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朋友邀我去吃“北京一家最近很火的面包自助”时,我陷入了沉思。
突然想起这家就开在我上班路上的面包店,两年前推出了“自助餐”,记得当时是40块钱一位,每天上下班看到店门口“面包畅吃”的招牌,心想这是对面包怎样一种“畸形的爱”。
最近面包自助餐被贴上“碳水爱好者天堂”标签频繁出现在探店博主视频里,看到评论区里的一条贴心高赞攻略,“记得带瓶辣椒酱过去。”
但碳水自助的形式并不新鲜,老家东北苍蝇馆子好客的老板娘,经常会热情地跟我说一句“馒头随便吃”。
面包烘焙行业也都挺卷,老牌网红烘焙冰火两重天(克莉丝汀人去楼空,好利来的联名强度比生产队的驴还累),新中式烘焙在过气的边缘急得直溜达,昨天传出虎头局濒临倒闭的消息。
“面包自助”这种新玩法也可以理解,就是在体验完一次之后我留下忏悔的泪水:为什么没听攻略的带个老干妈。
01 如何优雅地吃碳水
“我们这里自助餐从中午12点开始,下午4点就结束了”。
想想也挺合理,晚餐吃“只有法棍的自助”,听起来优雅中透露着一丝悲惨,悲惨中透着点饿急眼的狼狈;面包自助放在早餐时段,估计老板会被亏到流泪,下午茶的尴尬时间最适合不过。于是只能趁着午休间隙速战速决。
但也是我*次知道法棍也可以用筷子夹着吃。
随后店员端上自助餐里配套的一杯冰咖啡(这是能防止被面包噎到的救命水),一个装面包的篮子和夹子,一个小火炉,并介绍说面包可以放在上面烤,趁热吃。
此情此景,再上一盘生菜和五花肉就*了。
其中一半被以贝果、扭结包等“碱水家族”占据,剩下的一半是日韩甜系面包。
两行架子对于“自助”这个概念来说略显寒酸,但在这些实打实的碳水面前,我的胃从来没压力这么大过。
吐司、菠萝包等常规面包无需占用仅有的内存。*波点菜相比我去烤肉自助可保守多了,我挑选了三种没吃过的口味,招呼店员切开,然后返回座位,眼观六路等待店员切好投放到面包盘里,再端着筐捡自己能吃的量。
圆润的面包几刀下去被堆到一起,被一些去过的网友吐槽“像一堆边角料”不是没有道理,有的已经变形、有的馅料脱离本体。
面包的口味大部分中规中矩,除了吃到一款惊艳的奶油面包(因为太好吃了唯独给它留出两块名额,其他的一块就到位了),还有一口差点把我送走的齁甜菠萝包。
一边吃着由肉松、奶油、芝士随机组合的面包,一边意识到面包自助可以类比为你去超市无限试吃,货架上大概40多种口味各尝一块(块头都不小),但想要全部吃完难度很大,10种口味已经是我的极限。
像混合甜味咸味奶味的凉馒头。
喝完最后一口赠送的冰咖啡,我知道自己估计小半年都吃不下去面包了。
结束用餐的时候我切剩的10种面包已经把盘子堆成山,还在思考面包怎么处理。
或许是看我拿着手机拍来拍去、问东问西以为我是探店博主,也可能是看我是工作日来吃面包自助的打工人中的反骨,老板拿着塑料袋让我们打包带走一些。
虽然吃不下了但薅羊毛的DNA还在,朋友笑问:“老板你是不是看我战斗力太弱了”。一边往袋子里装,一边听老板热情介绍那些我无福消受的面包品种。
这可能是我吃过*一次这么克制的自助餐,老板:多拿点打包带走,我内心:不了不了。
02 面包,被中产吃成了馒头
现在生意不好做,面包行业得时刻想想花活博消费者老爷们一笑。面包自助是一种,不过也像很多人质疑和总结的:加入探店博主们的豪华选题库,可能是它的*归宿。
*次体验新鲜感,第二次不如花钱买一个自己喜欢的。
“面包”在中华美食领域还当不了大女主,一般是作为配角出现。饱腹感当作早餐刚刚好,作为午餐和晚餐太单薄。
有时候面包的宿命,还可能是为明天早上准备的早餐因为晚上忍不住被当成夜宵。
