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2023,芯片投资逻辑揭秘

目前全球前十大封测厂,有4家都是大陆的公司,这个环节可能说是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最有竞争优势的一个环节了,后面随着先进封装包括3D封装各种新型的技术出现,应该还是比较有机会的。
2023-06-13 16:52 · 投资界

2023年6月8-9日,由南通市财政局、南通科创投资集团、中共南通市崇川区委、崇川区人民政府主办,南通市北高新区管委会、清科创业、南通宝月湖科创投资集团承办的“2023清科·南通宝月湖投资人大会”在南通举办。

大会以创投链接资源,以资源撬动产业,邀请创投、创新、创客各方头部力量齐聚南通,加快近悦远来的基金聚集建设。在丰富南通“万事好通”投资热力图的基础上,以创投之力剖析崇川科创机遇,助力南通打造创新高地,为谱写“强富美高”新南通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创投力量。

本场《热潮后的价值投资“芯”逻辑》圆桌讨论由元禾厚望合伙人俞伟主持,对话嘉宾为:

梁 宇创世伙伴 CCV 合伙人

刘 峰毅达资本 合伙人

陆佳清国科嘉和 高级合伙人

马卫国亿宸资本 创始合伙人

闫 足中兴众投 总经理

曾颖哲线性资本 合伙人

赵 宇清控银杏创投 合伙人

2023,芯片投资逻辑揭秘

以下为对话实录:

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

俞伟:首先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来主持这个论坛,也很荣幸有机会和行业的同仁和专家一起交流。前不久我刚刚和陆总在上海的会议上做过一次交流,当时我们讨论的话题是半导体行业投资“卷”的问题,今天我成功把陆总从主持人的位置上“卷”到嘉宾席上去了。

另外一个比较好的变化,上次陆总也说了,那一场讨论硬科技投资的全部是男投资人,今天终于出现了一位女投资人,非常荣幸。

我们还是按照惯例,先请各位参会嘉宾介绍一下各自机构以及自我介绍,那就从我先开始。

我是来自元禾厚望的合伙人俞伟,元禾厚望是专注于成长期的投资基金,我们目前在管的主要有两支基金,一支是我们的成长二期基金,另外一支是我们和南通科创投集团合作的产业基金,目前我们的管理规模在50亿元左右。我们的投资布局相对而言较为综合,主要关注硬科技和数字经济两个赛道,我本人主要负责硬科技这个赛道的投资。硬科技是元禾厚望具有优势的投资赛道,在硬科技领域下我们设了两个子赛道,一个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半导体板块,另外一个是我们目前正在全力扩展的新能源板块。

在半导体板块,我们也有一些不错的案例,例如已经科创板上市的安路科技、珠海炬芯,我们在安路科技这个项目上获得了20多倍的回报。在新能源领域,我们投资了做正极材料的宁波容百。总结来说,元禾厚望一直专注于硬科技投资,并且持续为我们的被投企业赋能,为我们合作的地方政府服务,共同构造产业生态,谢谢大家。

梁宇:感谢主持人俞总,您不光有主持人特权,也有合伙人特权。大家好,我是创世伙伴的合伙人梁宇,我们创世伙伴目前是集中在早期的科技进行广泛的投资,其中硬科技包括芯片、芯片设备,也包括甚至一些显卡等等,这也是我们现在在重点做投资和布局以及关注的领域。加上这波人工智能的新浪潮,软件端极大的带动了硬件端的拉动,所以我想我们重新迎来了新篇章。

过去几年国家无论是媒体,还是同行,还是资金端对这波芯片浪潮对我们的断供非常关注,我们也身在其中希望能够为这个行业做些贡献。

刘峰:大家好,我是来自毅达资本的刘峰。可能有的朋友对我们公司也比较了解,毅达是在2014年由老牌创投机构江苏高投集团内部混改而设立的,成立也将近10年的时间,经过这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目前累计管理基金规模接近1300亿,基金布局主要是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

