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的飓风正席卷江海大地。值此高质量发展历史节点,由扬州市财政局、扬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办;清科创业、投资界联合主办的“中国科创投资峰会”于2023年4月6-7日在扬州举行。
本场圆桌讨论《向绿而行,未来可期》由创世伙伴 CCV 合伙人梁宇主持,对话嘉宾为:
程 锦 毅达资本 高级合伙人
高立新 上海金浦投资 创始合伙人、总裁
李 勇 协鑫能科基金 总经理
牟 颖 青域基金 管理合伙人
赵 阳 险峰长青 管理合伙人
郑海波 中国石油昆仑资本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
以下为速记实录,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
梁宇:大家好!很高兴在这个绿色的季节来谈一点绿色的话题,也很感谢清科提供这样一个舞台,让我们来表达大家对市场的一些看法。
在座的各位嘉宾,有来自早期天使阶段、VC阶段、PE阶段的,还有CVC,以及在绿色科技领域一直在做业务的公司,刚好这个链条基本覆盖了。前面华鹏伟总(中信证券新能源和电力设备行业首席分析师)在《政策与技术推动新能源产业链深化发展》的主题演讲中,从宏观角度对新能源的产业链进行了阐述,那我们从投资实践和一线的角度、从微观来谈这个话题。
首先请大家各自分别介绍一下自己所在的基金,和关于绿色投资这个话题各自做的一些简单的实践。
程锦:非常高兴今天能够代表毅达资本来参加清科举办的2023中国科创投资峰会,毅达资本是2014年在江苏高投基础上混改成立的。到2023年,经过九年多的发展。截至目前,公司管理基金的规模已经过千亿,投资的企业也超过了1200家,培育了200多家的上市公司,在整个创投行业这么多年一直稳居头部机构前列。
我们投资的领域还是比较宽的,赛道比较多,但是最主要的还是集中在战略新兴产业,主要是新材料、新能源、大健康、先进装备、TMT/半导体,还有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以及文化产业,都是我们比较关注的领域。在碳中和提出来之前,我们在新能源领域就有很多的布局,我们在很早以前就在光伏领域上下游,沿着产业链投了很多的项目。双碳提出后,我们更是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背景下,积极布局。
高立新:大家好,非常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进行一些沟通和交流。我来自于上海金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金浦用三句话概括,国有背景,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我们是成立于2009年,到现在我们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
我们现在管理资产规模大概一千多亿,投资项目400多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碳达峰碳中和、环保生物医药等各个行业和领域,我们都有重点的投资和布局。特别是最近几年以来,我们在新能源、碳达峰碳中和行业和领域进行的重点布局,占了整个投资的比重是1/3左右。特别是去年,我们在这个行业和领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去年金浦的被投企业中上市企业有19家,科创板就达到了7家。随着注册制顺利推行,今年登录资本市场的企业数量会有更大的提升。希望借这样一个机会,能够跟扬州的政府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推进扬州科创企业的发展。
李勇:大家好!我们是来自于企业,我们是协鑫。协鑫在能源领域深耕了30多年。现在从投资来讲,聚焦的还是以产业+资本为主,产业在哪,资本也就在哪。我们更多是沿着协鑫本身的赛道,或者说我们做一些强链、延链和补链的公司。
我们还不是算一个真正的CVC,我们是在学习的阶段。去年我们跟中金资本共同发起搞了一个百亿级的碳中和基金,也投了几个上下游的新能源项目。所以我们未来的目标是做一些市场化的投资,也可以跟大家合作。我们关注的领域还是上市公司的风、光、储和数字能源,包括新型电力系统,像电子电厂。这是我们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旗下的基金公司,为主业去做的一些投资的方向。
梁宇:李总从业务的角度,还有协鑫的业务和场景来入场,让我们独立的VC倍感压力。
