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普洛斯在苏州的又一重要注脚。
投资界获悉,10月21日,普洛斯环普苏桐112国际科创园正式在苏州揭幕。坐落在苏州工业园区,这是普洛斯持续助力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的最新力作。
普洛斯资产中国区联席总裁赵明琪表示:“这是一个从资本到创意都带有中新合作的‘结晶之作’,也是普洛斯打造的存量工业厂房重建升级的新一代科创产业园标杆。从苏州工业园区起步,拓展到全国市场,普洛斯在中国扎根近20年,不论是物流基地、先进制造还是科创研发产业基础设施,每一次业态丰富与迭代都是从这里起步。衷心感谢园区管委会所营造的亲商环境,让我们有机会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一个又一个的新业态,把全球的资源导入,让更多的资本、智慧、企业和有识之士参与到园区的建设和更新中来。”
普洛斯去苏州,买下一块地
打造新一代产业园标杆
作为普洛斯打造的新一代产业园标杆,普洛斯环普苏桐112国际科创园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核心片区金鸡湖商务区内,具备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网络。该项目由新加坡知名建筑师、新加坡总统奖年度设计师奖获得者陈家毅设计,总建筑面积超39,400平方米,建有3栋4-6层的研发办公楼和1栋商业配套楼。
原址旧厂房(上)更新升级为新一代科创产业园(下)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建筑集群,原来是一个老厂房。赵明琪在媒体采访环节提到,原先在这里的是90年代就已经来苏州投资的一家企业,它原来是做一个比较基础的电器产品叫电容器。后来,企业出于优化成本,迁移走了。
“当时在收购这个老厂房之后,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该拿这个资产做什么用途。”她表示,这个区域是在苏州工业园的金鸡湖商务区,它和老城区紧挨着,所以是最早发展的区域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规划的工业开发区已经变成了商务区,周边已经发展了高端的写字楼、酒店、住宅。所以这片区域在管委会大规划下,逐步地退出原有的制造基地,向新的产业门类去发展。“目前大家能看到的周边的工厂,未来都有可能做更新,都有可能做新的规划和建设。”
那么,如今我们所见到的普洛斯环普苏桐112国际科创园又是如何一步步打造而来?
赵明琪回忆,普洛斯当时在获取了资产之后,跟管委会有了非常深入的沟通和探讨,最终决定不改变它的土地属性,依照政策从工业制造用地变成了工业研发用地,把原本的老工厂推倒重建成今天更符合科技研发、创新企业需要的载体空间和环境。“这是我们在项目发展过程当中的考量和过程。”
整体来看,普洛斯对原址上的老旧工厂进行整体拆除、重新规划和二次开发,从建筑设计、园区环境、智慧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表现等维度对该项目全面提升。更新后的环普苏桐112国际科创园如今绽放在金鸡湖畔,成为了整个苏州工业园城市更新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将建筑与城市有机结合的匠心设计,构建苏州风格的特色园区:更新设计思路上,建筑大师将全球化的经验融入本地城市发展脉络与需求,既考虑充分尊重历史,让园区保持与周围景观的协调,又追求突破创新,构建符合苏州城市特征的婉约含蓄的科创产业园新建筑形象。
开放式空间融入社区,塑造舒适、人文、包容的园区环境:更新后的环普苏桐112国际科创园可为入驻企业提供花园式低密度办公空间,搭配完善的餐饮、娱乐等商业配套设施,塑造了舒适、人文、包容的园区环境。园区内设计了开放式的广场、露台、景观阳台和架空花园,不仅可以为园区办公人群,也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了交流和休憩空间。
践行可持续设计理念,高水准的生态友好型园区:在园区更新过程中,践行了可持续设计理念,并通过采用环保材料、建筑流线组织到应用可循环可再生技术等举措,以降低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与此同时,所在区域的日晒、风向、地形、物候等自然条件在园区建造前已被全局考虑,现有园区充分利用了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从而减少能耗。该园区目因此已获得了“LEED 金级”和“二星级绿色建筑”双重绿色认证。
运用数智化技术,科学高效的运营管理服务:园区规划了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不仅可以向物管人员提供高效经济的使用环境,并通过智慧大屏实现园区数据可视化呈现与全局管理,更科学高效地提供园区运营管理服务。
打造科创载体
助力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建设
普洛斯与苏州渊源深厚。
早从2004年起,普洛斯就开始进入苏州市场,深度参与建设和运营中国/新加坡合作的苏州工业园区,打造新型基础设施,包括普洛斯苏州物流园、普洛斯苏州环普国际产业园以及普洛斯环普苏桐112国际科创园,吸引全球500强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作为苏州城市更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普洛斯一直响应和支持苏州政府产业规划,依托*的基础设施网络、强大的产业服务能力、全球化的视野、多元化客户资源以及*的运营经验,有力参与到支持当地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与经济结构性升级中。
从苏州工业园区起步,目前普洛斯在苏州共投资开发了31个高标准现代物流园及产业园,资产管理面积约377万平方米,包括普洛斯苏州物流园、普洛斯苏州环普国际产业园、普洛斯华成(昆山)智能制造科技产业园等一批明星项目,吸引了阿迪达斯、松下电气、欧莱雅、优尼派特等全球500强企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汇聚。
