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已经过半,不少企业陆续发布了自己的半年成绩报。自2022年以来,半导体市场的情况一路向下,企业近况似乎都不太妙。
近日,日媒在汇总了全球主要的十大半导体厂商设备投资计划后发现,2023年度投资额预计下降16%,这是四年以来的首度下降。然而并非一家机构发现半导体投资下降。IC Insights数据也表明2023年全球半导体资本支出将下降14%。
寒冬之下,半导体市场叫苦连天,不少人都在思考距离拐点还有多远?
1、谷底在哪里?
众所周知,半导体是一个周期化的市场,一般来讲是以3-4年为一轮周期。目前半导体处于下行周期,对于本次周期何时结束众说纷纭。
《锦缎》在分析半导体周期时,提到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速的低点,最近一次是出现在2019年6月,随后一路向上直到2022年2月,在震荡后开始一路向下,直到2023年4月。按照以往半导体行业42个月的周期,下行周期应该早已过去。实际上,又过了4个月,半导体市场似乎依旧没有向上的趋势。
目前不同机构对于半导体周期做出了三种不同的预判。一种是“U型派”。U复苏是指经济增速在出现大幅下滑后不会马上复苏,经济处于底部的时间较长,可能在几个季度后才会出现显著复苏。
摩根士丹利认为眼下行业正处于“U型”周期复苏底部。大摩分析师Charlie Chan一份报告中写道,科技行业通缩、价格弹性、人工智能半导体需求,这三项因素将共同触发逻辑芯片的下一个上升周期,可能从第四季度开始。平安证券发布研报也认为,半导体周期有望呈现U型反转。
还有一种是“V型派”。所谓V型复苏,顾名思义是,由于经济的下降轨迹和上升轨迹都是快速的,经济跌入底部所停留的时间较短,从而形成了一个V字型。台积电总裁魏哲家在回应未来半导体的复苏趋势时表示:“我们目前不确定是否是更强劲的V型复苏,但可以确定不会是U型,产业会在下半年复苏。”
当然也有“放弃派”或者说“L型派”,如花期银行的分析师表示,由于半导体市场的不确定性挥之不去,无法提供2024年的收入指引,也无法表明近期内可能出现的复苏幅度。
纵观诸多机构预测,大部分机构都认为,全球半导体行业周期下行预计今年二、三季度见底,下行空间已接近底部区域。下半年会逐渐恢复,到今年年底,半导体产业的情况或出现好转。如果按照机构的预测,目前我们正处于半导体周期底部,需求向上切换之际。
2、国内厂商半年业绩报
目前,不少半导体厂商交出了2023年的上半年成绩。在半导体周期下行之际,观察国内半导体企业的表现对于把握市场的真实情况大有裨益。根据目前已披露的业绩来看,大多数半导体公司上半年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同比依旧惨淡。
设计
先来看半导体设计领域,作为受到周期下行影响*的消费电子领域,千亿芯片龙头韦尔股份的业绩同样受到了波及。具体来看,韦尔股份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8.5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9.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3亿元,同比下降93.25%。
在半导体产业纵横统计的厂商中,有12家企业净利润亏损同比都下降十成以上,包括:灿瑞科技、必易微、上海贝岭、艾为电子、国芯科技、纳芯微、普冉股份、明微电子、恒烁股份、龙芯中科、大为股份、汇顶科技。
12家企业中,普冉股份、恒烁股份、大为股份主营为存储芯片;上海贝岭、艾为电子、纳芯微、灿瑞科技、必易微主营模拟芯片;国芯科技、龙芯中科主要研发CPU;明微电子主营显示驱动芯片;汇顶科技主营纹识别芯片、触控芯片。
存储是最能反映半导体景气度的细分品种,本轮周期中存储芯片受到的影响*。根据WSTS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150.95亿美元,同比下降10.28%,其中存储市场规模预计为840.41亿美元,同比下降35.24%。
普冉股份、恒烁股份、大为股份主营为存储芯片,其业绩自然逃不过周期的影响。上半年净利润上,普冉股份亏损7824.95万、恒烁股份亏损4830万元、大为股份亏损3253万元。普冉股份在财报中表示,由于采取适当降价去库存的定价策略以逐步消化过多库存引起的供需不平衡状况,公司大部分产品价格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
模拟芯片由于其产品生命周期长等特质,周期性相对于较弱。但在下行的市场中,模拟芯片企业的业绩还是受到了影响。据财联社报道,今年Q1,国内的模拟芯片上市公司如圣邦股份、思瑞浦、富满微、卓胜微和力芯微等都经历了普遍超三成的业绩下降,股价几乎都从2021年高点大降约七成。
二季度的模拟芯片中,又以电源管理芯片受到的冲击*。在净利润降幅超十成的模拟企业中,灿瑞科技、必易微的主营业务是电源管理芯片。对于净利润亏损,灿瑞科技表示:“TI等美国大厂在打价格战,价格竞争比较激烈,我们采取以价换量,先把量跑走。我们的销量从二季度开始在增加,但价格同比去年的高位有下降。且还有固定成本,所以导致利润率可能暂时不是很好。”
