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二十一届)中国企业领 袖年会与12月9日-10日在北京举行,知乎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源在会上精彩发言。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投资界(ID:pedaily2012)整理:
创业之初,我会给团队成员送一本书,就是Paul Graham 的《黑客与画家》。这本书认为,黑客,也就是产品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更像是艺术家,而不是像科学家。其中*的差别在于,艺术家的出发点是原创,最终得到一个优美的结果;而科学家的出发点是前人优美的结果最终得到原创性。
书中讲到的精神是很深刻的,但实践的过程却很曲折。大家知道,知乎早年是内测邀请制的,很多人会说,邀请内测时候的知乎很美好,但实际上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即便在内测初期,我们就在接受用户的批评,从上线*天,直到今天。很多用户碰到问题,直接会在知乎上@我,每天打开知乎,我都会收到很多通知,十几年来,天天如此。
但我很感谢有这样一群愿意提出意见的用户在社区里,这要求我们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并积极地解决问题。保持开放,解决问题——也是我多年以来的签名档——也是我从《黑客与画家》这本书中学到的产品观。
说到产品,社区产品到底是给谁用的?社区既不建立在所谓的熟人关系上,也不建立在明星和粉丝的关系上,它是一群具有共同文化和价值观的人。要做好一个社区产品,我思考的*个问题就是,知乎要和谁在一起?
其实在内部,很多同事也提出过不同的设想,出圈、泛化、下沉,这些“黑话”词汇也会出现在知乎的各种文档中。我也问过不少知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音。的确,社区产品的开放性很高,对于一个亿级月活的社区,要做一个精确的定义是很难的。
但我们确实一直都有一个坚固的底层:每个人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这是我们认识知乎社区的*性,社区的产品形态就是要把每个人身上亮闪闪的一面展现出来。
在过去,我一直觉得把这件事做好就很不容易。但随着社区的成长,我们发现,社区并不是一个一个单独的人,而是相互影响的无数个群体。而当每个人的专业积累成一种社区的认可后,“相信专业”成为了一种社区文化——背后是基本的科学和人文素养,认为社会和自我持续变好的动力来自于专业的力量。
在城镇化、教育和经济水平持续发展的今天,这个人群在持续地扩大,这就是今天的“新职人”,他们是一群专业并相信专业的人,他们术业有专攻、有消费影响力、追求自己的生活品质,并且终身学习。他们是今天中国社会的支撑力量,也是知乎社区的主流群体,是中国的“人才红利”。
大家都知道,知乎最初的产品功能主要是在问答上,一问多答,权重排序。我们很早就投入TPR 这样的专业度权重的算法上,就是为了保证用户能够看到专业可信的回答。
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回答的多样性,因为一个问题可能有多个视角,越是专业的用户,越愿意独立思考,在多元观点中寻求自己的解答。
因此,问答是形式,讨论是本质,知乎构建的是一个讨论场,我们提供的是源源不断的议题和良好的讨论氛围。我们应该是这件事上投入最多,思考最深的团队。
我们在2018 年就提出了“智能社区”的设想。它源于社区用户规模快速扩大的现实,维护内容质量和讨论氛围的问题始终是用户批评和产品工作的优先级。
其实社区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发现世界的大模型,如果在产品上可以做好和人的alignment,能更好地对每个人的专业度做判断,更好地维护讨论氛围,那么社区就更能海纳百川,服务更多用户。直到今年,AI 大模型的出现,让当时的很多设想成为了可能。
说到AI,知乎是构建在海量优质内容上的,而连接内容的底层是一张“专业图谱”。
