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面世的Apple Vision Pro,也未能扭转对XR行业的预期。
11月7日,PICO创始人、CEO周宏伟召开一场部门全员会议,只用了短短十分钟的时间,就宣告了这个国内销量最高、投入*的VR头显品牌日后的命运:PICO OS团队被整体并进字节跳动产品研发和工程架构中台;市场、游戏、视频等内容部门进行缩减。
“此前我们对行业和市场的发展估计得比较乐观,但实际上没有预期的那么快。”周宏伟指出,PICO不得不重新调整战略,改变以短期销量为导向的目标,把业务聚焦在硬件与核心技术的长期探索与突破之上。
PICO相关负责人向时代财经强调,公司对XR业务“有耐心、看长期”,PICO会正常运营,确保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支持。
这已不是大厂XR业务的*次撤退。今年2月,腾讯就曾被曝解散旗下XR团队,变更硬件发展路径;随后,快手、百度的元宇宙负责人也相继离职,相关业务前景不明;8月,爱奇艺内部孵化的奇遇VR传出资金链断裂,欠薪停摆的消息。
这背后,是整个行业的遇冷。第三方调研机构IDC数据显示,2023年二季度,全球AR / VR头显出货量同比下降 44.6%,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出现下降。
华胥元宇CEO赵文韬向时代财经分析道,2020年Oculus Quest 2横空出世,这款瞄准普通消费群体的VR设备,靠极低的硬件成本配合、及格线以上的应用生态,将观影、健身、游戏等各个场景发掘出来,将VR头显的出货量拉到了千万大关,给予整个行业*的信心,一时之间,入局者众。
但问题是,在硬件技术不尽如人意的当下,VR行业始终无法找到一个刚需应用场景。即便Meta通过重金收购游戏内容并大打价格战的方式招揽来了一波用户,但这些用户却难以长期留存。行业始终无法实现正向发展,只会越亏越多,直至厂商无力承受。
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过去数年高歌猛进的VR行业已经意识到“大力出不了奇迹”,虚拟现实如今必须直面现实。
1、PICO战线为何收缩?
PICO曾一度被视为中国VR行业发展的灯塔。
自2021年被字节跳动以90亿元收购,PICO得到海量资源倾斜,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迅速扩张,员工人数迅速从原来的200多人一路暴涨至*时刻的2000多人。其在国内VR市场所占据的份额,直超大朋VR、HTC、爱奇艺等竞争对手,位列*;在全球市场上,也仅次于Meta旗下的Quest,稳坐亚军宝座。
市场普遍认为,PICO的成功正是源于字节对Meta模式的学习。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内容的贫瘠都被视为VR行业发展的*瓶颈。没有好内容就没有大量用户,没有大量用户就没有内容制作公司制作内容,行业发展陷入死循环。而字节正是希望补足内容上的缺口,并通过*压缩硬件价格,甚至亏本销售,将VR头显推向普罗大众,
PICO曾详细披露平台内应用生态的生长情况。2021年10月21日PICO刚加入字节跳动时,商店内容数量为98款。两年后,截至2023年9月23日,该数量已增长至536款,增长了4倍多,已基本能够对标Quest Store。
与此同时,PICO大打价格战,以低于市场均价的定价销售VR头显产品,甚至还曾推出打卡180天返半价的活动,并辅以铺天盖地的广告和宣传,刺激用户消费。
无论是打破贫瘠的内容生态,还是大规模的打折促销、市场推广,都需要花钱,字节为此投入巨资。据36kr测算,在最激进的2022年,字节向PICO投入的资金或超百亿,再加上收购价90亿元,字节在XR业务上的累计投入超过200亿元。
PICO因此将2022年的出货量拉升至80万台,在全球市场所占据的份额从2021年的4.5%提升至2022年的10%,成为仅次于Meta的第二大VR厂商。
但XR从业者张启(化名)却认为,这样的增长犹如建设空中楼阁。其向时代财经分析指出,当设备本身的体验,还不允许用户长时间在VR里面去寻找内容、消费内容的时候,相当于在没有达到及格线的基础上,就去投入内容。“只能在短时间内,吸引一波有好奇心和猎奇心的用户,无法真的滚起一个雪球。”
VR行业先行者Meta也是如此。2019年,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曾做出乐观的判断,只要有1000万用户,就可以为VR创造可持续、可盈利的门槛,一旦达到并跨过这个阈值,内容和生态系统就会爆炸性增长。
可惜现实并未如扎克伯格预期般发展。在全球VR头显出货量超过1000万之后,增长开始逐渐停滞,亏损数百亿美元的Quest始终没能获得产品的规模化效应。不得已之下,Meta亦开始裁员、减产。
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曾透露,Meta最初计划在2023年下半年生产700万台Quest 3,目前已经调整为200万到250万台。2024年,Meta 预计发货数量也将减少至100万台。
在此情况下,作为追随者的PICO战线收缩在所难免。
2、XR行业回归理性
不止一位从业者向时代财经感慨,此前市场对于VR行业的发展过于乐观,硬件和软件共同钳制了行业的发展。
在穿戴设备行业从事产品工作的高扬(化名)向时代财经指出,行业的首要问题还是硬件技术的问题,只有把头显做轻、做薄,同时提高FOV(可视距离)、显示分辨率等核心指标,用户穿戴舒适了,市场才能彻底打开。
“高性能芯片、电池更轻和续航更久的不插电头盔、近眼高清成像技术三个方向都要打通,但无论是哪一个都不简单。这不是某一家企业能够做成的事情,而是需要整个行业共同努力,通过一点点的创新推动底层技术的发展。”据高扬预估,上述方向发展落地至少还需要5到10年的时间。
而作为内容生产方的赵文韬则强调,VR行业至今没有任何一个场景需求是平面移动设备无法实现的,只能做到感官升级。如何提高生产力,如何在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VR领域只有想象的空间,并没有实际落地的案例。
这导致消费者找不到必须购买、佩戴VR头显的理由,消费级应用市场始终无法打开。在赵文韬身边,大量从事C端VR应用开发的企业陷入僵局,他自己也只能转向B端、G端市场。但此路也绝非坦途,政企项目沟通成本较高,加上招投标流程繁琐,优质项目不多。大多数只是“有即可以”,单价和利润率都不高。
“现在这个阶段大家都是先活下来,再看怎么活得更好,最后才有余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慢慢地去补充市场。”赵文韬表示。
张启认为,VR行业只有回归理性,直面现实,做好眼前能做的,一步步前进,才能真正触达消费级应用市场。“做硬件的踏踏实实关注核心技术突破,做内容的老老实实聚焦细分场景突破,特别是思考AI技术怎么跟行业结合。”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时代财经APP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