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Cityride VS 专业骑行 ,理性 VS 氪金
今年的自行车市场,跟天气一样,热得不像话。
刘灿也想跟风买一辆自行车,下班到处骑一骑,来一场时下流行的Cityride。既锻炼身体,又能深度游一游这个他从大学到工作一直待了7年的网红城市——长沙,到巷子深处吃碗粉,或者去某个小区外吃份蒜蓉小龙虾。
刘灿出了地铁口,看到一家自行车门店。他走进去,抬眼就能看到大门最醒目位置上摆着一台自行车,标价1万7。走进店内,原来这还不是天价,山地车标价更高,都要两万以上。
刘灿问老板,没有便宜点的么?老板指了指角落里密集停放的一排平把公路车,说这些2000多,看你还要不要加配件。
刘灿绕出门店,走进旁边的面馆,扫码点了单后,打开手机上的拼多多,搜到了一款卖出了4.6万件的凤凰牌自行车,百亿补贴后只要366元。
刘灿下了单,面也端上来了。
刘灿的高中同学,在北京工作的彭璟说,他对桌的哥们儿这两年大概花了十几万买自行车装备,逢周二、周四非必要不加班,要去“刷长安街”。
在北京,自行车骑手一般会在周二或者周四去“刷长安街”,复兴门的彩虹桥附近,是他们中途休息场所。在这里能看到环法自行车赛上几乎所有品牌:皮娜(Pinarello)、梅花(Colnago)、崔克(Trek)、闪电(Specialized)、比安奇(Bianchi)、德罗萨(DeRosa)等等。
这些车*的三万起,贵的话二十万也不够看。
彭璟感慨:“这哥们儿买自行车的钱都够买辆车了。”
还有不少高级发烧友,自己买配件回来组装:意大利的车架、德国的轮组,日本的套件……
为了追求“两个指头就能拎起整辆车”的感觉,他们不惜投入十万来优化碳纤维车架。
卷完车子,还有装备。
空气动力学头盔、紧身骑行服、手套、锁鞋、专业码表已然是标配。
一旦一项运动,专属于某一个小众圈子,那么如何标榜自身的与众不同,就成了圈内人的集体行为。
在骑行圈,那就是氪金。
专业骑行圈流行着一句话:骑行氪金,上无止境。
二十年前,人们说,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
现在,骑行圈的人或许要说:你是什么档次的宝马,也敢来撞我的公路车?
而这种现象,早就被“消费社会研究*人”三浦展洞察了。
若论谁对消费时代研究更深,日本学者三浦展必须排在*位。
在提出追逐高档、彰显个性的第三消费时代,到追求简约、低欲望的第四消费时代,三浦展对日本消费社会的总结观察,精准预测了中国消费社会的发展路径。
疫情之前,几乎每周都有中国企业家和消费研究专家前往日本,想向他取一取消费市场的“真经”。
疫情结束的2023年,三浦展又出版了新书,认为“第五消费时代”即将到来:
这个时代,因为黑天鹅连续、加速突袭,消费时代彻底割裂,更多的人以消费为乐,追求更*的消费体验,也有更多的人以简约为主,希望回归消费自由。
在户外骑行领域,这种现象正在被“预测”:
一面是氪金的专业骑行,骑行者卷完车子卷装备,投入无上限。
《2022年中国自行车行业调查报告》显示,万元级别的自行车*,8001-15000元区间购买占比*,为24.92%;其次是15001-30000元区间,为22.4%。
一面是悠闲的Cityride,人们低配出行,回归理性,用商品基本功能满足运动基本属性。
根据拼多多百亿补贴的消费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山地车、公路车、折叠车等整车的销量增长了56%;骑行头盔、骑行服、骑行鞋、骑行眼镜、自行车码表、自行车轮组等骑行配件的销量增长了76%。
02
氪金下的骑行,是真的自由么?
那么,氪金下的骑行,是运动,还是消费?