ChatGPT 类产品会抓取知乎的文本,但底层的专业图谱才是社区以人为先的核心。我在今年4 月份的知乎发现大会上讲过,我们对AI 的看法是,AI 是人类能力的扩增,将赋能于人。知乎投资了面壁智能,共建了知海图AI 千亿级别参数大模型,在上个月已经完成备案,正式面向公众服务。
知海图AI *的差别在于它是真正原生建立在知乎的社区文本和专业图谱上的。在面向公众开放之前,知海图AI核心工作就是对内容标准和专业图谱,反复地校正它的理解和判断,直到它能够做到几乎和我们的专业内容运营团队达到极高的盲审一致率。
知乎的专业答主,我们叫做PU(professionaluser),会给其他人创作的内容进行专业背书,这样的专业认可专业的关系图谱,也是知海图AI 可以学习的专有数据。知海图AI 旨在打造一个赋能于人的智能社区,服务的仍然是专业并相信专业的“新职人”用户。
最近我们面向用户发布的一个AI 产品是一个帮助用户写标题的小功能。大家会说,这个功能ChatGPT 早就可以实现了。但我们在背后的思考远远比写一个prompt要深。AI和社区的alignment 更重要。
基于社区多年沉淀的文化和用户习惯,我们为知海图AI 提供了大量的精选内容,让它像一位优秀的知乎答主一样思考和创作。我们反复评估生成标题是否符合社区的文化和氛围。
在知乎的语境下,我们并不认为AI 和人的关系是替代关系,而应该是赋能共生的关系。这和我们所选择和谁在一起有关:他们并不满足于AIGC 所带来的机械和泛滥,而更在乎专业和多元的讨论。知海图AI 不会做海量生成的功能,而希望在人与人、人与AI 甚至AI 与AI 的讨论中,扩增人的能力,也就扩增了社区的边界。
最后,我想简单分享一些关于产品商业化的思考。知乎如何赚钱,是很多人都很关心的问题。几年以来,我们陆续推出了会员、营销服务和知学堂职业教育等几个核心的商业模式,推动了知乎在过去几年间,实现了快速的收入增长。
知乎的盐选会员是中文互联网上的一项内容创新,它最初是社区内容创作的一部分,后来逐步成为一项拥有千万月均付费用户的业务。截至目前,知乎付费阅读业务累计向创作者分成超10 亿元,今年也正式推出了独立APP 盐言故事,专门为故事读者打造精品短篇的消费体验。它诞生于社区,它又开始长出自己的羽毛,现在来找我们谈版权合作的人特别多,未来的想象力很丰富。
营销服务最初源自社区用户在站内讨论分享生活消费类的需求。知友们会讨论新上市的产品,也会相互帮助进行消费决策。我们和凯度联合做的一项用户研究表明,新职人更加在乎产品品质,也愿意为品质多付一些钱。而他们也非常聪明,挑选过程的质量也很重要。
这确实是同时存在的,今年“双11”我们和阿里合作的星任务数据显示,知乎内容消费后的到店率高达6%,每单成交均价超过1300 元,远高于大盘水平。同时我们的数据看到,值得买、智商税的相关内容搜索量同比上升85%和98%。大家两手都在乎。社区讨论的内容,不仅是品牌主和用户沟通的媒介,也会成为消费决策的标准。
知学堂是我们的职业教育品牌。自2019年开始,我们持续在新职人用户的学习成长路径上进行学科拓展,今天已经可以覆盖大大小小几十种,基本上把资格资质、考试准备、技能兴趣等主要的品类都覆盖到了。
借助社区的力量,让我们有机会在职业教育行业上去做深度整合和技术创新,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行业,我们非常高兴今天能有机会,通过社区和AI技术去提升这个行业的数字化水平,这个潜力是很大的。
我想说,社区产品的商业化是从社区的原生性出发的,是一个孵化模式,社区是商业化的起点,发展过程中,会孵化出更多的可能性,孵化出模式会反哺社区,形成更大的生态。
创业十几年来,我*的体会就是,行业中总会有令人兴奋的新东西出来,或许是新技术,或许是新模式,机会和挑战都摆在面前,迭代和探索是永恒的主题。
同时,我也认为,产品观背后一定会有*性,比如我们所选择相信的,每个人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就指引我们从最初的一个小网站走到了今天。
和谁在一起,是一个产品的初心,也是一个产品的灵魂,无论技术和商业模式如何变化,这个问题值得时刻向自己提问。要长期对用户保持开放,用迭代来解决问题,这就是我的产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