基金的投资阶段涵盖了从天使期、初创期、成长期一直到成熟期PreIPO的全部生命周期。我们一直坚持行业研究加区域深耕来进行投资,除了行业研究之外,因为今天是在南通举办这个活动,南通是江苏四大的万亿GDP城市之一,其实,我们从2011年开始就在南通有落地的团队,常年在这边驻扎,贴身服务当地创新创业企业以及地方政府,来之前我也统计了下,我们已经在南通先后组建了5只基金,投资了近40家企业,总投资金额超过15亿元。

另外毅达也比较关注半导体芯片产业,会前稍微统计了下,从2019年、2020年开始加速布局这个赛道,截至目前已经投资了从上游材料、设计软件、包括设备、零部件以及下游的封测、制造环节,总共投了大概一百多家企业,未来也会持续地布局,关注南通和南通半导体产业。

陆佳清:今天环节人很多,我抓紧时间,国科嘉和是国科控股作为基石投资人发起成立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是国科控股直接管理的一级企业,成立12年,投了一百五多个项目,是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基金。我们目前在管的基金有10支,一直聚焦于高增长、高技术壁垒的硬科技赛道,其中半导体是我们重点布局的赛道之一。现阶段,我们已投的科研院所项目占总投资的近50%。上半年,我们两个项目南芯科技、中科飞测都是科创板上市的。

南芯科技我们先后于2019年、2021年两次投资,中科飞测是2017年投的。两个项目分别是在5亿的估值水平和1.4亿估值水平投的目前,南芯的收益倍数大概40,中科飞测接近60。非常高兴跟大家有今天这样一个交流,也非常希望国科嘉和作为一个链接资本和创新企业的桥梁和纽带,跟在座的政府、创业者、同行多交流,谢谢。

马卫国:大家好,我是马卫国,我们公司成立了五年有几个特点,我们这个团队是投资加投行的复合型团队,因为我本身的背景也是做了20年的券商投行,做了10年的PE投资。第二个特点我们投资聚焦的领域主要在新能源、汽车这个产业链还有半导体。第三个特点投资阶段主要还是以成长期为主,第四个特点是退出到明年加上已经上市的两家还有在审的,加上今明两年申报的有85%的项目都去申报IPO。所以今天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做一个业务交流,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合作,谢谢。

闫足:大家下午好,我是中兴众创(西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中兴众投”)的闫足。中兴众投是中兴通讯的一级全资子公司,也是中兴通讯目前唯一展业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我们重点关注通信产业链、半导体领域。希望发挥中兴的行业龙头带动作用,帮助投资的产业链企业尽快达到行业一流水平。欢迎各位到中兴参观交流。谢谢!

曾颖哲:大家好,我是线性资本的曾颖哲,我们从2014年成立到现在一直聚焦在前沿科技的早期投资领域,我说的早期基本上是创业公司的第一轮、第二轮,因为我们坚信前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也致力于推动前沿科技在产业的落地。另外我们也坚信科技对于产业和社会的变革是最大的投资机会,到目前为止管理10支基金,总体管理规模在130亿人民币左右。像地平线机器人等公司,我们都是第一轮的投资人,并陪伴项目一直走到现在。在芯片领域在座的都是我的前辈,我们芯片领域的出手没有那么多,主要就是地平线机器人跟海飞科,但运气比较好,目前两家发展都还不错,这次也感谢主办方给机会让我跟大家有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

赵宇:大家好,我是清控银杏赵宇,我们是从1999年开始做中早期的科技投资,现在累计管理一百亿人民币的规模,其中管理了两支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子基金,第一支子基金就设立在南通,我们在半导体相关领域大概投了近三十家企业,已经上市的比如兆易创新、恒玄科技、美芯晟等,清控银杏都是早期机构投资人,还比如Omnivision,后来被上市公司韦尔股份并购。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各位做交流,谢谢。

俞伟:谢谢各位嘉宾的自我介绍,我准备了三个关于芯片行业的热点话题,和大家一起讨论。

首先第一个问题,早在几年前,随着中芯国际被列为美国实体清单,大家都会提到卡脖子的问题,这个问题逐渐被国家产业和资本所关注,同时随着科创板的推出,中国的芯片产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前段时间我在北京和中芯国际的同仁交流,大家都看到了中国的芯片行业、半导体供应链的发展速度都是以之前的3倍速甚至更快的速度在发展。