高价骑行,与近两年接连火起来的户外露营、围炉煮茶、飞盘滑板等活动并没有本质区别。
骑手以“消费者”的身份出现,通过购买高价车、穿戴配件,在社交平台营造“松弛感”,以及“松弛感”背后隐隐露出又精准展现出来的、不容忽视的“精致感”。
这种“精致感”的背后,是社交需求,是年轻人新一代“社交货币”。
美骑网《2022年中国自行车行业调查报告》称,车龄未满1年的骑友从2021年的5.58%增长至11.33%,这个数字在2023年还在不断增加。而对他们的评价就变成了,自身毫无训练痕迹,装备却超越环法。
但氪金真的是户外的终点吗?国外的户外市场又是如何呢?
在飞书点跃《2023全球户外品类趋势报告》中可以看到国外庞大的户外群体样本。
美国是户外自行车大国,热门的自行车有两大类:长续航轻便多种模式的e-bike,和减震可变速的彩色山地自行车。
这两种车的Top20均价分别是450美金和242美金,折合人民币3000出头和1500左右。
在服装上,美国户外人群并没有如国内骑行圈那般严格到“瑜伽裤不能做骑行裤”,22美金,不到200块,带有防晒、透气、速干特性的鞋服是美国骑行圈的主流鞋服配置。
再看另一个户外大市场——德国。
德国作为*个户外俱乐部诞生地,超过1/2德国人喜欢骑行外出,骑行爱好者中有一半左右是30~49岁中高收入的中年人。
也因此,德国的主流自行车价格要比美国更贵一些。
带智能面板的多电动模式e-bike平均698欧,约合人民币5000元,20英寸快速组装易折叠的自行车平均503欧,约合人民币3500元,不过和国内发烧友的5-10万级别,还有相当差距。
而运动短袖和骑行鞋仍在22欧和75欧左右,约合人民币180元和500元,仍然属于快速消耗的消费品范畴。
总而言之,户外大国的发烧友们,在装备上的支出也是相对平衡的。
03
理性回归,重获“骑行自由”
当骑车的本质从花时间运动变成了花钱社交后,更多的年轻人选择了理性回归。
从小红书上流行“退出骑行群”的笔记就可以看出一二,年轻人希望减少不必要社交,有更多精力专注于骑行本身。
拼多多的数据可以作为佐证,购买1000元以下自行车的人在变多。
根据拼多多百亿补贴的骑行数据显示,虽然高价位骑行装备仍然保持增长,但价格区间在300元至500元的自行车已经成为消费者的*,订单占比超过30%,500元至800元的自行车订单占比超过20%。
中国本就是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曾经是居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在此波骑行风潮中,国产品牌们进一步跟进,通过拼多多,推出价位合适、功能相当的产品,让年轻人重获纯粹的“骑行自由”。
老字号凤凰牌自行车以应对工作通勤、休闲出游,骑行健身等大多数场景为主,不一味追求高端经济需求,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
2022年,凤凰自行车在平台的整体销量突破3亿元。在百亿补贴的推动下,凤凰折叠自行车、代步自行车等单品销量超过4.2万辆。
据“*牌”自行车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几年伴随着自行车骑行热潮的重新回归,国际上高端的自行车品牌纷纷入驻中国市场,这类高端自行车品牌和高性能车型的价格往往较高,价格确实成为了很多消费者入局的门槛。不过,从当前的市场行情来看,高性价比产品有很大的优势和前景。
对于一些“进阶”产品,百亿补贴也为消费者们带来了实惠。
在拼多多上,一款售价2000多的凤凰牌山地电动自行车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喜欢,用户在获得实实在在便宜的同时,个性化的消费体验也得到了满足。
在骑行圈,喜德盛是骑友圈认可度较高的国产品牌。其品牌总监易召介绍,早在2015年,喜德盛就开始向中高端产品转型。目前喜德盛千元左右的山地自行车和公路自行车成为畅销款。
拼多多正将大量大牌正品以全网底价的方式推至消费者面前,品牌方可以将质优价平、性能不错、外观潮流的产品提供给用户,既有性价比,也有质价比。
某种程度上,这些涌向拼多多的年轻人,正是回归骑行本质的大多数。
他们将破圈而出的运动的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再被“氪金”裹挟,既不愿生活在悬浮的社交圈中,也不将刻意的低调当作精致的勋章。
也正因为普通人的用脚投票,Cityride带给了人们最纯粹的快乐,在走街串巷、停停走走中,以最有利于健康的方式,感受城市*烟火气的一面。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深眸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