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百万年薪背后,总有红利加持。
虽然百万年薪如今已成为无数公众号在标题中拿来调侃的标签,但须承认并不容易做到。每个百万年薪故事的背后,都有大量的红利在助推。地区、行业、导师、职业、个人天赋……我们认为这些维度决定了一个人职业发展的胜算。
年薪多少不代表衡量成功与幸福的*标准,我们既不想教大家“厚黑学”,也不想写“幸存者偏差”的故事。这个系列,将会带你挖掘每位年薪百万的受访者在关键之时所做出的选择,以及他们对未来的创想,愿我们能从中看见,红利潮水的方向。
老孙,上世纪90年代的计算机高材生,国内最早几批科班出身的技术人员。
毕业后,他从家乡来到上海,赶上了互联网刚进中国时的红利。彼时,大小公司都在抓紧网络建设,急需系统工程人才。在中国最前沿最发达的城市里,老孙凭借时代东风,加上自己的努力,一路从月薪1000涨到了年薪百万。
他是亲眼见证中国互联网激荡十余年的受益者。但随着技术的迭代,他也逐渐被淘汰。
在被“中年失业焦虑”、“中产求职危机” 的相关文章轰炸了一个月后,我们如今好奇的是:老孙是怎么从这个典型的时代境遇中走出来的。
卖掉上海的房子,退居二线城市,包山地,做农产品代购,成为小区群群主……即便在悠闲的地方,骨子里的折腾劲儿也让老孙照样“开卷”——通过做活动聚人,他俨然成了当地*的私域流量主,各种商务合作纷至沓来。
人生过半,爱拼搏的人总有机会。
说干就干,选择去大城市“职业重定向”
年龄:22~23|月薪:1000元
1999年,老孙从湖南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回到老家湘潭发展。
互联网,在当时绝大多数地方都是罕见的新物种,很多人家连电话都没装,更别提电脑。
老孙的工作没着落,父母“运作”良久,勉强把他塞进了县里的电信局。从此,他成了一名机房网络工程师。
“但其实就是管设备的小杂工。”老孙说道。那时他管着电板网、数据交换网等几个口子,哪一户需要拨号上网了,他就给人家安装电话线,弄调制解调器,接网线。有时候也做一些设备维护、扩容之类的琐事。这些活儿,基本和他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课程没什么关系。
小县城生活安逸,老孙刚毕业也缺少目标。没活儿的时候,就是在单位混日子——那时联机游戏《帝国时代》十分火爆,他在全县网速最快的地方日日酣战,认识了不少全国各地的网友。
他得知不少网友们都是在网吧玩儿,一个小时费用高达4~5块钱,突然萌生起开网吧创业的念头。
老孙的行事风格,向来是“说干就干”。他从1000元的月薪中攒下了点钱,加上爹妈的一小笔启动资金,又找了朋友来合伙,便解决了“钱”的问题。地点则选在了一座普通的居民楼。至于里面的8台电脑,则是老孙亲自去长沙电脑城组装的二手机。
作为当地县城里的*家网吧,老孙的生意异常火爆。除此之外,他还悠哉地经营着一系列副业小营生:帮人下载新游戏、克隆新系统、解决电脑死机卡机问题……用他的话来说,就像是“一天天瞎过,从没想过人生还有什么追求。”
“但有一天,同单位一个小伙子偷偷和我说,他准备去上海发展,找到工作后就回来辞职。”老孙的*反应是“震惊”:上海,对当时的他来说遥不可及。
“那小子水平还不如我,居然敢去上海!”结果一个礼拜之后,对方真的拿到了一个工作offer——同样是做系统维护,工资开价却不低。
老孙心动了:从小到大,长沙就是他去过最远的地方。上海既然能接纳同事,肯定也能“收容”他。刚好,他也和合伙人也在网吧经营问题上出了分歧。他索性把店铺转手,决心也去大城市闯闯。
这个决定迎来了他父母极大的反对:当初托了那么多人情谋来的铁饭碗,干了还没两年儿子居然就跑路了?他们大骂老孙“不孝”。甚至直到老孙去上海都一两年了,都还经常接到母亲哭诉的电话。
反正,他一旦开始“说干就干”,就什么也听不进去了。“我拜托单位小兄弟,帮我问问他的新公司还招人不,好把我也捎上——正好!人家说还缺一个。”俩人收拾好铺盖便踏上了征途。对大上海的向往,已然压倒一切。
红利点评:
200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在100.9万左右。由于没有合适工作,有相当数量的计算机大学生回到老家被迫转行。毕业后敢于放弃安稳工作,去大城市打拼的人,在当时是较少、却有红利的选择。事后来看,老孙在这一时间点对毕业后城市选择的“重定向”,点燃对聚集新机会的城市的向往,是他人生转折的关键。
选对黄金行业,频繁跳槽也能“赚钱”?