今天刚好借这个机会想请各位嘉宾就你们的投资机构或者所关注的领域谈谈芯片产业各个环节的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您对未来的芯片市场包括整个半导体市场有哪些期待。

陆佳清: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我尝试说几句。

我们投的两个项目都长的不错,但是逻辑不一样,比如说南芯是专注于电源及电池管理领域,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完整解决方案,做消费电子的,长得非常猛,营收数据非常好,它是替代逻辑,替代的对象是TI,但是TI现在降价了,南芯也有压力;另外一个是中科飞测,这是一家高端半导体质量控制设备公司,主要做检测和量测两大类集成电路专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包括无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系列、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系列、三维形貌量测设备系列、薄膜膜厚量测设备系列等,已应用于国内28nm及以上制程的集成电路制造产线,现在市值快260亿了。

半导体大概这几年就是这两个逻辑贯穿,其实我们的概念非常简单,如果大的局面没有变化的话肯定还是这两个逻辑。但现在很有挑战的点在于,海外大厂也降价了,国内半导体非常卷。原来做这个的科创板公司横过来把能做的都做了,而且别的部分是不需要赚钱的,就做市占率,扩展产品线,相应地也会切入部分非上市半导体公司主要业务甚至以更低的价格抢占市场。所以现在替代逻辑是很难投的,因为伴随这几年一级市场因为替代逻辑先上一点量,营收估值又顶的比较高,所以现在替代早期会比较难。现在要避的坑也特别简单,假替代,不是国内产品替代国外产品,而是国内之间互相拼价格竞争,这种情况下这几年会导致较大的库存,进而价格下降,比如说我们看到的射频芯片或者八位MCU等产品,近几年库存都比较大,价格压力都很大,我们要避开。

装备和材料会有一些机会,也是大家基于自己的产业链背景去深度挖掘的活,反正我们今年自己看的、会投的主要是材料方面能替代日韩半导体材料的项目。装备这块也在看前道的装备,但是客观来讲,装备这个东西现在大品类也不多,前道里面也是看一些细分方向。

刘峰:接着刚才陆总的话讲,我们在半导体产业的投资逻辑也是围绕材料和设备、零部件等布局是比较多的,主要思路是从源头上去解决进口替代和卡脖子的问题,包括国内先进制程的制造环节突破还有一定的空间,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个过程也非常曲折,主要原因在于设备和材料领域。

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后道的封测,从国家到省到地市甚至到县区都特别重视半导体芯片产业的发展,纷纷出台了很多优惠的政策。我今天来的路上刷朋友圈,还看到文章说最近深圳、宁波、武汉又出台了一系列力度很大的支持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政策,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加上国内市场是非常大的,以及这两年很多海外人才开始回流,这些人才回来以后,上手最快的或者相对来讲初始投资成本较小的就是设计这个环节,制造环节就是刚才说的受制于高端的一些核心装备包括一些材料,这个事情不是说短时间内能够突破的,即使你能弄出来,到最后能够成熟的应用,得到很好的良率,也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

具体到南通地区,本土的通富微电,在封测领域是国内前三,也是全球十大封测厂之一,不光是在南通,过去的十来年,因为主要的市场在中国,国内包括劳动力在内要素成本比较有竞争优势,承接了相当一部分从日韩、美国甚至中国台湾地区封测业务的转移。

目前全球前十大封测厂,有4家都是大陆的公司,这个环节可能说是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最有竞争优势的一个环节了,后面随着先进封装包括3D封装各种新型的技术出现,应该还是比较有机会的。

马卫国:我接着刘总的话说,其实这两年半导体这个风口炒的很热了,大家说行业很难投了,你看这两年的数据确实不是很好看。我大概总结了一下,觉得内忧外患,降温出清。

内忧大家看的很清楚,芯片前两年囤货,现在要去产能,所以价格跌的很凶。再一个是赶上这两年的消费下滑,外部又是这种技术限制,一直感觉越来越严重。降温是整个投资半导体的数量还有半导体的机构数量其实也在下降。

还有一个是我们总结了一下2022年上市的半导体公司有48家,看他去年的年报,其中有1/3是下滑的,有1/3只增长了0到20,剩下1/3只增长了20以上,说明什么问题呢?有2/3的企业在刚上市第二年就出现了增速缓慢或者下滑。