牟颖:我们从2013年青域品牌设立开始,就一直专注在绿色低碳领域的投资,过往投资覆盖了清洁能源、绿色制造、绿色交通、循环经济,还有绿色供应链等,基本都属于碳中和覆盖的范围,我们都做了一些投资实践,也是伴随着绿色行业的变迁成长起来的机构。我们也希望在碳中和的这个大目标下面,能够再接再厉做出更好的投资业绩。
梁宇:赵阳总是关注上下游投资,说一下你们早期投资的一些感受。
赵阳:我来自险峰长青,很高兴来扬州参加清科的这次创投峰会。我们成立于2010年,到现在13年个年头,前面13年差不多投了600多家企业。八年前围绕着工业中国,从工业上游的新材料、新能源,到工业本体的科技创新、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我们陆续投资了100多家公司。最近三年,新能源作为我们最重点的投资方向,占到了整体新投项目差不多40%的份额。我们投资了31家早期的新能源公司,重点关注新技术和好团队,布局的方向从电池技术、储能到光伏、数字化能源等。
来这里之前我稍微做了一点功课,看到一个数字蛮有趣的,扬州7000亿的GDP,过去十三五期间,整个扬州在每年只增加2.3%能源消耗基础上,实现了经济GDP6.8%的增长,可见在扬州这样一个人杰地灵的城市,整个城市都是绿色的发展方式。我们也很期待能为这个城市带来一些绿色能量。
梁宇:从国有大企业的角度来看这个市场,有请郑总。
郑海波:非常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做一个面对面的交流。中国石油昆仑资本,是2021年年下半年才成立的平台,是中石油做产业投资最重要的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成立的初心和目标,是助力集团的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什么是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中石油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黑色能源企业,也是一个颇为传统的企业。之前中信证券华总讲传统企业的转型,我们集团就面临着这个转型。这个转型除自身努力以外,希望在集团外部有一些投资布局,通过财务性的投资发现战略性投资的机会,也就应运而生,设立了昆仑资本这样一个平台。我们注册资本是100个亿,做两件事情,一个是直投,第二个是募集资金和设立基金。如果从概念上来讲,我们是一个典型的CVC平台;但是从投资的经验和成立时间角度来讲,我们只有不到两年的经历,算是这个领域的后进者,希望通过今天的这个机会跟大家多学习,多切磋技艺。
梁宇:从早期到后面的CVC,再到行业深耕多年的公司,对目前的绿色科技尤其是新能源领域,大家都感觉到非常热。
我是来自于CCV创世伙伴的梁宇,CCV是KPCB中国主管合伙人周炜和我们核心团队一同在2017年创办。早期在2004年,我们KPCB的团队基于绿色科技在美国就做一些投资,可能当时做得时间太早,因此涉及到一个周期的问题。今天很热,可是昨天可能很冷。关于周期这个话题,各位稍微展开谈一谈。程总和高总都是各自从不同的大平台的角度,来对新能源进行投资的,以往碰到过很多轮番滚动的板块,你怎么看待这个周期的来临?
程锦:这个问题其实挺值得思考的,因为毅达资本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92年,是国内首批VC/PE机构。我们在那个时候就开始投科技和投资中小,到现在已经有31年,这个过程中穿越了很多的周期。我们投新能源其实还是蛮早的,可以追溯到2000年。尚德电力就是我们投的,当时施总(施正荣,原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刚刚到无锡创业,几个办公桌、几台电脑,我们就投资了,后来发展得非常好,非常快。但2010年以后,各个地区都在上马光伏,当时我们判断光伏是一个高点了,到2012年的时候,我们从光伏领域全面撤退。后面也证明,我们撤得是非常及时,后面是断崖式的下跌,进入了一个寒冬。那个时候其实也有很多的诱惑,我们也都稳住没有跟进去。到了2018年、2019年的时候,光伏行业真的是到了谷底,行业整体洗牌,很多企业都熬不下去了,但我们倒是觉得可能机会又来了,所以我们又开始杀进去。从2018、2019年以后,毅达资本又开始布局这个领域,后面就是双碳。我们在这个领域又投资了很多比较前沿的项目,取得比较好的投资成绩。能对行业周期做出相对精准的预判,是基于行业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毅达资本非常重视的重要工作,我们投资经理不仅要投项目,而且要对行业进行持续的深入的研究,对细分领域要有特别敏锐的嗅觉。
梁宇:您的穿越周期的感受,让我感觉很有感触,就是在周期来临和周期要结束的时候,要做投资判断,进入或者撤出。对于任何一个基金来说,做反了,都是毁灭性的打击。但是每次你们都踩中了,很让人钦佩。高总有非常多的机会接触不同的板块,你怎么看新能源和其他板块的不同?