值得注意的是,指纹识别芯片龙头汇顶科技,上半年营收达到20.22亿元,同比增长10.56%;但其净利润同比骤降745%,亏损1.36亿元。汇顶科技对此归咎于,全球消费电子产品的疲软,市场竞争激励导致产品售价下降。并且表示,虽然上半年净利润亏损,但二季度较一季度经营情况有明显改善。
从诸多半导体设计公司宣布亏损来看,IC市场仍旧处于复苏前的“至暗时刻”。
不过,即使寒风凛冽也有少数的IC设计公司出现了营收、净利润双增长的情况。如紫光国微、海光信息、宏微科技、乐鑫科技、力合微、安凯微、龙迅股份、芯动联科。
紫光国微以特种集成电路、智能安全芯片为两大主业,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7.35亿元,同比增长28.56%;归母净利润13.92亿元,同比增长16.22%。紫光国微对此表示,2023年上半年,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消费市场疲软、细分行业需求不足,面对压力与挑战,公司积极开拓潜在市场,全面提升管理效能和运营效率,整体经营业绩持续保持增长。
同为国产CPU企业,尽管国芯科技、龙芯中科上半年利润亏损超十成,但海光信息表现却不错。目前海光三号为CPU主力销售产品,海光四号、海光五号处于研发阶段。深算一号为公司GPGPU主要在售产品,深算二号即将发布,深算三号研发进展顺利。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26.12亿元,同比增长3.24%;净利润约6.77亿元,同比增长42.35%。
对此,海光信息表示,海光 CPU 和 DCU 产品的性能优异,在国内处于*地位。报告期内,新产品海光三号投放市场,得到客户的充分认可,形成良好开局,使公司营业收入实现稳中有升,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半导体库存调整进度已成为判断产业景气的重要指标之一,回顾过去产业循环,大约每3~4年会有一波库存调整,约持续2-3个季度。
在库存方面,IC设计企业在去库存的旋律下,去库存初见成效。韦尔股份2022年半年报中显示公司存货金额达124.5亿元,占总资产的33.65%,但今年半年报中存货金额已经降至98.28亿元。2022年末汇顶科技存货大约在17.95亿元,库存水位达到历史性高点,经过上半年的消化和计提存货减值,存货账面价值从17.95亿元降至9.46亿元,降幅47.30%。
就整体而言,芯片厂商库存依旧在高位,这波从2022年第二季度开始就出现迹象的库存似乎还未正式结束。据CINNO数据显示,2022年*季季度,中国IC设计厂商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增长到192天,较2021年*季度增加约58天。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主要IC设计厂商的平均存货周转天数进一步增至约 216 天。到了今年上半年,据半导体产业纵横统计部分企业库存周转天数,平均库存天数还在279天左右。逐步增长的天数,反映了半导体芯片设计厂三季度业绩压力犹在。
设备
相较于“惨淡”的IC设计厂商,半导体设备厂商上半年的日子更好过些。中微公司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中,营业收入为25.27亿元,同比增长28.13%;净利润为10.0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5.35亿元,同比增长约114.4%。
对于净利润翻番,中微公司在半年报中称,主要系本期收入和毛利增长下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以及在今年上半年出售了部分持有的拓荆科技公司股票,产生税后净收益约4.06亿元(非经常性收益)。
相较于净利润增超十成的中微公司,盛美上海在营收上也可谓齐头并进。上半年,盛美上海实现营业收入为16.1亿元,同比增长46.94%,归属净利润实现4.39亿元,同比增长85.74%。
对于营收高速增长,盛美上海表示,主要原因是新客户拓展、新市场开发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效和新产品得到客户认可,订单量稳步增长。而净利润高速增长,一方面是因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毛利增长,其中2023年1-6月半导体清洗设备以及其他半导体设备(电镀、立式炉管等设备)的营业收入均有较大增长;另一方面,企业投资收益、非经常性损益也对净利润增长有所贡献。
总体来看,半导体设备市场主要受到两个驱动力影响,一是半导体周期,二是国民经济发展趋势。
从半导体周期来看,据前文所述,全球前十大厂商对于半导体的设备投资金额缩减。此外,中微公司董事长兼CEO尹志尧在业绩说明会上也表示,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今年预计下降30%多。