出清,去年2022年半导体公司可能主要设计公司更多一些,新增注册的1000家,但是被注销的被吊销的将近6000家,这说明这个行业还是干掉了很多做设计的和一些做制造的,其实像今年的哲库也是一个很典型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还有没有投资机会呢?肯定还有,毕竟整个底层逻辑还存在,行业比较大,然后政策支持,也加上工程师红利,所以我们还是坚定看好这个行业。

在这些细分领域,我们也是研究了有哪些细分领域投资机会,一个是先进封装,也是这两年从传统到先进封装,南京这边有不少好的企业,还有一些做先进封装设备的,我们也看了几家,包括华封也在南通,也是做的不错,还有用技术的迭代把芯片更多的可以升级。再有就是车载芯片,车载芯片的机会还是蛮多的,也是这几年新兴的一个市场。

所以我们觉得还是可以找到一些亮点,可以进行更细的更深的探索,可以抓到一些机会。谢谢大家!

曾颖哲:我可能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我们内部之前有一个讨论,对于我们这些投早期的前沿科技的基金要不要投半导体,要不要投芯片,到现在其实没有一个定论,但是我们一致决定,因为我们投前沿技术,是看这个技术对于产业带来的变革和这个技术带来的Delta有多大。所以可能对我们来说,无论是不是国产替代,我们相信的是这个技术本身。我们的整个投资逻辑,可能也是我们今后会继续沿用的一套逻辑,是随着这个技术脉络来看,在哪个点上会对这个产业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和一些突破。

比方说我们前一阵就一直在专注Chiplet这个领域,而且大家都知道传统的冯诺依曼架构其实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所以存算一体这些新的领域也是我们会更多关注的方向,包括我们当时投地平线,其实也不是国产替代的逻辑,当时我们就是一个很朴素的思路,即认为新能源汽车,特别是智能汽车,就像前面朱总讲的一样,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我们一直认为这个产品不是靠设计出来的,不是在实验室里面研究出来的,而是在真实环境里面不断被打磨出来的,在这些新增的领域,中国有这么大体量的市场,又有这么多的玩家,我们相信在这些领域里面其实是可以打磨出世界顶尖级的产品来的。

就像我们投海飞科,当时也是这样的逻辑,AI在中国的应用其实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是追赶的比较快了,为什么在中国不会出现顶尖的AI芯片呢,这些其实是我们考虑更多的一些点。

所以对我们来说,我们不会单纯去看国产替代,而是看在更新的这些应用场景下面,有哪些机会可以突破成为全球领先,这是我们更关注的。

另外,前两天大家看到这个行业确实有挺多的泡沫,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因为我们做早期,也很明白,有时候泡沫是必须的,就好像啤酒花的泡沫,你泡沫灭了之后,还能留下不少东西,别像肥皂泡的泡沫,没了就没了。

如果把整个芯片产业链比作一棵大树。那么树枝、树叶就如同芯片设计公司,特别容易繁荣。制造和封测环节就像是树干,资产重、周期长、产值大。而所谓的根部企业就是产业链最上游的四大领域——设备、材料、EDA和IP授权,密集、分散,却格外重要。但这些领域相对市场就比较小,然后又特别的细分,整个全球材料市场可能一年在650亿美金左右,设备市场1000亿美金,你那么细分,你分下来每一个市场,全球可能就是在几十亿美金,这值不值得我们去投。

我觉得我们坚定的要去干这个事的,因为这是一个产业链问题,一方面我们做早期投资可能是为股东创造最大的价值,是我们最需要干的事情,另外一方面希望在这个层面上也能为这个社会、产业带来一些价值,其实你会看到我们在工业软件、EDA上有不少的布局,我们还是相信真真实实能够对于产业带来变化能够起到帮助,这是我们应该投入的点。这就是我自己对芯片投资的浅显看法。