年龄:24~28|年薪:5万~10万
进入千禧年,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新浪、网易和搜狐)在纳斯达克上市,同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中国互联网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2001年4月,23岁的老孙来到了魔都上海。“当时我就像是《三毛流浪记》里的小孩,误入了迷幻大都市。*站,我们就去了外滩,那是我从未见过的繁华夜景……我走岔路进了恒隆广场,发现里面随便一件衬衫都要上千元,比我一个月工资还高,一瞬间感觉,自己怎么那么渺小。”
第二天,老孙二人去位于闸北沪太路的新公司报道,新公司正给一家大型国企做网络运维。老板说跟着他好好干,肯定有前景。
说来也巧,24小时后,他们这草台班子竟然就真的被大型国企给收购了。
这家大型国企,是长江集团。“你能切肤地感受到,‘21世纪互联网时代’真的来了,各大公司都在抓紧建设内外网,设IT部门。”长江集团下属公司缺人缺得厉害,直接问他们愿不愿意过去,试用期工资1800,转正了2300。“和老家相比翻了一倍不止,哪还有不愿意的?”就这样,他又半只脚稀里糊涂踏回了体制内。
无论如何,在上海,老孙感觉自己的每一天都是新鲜的。
“当时公司请了国外的技术大牛给我们做培训,专家们站在台前说着流利的英语,穿得西装革履,车接车送,一副上流人士的样子。”老孙坦言,自己内心是羡慕不已的,“我一定要好好拼搏事业,争取将来像他们一样。”
老孙的学习劲头比上学时还足。每次培训都是最前排认真记,晚上回去还背各种技术要点。他英语不好,很多单词都不认识,便一个个查,一个个背。如此工作了一段时间,他对大型设备的安装已是游刃有余。
有一天,《帝国时代》游戏里的一位网友联系他,想去北京见个面。这位网友毕业于北大,做指纹网络有关的项目,每月能挣4000元——老孙听了不敢相信。到了北京后,这位网友又是请吃饭,又是负责安顿和陪玩。饭桌上,北大的其中一个朋友得知老孙也搞网络,便问他愿不愿意去他公司的上海分部工作,每月工资能给开到3000元。
“跳槽竟然能这么快涨工资?”老孙都不带犹豫,直接就答应了。他没想到的是,这钱挣得艰难。小公司只有他一个工程师跑前跑后,有不懂的他还得请教前同事。“当时我没有上海户口,办的电话卡话费都是走长途,经常聊得聊得电话就欠费了,一个月工资得有500元都给了电话费——你能想象我那时在技术能力上有多欠缺。”
此后的一年里,他在下班后恶补,业务水平才慢慢跟上。“古有庖丁解牛,今有孙解小型机。”那段时间,老孙把说明书、操作文档、系统数据当小说看,熟到“闭上眼睛能翻书的地步”。客户只要找到他,就算解决不了问题,他也会通过各种办法补救,客户听不懂他还能画图解释。
小型机成了老孙工作后的专业领域。这是一种运行原理类似于服务器,但性能及用途又与之截然不同的一种高性能计算机,小型机一般被用在非常核心的地方,比如银行结算、金融保险、交通系统等,一台机器的售价就大几十万。若把小型机当做空调,老孙就是安装空调以及空调出了问题需要维修的师傅。
在当时,市面上懂行的人不多,他认准这个领域非常重要,深挖各类技术,争取让自己成为这方面不可替代的技术人员。
他们对他为人都很认可,称他为“小型机专家”。
到上海后的前两三年,老孙心性也极不稳定,一有机会就跳槽,能涨工资就走。换了五六家公司后,薪资倒是的确水涨船高。
在加入大公司前,他工资已经有六七千——放在当年,算是相当不错的水平。
红利点评:
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时,各类人才紧缺,跳槽是很多职场人公开的涨薪秘法,但也为日后行业收缩、人才供过于求时的求职埋藏了隐患。当大环境趋于平缓和下行时,公司会更考虑降本增效以及架构的稳定性。另一面,扎实学技术是老孙不断向上的正相关原因,在如今更严峻的市场环境下,与时俱进、稳定输出的业务能力,和具备稀缺性的个人价值,才是涨薪的真·秘法。
在外企选择做副业“卷王”,早早赚够一套房
年龄:28~37|年薪:20万~100万
市场繁荣时,虽然跳槽频繁,但业务能力上无可指摘的好口碑让老孙的人生一路开挂。
2005年,老孙接到了惠普公司的招聘电话——这将是他职业生涯最长也是最后的一站——这家世界五*给了他Project Technical Specialist(项目技术专家)的职位头衔,工资直接翻了一倍。
“人家惠普这么高大上,我这个野路子出身的能配得上吗?”起初他很没信心,入职后发现身边也确实有很多高人。同事们说着流利的英语,全是名校出身,经常世界各地飞。相较之下,自己像个土包子。出身比不上,也只能拼技术了。
“学计算机真的很孤独,我入行后都是单打独斗,全凭自己。”此外,学习资源也是件让人费心的事儿:不同系统需要不同的操作证书,像数据库Oracle、UNIX证书,在当时考一个就需要万把块钱,老孙狠了狠心最后还是报了名;模拟机太贵,他就对着黑屏的电脑自己盲打记命令;赶上给客户去调试,他趁机偷偷练手……这段时日里,他在技术上得以精进。
在大平台,往往能接触到数量更多、量级更大的项目。老孙经常忙到不可开交。当时惠普自研的小型机畅销全国,产能跟不上售卖。甚至于搬运人员、调试人员和项目经理都在港口等着,只要机器一出关到金桥工业区,他们上手就搬,赶着给客户送过去。老孙还记得自己也得参与搬运,“一台设备几百斤,六个大男人抬着走,好几次我的手指都差点被压断。”谈起没日没夜的忙碌,老孙记忆犹新。
相比其他工程师,他和客户沟通时显得更能说会道一点。朋友们得知他在主机厂,便来找他接各种私活儿。一个项目的费用通常几百到几万不等,他来者不拒。在这些私活儿中,后续维护类的利润最高。老孙仿佛救火队员一样天南海北到处抢修:有时是春运时某高铁站的出票系统;有时要顶着大塑料布冲进客户满是油漆粉尘的未完工新楼;还有时是半夜被紧急叫醒,花1500元远途打车去某半导体工厂抢修。
这份工作最怕的其实是健康风险。“比如去电信局做维护检修,充满辐射和噪音的机房里几千台机器嗡嗡作响,若是没带防噪耳机,完成时脑子都感觉是木的;去精密仪器公司的无尘车间做调试,得全副武装成太空人,又戴眼镜又戴口罩,就容易喘不上气,一喘气就啥也看不见。”
“Time is money,一切为了赚钱。”只要能挣钱,他可以24小时不眠不休,像个陀螺一样。这个礼拜活儿还没干完,下个礼拜日程就已经满了,一年出差飞行上百次,最后就连学驾照理头发吃饭的时间都腾不出来。
在两头瞒着赚私钱的日日高压下,老孙养成了24小时Stand-by的习惯:电话不离手,睡觉不敢睡死,书包里装的都是随时就能出差的洗漱品。就连年假也不放过——年假,被他用来跑出国做业务。去过最艰苦的就是非洲,一下飞机他就买了当地网速最快的卡,干一票能赚十来万。同事问他出国怎么不发旅游照片,他心想:哪有时间。
时间久了,难免露馅。有一回,老孙忙完上海的项目就要赶去江西接私活,飞机刚落地,老板就给他打电话,说大客户的机器出了问题了让他赶紧对接,他只能赶紧拜托朋友帮忙来解围。
回忆在惠普的八九年,老孙觉得,这是他职场生涯的高光阶段:工资连年涨,职称年年高,证书拿了一大堆。加上私活儿赚的钱,每年挣的也超过了一百万。
