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巴甜,竟然一夜“塌房”了。
这个世界上最常用的人工甜味剂,将在7月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正式列为“对人体可能致癌”的物质。
虽然还没最终公布,但“致癌”这两个字实在杀伤力太大,连送了不少热搜。
有人连夜倒掉了冰箱里的“肥宅快乐水”,有人扔掉了口香糖。
因为如果阿斯巴甜真致癌,那就意味着,如今市面上盛行的无糖版可乐、雪碧、芬达都将有致癌的风险。
而元气森林官方也紧急声明,撇清关系:全线产品都不含阿斯巴甜。
之所以敢这么放狠话,是因为元气森林里最重要的代糖并不是阿斯巴甜,而是这两年的“新顶流”——赤藓糖醇。
而在赤藓糖醇的产量上,中国占据了*的主导地位。
整个国际市场上,95%的赤藓糖醇被5家公司控制,其中三家都在山东。
阿斯巴甜致癌消息一出,这几家代糖企业原地起飞,纷纷一夜大涨,三元生物市值暴涨15%,保龄宝一字涨停,股价逼近年内最高点。
山东禹县,一个县级市怎么就把全球的代糖生意拿捏了?
闷声发大财的生意,
被“翻车”的阿斯巴甜捅破了
过去几十年,是属于阿斯巴甜“闷声发大财”的时代。
市面上销售的很多打上“无糖”标签的食品、饮料,其实都使用了阿斯巴甜。
有数据显示,阿斯巴甜每年销售额高达10亿美元。
阿斯巴甜这玩意其实是美国化学家在研究胃病药物时无意间发现的。
当时他正在研制一种抗溃疡药物,却意外被一种白色物质弄脏了手指。
更恰巧的是,这位化学家有读书舔手指来翻页的习惯,结果就注意到了阿斯巴甜的甜味。
简单点来说,就是阿斯巴甜是人工代糖,是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甜味剂。
但阿斯巴甜非常抗打,热量极低,是蔗糖的1/200,但甜度极高,是蔗糖的200 倍。
这么优秀的代糖出现,迅速引起了可口可乐的注意。
于是,可口可乐1982年研发出了低卡路里的“健怡可乐”,就将阿斯巴甜首次用在了这个品类上。
在健怡可乐卖的最爆的一年,美国人消耗了超过700万磅的阿斯巴甜,相当于14亿磅的糖。
可口可乐带起的“无糖”风,也喂饱了背后的原料商们。美国的纽特公司、日本的味之素公司、中国的金禾实业,都实打实赚了不少。
中国的金禾实业就利用价格战拖垮对手,干成了行业龙头。
而这时候咱们山东禹城,正在闷头干大事。
90年代,中科院和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响应号召在禹城盐碱地种玉米时,从玉米秸秆中意外发现一种代糖,可以调节人类肠胃功能,从此也走上了代糖之路。
山东禹城市前市委书记曾经说过:“禹城的功能糖,是与世界上两个*进的国家——美国和日本,同时发明提取出来的。”
但刚开始,赤藓糖醇的销量很差劲。
2010年,山东就有工厂建立了赤藓糖醇一期生产线。当时在国内,赤藓糖醇这个产品鲜为人知,甚至内贸一吨都卖不掉,全是靠出口。
没有大量普及,有两个重要原因:
一是因为成本实在太高。
要先把玉米加工成淀粉乳,再制成葡萄糖浆送进发酵罐,经过100多个小时的微生物的微生物发酵,就能得到赤藓糖醇了。
发酵周期长,转化率低,赤藓糖醇价格自然就水涨船高。
如果跟阿斯巴甜对比,那更是贵到离谱。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如果想达到1千克蔗糖的甜度,只要3毛钱的阿斯巴甜就可以搞定,而赤藓糖醇则需要21块钱,是阿斯巴甜的60倍。
比如,一瓶550毫升的可乐原材料成本就在2毛钱,其中已经包含了水、糖、酸、二氧化碳、香精的价格。
二是因为场景太局限。
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赤藓糖醇在国内只是被当作糖尿病人食品的添加剂,更多的是供应给日本、美国的一些健康食品公司。
还有一个使用场景是,包装呈长条形,直接倒在咖啡里食用,因此赤藓糖醇还有一个别名“咖啡伴侣”。
在赤藓糖醇和阿斯巴甜的相爱相杀的过程中,*回合:
赤藓糖醇,败。
02 过去一吨都没人要,
靠什么拿捏年轻人?