梁宇:曾总谈到的我挺有感触,很有可能我们和曾总都是共同处在早期的科技投资,所以这个观点有点趋同,刚才陆总和刘总也谈到在国产替代的逻辑也谈到这部分逻辑,更多在早期应该在整个产业链条上前后端对周期理解不一样,所以我就更多强调我们坐在早期的椅子上更多地希望市场之手怎么样能够把现在的科技和早期技术翻译成将来的需求,我们还是比较相信穿越一个相对比较长的周期,现在的美国断供是短期的行为,迟早因为蓬勃需求所以供给端一定会从各个地方像野草一样长出来,有可能甚至来自于对方的阵营,我们看不见的渠道给我们来进行供应。但是这个最后都会翻译成价格信号。

如果很早的阶段和曾总一样在Pre-A阶段,如果锚定替代逻辑是我们现在非常明确的看法,以此进行投资很可能会进行周期的错配,过了一个阶段从早期再去投可能就完蛋了。但是在成长期可能很快就会看到明确的周期带来的结果。所以总而言之我们是一个坚定的市场派,而且也愿意在早期颠覆性技术当中甚至早期看不到马上明确的有一个市场需求情况下,对于可能带来行业改变的技术和公司进行布局和支持。我想这可能是VC对风险判断和各自多样化的分布,对这个行业的贡献。因为每个人观点不趋同才有可能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俞伟:谢谢各位嘉宾的观点,听完大家的分享,我觉得我们作为半导体领域的投资人还是很幸福的,既有替代逻辑,也有新兴应用带来的增量逻辑,在这么卷的情况下还能这么幸福,我觉得大家应该很开心。

下一个话题是最近比较热门的AI,从“大模型”、ChatGPT的兴起,人工智能已经飞速发展,前段时间朱总在贵州分享关于ChatGPT能带来什么,他说到所有的软件代码都可以用ChatGPT来替代。今天我们想讨论的是,AI的飞速发展可以为芯片行业带来哪些变化,并且这个变化会给芯片产业的投资对应带来什么样的思考。

我先抛砖引玉下,我原来是做芯片设计的,所以我觉得AI一直以来就在影响着芯片设计行业的发展。集成电路为什么能进入百万能级的大规模,核心是因为EDA软件的发展,EDA软件的本质就是电子设计自动化,底层的逻辑和今天AI软件是相辅相成的,只不过今天从量变发展到了质变,所以AI其实是一直在服务于芯片设计行业的。

今天想和大家聊的是在今天这个AI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还会有哪些新变化,从而带来哪些新的投资机会。

梁宇:谈到AI这波浪潮,刚好我们在AI当中有些基础认知,我过去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后来转的投资,这波我有几个相信,如果回到四十年前看第一波软件和当时微软英特尔的结合,我们自己会发现说它是一个软件极度拉动产业往前走的过程,带动大量的硬件公司因此形成了一些巨头,包括这次在人工智能的时候说GPU独占鳌头又一次超越了英特尔,我觉得也是软件端的需求带来的,因为人们的需求不是说把这个芯片放在那里就好了,最终是要做生产用的,最后的需求拉动还是软件端在各行各业里拉动的。

这波人工智能由OPENAI带动的,看上去如果从AI的周期来看也是最接近的一步,可能要靠近奇点了。虽然大家有各种不同的争论,但是不管怎样讲这波之所以如此被全球所有媒体和每个从业者、非从业者关注,也是因为它接近了超越人类某些能力的计算机重大发展,而且我们还会引申说它将来比我们更快地能够进化,甚至马斯克在讲说这硅基文明的到来。

我想说的是这波其实也是重新在软件端在拉动一个周期,如果过去看的话过去发展如果非常粗犷地去看我们认为它是软件和硬件的联盟,一个在头一个在后面,不断地在双轮驱动往前走。当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结束的时候大家都在讲红利结束,这波其实看上去还没有,这波人工智能又继续拉动往前走。现在阶段性很突出的矛盾就是算力不够,甚至头两天也不是真的假的大家传出一个文件,OPENAI的Sam在私下里一篇被删掉的言论当中说连微软自己的GPU算力都不够了。

这说明一个供给问题,因此现在有解吗?其实有解的,我看到很多初创团队在一些新的不同技术上比如说稀疏计算,试图用更高效率、更低功耗的方式在替代GPU算力。这里面又会拉动一波硬件的投资,因为大家看到有巨大的商业机会,有看到能长成万亿公司的巨大利益的胡萝卜挂在前面,就会拉动一波浪潮。