高立新: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非常及时。最近有一个观点,要避免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一哄而上,一哄而散,这样的认知是非常清醒的,也是非常深刻的。
我们都知道新能源这个产业和行业实际上一个强周期的,是周期性非常明显的,非常强的行业和领域。我们做一级市场的投资,要尽可能的避免一级市场投资到二级市场,恰恰现在在这个行业和领域又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就是一级投资二级化。风来了,猪都飞上天,一拥而上;当风退去之后,满地狼藉。怎么在一级市场避免这个问题,我们大概有三点感受,可以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和交流。
一个就是我们从投资角度来讲,我们做一个分配,因为判断一个周期我觉得大的概率是可以判断的,如果要精准到非常具体的每一个时点,我认为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并且新能源又是一个特别大的行业和领域,包括十几年前的太阳能,后来是风能,再加上最近几年特别热的像储能、氢能、钙钛矿等,包括像新能源电池、像废旧电池的回收、能源的管理,还有智慧能源,新能源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行业和产业。
就不同的细分行业和领域,我认为也要做具体的分析和判断,我们的做法就是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在自上而下研判的过程当中,然后进行一个大概是433的配置。早期的项目,我们认为不管你是行业的周期高点,还是行业周期的低点,只要你的方向是正确的,你的团队是优秀的,那我们希望能够和创始人一起,共同伴随这个行业周期的变化,真正为这个企业去赋能,让他们从0到1,从1到100。
另外就是在遇到行业风口的时候,特别是作为财务性的投资人,这些机会对于LP来讲,是不能放弃的,放弃了风口,意味着投资人对你的积极性和管理人的判断或者是选择,会发生偏差。所以我们可能会放30%左右的资本在中后期,就是IPO项目上,我们会选择一些行业标的比较明确,又比较高的规范性,同时上市预期比较明确的企业,我们进行IPO式的投资,可以为我们LP带来相对比较好的一些现金流。同时,我们还会将40%左右的资本投在中期的成长性行业领域,一个行业在3-5年左右,一个基金的周期是5-7年,我们可以比较有效的去平滑一个周期的波峰和波谷,给我们这个基金带来的一个风险敞口的影响。所以说,我们觉得这个行业本身从大的行业来讲,30年到碳达峰,到60年的碳中和,这个行业可以做10、20年,甚至更长时间。但是在这个行业当中,会面临多次的行业周期。怎么寻求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真正把这个行业从头到尾能够坚持下去,为我们中国的双碳事业做出我们投资人的一点贡献,需要我们的思考、同时也需要我们在实践当中不断摸索和探索。
梁宇:两位分别从投资的角度,尤其是穿过时间的周期来看投资,我觉得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对于做投资而言,如果没有见过周期,我们真的不知道过于兴奋还是保守,只有真正经过了,我们才能投出伟大的项目来。这是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从业务的角度来看,李总过去从协鑫公司长期以来的经营过程当中,历史上也面临着海外的并购,对这里面的布局和竞争应该理解是非常深刻的。春江水暖,业务端第一个知道温度到底今天冷不冷,昨天冷不冷,请李总讲一下过去的历史,和从业务端的角度来看周期的看法。
李勇:协鑫作为一家光伏全产业链的世界龙头企业,在光伏这个产业链的周期上,经历是比较多的,而且感触也比较多。协鑫是2007年进入光伏产业,经历了多晶硅向单晶硅的技术转移;也经历了T型电池向A型电池,像现在的异质构电池,以及未来的钙钛电池;也经历了光伏靠国家补贴的时代,向现在平价时代的转变。当然协鑫现在还活着,我们还在,而且过得还不错。我们的一些对未来前沿技术的布局,包括钙钛矿,协鑫光电也是目前领先的,上一轮也拿到了IDG资本和腾讯资本的投资。我们认为未来是晶硅路线,当然这个路还有很长,还要三五年以后。因为光伏产业是重资产,all in进去以后,基本上就很难反悔。我们过去光伏开发总量以至于做到全球第二大,光伏我们也卖了一些资产出去,现在又在重新开发一些新的分布式分散型风电,再加上工商业的储能,再加上协鑫多年的综合能源管理,零碳工厂和零碳园区,还有智慧交通,在上游的绿电生产端,包括在能源的输出端,还有智慧电网这一块。