从国民经济发展来看,中国是全球*的半导体设备市场,本土半导体设备市场在全球市场占比不到10%。在海外政策持续升级对华半导体管制背景下,海外设备进口和本土设备销售呈现“此消彼长”态势。对于国内的设备厂商来说,在中国这个巨大市场中,国产化依然将是投资主线。
由于半导体产业链长,作为上游的设备厂商对于市场的反映往往有滞后效应,两大影响堆叠,最终国内设备厂商能够怎么走,还有待观望。
值得注意的是,半导体封测设备已经出现了“卖不动”的情况。耐科设备2023年上半年业绩,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均降。报告期内,实现营收8991.05万元,同比下降37.34%;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2303.11万元,同比下降15.28%。相关数据下降的原因,耐科装备在半年报中解释是受半导体周期、终端市场需求疲软等宏观因素影响。但从其具体的产品销量来看,半导体封装设备销量低迷或是更直接原因。今年上半年,半导体封装设备产量还不到去年的三成。
材料
半导体材料方面,作为晶圆代工厂的原材料供应商,半导体硅片行业也开始出现松动。根据台媒报道,晶圆代工厂已向日本半导体硅片供应商提出下修明年长约价格的要求,以“共克时艰”。
从国内硅片厂上半年的业绩来看,似乎国内硅片也受到寒风影响。沪硅产业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74亿元,同比下降4%。立昂微实现营业收入13.4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4.22%、65.49%。有研硅实现营业收入5.31亿元,同比下降13.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1亿元,同比下降11.68%。
对于上半年的营收下滑,沪硅产业表示,由于半导体产业仍处于周期性调整阶段,子公司上海新昇的300mm硅片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小幅下降,子公司新傲科技200mm硅片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小幅增长,子公司Okmetic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17%。
立昂微董事长王敏文则表示,“上半年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除了受行业景气度下滑的影响,最主要的是受扩产、兼并收购、可转债等因素的影响,属于公司发展壮大过程中的阵痛。”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硅片大厂还处于材料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沪硅产业子公司上海新昇持续推进300mm半导体硅片的产能建设工作;立昂微年产 180 万片集成电路12英寸硅片项目仍处于建设及产能爬坡过程中;有研硅主要用于高压IGBT的8英寸区熔硅片已进入客户验证阶段。
在本次统计中,清溢光电与路维光电都出现了营收、净利润双增长的情况,而这两家企业主营业务都是掩膜版。
清溢光电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7亿元,同比增长22.10%,净利润5336.62万元,同比增长36.89%;路维光电上半年营业收入3.08亿元,同比增长5.38%,净利润7063.1万元,同比增长53.28%。
对于营收的增长,清溢光电表示报告期内,清溢光电营收增长主要系厂商加大新品开发的力度,带动掩膜版的需求增长,公司接受的订单数量有提升。而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来自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高,对产品、业务和客户进行了结构性优化,产品获利能力优于上年同期,整体毛利率同比增长1.04个百分点。
Omdia 在今年的报告中对2023年平板显示用掩膜版需求面积给出了较为乐观的预测数据,比2022年报告中给出的数据高出6.4%。掩膜版企业营收的增长,也符合掩膜板行业具有部分逆产业周期的特性。
3、有人跌倒、有人吃饱
调研机构CINNO统计了2023年上半年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投资金额,同比下滑了22.7%,大约为8,553亿人民币。这其中,半导体行业内投资资金主要流向了晶圆制造,占比到43.6%;其次是半导体材料、设计、封测、设备分别占据投资资金的20.1%、18.9%、11.5%、1.9%。
从半年报中,可以看到国内半导体市场依旧处于冷却期,尽管上游的材料、设备领域营收较好,但设计企业尚未度过“寒潮”。有人吃饱、有人跌倒,无论营收表现如何,身处半导体领域的企业们都很清楚,半导体具有长周期性,打得是持久战。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半导体产业纵横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