这一次最新揭幕的环普苏桐112国际科创园,则成为了国际化科创载体,目前已引入全球知名IC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达发科技,以及莱特光能、扬明微电、穹顶医疗、日升软件、金普软件、盛景科技等15家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新医疗等新兴产业的科技研发客户。这一园区产业定位也与苏州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主导产业的大方向一致,将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集群建设释放新动能。
数字经济时代,苏州作为制造业大市,产业转型之路已经越来越清晰,从体量庞大到创新集聚是苏州产业由大到强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此外,作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苏州近年来围绕老旧建成区改造和存量土地盘活利用开展了丰富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一系列政策工具包,从政策层面提供了支持。
“普洛斯是比较早进入苏州的一家企业,也深耕这个区域,我们有很多新的业态,都是在这一块土地上做尝试,等模式成功了之后,再复制到其他的城市。”赵明琪在采访中表示,对于任何尝试新业态的企业来说,政府政策的透明和沟通的低成本,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原因在于,新生事物总是有一些不确定性,通过相应的支持和积极的反馈,大家可以创造出一个既符合政策要求,又符合企业商业诉求的土壤,这样才能长出一些不一样的花。
持续看好中国
树立区域城市更新典范
普洛斯的城市脉络不断蔓延。
一直以来,普洛斯积极响应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产业基础设施网络,引入海内外客户,共同助力城市更新与产业集群发展,致力于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力以赴支持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服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根据官方介绍,普洛斯在中国70个地区市场,投资开发和管理运营着450多处物流仓储、制造及研发、数据中心及新能源基础设施,资产管理规模达720亿美元。
围绕智能制造、高科技、新能源汽车、新消费、生物医药及冷链等新经济领域,普洛斯在苏州、上海、深圳、北京、东莞等全国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打造了众多承载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城市更新发展的典型案例,其中不乏对老旧厂房改造和投资开发在管园区的二次更新,致力于助力所在区域转型升级,同时也为新一代产业园的空间变革带来启发和思考。
上海普洛斯西北物流园在运营20年后已启动全面升级,并以普洛斯桃浦智慧冷链产业园为名再次启航,现已被认定为上海市与普陀区的重点产业项目。普洛斯引入普洛斯日本ALFALINK园区的前瞻性设计理念、全球*的ESG标准和智慧物流的最新实践,致力于将其打造为全球*标准的智慧冷链产业园。未来该园区将聚焦食品、医药与时尚行业等高端客户需求,提供更多元化的空间设施和更人性化的园区配套,帮助客户进行产业链和供应链上下游延申和整合,创造更多价值。
普洛斯顺义汽车科创产业园旧址为老旧厂房,通过普洛斯的更新改造,成功引入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力地支持北京顺义区汽车产业加速实现从“制造、销售”环节到“高端研发、制造”转型升级。在这里,普洛斯为理想汽车定制打造了北京研发总部,不仅是其*集造型及整车研发、试制、整车及零件功能、性能试验为一体研发园区,而且与周边其他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产业上下游企业进行资源连结,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在助力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
赵明琪在采访中谈到,作为一个在全国投资的企业,在这些更新和迭代当中,可能会碰到的挑战在于每个城市它的主张、导向都会不一样,大家对于政策法规的理解也不一样,所以解读出来的可操作、可实施的方向,具体的方案也会不一样。所以普洛斯在每一个城市的更新升级项目,要去做充分的沟通、对接和理解,知道怎么在执行上能够有效率,怎么能够更好地跟政府和各个相关的群体做合作和协调。”目前从大方向来说,大环境是拥抱的。"
在这一过程中,普洛斯定位清晰。首先,这支队伍专注在物流与产业基础设施这个领域,立足于为产业客群服务.总体而言,普洛斯服务的两大产业客群,一是生产型供应链,另一个是生活消费型供应链。不管物流基地、生产基地还是研发载体,都逃不出这两条链。
普洛斯做的是存量用地的更新。为什么选存量用地?绝大多数存量的用地,它所处的位置是不可再生的,没有可复制性。因为通常这些用地的选址是在相对好的区位,周边的配套以及环境是成熟的。只是在这个成熟的区位上,它原本的业态、建筑不再符合今天的市场需求。
“在规划条件允许的范围之内,我们再把它打造成产业空间,有信心在原址的基础上做重建,符合今天的产业方向和未来的产业方向。我们根据对区域产业发展的理解,更新项目有可能适合做物流基地,有可能是适合做工业上楼的生产基地,也有可能适合做研发载体。在政府整体规划的允许之下,我们会积极地去投入。”赵明琪详细阐述道。
高标准的物流及产业基础设施是支持产业升级、推动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普洛斯持续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并将继续携手客户、合作伙伴及投资人,共同致力于打造服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型产业基础设施底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