面包则变成了精品国际化中产生活方式图腾。
汉堡三明治披萨太油腻,我们急需更新鲜更健康的舶来品。
新品种面包的流行只是时间问题,奈雪的茶把欧包变成果茶的好闺蜜,而最近大出风头的是被Tims咖啡孵化的网红“贝果”。
最早由一张东北铁锅炖配贝果饼子的混搭吃法示意图启发,Tims趁热打铁主推咖啡和贝果套餐,一个月时间在抖音上卖出近40万单贝果。
随后贝果的出镜率越来越高。它被贴上“碱水面包推荐”标签放在面包店C位;711等便利店也上架贝果系列;新中式糕点品牌墨茉点心局,在长沙开了*【贝果商店】。
(麻薯:这些年的情爱与时光终究是错付了)
根据品牌星球对上海最近涌现的“精品面包店”的观察,在全中国最前卫的上海面包已经不止是早餐和甜点,不少人拿它当主食吃。当然饮食习惯的改变需要时间,以及本土化的演变。
烘焙主理人们是不会错过贝果这个待爆单品,和咖啡一样,贝果整活如火如荼。中间切开像“大肠”万物皆可塞;中间片开就是异形汉堡,万物皆可夹。
原来面食的宇宙尽头在陕北。
贝果本应该和大列巴有类似的命运,作为犹太民族的传统饮食跟中产精致面包完全搭不上边。
硬度之大据《大西洋月刊》形容是:吃贝果得具备藏獒级下颌力;《纽约时报》吐槽:千年老尸都没这么硬。
后来在美国贝果被改良得口感更柔软,在90年代成为美式早餐的头牌。
现在在国内贝果红得有迹可循,作为碱水面包长得很萌吃起来却有点嚼劲,扛饿还不腻,于是契合了对碳水既渴望又忌惮的打工人小心思,贝果的“减肥功效”也越传越邪乎。
以贝果为代表、在网红路、梧桐树下的精品面包店里主打的“碱水面包”概念,拿捏中产焦虑。
怎么拿捏?比起传统一贯高糖多油还放葡萄干的面包,碱水面包赢在少油少盐,比起精品烘焙、法式风情的高贵,碱水面包显得经济实惠。
“不甜”和“手作”两大关键词,还有烘焙店贴心地为每一种面包标注出“大卡热量”。
打造吃面包的仪式感,从专业术语开始。护肤有成分党,面包也有原教旨主义。土鳖如我只知道“奶油面包好好吃啊”,现在一家街边的面包小店,也开始卖提挈诺白、布里欧、恰巴塔、司康。
优雅贝果是能做出钻石切面的,植物奶油和动物奶油是有鄙视链的;甜面包是红玫瑰,碱水才是白月光;你说的全麦是什么麦,你说的低卡有多低?
如今社交平台上形成一股“面包脑袋”势力,由烘焙从业者和碳水爱好者组成,他们的宣言是:世界痛吻我,以面包回敬。
如今面包店跟咖啡店模糊了界限,想把自己打造成文化社区。比如上海精品面包品牌DRUNK BAKER这样形容未来愿景:
“所有工作人员都知道你邻居二婶家那条小黑狗的名字;在如菜市场般外卖小哥此起彼伏的叫声里,你还是可以淡定地冥想。”
豆浆油条摊子退出历史舞台,面包咖啡摊子取而代之。
另一家精品面包品牌Cycle & Cycle还推出了纸质刊物,给你一种吃了面包,化身小森林女主角的想象。
然而有人吃着吃着也发现,碱水面包吃着咋这么像我家山东碱面大馒头?随后引起更多共鸣:口感跟福州光饼好像、跟白面火烧有异曲同工之妙。
暮然回首,原来是果果类卿了。
低卡少油又顶饿的可不就是热气腾腾的大馒头?中国打工人投入碱水面包的怀抱,源自碳水DNA的古老召唤。毕竟《舌尖上的中国》里都说了:主食,永远都是中国餐桌上最后的主角。
所以无论是贝果本土化改造,还是面包自助的未来发展,或许馒头才是*形态。
所以在此建议面包自助餐的老板娘:增加腐乳、辣椒酱、老干妈等蘸料,提供30种精美小菜自助,配着贝果吃,一定别有一番风味。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Vista氢商业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