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成都,刚来了一个独角兽:联合飞机估值超百亿

如今当科技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一个硬核的成都正在崛起。
2023-03-14 16:47 · 投资界 刘博

成都迎来一个新晋独角兽。

投资界获悉,联合飞机集团宣布,已在今年第一季度于四川成功完成9亿元融资资金交割。至此,联合飞机D轮融资总额约20亿元,投后估值已超100亿元

翻看这轮投资方阵容名单,十分豪华——四川区域协同基金、四川制造业基金、成都重产青樾基金、安徽省量子基金、基石资本、兴投控股、金牛城投、德阳产投、什邡恒新基金等VC/PE和产业资本齐聚一堂。

公司背后,是一位80后掌舵者——田刚印。他早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大学时与无人飞机结下不解之缘。2007年,田刚印怀揣着飞机梦,在地下室里开始创业,并在2012年成立了联合飞机的前身北京中航智科技。

此次联合飞机与成都携手合作,也让外界得以窥见成都的另一面——航空航天产业。成都身上的标签很多,但航空航天这一印象却并不那么为人熟悉。其实,这里不仅诞生了歼-10、歼-20等大国重器,也走出了纵横股份、立航科技、中航无人机等硬核IPO。

北理工校友创业

干出一个独角兽,估值超百亿

联合飞机的故事,源自一位80后的“蓝天梦”。

出生于1982年,田刚印在江苏的一个农村长大,和很多男孩一样,从小就对飞机感兴趣。2001年,他考入北京理工大学,不出意料地选择了一个冷门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作为一个“飞机迷”,学校的航模协会成了田刚印花费精力最多的地方,但由于做直升机模型需要大量资金、设备和场地,他就从琢磨飞行控制器开始。

转眼到了2005年4月,即将本科毕业的田刚印,要为一家研究所的无人机设备做调试,而用到的无人机是通过代理公司从国外买来的,当时没人会操作。期间,设备调试途中出现了问题,田刚印直到毕业还在解决,这也让他错过了去研究所工作的机会。“那会儿我们在测试现场忙得热血沸腾,完全没想过撂挑子。”田刚印曾回忆道。

正是因为这次调试经历,让田刚印留在了那家无人机代理公司工作。计划赶不上变化,两年后公司的代理资格被取消,半年都发不出工资,田刚印只好选择离开。这份工作经历,让他深知没有自主产品,命运就会被别人捏在手上。由此,田刚印内心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2007年,田刚印与北理工的一位校友一拍即合决定创业。他从父母为自己准备结婚的钱中拿出了4万元,在租住的地下室里开启了研发之路。经过两年时间,他们研发出一款只有香烟盒大小的飞行控制器,并成功以3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中科院,田刚印由此成功掘到了“第一桶金”,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订单也随之而来。

但田刚印的目标不止于此,他要造出无人直升机整机。但从做零件到做整机,难度超出想象。田刚印与团队对国际上的无人机进行调研,光是打印出来的专利资料,就装满三个大纸箱,这意味着想绕开国外专利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他们发现,当时俄罗斯在共轴双旋翼方面的技术也有缺点,因为共轴靠的是纯机械,于是团队决定选择电控。

研发用了三年时间,田刚印与团队终于做出了样机,但账面资金也所剩无几。这时,田刚印带着产品参加了新加坡航展,得到一家海外基金的青睐,对方提出以7亿新币参股40%,但条件是公司CEO必须得到他们的认可再任命,公司也必须搬到新加坡。但田刚印果断拒绝了,他认为总部必须放在中国,技术也必须留在中国。

就在这时,北京市政府提供了5千万元资金支持,解了燃眉之急。2012年年底,田刚印正式成立了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与此同时,由他们研发的电控共轴无人直升机TD220也进入生产阶段,并在次年年初实现首飞。

2017年,田刚印在中航智的基础之上,创立了联合飞机,成为一家专业从事无人机等装备研发、生产和服务的企业集团,产品应用领域覆盖了物流、公安、边海防、电力、石油天然气等。

而联合飞机此次完成的新融资,更是充满了四川和成都元素。具体来看,领投方成都重产是由成都市区两级财政资金及国有企业资金共同组建;四川制造业协同基金,是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联合省区域基金设立的子基金;兴投控股是专注于重大产业项目的投资机构,是本次成都重产青樾基金的重要发起人;德阳产投则致力于产业投资,是德阳的市属国有企业。

外界鲜少知道,联合飞机与成都渊源颇深。早在2021年双方就达成合作,联合飞机计划投资50亿人民币,落地成都建设倾转旋翼机总体研发生产项目。至此,成都的航空工业版图又迎来一个百亿独角兽。

又一条超级赛道

“一个零件撑起一家上市公司”

联合飞机的崛起,只是眼下航空航天产业爆发的一抹缩影。

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至今,国内航空航天相关领域已诞生近百笔融资事件,其中不乏多笔过亿元大额融资,诞生了一批外界可能听都没听过的独角兽企业。

今年2月初,超低空·天地一体运营商云圣智能获得C+轮融资,由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有限合伙)领投。而这距离其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仅时隔两个月,当时是由中关村龙门投资领投、北京股权投资发展管理有限公司参与投资,老股东方广资本继续超额追加投资。成立于2017年的云圣智能,核心团队由北大、清华、天大、中科大、南开、剑桥等著名院校的博士、硕士以及航天五院、航天九院、华为、紫光等知名研究所及高精尖人才组成。

