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四川?
放在四川数字经济的发展历程中看,2023年2月25日是值得被铭记的一天。
这一天,在四川成都高规格举办的三场活动,都与数字经济相关。投资人们多方转场,“哪个都不愿错过”。初春,忙出了盛夏的火热。
天府大道西侧,召开的是第二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这是这个全国性大会第二次选址四川,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欧盟科学院、国际欧亚科学院等四大院士专家坐镇,探讨数字化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
东侧则是第二届中国数字经济投融资机构四川行活动,来自全国的知名机构投资人赶来成都,与四川数字经济的创业团队交流互动,碰撞财富的火花。
往城东方向,*高等学历教育互联网学院——四川省互联网学院在四川师范大学揭牌,未来更多的网信复合应用人才将从四川输出全国,源源不断。
透过三场活动不难发现,四川数字经济“大树”雏形初显。土壤之下支撑这棵大树的力量更不容忽视,一些引领未来的技术、项目、团队,在各个领域生长着、爆发着——助力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撬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农业、交通、医疗、消费等产业升级。
从更宏观的层面也能看到这棵“大树”不断壮大:2020年四川数字经济还是1.6万亿元的规模,2022年已突破2万亿元,到2025年则剑指3万亿元的体量。
有人感慨,在这场抢占全球竞争战略制高点的比拼中,四川这座经济大省,堪称数字经济的“当打之地”。
01必答的题目
高温、干旱、暴雨……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2020年9月,我国正式提出“双碳”目标,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加速推进。
“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 25日的高峰论坛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在发表视频演讲时介绍,我国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占比仍在80%以上,其中又以煤炭为主;但另一方面,我国煤炭并不富足,人均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拥有水平的一半,煤炭储采比为40年。也就是说,到2060年前后,“即使没有碳中和,煤炭的可开采储量也差不多了“。因此,在他看来,“数字化对提高整个能源、经济和各方面工作的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全国六个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之一,近年来,四川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
比如,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以能源大数据中心为基础,汇聚能源消耗、经济发展、碳监测卫星、国土遥感卫星等“天地一体”数据,建成一个智慧能源大脑,打造碳热、碳排、碳汇、碳策“四张图”,支撑政府“双碳管理数字化”。
其中,“碳热图”就是利用碳卫星数据,计算1平方公里网格碳浓度,以宏观视角监测区域碳排放;“碳排图”则是从微观视角,创新构建“电碳模型”,间接测算具体企业、行业碳排放。
企业是节能降碳主力,个人减排同样重要。中科院研究成果表明,消费领域占碳排放总量53%,是碳减排的大头。
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2020年3月,成都在国内首创“碳惠天府”双路径碳普惠机制,利用数字技术带动公众减碳——
通过注册燃油车自愿停驶、新能源车使用、使用共享单车等减碳行为,获得碳积分,积分可换取商品或服务,引导公众绿色出行、低碳消费、参与低碳环保活动等;注册企事业单位实施节能改造、低碳管理、生态保护,可在网上进行交易,获得资助。
三年来,“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已经打造15个碳积分场景,开发碳减排项目40余个,审核登记碳减排量8万余吨。2023年,“碳惠天府”用户有望突破200万。
在《韧性时代》一书中,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观察到,新一轮以绿色低碳可再生能源技术、数智技术、交通技术的融合为特征的第三次科技产业革命正在推进当中。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杨开忠据此指出,我国正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本质是提升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是在全球配置资源的根本战略方向和重点,因此,能否*限度获取在全球配置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的强大能力,关系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成败。
对于志在建成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的四川来说,这是一道必答的题目,也势必要承担起经济大省的重任。