总的来讲,绿色协鑫和科技协鑫,我认为结合今天的主题,投资是布局未来,做好现在,以投代产。协鑫能科基金能够为协鑫能科做投资并购也好,去做一些布局。
梁宇:简单来说我们从业务端,今天要组队,到市场上大家一起协作。牟总是专注在新能源领域很多年了,各种的滋味前后很不一样。
牟颖:青域是在2013年成立的,但是团队进入绿色投资领域要更早一些。感觉整个绿色低碳行业,经过了几个典型的阶段,在2009年之前,行业属于启蒙期,那个时候可能还太早了,投资比较难有效开展。2009-2019年是一个培育期,这个阶段的绿色低碳技术具有典型的经济负外部性,需要财政补贴,产业扶持政策等机制来对冲,才能快速成长起来。自从双碳目标提出以后,绿色产业进入到了一个高速和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补贴都陆续退出市场了,产业政策也更多集中在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个角度。
前两个阶段,我们在开展投资的时候,相对比较冷清,会更小众一点。但是今天大家都在投绿色的赛道,这已经成为一个主力的赛道。刚才提到了周期的问题,对于我们一个专注在垂域的机构上来说,周期对我们的挑战更大一点,我们不能不投资,更多是通过调整节奏和投资组合。现在对我们来说应该是赶上了一个好时候,可以把过去十几年里面积累起来对这个复杂领域的认知,加速转化为更加有效的投资布局。
在双碳目标提出来之后那一年,我们有经常有被问到,双碳目标下的投资到底是一个短期的热点,还是可持续的。结合我们对这个领域的认知,我们认为接下来在绿色低碳领域上的投资,应该至少是一个以十年为单位的长坡厚雪的赛道。所以我们也会继续坚定的专注在这个领域,也希望能够跟更多的小伙伴一起来交流学习。
梁宇:过去的付出主要是为未来跳得更高。险峰长青也是老朋友,在市场上经常会碰到。对于新能源这一块,尤其是在早期,从某种程度上现在的板块太多了,在如此之热的时点上早期怎么做投资判断?
赵阳: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前面几个小伙伴从不同阶段谈了不同的看法,我们做投资13年了,除了新能源,还有互联网,还有新经济、还有消费,整个周期的板块一直有变化。
作为投资人,去预测周期,我觉得总体来讲是比较难的,想精确地在周期开始进入、周期的顶点退出,这是一个最高难度的动作。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收获回报。回归到新能源这个大的方向,具体说周期究竟多长,我跟牟总的观点不谋而合,中长期来讲是一个以十年、二十年和三十年为单位的一个大周期。能源的革命是推动人类底层进步的最大能量之一。而这次能源革命有两点与过往有着根本性不同。第一,我们看到郑总这样大型的国有企业,包括李总这样的大型龙头企业,开始这么早就关注到这个产业的巨大变化;第二,十几年前开始发展新能源和光伏,我国其实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人才。人才结合新的技术,我们发现有非常多的新的细分领域技术公司涌现。对于我们来讲,我们是投小、投早、投颠覆性或者是卡脖子技术的公司。与其说等到市场热起来来再参与,不如把这个市场的风吹起来。我们希望早期投资人在这里面发挥的作用,还是把整体的α和β变得更快,变得更大一点。
新能源公司在很早的起步阶段,要做比较多的人才招聘和产业落地。我们除了投资之外,更多的会加强投后服务,在企业每一个成长周期提供给他对应的能力和能量,来帮助他提升最后成功的概率。
综合来看,我们做基金,这个事情是一个周期概率和投资组合的结合,用这样的结合去对抗大的周期变化,而新能源周期这波浪能够带整个经济到达一个新的高度。这周去了宁德,考察了三个非常大的新能源产业,也代表了整个国家新能源产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波浪潮和之前的半导体,或者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不一样,这次大的能源革命是由我们国家来主导的。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也好,电池企业也好,比如说协鑫在光伏领域,基本上是全球范围内最龙头的企业,所以我们对这个长周期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梁宇:我有感触,尤其是在新能源这个领域,基本上中国是握住了整个脉络,我们来带动这个周期,或者是扰动这个周期。倒退20年,从投资领域往前看,前一段时间我们是跟着别人跑的,移动互联网我们终于有一些积累和跟上了,培育本土的市场、人才、数据、场景和政府的政策。终于在新能源领域,我们的基础备齐了,而且在中国点爆,国内卷以后,开始卷国外。今天不论从投资的角度,还是从行业从业者的角度,都面临着未来非常多的机会。