在稍早前的1月,国内商业卫星研制公司微纳星空宣布,已完成近4亿元人民币B轮及B+轮融资,主要投资方包括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越秀产业基金、东浩兰生瑞力投资、海通创新投、清科母基金等。微纳星空成立于2017年8月,始人高恩宇也是位北理工校友,曾就职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一总体设计部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导航卫星总体部。

时间线再向前移,2022年10月,北京清航紫荆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获近2亿元B轮融资,由中国航发领投,临云资本、九智资本、泓石资本、鹤冠基金、钇曦资本等跟投,武岳峰资本于本轮继续追加投资。清航装备于2015年10月成立,由清华大学博士团队创建,旗下有交叉双旋翼武装无人直升机、系留无人直升机、仿生人工智能飞行器等多款产品。

同年6月,客运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VOLANT沃兰特宣布,已完成亿元级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明势资本领投,青松基金和微光创投跟投,老股东顺为资本持续加码。沃兰特成立于2021年6月,致力于为世界提供安全、环保、人人可负担的客运级飞行器。

与此同时,商业火箭公司深蓝航天也获得A+轮融资,由民银国际领投,真成投资等老股东跟投,这也是其2022年完成的第二轮融资。去年1月,深蓝航天完成近2亿元A轮融资,由真成投资领投,德同资本、欧瑞资本、银河系创投、卓源资本共同投资。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中科西光航天、中科天塔、科工空间、零重力飞机工业、御风未来……放眼望去,背后聚集了包含西高投,成都科创投集团、中科创星、中信建投资本、北京金融街资本、金石投资、光大金控、尚颀资本、蓝驰创投、云晖资本,容亿投资,无锡创投等一众机构。

为何航空航天产业迎来大爆发?众所周知,航空航天行业属于国家战略性产业, 是典型的知识与技术密集和附加产值高的产业,更是军民密切结合的产业,其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资料显示,2021年中国航空航天行业市场规模达到8933亿元,同比增长7.11%。

哪怕只是一个小小零件,都可能撑起一家上市公司。”像达晨财智团队,早年间就开始梳理大飞机产业链,最终锚定了几个关键点。“比如说发动机系统相关配套,机载系统和设备,机体材料等方面,附加值高,技术密集型,科量含量较强,值得重点关注。”达晨财智合伙人黄琨曾分享道。

投航空航天的VC都去成都了

而联合飞机联手成都合作,也并非偶然。

提到成都,外界第一印象可能大多是麻辣诱人的火锅,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人潮涌动的春熙路。地处西南,成都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以“宜居”著称。殊不知,成都还藏着另外一面。

2023年伊始,成都迎来一个重磅消息——GDP首次突破两万亿,成为第7个进入“2万亿俱乐部”的城市。而航空航天产业集群,正是撑起成都经济总量的重要版图之一。这里是中国内地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航空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四。

去年12月27日,东航全球首架C919国产大飞机首次降落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值得一提的是,从机头到航电系统,再到机舱娱乐设备、灯光、广播,起落架锻件等,都有着成都企业的身影。而成都中电十所测控通信系统、运载火箭系统以及发射场系统等多项“成都造”设备与系统,也为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全程护航。

2021年2月,成都纵横股份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国内“无人机第一股”。纵横股份的核心产品为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系统,广泛应用于测绘与地理信息、巡检、安防监控、应急等领域。背后投资方包括了由腾讯创始人之一曾李青创办的德迅投资、四川商投资本、深圳人才基金、成都沪蓉创投、中航南山股权投资等。

时隔一年,2022年3月,立航科技在上交所主板鸣锣上市。坐落于成都高新区的立航科技,主要产品为挂弹车和发动机安装车等飞机地面保障设备,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航空工业重要主机厂飞机地面保障设备民营供应商。公司背后,出现了华控基金、海成投资、沐盟集团、博源资本、京道基金的身影。

同年6月,中航无人机成功挂牌科创板,旗下拥有翼龙系列无人机,在全球察打一体无人机中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二。投资方阵容中不乏成都产业集团、航空工业、成都高投集团、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等知名VC/PE。

为何成都能够崛起为一座航空航天重镇?

其实,成都的航空航天工业基础一直都十分雄厚。为人熟知的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成飞),便坐落于成都市西郊黄田坝,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国营132厂,是中国重要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歼-10、歼-20等战斗机正是诞生于此。同样位于成都的第五七一九工厂,始建于1976年,是空军装备部直属的航空发动机修理工厂。

不仅如此,成都还拥有高等院校 64 所,其中8所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例如电子科技大学,在1961年就被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成为一所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

凭借着深厚的制造业积淀,越来越多VC/PE投资人开始出差成都找项目。尤其这两年,不少军工方向的投资团队都往成都跑,挖掘高精尖项目。

“成都在中西部城市中具备较好的产业政策及创业基础。”深圳一家知名VC机构总结了成都四个亮点:人才资源丰富、产学研创新生态完善、产业基础雄厚、以及创新企业规模庞大。

不久前,VC组团去成都的一幕令人印象深刻——

在2023中国(成都)产业基金生态大会上,策源资本作为成都高新区重点搭建的产业投资平台,与中金资本、高瓴投资、深创投、鼎晖投资、东方富海、源码资本、君联资本、钟鼎资本、远致创投、芯动能投资、恒信华业、CMC资本、美团龙珠、长石资本、兴旺投资、阿米巴资本、华西金智、赛富高鹏、蜀道基金、先进资本等20家合作机构举行了集中签约仪式。

“创投兴,则产业聚”。伴随着投资人的脚步,成都又一大批科技公司正在茁壮成长。当科技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一个硬核的成都正在崛起。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刘博,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03/510013.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