2016年,饮料界发生了一家大事,让赤藓糖醇成功从“卖不动”跻身“代糖顶流”:
这一年,元气森林成立了。
主打健康的元气森林,“低糖低卡”的主要卖点就押宝在赤藓糖醇上,创始人唐彬森就曾说道:
“全中国做饮料的,我们是*一家瓶子里的水,比瓶子贵的。”
虽然元气森林是个红黑体质,但到了2020年,销量已经破了25亿,在那年618还成功击败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蝉联饮品类冠军。
山东县城三兄弟,也从此走上了富豪之路。
先看三元生物的聂在建——全球*的赤藓糖醇生产商掌门。
从国企辞职的聂在建跟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印染厂,专门为部队提供服装面料。
2008年,他在日本考察时*次见到了餐桌上的赤藓糖醇,味道不太甜,又听说这种代糖不损害肠胃,不长龋齿,糖尿病人可以使用。
当时,家纺行业卷的厉害,基本上没什么利润空间,转型之路迫在眉睫。摆在他面前的两条路:
要么就干老本行,跟巨头厮杀;要么转战代糖领域,凭借着山东玉米主产地的优势,抓住先手优势。
但聂在建思路很清晰,“印染是水温要加热到多少度,怎么调颜料;到了制糖就是加什么菌类,多高温度的时候加,原理很像。”
恰巧,山东老牌糖企天绿原宣布破产拍卖,聂在建顺势收购,并组建了三元生物。
不过,那个时候国内市场对赤藓糖醇还比较陌生。
直到2021年年初,71岁的聂在建没想到,饮料巨头农夫山泉、娃哈哈、加多宝、王老吉等大品牌纷纷来洽谈生意。
三元生物在这些饮料公司的地位,不亚于新能源汽车眼里的宁德时代。
当时,三元放话,“现在所有找上门的客户,无论多大牌,我们一般只能答应他们要求二分之一的量。”
再来看山东另一家代糖巨头保龄宝,也靠赤藓糖醇血泪逆袭。
保龄宝的前身是*油棉厂,欠债。
为了自救,棉厂只有转产这一条路可以走。后来,他们获悉中科院微生物所有一个“低聚糖”高科技项目,是国家“八五”重点攻关课题。
2009年,保龄宝成为国内实现低聚糖工业化生产,是国内同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
《2021年中国代糖市场调研报告》显示,赤藓糖醇以29.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成为产量增速最快的甜味剂。
如今,整个国际市场上,95%的赤藓糖醇被5家公司控制,其中三家都在山东。
禹城也成为了”超级代糖城市”,总体产能130余万吨。
03 山东*钱“三兄弟”,
还要解决两件大事
山东为什么能诞生这么多制糖大户?
能够成为全球*的赤藓糖醇工厂,山东的底气就来自于它粮食大省的地位。
我们前面说过,赤藓糖醇还有许多功能糖的主要原料就是玉米淀粉,而山东作为中国的玉米主产地之一,2020年玉米产量达到2595万吨,占了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有玉米还不够,关键在于山东的玉米深加工产能,在全国是*位的。
国内玉米深加工,山东的深加工产能占了全国的46.2%,几乎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
比如滨州有国内*的玉米精深加工企业西王集团,每年加工300万吨玉米。
西王集团还建有全球*的注射用葡萄糖生产基地、亚洲*的淀粉糖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全国*的玉米油生产基地。
但这次阿斯巴甜被踢出局后,这些企业就高枕无忧了吗?
未必。山东三兄弟要想持续赚钱,还得解决两件事:
一是供大于求。
赤藓糖醇本身的生产门槛并算不上高,一但火起来,跨行打劫的并不在少数。
比如做味精等添加剂的宁夏伊品生物等,就利用现有产业优势,开始拓展赤藓糖醇等新赛道。
截止2021年底,国内主要赤藓糖醇生产厂家合计产能约为18.5万吨,未来3-5年内我国赤藓糖醇产能将达到44.5万吨。
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
二是产品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
其实有专业机构之前已经发布过关于阿斯巴甜安全剂量的建议。按照这个建议,一个60公斤的人每天要喝超过12罐的无糖可乐才可能受到影响。
抛开剂量谈毒性,本身也站不住脚。
就算根据报道,阿斯巴甜或将被划分为2A类或2B类致癌物。
但刀哥查了查,属于2A类致癌物的还有65°以上的热水,熬夜;属于2B类致癌物的,还有手机辐射。
所以,如果你不是大量消费含有阿斯巴甜的产品,那么它的风险可能并不大。
另外,天然代糖未必也完全优于人工代糖。
有行业内人士判断,从健康的角度看,天然代糖和人工代糖没有优劣性之分,且目前包括天然代糖在内的代糖整体的健康性都存在一定争议。
以赤藓糖醇为代表的天然代糖走到台前,更多是产业链上下游教育消费者的结果,追求“0糖0卡”仿佛一夜间成了赚钱密码。
即使用赤藓糖醇代替了蔗糖,也不能百无禁忌放肆摄入。
无论是对阿斯巴甜致癌的恐慌,还是对无糖的“变态”追求,都说明了一件事:这是一场踩在“健康”上的风口之战。
谁学会看用户“脸色”,谁就赢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金错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