我想为什么最开始我们第一个话题就是谈到这波我们认为也许又是大浪潮来临,也是基于如此,不论在芯片端还是在算力端,还是在设备制造端,尽管我们过去有有各种各样的逻辑,我相信从需求端来说这是一个重大推手,中国也是身在其中,我们有足够的人才和人才密度和动力去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初创公司好的机会,也是我们投资的机会。

闫足:AI 可以应用于芯片设计的各个阶段,包括芯片架构设计、电路设计和布局等。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AI 可以加速设计流程、提高设计准确性,并提供更高效的设计方案。AI也可以应用于芯片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和优化。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优化芯片制造工艺、提高产能和质量,并减少人为错误;故障诊断和维修方面,通过分析大量的故障数据和模式识别,AI 可以帮助快速准确地定位和修复芯片故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可靠性。

总之目前AI对芯片产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设计加速、生产优化、故障诊断、智能芯片应用和测试验证等方面,能帮助提高芯片的性能、效率和可靠性。

曾颖哲:感谢闫总,我作为一个偏乐观的早期投资人来说我对这个观点是有同意有不同意。从短期来看我们是谨慎乐观,关键还是要看它究竟给这个行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但是长期来说我还是非常乐观的,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范式转移,这些东西都会不一样,因为软件其实还是人的决策固化、规则固化。很有可能在未来这块大模型带来的是整个决策是由机器做出,这是一个很大的范式变化。

从短期来说我同意这个事情,我们也不太追风口,基金团队中除了我之外,其他都是码农出身,我们合伙人Harry就是Facebook第一任华人研发经理,所以大家都是码农出身,对这个事情究竟能够带来多大的价值,我们会想的比较多吧,比方说在设计这个领域,ChatGPT是由互联网上这么多的语料、数据去喂出来的,在芯片设计这个领域我们就在思考,哪些公司能够拿到那么多的Verilog呢,除了像华为、高通这些芯片大厂。比如Google之前的Paper,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他根本就没有那么多数据,他只能使用Synopsys公司的EDA套件,创建了芯片逻辑门的起始布局,然后由强化学习系统进行优化。

在这种情况下,它出不了好的结果也很正常,在这里面其实数据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另外一方面我觉得AI对于芯片这个领域其实是一个机会,就像梁总前面说的对算力的需求、对数据存储的需求,可能是一个无止境的东西,这个我觉得对于芯片投资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

另外一方面,我还是会相信在长期,AI对于芯片,不管是在设计环节还是在验证环节甚至在制造这个环节带来的价值,整体上面来说我还是相当看好,相当乐观的。

赵宇:我想谈一个观点,在大芯片特别是AI芯片这个领域,应该说软件的功能或者说生态要求更强了,原来我们投的一些像存储芯片、模拟芯片、射频芯片,这些跟软件几乎没关系,工程师拿来就可以直接用在产品上,但是如果到大芯片这个领域,需要我们的软件环境的成熟和完善,比如像英伟达的Cuda是他最核心的软件生态,这个生态我想对未来所有的芯片公司,特别想做大芯片的公司,软件的生态是一个重大挑战。

对ChatGPT,我没有那么乐观或者说也没有那么神秘,简单来说它没有逻辑思维能力,第二它其实是见的素材多了,训练的可能更强,有个反例,比如大家可以做一个试验,拿一个20位数加一个20位数,在ChatGPT上提交一下,它算的是错的,因为它没见过这两个数的加法结果,因为这两个数是你自己编的,所以Chatgpt也没那么神秘,但是算法的优化叠加可能会让结果更好。

马卫国:其实前几年也一直在应用,包括Google、EDA三大巨头,其实一直也在用这种方式来替代满足一些工作。这个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现在普遍的说法是代码补全,输入一行代码的前几个字之后,大模型自动给你补全了,也不能说它就替代码农的全部工作,其实工程师主要工作还是模块的功能定义和芯片的验证,写代码只是占了他工作量的1/3,所以我觉得这种替代作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然以后自动代码的替代,这种自动生成可能也是一个大势所趋,但我觉得还需要过程。