郑海波:几位嘉宾分享的观点,跟上午专场中英诺天使基金李竹总提到的两种创新类型类似。他说一个是叫替代创新,还有一个是前沿性创新,一个是要替代别人的,一个是我主导的,我的观点跟他一致。
刚才提到了长坡厚雪的概念,我从能源公司的角度来讲提一点稍微有点差异的概念。长周期来看,人类的能源革命,从山顶洞人开始算,能源革命五个手指头数出来。每次真正的能源革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决定了人类发展最底层的逻辑。我一度以为现在的新能源是一个奢侈品,就是我们吃饱饭之后才能玩新能源碳中和和减碳。这几年我发现是我错了,新能源不是一个奢侈品,是一个必需品。举个简单例子,俄乌事件,不仅改变了世界的地缘政治,还有能源的供应链。原来世界的能源是不匹配的,输出国是中东、俄罗斯,包括美国也是最大的油气出口商。输入是欧洲以德国为代表的生产型国家,包括中亚、中日韩都是输入性的,这是不匹配的、错位的。
现在我们发现这些错配的方式并不完全适合的,并不适合当下的安全形势,怎么办?我突然想到我们新能源的业务、整个国家能源体系战略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陆上960万平方公里,再加上领海,这上面产生的能源就是新能源。由此看俄乌的影响,第一传统能源不可偏废,这是吃饱饭的问题;第二个是新能源是自主可控的。所以新能源不是奢侈品,是一定要做的,是要很坚定进行的能源革命,这个能源革命会波及到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黑色的能源公司提供石油和天然气,全部是含碳的,但是将来大家开车不烧油的,我们希望把石油从燃料变成原材料。在座的各位身上穿的,包括桌子上放的所有的东西,除了纸之外,其他都跟石油石化有关系。
中石油有油、气、地热、绿电和氢能,这是我们五个大的主业。中石油做了一个转型的目标,希望在2050年的时候,提供现有的油气当量,包括国家顶梁柱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希望再造体外中石油,提供的绿色能源占比50%。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由此我们也是设立了昆仑资本,昆仑资本的投资聚焦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智能制造,以及CCS和CCUS。我们在这几个领域里开展长坡厚雪的投资,坚定的看好新能源、双碳的战略。
在这个大方向坚定的情况下,我们作为产业资本,对小周期也有我们的要求。虽然不像一些基金有到期的要求,但我们也有自己的考虑,也是要穿越小周期的。几个大咖提出了非常好的思路,对我来讲都很有启发。我自己也有一点穿越小周期的想法,万变不离其宗,最后都是在企业上,选择企业有两点要坚持的,第一,新能源不贵,降本空间是未来重要关注点;第二,我们在考察企业的时候,也是对它的一个要求,看企业的实控人有没有这个想法,我们在融资宽松的时候,还要想到有冬天的来临,企业在财务资金测算平衡方面永远有一笔资金或者是等价物,是不要动用的,这个尤为重要。所以小周期和大周期对我们来讲,可能跟一些单纯的募集基金和管理基金的资本朋友不太一样,但是总体来讲,我觉得这个话题对我们都是万变不离其宗。
梁宇:作为这么大的一个石油公司和中国的顶梁柱而言,确实很不容易做到。相信在大家集体和行业的努力下,2050年我们一定会迎来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周期之下,我们就谈一谈小周期具体的事实,就是从投资的实践来讲。我们从子领域里面来看,无论是制氢、储氢、清洁能源电池,我们有非常多的投资主体和板块,在现在的当下,如果大家选一个最愿意进入的一个行业来看,或者子行业来看,是哪一个?请大家讲一些干货。
