本增效”。见证了2022年至今令人振奋的国剧复兴后,应该没人对它再抱着“狂砍预算”等粗浅理解。“降本是手段,增效才是目的。”圆桌论坛上,优酷副总裁谢颖再次强调。

降本增效,首先意味着源头上的资源优化配置——平台调整内容布局,“把一些腰尾部项目淘汰掉,把更多的钱用到好的内容、好的制作人上”;其次意味着在创制过程中把钱用到刀刃上,减少不必要的损耗,也就是工业化;最后意味着科学的排播与运营,实现项目收益*化。

第二点最难攻克,探索成果也最令人欣喜。优酷CTO郑勇在现场将影视工业化的大趋势拆解为技术化、数字化与智能化。2019年布局至今,优酷在这三方面已均有建树。

技术化方面,“帧享”虚拟拍摄整体解决方案用LED背景取代传统的绿幕拍摄,节省置景与转场的时间、成本,同时提升视觉效果;数字化方面,“云尚制片”系统服务于平台制片人与片方负责人流程管理,让项目过程更加透明;智能化方面,平台将创作者与供应商的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引入智能推荐,让码盘过程更加精准、可控。

郑勇透露,云尚制片系统在《少年歌行》《点燃我温暖你》《炽道》《重生之门》《司藤》等爆款剧中都有应用

但谢颖也提到,影视成本难降不仅是条件问题,也是习惯问题。并非所有片方都有工业化的意识,更别提一线的美术、置景、灯光师傅们。就此,平台能做的一方面是尽量将工业化工具开放给新生代创作者使用,另一方面是加强引导。

例如,优酷去年为定制剧拟定了激励计划,对于生产过程中能够节约成本、且播出达到级别的片方给予现金奖励,希望能起到榜样作用。

《冰雨火》《风吹半夏》导演傅东育也有同感:好作品的诞生、工业化的实现,前提是所有环节的主动与自觉。“创作者要有经营的意识,经营者要有艺术的概念,这样才能在共同的理念上达成共识。好内容并不意味着必然的浪费。”

还会是那群人吗?

2015年前后的贵圈,说一句“流量IP迷人眼”不为过。

IP改编涌现了诸多爆款,粉丝经济颠覆了内娱规则,二者的作用被无限夸大,导致行业以一种并不健康的方式疯狂吸纳新鲜血液:演员、作家、歌手、主持人纷纷跨界当导演;演技与人气不成正比的归国鲜肉空降名导电影;刚毕业或者非科班的少男少女出道即主角。

IP是这一切的前提,彼时网文、动漫、微电影、海外剧甚至歌曲都能往IP概念里装。IP热不仅压缩了原创剧本的空间,也对影视的创作规律、审美格调形成强烈冲击,导致一部分传统从业者对IP、IP代表的一切、还有背后推动它的一切郁愤满腔。

《巡回检查组》的编剧余飞直言,自己曾“被迫做出相当大的改变”,且时常输出批评建议。但最近两年,他有了新的感受。

“好像差不多了。”

IP剧与原创剧“差不多了”,其气质不再泾渭分明。原创剧可以很有网络爽文内味儿,而IP剧随着IP采买思路的调整以及网文行业的发展蜕变,也开始频频贡献现实主义爆款,如郑晓龙新作《幸福到万家》。

网络平台与传统平台也“差不多了”。以网络视频如今的渗透率、影响力,以及对于内容生产的参与度来说,它已经成为主流媒体平台,有运作全民爆款的能力,有输出价值、凝聚共识的义务。而在此之上,它还有更多的内容野心。

今年春节档就是一个缩影。除了现实题材的《狂飙》狂走霸屏,各平台还贡献了热血漫改剧《少年歌行》、科幻大IP《三体》、怀旧国民剧《乡爱》……而在产能低下、一剧多星的过去,是不会出现这种百花齐放、各取所需局面的。

“一个时代过去了,影视行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余飞说,“有些人边缘化了,但也有一些人重新走到C位。”

就在当晚的“新号角电视剧导演之夜”,去年表现突出的43位从业者获得了嘉奖。年度电视剧导演中,有许多IP时代前我们就耳熟能详的名字:丁黑、傅东育、李路、沈严、滕华涛、汪俊、杨阳、郑晓龙……

不仅幕后,演员也是如此。硬糖君此前就讨论过,这个春节档正在见证2017年以来的第三次“叔圈”高峰,张译、张颂文、于和伟、宁理等实力演员大受追捧。

当天的一大重点是“新号角青年导演扶持计划”的发布。该计划由郑晓龙担任战略顾问,傅东育、张挺、杨阳担任艺术指导,将定期举办青年导演大师课,并在现场公开报名通道。

郑晓龙说,“行业里有人在当导演,有人在做导演,有人在演导演,希望演导演的能少一点。”可谓一语中的又语重心长。

还会产出那种东西吗?

其实大家都能明显感受到,2022年至2023年初,国剧质量明显提升。据艺恩统计,去年电视剧与网剧的平均播映指数分别同比升高了15.9%与20.7%,作品命中率大大提升。口碑也打出翻身仗,2022年上新剧的豆瓣均值为6.24,达到四年来最高水准。

值得一提的是,大盘回暖,也让微短剧这一内容新物种持续高速发展,商业模式愈发清晰,影响力与日俱增。日前网上流传的一份“台湾十大热门大陆剧”中,除了意料之中的几部头部古偶,优酷的微短剧《千金丫鬟》也榜上有名。

钱变少了,反而内容好了?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专业主义的回归:不再热衷赌爆款,而是追求优质内容的持续生产;不再生搬硬套旧有爆款标准,而是服务于创作规律,重回讲故事的传统手艺,从更纯粹的角度来评判和策划项目。

谢颖特别提到,下一个阶段,如何有效筛选、制作、运营内容将成为平台重点。目前优酷对于好内容的划定是“故事性和价值观双轮驱动”,以真善美为永恒内核,同时要与时俱进,不创新毋宁死。

2023年,优酷延续了以往的内容布局,在现实题材大剧方面储备了聚焦中医传承的《后浪》、丁黑导演新作《鸣龙少年》、刘家成“京味儿”剧《情满九道湾》。年轻人喜爱的类型剧方面储备了古装剧《安乐传》、《长月烬明》,青春剧《偷偷藏不住》。在创新赛道方面储备了国漫改编剧《异人之下》与创新精品短剧系列《边水往事》《梦之海》《新生》等。

现场,谢颖进一步向全行业提出三个倡议:拒绝唯数据论,升级平台内容方法论;拒绝行活思维,倡导专业主义;拒绝套路创作,坚持内容生产的创新性。同时,谢颖表示,未来优酷对好内容会更看重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理想主义主角人设、浪漫主义大众情绪,在内容领域坚持“长期主义+专业主义”,为好内容全力以赴。

套用那句“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当寒冬骤然结束,才知道过去三年中谁是真的躺平,谁又一直在积蓄能量、等待重启。在线下会再次看到同行们不戴口罩的脸,硬糖君欣慰地看到,影视行业应该算得上后者。

当年上影节上、咖啡厅里的资本、IP、大数据,已被台上台下大家念兹在兹的专业主义、现实主义、长期主义所取代。当我们怀着谨慎的乐观、虔敬的热情再次上路,相信这一次能抵达更远的地方。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