02连接社会的“1”
当前,四川的数字经济正在更多领域落地、开花。
当你走向停车场,离车还有几米的地方,车辆便自动唤醒,灯光逐一亮起。离车1米的距离,车辆自动解锁,后视镜缓缓展开。进到车里,车辆会自动启动;离开车后,它又会熄火闭锁……完成这一系列极富仪式感的自动操作,靠的是UWB数字钥匙。目前,一些高端车型都已有配备。
而国内首颗自主的UWB芯片,就诞生在四川成都。成都精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将这项通信技术集成进了一枚28nm工艺的芯片中,并在安全生产、工厂制造、生活消费等领域,不断挖掘应用场景。
参加第二届中国数字经济投融资机构四川行活动的一家网安投资机构负责人,这次见到了不少类似UWB芯片这样的“硬科技”,“从技术上来说,这些团队的竞争优势非常明显”。
在这位负责人看来,四川数字经济“令人感受深刻”之处还在于科技创新跟社会公益形成了连接,“科技创新既有经济效益,也有社会效益”。比如有的团队在研究独特的算法,打造服务于特定人群的招聘平台;有的团队利用数字平台,开展数字创意交易服务,“用技术做着有意义的事情”。
相比有的投资人初识四川的好,祥峰资本执行合伙人徐颖则在这个市场沉淀了十多年。
十多年前,祥峰资本就在成都投资了一家做电商的企业,“四川很早就出现了数字经济相关的创业‘苗子’。”徐颖说,与四川结缘以后,祥峰资本每年都会在这里淘到好的投资项目,见证数字经济不断赋能地方的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
常驻北京,徐颖却经常往四川跑。“这几年下来,尤其是这次来,感觉创业企业的数量呈现出一个爆发的状态,涌现了一堆新的创新企业,有的甚至还未与投资机构进行过深入的链接。”“新面孔”的迭代,让徐颖感受到了四川数字经济创业氛围的朝气蓬勃。
她观察到,四川近年来出现了很多产业园,“规模大,主题也非常细化。看得出来这里的政策环境,做到了精准的扶持与要素倾斜”。
在四川产业布局中,数字经济是那个“1”,撬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等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所以,当数字经济向生产、交通、医疗、生活各个领域渗透,参与投融资活动的投资人,不管是专注新能源新基建领域,还是聚焦网络安全芯片研发,都能在这里找到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投资机会。
03人才的汇聚
2022年,四川数字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超过35%,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在四川擘画的发展蓝图中,到2025年,数字经济总量还要再上一万亿,并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中心和数字化转型赋能引领区,高水平建成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初步建成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数据上的进步,显而易见;质量上的演变,正润物细无声地发生着。从绿色低碳的前沿创新,到各行各业的全面赋能,数字经济成为这方土地上深层的发展逻辑、驱动力。
一路走来,这场“国家级试验”为什么会在四川出现这么强劲的发展势头?答案在人才,与持续不断的创新投入。
“高校、院所供给着源源不断的人才,沉淀出不少*的技术。”成都时代星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彦平提到,“成都高科技的研发能力在某些方面还强于一线城市,比如一些偏硬科技和研究型的创新,比应用型研发更多,这里的人能待得住”。
25日,人才的优势被进一步强化。四川省委网信办联手高校,正式揭牌了四川省互联网学院。这个学院的成立创下多个“*”:首次以本科学历教育形式“点对点定制化”培养、首次开辟多专业实现网信产业链条全覆盖、首次构建实训一体的个性化、场景式、沉浸式教育教学环境。按照计划,四川将以此为基础,加强全省网信事业的重要后备力量。
人才“回流”也是四川数字经济起势的关键。按照七人普数据,成都2100万人口、四川8300万人口,除了自然增长,另一大因素就是机械增长。
“人口的聚集,就促进了人才的留存,再进一步产生了多元化的人才。”一位来自河南的投资人提到,数字经济的链条很长,人才需求层次也多元化,不能只是钻研技术的,还有落地转化的、开发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在他看来,四川就能够提供这样丰富的人才供给。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研发投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看重。有投资人提到,这次考察的数字经济项目中,研发人员占比在1/3甚至1/2的不在少数,而各企业的研发投入也是在20%左右,甚至高达40%。
2月25日即将翻篇,但四川数字经济在这一日制造的“喧嚣”,会被人惦记多时。在这片土地上,高新技术“待字闺中”、多元人才已经就位、知名资本闻讯赶来,蓝图徐徐展开——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作出了“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的战略部署,明确将数字经济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
以信息化驱动四川现代化,从“试验区”到“发展高地”,数字经济的四川答卷,已入佳境。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