2008年前后,老孙顺利在上海内环买了房。此后几年,他又陆续在老家和海南换上了大房子。
“不同于别人的股票分红、年终奖励、总包年包——这些钱,都是我一笔一笔挣出来的血汗钱。”
老孙的百万年薪之路是非常规的,依仗着年轻气盛时对财富积累的强烈渴望。每每回想,他都骄傲于靠自己双手实在地改变命运的光辉信念。
红利点评:
老孙的入行踩中了中国过去二十年信息产业的时代红利,在当时高含金量资格证书的护航下,他对财富不惜一切手段的积累欲望(当然,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加速了他在市场繁荣的前半段便超前完成了当时国内白领财富自由的一座里程碑:买房。另外,靠近客户沟通的能力,也助推了他在技术人才中的稀缺性,另其比其他纯技术人才更能超前感受市场端的需求变化。
中年被裁拒绝回职场,选择改行闯农业
年龄:35~40|年薪:20万
科技行业里,没有谁能做风口上永远的猪。
在系统工程师风头正盛的那些年,开发、测试等架构工程师还远算不上吃香。但从2010年往后,系统工程师的职业红利就开始走向下坡。小型机不再是主流配备,PC服务器渐渐兴起,“老孙们”也学着新技术适应新时代的到来。
老孙的公司内部,也在这时候传出了要团队整合的小道消息。起初他还觉得不太可能,但传言很快就应验了:惠普中国一大半要和美国CSC公司合并,成立专门做IT服务外包的DSC公司。包含老孙在内的业务岗位,也发生了重大调整。此时的他面临着两条路:到不重要的岗位继续卷,或者拿上一大笔赔偿金走人。
老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他真的很累了。人到中年,也总容易想要更关注生活。
离开惠普,老孙继续凭借着之前的人脉做一些Freelancer(自由职业)的工作。自由职业者很多人向往,老孙多年下来有了自己的心得:
“渠道和技术缺一不可。渠道就是人脉,这行干活儿都是熟人推荐,所以维护和他们的关系很重要,我会时不时和他们保持联系;技术则需要自己提升。”他继续保持着学习,希望不要把老本行丢掉,云计算时代到来后他也保持着对新技术的研究。
过去因为工作,老孙曾去过中国绝大多数地方,但都没有时间闲下来好好游玩。自由职业后终于有了忙完工作后顺便见识大好河山的机会。
他对吃的很挑剔,失业后则彻底成了吃货。每到一处都必须吃非常新鲜、有品质的食物,并揣上书,一种一种地比对食物,不光知道他们叫什么、来自哪儿,还想要研究怎么种植。为了吃,他曾在浙江农村包下一片农场,专门种猕猴桃和各类果子,还买了高级营养剂,只做纯有机产品,自己吃不完就卖——最终,这也竟成了一门还不错的生意。
后来,由于台风屡屡捣乱,他的果园也荒废了。不过,卖果子时顾客们都说相信他:他这里卖得贵,但*是好东西。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他朋友圈里的这些“用户”并不怕贵,就怕不好。
于是农场的生意凉完还没多久,老孙就做起了高端水果代购(一盒三五百那种),又大又好又甜的他才卖。他会跑去全国各地的农场亲自选品,全场把关——尺子、甜度测试仪、厨房秤等设备在现场一个不少。
水果代购生意和Freelancer的工作加起来,老孙一年的收入大概有二十多万。
期间,有人想挖老孙回公司再上班,并开出了五六十万的年薪。他想了想,拒绝了。
“相比没日没夜地赚钱,我更喜欢现在的生活。”
红利点评:
根据今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灵活就业人口已经达到2亿。企业对于灵活用工的比例从2020年的55.68%到了2021年61.14%。从趋势来看,企业倾向于扩大灵活用工规模,这其中线上工作备受年轻人青睐,设计师、程序员、撰稿人、博主等数字游民兴起,想过上work-life-balance的生活,找准个人感兴趣的行业并提升技术是关键。时代的车轮被AI技术加快,方向更加难以捉摸,像孙哥一样被淘汰,是每个行业的“单一技能从业者”都可能会面临的危机——换句话说,你的能力圈万万不可等同于企业为自己安排的“螺丝钉角色”。
选择不平凡的退休生活,第二人生
年龄:40+|年薪:20+万
疫情这几年,老孙带着家人退回了海口生活。
华南气候炎热,这里的空气里飘荡着懒洋洋的氛围,和上海的写字楼相比,完全是两个世界,“就连做生意也可以很随意”。他自认为经历过大折腾,自己也该彻底退休了,在这边享受蓝天白云就好。
去年疫情大爆发时,老孙听说有朋友有资源,赶紧花了几千块钱把对方的货全买了——他是个热心肠,喜欢结交朋友,买药不是为了倒卖,而是想送给朋友们做点好事。他在业主群里免费给老人小孩送药,不方便的,他会送药上门。这么一弄,老孙的微信一下子就传开了,全是来加他的人。他借势组建了个业主互助群,心想:这事儿过后,兴许还能开个团购卖水果。
口口相传的人越来越多,老孙的群直接“爆了”。他组建了第二个、第三个群,很快就满了。大家宠物丢了、孩子丢了、想上辅导班了、哪里有好吃的,有什么问题都来找他。他就把这些“用户”人脉都做了细分管理:相亲的、二手闲置的、团购水果蔬菜的、买房卖房的,俨然成了那一片的“小区区长”。
互联网时代,有流量就有钱。当老孙嗅到生意的气息,他便会又拿出在上海工作时的劲头。
他开始策划各种活动吸引流量。房地产商赞助的音乐演出观看、与花店联合的相亲节、带小区孩子们去的游泳馆免费体验课……商家们有活动就过来找他。不出半年,他凭自己就建了30多个群,其中有20个满员,2个手机微信的好友列表都满了——他自称是当地*的私域流量群主。
“现在的生活就是不停地找好物,把控选品,然后推给群友。”老孙带着大家团购过一批智利车厘子,外企的工作历练,让他对自己的英文格外有自信,加上懂贸易,能直接下单海运发货,还半夜亲自在海口港接船,给大家直播。
“主打的就是一个真实。”他认为这是他和“其他二道贩子”的差异点。只要他说要卖什么,私域社群里的团友都一呼百应。所谓“信任值千金”,老孙收获了很多友情。隔三差五就有人给他送礼,“甚至有小孩儿的家庭接受过我的药,现在居然还让我给他们家孩子取名字,要认我做干爹——真的很神奇!”
红利点评:
对于中年人职场人来说,如何适应自己老去,如何平复内心的落差、接受人生新的可能,我们认为老孙提供了针对这些课题的一个很好的样本。不管身在何方、年龄多大,只要不停止学习与善念,尝试把过去工作中习得的底层能力迁移到千行百业——一方面能让自己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有机会开辟全新事业;另一方面,对于当前经历转型阵痛的商业环境,也是在用更先进的方法论,为时代埋下创新的种子。
尾声
20年的潮起潮落过后,现今的生活,是年轻时还在湖南的老孙完全不敢想、也想不出的。
他总记得刚进惠普时,前辈曾和他说过的一句话:想要实现自他价值,就要先给别人创造价值。
“想通这句话后再赚钱,感觉钱也就自然地来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36氪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