程锦:新能源是一个坡长雪厚的赛道,同时也是一个很宽的赛道,所以我们关注的领域也非常宽。其实新能源这个概念就是一个很宽广的概念,新能源的终极目标就是能源结构的调整,哪一天可控核聚变实现了,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目前我们关注的细分领域非常多,无论是在风电、太阳能光伏、氢能、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的能源替代,还是在储能、CCUS技术,我们都在布局,这些领域的技术,包括材料、工艺、设备也在不断的迭代,后面又面临着很多具体技术路线的选择,我们都在跟进;同时,我们也在关注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及与之相应的数字化、智能化物联网等。双碳目标已很明确,各领域技术发展和应用场景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在这个百万亿级的大赛道上,我们要发挥毅达资本行业研究的优势,及产业链强链补链的角度,站在行业的大趋势上,来布局我们的投资,推动新能源产业的进步。
梁宇:程总的意思是集团军作战,一个不能少。有请高总。
高立新:新能源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和行业,每个行业我们认为都还是存在一些机会,从投资角度来讲,我们更关注两个方面,一个是新能源相关的设备,我们往上游走,往前端走,这是第一。第二,我们更多关注在新能源相关的材料,实际上也是往上游去考虑。所以从这两个角度,我们寻找在这个行业内有竞争优势的技术和优势的团队,我们进行深耕细作,从战略方向的角度来讲,应该不会犯这种颠覆性的错误。
梁宇:高总希望站在产业和行业的高度,一览众山小,这样比较安全。
李勇:我们是资产的投入,包括分布式风电、光伏,包括储能。新能源其实是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也是新材料,刚刚讲到的钙钛矿,还有产业化的投资。然后再加上我们一些轻资产,像零碳这一块,包括智慧能源管理这一块,主要是这三大块。
牟颖:如果要选一个赛道,我可能会把它定义为泛储能赛道,因为绿色低碳是围绕着两个核心指标,能源强度和碳强度下降来展开的,这些领域的变革,包括能源结构的调整,还是说消费侧的深度再电气化,网侧的新型电力系统,都对整个能源系统的灵活性改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储能是提供灵活性的主要手段,同时它又是能够把能源生产、传输,利用多系统耦合链接起来的的核心纽带,包括当前的电化学储能,更远期的氢储能等。泛储能的赛道可以把绿色低碳很多应用场景都串联在一起,值得长期跟踪,下深功夫。
赵阳:如果把新能源比做一场交响乐,早期的机会很多,比如说光伏、电池技术、储能和新能源汽车。大的划分还是从能源的产生、储备再到应用。如果要选一个,还是在储能,特别是电池技术领域,从电池的结构到新材料我们投了很多的公司。电池从中长期来看是新能源最大的一个主战场,我们的目标就是投在最关键的技术和领域中。
梁宇:我们每天看到市场的储能非常非常热,这是大家的共识。光伏这个领域国内的企业在海外可以说是披荆斩棘,经历了几次战役之后,储能这个事情正在发生。国内市场很卷,海外市场很快也会依赖中国的产品。我相信穿越整个非市场之后,中国的企业能迎来春天,这是我们希望的。下面有请郑总。
郑海波:如果给我一个选项,我会选择材料,任何的一个创新的出发点都是材料的创新,人类所有的创新是沿着料、材、器、用进行的,材料的创新是万物创新之根。如果选两个,我会加上储能,没有储能,这些间接性不稳定的能源肯定是上不了电网的。我们国家把氢能认定为一种配合着风和光的最佳储能形式,如果把氢能看成储能,也可以把氢能加进去。
梁宇:谢谢各位嘉宾,我简单做一个总结。对于新能源和绿色产业,无论是从投资的角度,还是从创业者的角度,目前正当时。而且这一波的周期应该会非常长,中间小周期经历过若干,大周期应该是10、20年,甚至30年,我们看中石油2050年的规划目标,我相信中国的企业无论从产品上、技术上,还是从品牌上,以及更底层的专利,将会站在世界之颠,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一大方向。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04/5117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