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网红面馆们的出路,会是上市这条路吗?
近期多家媒体报道称,和府捞面计划香港上市事宜,拟筹集资金1-2亿美元,上市事宜获与华泰国际合作,同时入驻香港铜锣湾开设香港首店。与此同时,连锁面食品牌遇见小面也传出了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的消息,并预计筹资规模约为1亿美元。
而这也并非和府捞面首次上市传言,早在2022年和府捞面就传出了境外上市的消息。实际上,这两年来新中式面馆赛道遭遇了降温,2022年市场内就出现了大批网红面馆出现关店现象,窄门数据显示,2023年曾豪言开店1000家的陈香贵,门店数量从237家下降到191家,五爷拌面门店数量也不断锐减。
现如今,市场对企业上市的管控也愈发严格。去年证监会颁布的多项政策中,明确规定了食品、家电、家具和服装鞋帽等相对传统、行业壁垒较低的大众消费类企业,属于限制类目,市场甚至传出“IPO红绿灯行业审核标准细则”。
此刻和府捞面上市,能成功吗?
缘何上市?
如今资本市场对企业上市审查越发严谨,但也阻挡不了一些餐饮企业上市步伐。
不完全统计,2024年,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等现制茶饮连锁品牌相继递交了招股书,小菜园等餐饮连锁品牌也传出了赴港上市的消息。
这时,和府捞面作为新兴面食代表,自然要握住这个时机。
对和府捞面本身而言,其也需要上市来助推公司品牌升级计划及门店扩张的目标。
去年底,和府捞面品牌2024年战略会上,创始人李学林披露品牌2.0升级计划,并提出“找朋友、向下沉、出海去、深布局”的战略方向。同时,公司还计划在下一个10年里,向20000家店的目标迈进。
要完成这些计划,融资是必不可少的。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6年至今,和府捞面共拿到6轮融资,在网红餐饮火热的2021年,和府捞面就以近8亿元的E轮融资创下面食餐饮行业*融资规模纪录,估值一度高达70亿元。
要知道,2021年6月的时候,和府捞面仅有约340家店,折合一家店估值2000万,彼时门店一碗面均价40元,若以此为纯利润计算,这每家门店至少也得卖50万碗。
和府捞面估值、客单价虽然都高,但自身的财务状况却并不理想。
据其早期投资方绝味鸭脖披露,2020年-2022年,和府捞面的母公司“江苏和府餐饮”分别实现营收11.07亿元、17.32亿元和14.5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6亿元、-2.11亿元和-2.99亿元。
也就是说,这三年时间和府捞面累计亏损达7亿元,虽然这无可规避受了疫情的冲击,但2023年和府捞面似乎也并没有特别举措来摆脱这个亏损魔咒,加上门店扩张的加速,亏损问题也会持续承压。
更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负债率也居高不下。据披露,2021年-2022年,和府捞面负债率由61.69%提升至75.1%。
2022年,和府捞面为增长业绩甚至一改长期坚守的直营模式,开放了加盟。但这一年内,和府捞面出现公司超10位管理人员离职并且存在大批员工离开的报道,同时有媒体称当时加盟团队已悉数解散。
去年底,和府捞面又宣布将开放联营,正式进入“直营+联营”模式,该模式能否走通也尚未可知。
可见的是,在商业模式探索上,和府捞面尚未解开*解,财务亏损问题依旧。接下来,不论是品牌2.0升级,还是万店扩张,这都需要资金的支撑,融资及上市对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潜力几何?
现如今,疫情带来经济疲软、高价面食又不再被大众青睐,留给这个高端面食大佬的出头机会其实也不多了。那么,和府捞面又拿什么换一张上市“门票”呢?