从投资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我们反正一直也在跟踪,没有找到目前特别合适的一些细分领域去投资,当然现在都是一些大厂在做,投资也很大,也不是我们一般的市场化投资机构所能参与的,也保持密切跟踪,看主要的应用领域在哪些方向。

俞伟:谢谢大家,我听下来感觉大家观点的一致性很强,无非是看短期还是看长期,前段时间我和在MIT“大模型”领域的一位博士交流,他表示短期我们看不到我们想要的,但是从长期来看,他讲了一个逻辑:人和大猩猩最大的区别无非就是脑容量,两者在脑容量上是有本质差别的,所以人和大猩猩完全不是一个物种。脑容量就是神经元,神经元就是开关,他觉得随着我们整个算力有数量级的变化,最后形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我们会看到突破,这是一个长线的过程。另外我想补充一点,我觉得对我们投资人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有一次我和盛美的领导交流,他就特别看好AI,他觉得这会带动半导体行业很大周期的变化,我们人类是碳基智慧,未来会是硅基智慧,碳基智慧对半导体芯片的需求目前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了,但是未来的硅基智慧,会给半导体需求带来一个数量级变化。

我们接下来进入下一个话题,前面闫总提到他是从来不在二级市场上找一些获利的机会的,其实这跟我一样。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我们作为一级市场的投资人,怎么去思考芯片产业价值投资的问题。前几年市场比较好,我也和我们的投资经理说,你今天投资的这些项目各方面都不错,很大程度是因为整个行业水涨船高带来的,但今天我们还是需要理性地去思考芯片或者半导体产业价值投资的问题,我想听听各位嘉宾有什么思考。同时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今天在南通,大家对于南通的芯片产业未来有什么建议,请大家积极发言,谢谢!

刘峰:我说的简单一点,因为芯片这个产业链太长了,很难具体细分到某一个环节,某一个节点的投资策略。

我个人感觉这两年发展以后,我忘了谁讲的,说有泡沫,像啤酒花一样,现在不是泡沫了,它其实就是一个大泡泡,当然产业发展长期来看没有问题,实际上一级市场的估值,各位搞投资,早期的稍微还好一点,像梁总这种特别早期的还好一点,一旦说有一些节点以后,估值涨的是非常高的。

刚才我们主持人俞总讲价值投资,我分享一下我们总体的观点,毅达资本从成立到现在一直坚持三好项目原则,所谓的三好是好项目、好估值、好条款,当然很难谈,但是一直在坚持这个标准。

具体到半导体,也曾经做过复盘,因为刚才也汇报说我们投了100多家相关产业链的公司,我们也发现有一些尽调下来,有3个是要慎重的。

第一个叫伪科学,实际上这个东西从技术层面论证,未来的需求包括整个的技术储备,包括落地的应用,可能不能叫假,但是难度极大,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伪团队,现在就是因为一级市场比较卷,好的项目不多了,有的机构就开始拉人,开始出来创业,可能很多创始人、负责财务的、销售的、研发的,这些人之前都没见过,然后被一个投资人拉出来,说你们这几个人来创业,组了一个局,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典型的伪团队,实际上已经碰到过不少这种情况。

第三个是和刚才讲的三好相对应的,估值倒挂。投资,你不管再有情怀,再看好这个技术,再看好这个方向,你最终还是要为投资人赚钱。你说我扶持了一个很伟大的企业,结果亏钱出来了或者说基金的周期是无法覆盖这个阶段,也是不行的,这是我想的第一个所谓怎么看待芯片行业的价值投资。

第二个是关于南通这边,我们在南通有落地的团队,大概四五个人,去年完整的梳理过南通地区的半导体产业,很多人印象里说南通是传统的工业制造城市,事实上仔细挖掘以后南通的半导体基础,包括这几年陆陆续续通过招商引资,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企业,最典型的就是在本土成长起来的通富微电,包括崇川这边也有像钰泰、至晟微等等一批优秀的企业。我们自己也在南通地区投了大概五六家,涉及设备、材料、零部件、耗材等领域。

