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市值上百亿,研发几十人,凭什么?

投资的第一原则是要投资你熟悉的领域,对于你看不懂的企业,唯一能做的是,或许只有远离它。
2023-04-14 10:33 · 格隆汇 作者|晨光

在A股待久了,你会发现你的想象力永远都是不够的。

尤其越是正常理性的股民,越是难以理解A股里的各种拍案惊奇怪现象。

比如明明一个公司底子烂的不能再烂,却能在短短一两个月内超翻几倍;

比如明明大家都知道它是一个垃圾的不能再垃圾的公司,在被大幅翻炒,然后股东说要离场的时候,股民依然热情不已去接盘站岗。

比如明明说自己是一个高科技公司,市值竟然可以高达上百亿,研发人员一直只有几十人,业绩预期永远都在讲故事。

这段时间,因为AI的持续热潮,让但凡对这个概念有点沾亲带故的都被疯狂爆炒。

有多疯狂呢?

从年初至上周五,整个AIGC板块上涨超过65%,有近10只翻2倍,超20只翻1倍,另外还有超100只个股涨幅超过50%。

但是,谁都知道,这个产业虽然确实成长性非常惊人,但其实其中很多细分板块短期一两年都很难有足够的业绩兑现。

很难想象,一个细分行业的市场规模只有百亿规模,未来几年增量规模也不会太大。一众个股的新增市值加起来就远超千亿。

比如光模块这个东西,确实在AI风潮预期下,增量在放大。但去年整体的规模也就只有不到300亿(33美元),根本不够众多概念企业分食。

综合了多家知名券商大佬的最新相关研报,根据LightCounting预测,2023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增长4.34%,2024-2027年4年CAGR为11.43%,有望在2027年突破200亿美元。

即使到时候中国占据一半份额,也只有百亿美元,也就7百亿人民币吧,折算到现在,又有多少?在落到各家的市场蛋糕,又能有多少?

但看看市场上的概念股,短短翻倍都是嫌少的。

比如今年涨了3倍的剑桥科技,再3月下旬一次接受了近百家机构集体大调研之后,股价开始被游资疯狂翻炒,加速井喷。

剑桥还算是行业中比较有实力的,但未来短期炒这么高,真的有点过了。

奇怪的是,剑桥作为这一波炒得最凶的龙头,虽然上月有近百家机构调研了,但到现在还没有看到有任何券商对它研报覆盖。

作为细分行业的核心龙头,极少出现没有任何一家券商机构进行覆盖的情况。

这说明了什么呢?是连券商研究员都看不懂了吗?

不是说这个行业没有增长空间,而是这样一下子翻炒几倍的疯狂,说没有泡沫那*是骗鬼都不信。

为什么,这个市场会如此疯狂?

如果说过度透支未来业绩预期,只是个泡沫问题。

那么在市场上一些上市公司的奇怪情况,可能就远不是泡沫的范畴了。

你能想象一些作为科技行业或者有这方概念的上市公司,研发人员仅有几十号人,市值却高达上百亿规模的吗?

比如下面在同花顺上有“芯片”概念的标的:

据同花顺数据,有研硅公司,市值近240亿,截至2022年底,研发人员只有85人,比2021年只净增加了4名。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授权专利18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项,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有效授权专利133项,其中发明专利102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

铖昌科技,市值超过132亿,研发人员75人(比2021年净增加5名),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已获授权发明专利21项(其中国防专利3项),另有软件著作权12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46项,知识产权自主可控。

对比行业的大牛,不用说华为BAT这些巨头,就算低两个梯队的中兴通讯,虽然人家市值有千亿规模,但人家每年的研发投入都是百亿计起步,研发人员数万人,全球专利数8.5万件。

再少一点,比如北方华创,研发人员两千多名,研发也有二十多亿,专利也有近6千件。

所以,真的很难想象那些几十人的研发团队,寥寥无几的专利数,对于这样的公司,凭什么让投资人相信,它能在科技赛道上立足下去,并且做大做强?

尤其是涉及计算机、芯片半导体这样的公司,研发团队实力必然是最赖以生存的发展要素。

且不说个人能力多强大,起码是需要有一定的规模才能把业务做得起来。

即使是把设计以外的所有业务都外包出去,都极难实现业务的规模化。

不然业务怎么开展?

而他们真的也很重视研发的力量吗?

也不见得,虽然有些全年研发费用也有几千万元,看似不少,但年度净增研发人数仅有寥寥几人的数据看,真的很难让人相信。

那么凭什么它们在资本市场上,能被炒到这么高的估值?

是市梦率吗?

对于这样的公司,任何稳健的估值模型都会失去研判作用。尽管目前在股市上受欢迎,但究竟能不能一直维持高估值下去,我们也无法肯定。

投资的*原则是要投资你熟悉的领域,对于你看不懂的企业,*能做的是,或许只有远离它。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格隆汇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