就粉面行业而言,和府捞面地位翘楚。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中国粉面行业蓝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9月,在国内粉面市场,和府捞面直营收入*,直营收入增速和直营门店数增速都领跑行业,位居中式面馆*。
此外,如上述数据证实的融资力与营收规模,和府捞面均处于优势地位,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正如上述财务问题,和府捞面一直处于亏损状况之中,加之近年来盛行的“消费降级”之风,消费者对于“雪糕刺客”“饮料刺客”等“XX刺客”更加敏感,高端网红面食,未来的路似乎也将打上问号。
就粉面所归属的快餐行业本身而言,消费者也在集中在中低端市场。据艾媒咨询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于中式快餐价格的接受程度多在20元价格带。其中,43.7%的人预算金额在20元以下,85.2%的人可接受价格不超过30元。
但自创立和府捞面就给树立了“书房里的养身面”标签,其门店一碗“草本汤”面就能卖到四五十元,老字号蟹粉面原价更是高达108元。消费降级趋势下,和府捞面40元一碗的面,还能不能被消费者接受,这也得提上一个问号。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和府捞面40一碗的面卖得够贵了,食安却也存在问题。
在黑猫投诉上,存在124条和府捞面相关投诉,其中内容大多为“面条发霉”“出现虫子”“盖子黑点”等。
近期,和府捞面还陷入预制菜风波。
有媒体报道显示,和府捞面内部员工爆料称:“和府捞面的门店是没有拉面师傅和厨师的。面是工厂里出来的,浇头基本也是预制的,只需要加热,汤则是料理包加水兑出来的。”
食安加上预制菜风波,这更加剧了消费者对其高价格、高品质产品的质疑。
由此可见,不止是财务或是造血能力存疑等问题,食安和客源问题同样是和府捞面亟待解决的难题。
不过,和府捞面也做了积极转变。
一方面,是上文提到的开放联营的模式。
去年,李学林表示,“公司计划采取‘直营+联营’经营模式,联营门店将以‘类直营、全托管、共风险’模式运营,单店面积相对较小,优先对二线及以下城市开放申请。”
通过这段话可知的是,和府捞面是想通过类直营模式,全托管去保障联营门店的经营产品质量问题,开店成本虽然比加盟模式高,却能解决加盟普遍带来的标准及质量问题。
不过,未来“直营+联营”的模式注定也会遇上不小的成本压力,那时和府捞面如何填补亏损漏洞都尚未可知,该成本压力又如何分摊?
另外,可以看到和府捞面接下来的门店扩张目标包含了下沉市场,但高价格打入下沉市场显然行不通。
为此,和府捞面的产品线也迎来了降价。
李学林接受媒体采访曾表示,“总体降幅在30%左右。”从价格来看,和府捞面的产品体系也正在分层,不仅价格带覆盖25-108元区间,同时放大了20-30元的产品矩阵。
业内人士分析,“该市场内竞争对手多为性价比的传统面馆,这些面馆特性是‘多品类、少品牌、价格实惠’。”而靠降价打入下沉市场的和府捞面能否分得一杯羹尚未可知。
根据《2023年中国粉面赛道大数据研究报告》显示,56.9%的消费者认为“价格合理”是消费粉面类菜品的重要因素,53.3%的消费者面类菜品支出不超过20元,如今和府捞面降价后的20-30元区间,仅有20.8%消费者表示可以接受。
由此可见,放下身段与价格的和府捞面,能否获得大众喜欢已存疑。不过,放下高客单价与利润后,试图讲述低、高端市场通吃新故事的和府捞面,又能否打动资本呢?最终可能还是要看其2万店目标的实现效率了。
另一大布局,是和府捞面正计划出海。
李学林表示,“目前公司已经在跟东南亚地区谈合作,等到东南亚模式验证后,未来还会考虑开拓到澳大利亚、美国、欧洲等。”
想必大家也知道,餐饮出海*的问题是外国人的饮食习惯差异,为此企业要付出更高的教育与认知成本的问题。这条路注定也是艰难的,很难快速打通的第二增长曲线。
结语
总的来说,和府捞面作为高端面食行业的老大,在网红面馆红利逐步消失的现在,其需要快速转变去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也需要上市融资为其战略或是门店扩张铺路。
但上市这条路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和府捞面最终能否夺下“中式面馆*股”,同时激起新兴面食企业们的上市浪潮,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资料:
1、豹变:3年亏7亿,和府捞面距离“中国麦当劳”有多远?
2、财经无忌:和府捞面上市前,能先说清楚“预制菜”的事吗?
3、略大参考:和府捞面,终于急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伯虎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