建议方面,我觉得南通这两年负责招商的这些领导们或者是一线的招商人员,他们对于产业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入,我觉得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上南通这两年越来越优秀的区位条件、营商环境,还是有一个值得期待的发展前景。

陆佳清:我简要补充几句,说到“价值投资”大家都想当巴菲特,其实这个东西是很难的。一级市场的机构需要时间来证明你到底投的对不对,这是本身用脚投票的概念。我觉得大多数基金如果是正规在做的话,肯定有自己的产业周期、技术团队的各种判断,叠加成最后的结果——但在当下每个时点很难说它对或错,只能从后面来看前面。

我们觉得目前肯定一级市场是有调整的,不能说完全没有传递,但是是不是完全传递到位可能也未必,我在上台前看了一个项目已经融了15个月,40亿估值没动,这就是这个市场的现状。所以你买定离手对结果负责就可以了。

第三个事情,我觉得半导体整个赛道只能找一些细分的机会(我们自己的观点),而系统的机会可能面临的风险会比较大。但是这其中又演化出多种风格,比如说接着前面说的第二个话题GPT算力,国产的大芯片肯定有机会能落二十家,最终活的也就两三家,消失的速度跟火箭一样。当然现在可以继续赌,也可以不赌,这跟你机构的LP有关,或者有的机构偏美元、有的偏人民币风格,没有对错,你可以押也可以不押,最后是买定离手。现在大家都知道半导体也卷,GP也卷,都在淘汰赛,反正胜者为王就好了。

至于在南通我觉得还是这样,长三角区域现在城市的功能定位最好能再拉出点差异化,其实苏锡常都聚集了很多半导体企业,但是具体还是各路神通,如果南通依照区位优势能在半导体某个环节着力给一些特殊化的政策,把这一到两个环节长板做得特别长,我倒觉得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长期发展。比如说,常州这两年搞新能源还是搞得比较凶的,特色就出来了,但是画像模糊的话可能不利于中后期的发力。其实南通很有区位优势,GDP也不低,在这块可以想点办法。

闫足:我想更多的从自身机构能为南通做的事谈一下。我们已经投了一家南通企业,也给南通推荐了外地优质项目。后续我们会持续关注南通产业。

刚才俞总讲给其他人介绍二级市场的股票自己没有赚到钱这没有关系,我记得在2000年有人说闫足你家里好有钱,那时候才2000年你家里就几百万了,我说对我家原来是千万富翁,真的是这样因为我妈原来炒股,在1999年、2000年赚了一千多万,后来在2000年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赚的一千多万都亏了,把家里的房子都亏了,因为人到了有一种赌徒心态想把亏的钱都赚回来,结果那个时候我就成了学校的贫困户了。所以这个东西不要去馋,要放一个长远的思路去看。

马卫国:给大家分享下目前证监会审核对于半导体行业的一些看法,也是我这几年的体会,因为我原来一直做投行后来又做投资,这几年半导体很火,但是现在上市的半导体企业科创板已经有一两百家了,所以现在整个审核形式跟现在再去投半导体差异已经很大了,前两年能上现在不一定能上,现在审核逻辑是什么?你要赚钱或者你要亏损要收窄,光营收增长但是亏损也在增长其实现在审核部门不一定很支持,是稀缺标的没有同行上市公司你就是老大,没有你不行那才可以,但是如果说已经是相对有点卷了,这个行业又要规模又要利润或者要收窄,包括前段刚否的思必驰也是一个很明星的项目,包括现在正在审的智能驾驶的都是很龙头的估值都在上百亿,但是现在审核起来非常艰难,核心就是亏损的增长大于收入的增长,这种肯定是不行的。

还有对投资的启示是现在二级市场半导体的行业市盈率整体是在下降的,像设备基本上在四五十倍,材料包括还有封测已经在20倍左右,对平时一级市场投资的时候有个警醒作用。

在找这些机会时,因为行业里渗透率从零到三十之间上游的新机会是可以在这个领域去找找,包括新能源汽车整个行业渗透率也是刚到30%,这里面车载芯片的机会也是很多的。

俞伟:我稍微总结下,今天我们这么多投资人都跑到南通来愿意去讨论半导体、投资半导体,说明我们都是看好南通的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希望我们都能给南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06/515496.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