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AI春晚如约而至。
北京时间今天(3月19日)凌晨4点,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身着标志性的皮衣,登上GTC 2024大会的演讲台,发表主题演讲《见证AI的变革时刻》。这一次,他带来一个震撼炸弹——被他称作史上最强AI芯片的“GB200”。
从1993年正式创立英伟达开始,黄仁勋就一直坚守GPU阵地,与英伟达共同经历了跌宕起伏的30年,如今成为全球GPU市场的统治者,市值更是一举飙到2.2万亿美元,崛起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当AI大模型席卷全球,掌握着算力的黄仁勋和英伟达不出意料的成为最大赢家。现在,在他的身后正有一批挑战者迎头赶上。
最强AI芯片诞生
黄仁勋坐拥2.2万亿美元
黄仁勋又带来了什么?
具体来看,英伟达推出的新一代GPU “Blackwell”采用台积电4nm制程,整合两个独立制造的裸晶(Die),共有 2080 亿个晶体管,通过 NVLink 5.0 像拉链一样捆绑芯片。据介绍,每个 Blackwell Die 的浮点运算能力要比上一代Hopper Die 高出 25%,而且每个封装中有两个 Blackwell 芯片,总性能提高了 2.5 倍。
而GB200 则包含了两个 B200 Blackwell GPU 和一个基于 Arm 的 Grace CPU 组成,其AI性能为每秒20千万亿次浮点运算,而H100为每秒4千万亿次浮点运算。同时,GB200的成本和能耗降至 25 分之一。
对比之下,英伟达表示以前训练一个 1.8 万亿个参数的模型,需要 8000 个 Hopper GPU 连续跑上90天和,消耗掉15 兆瓦的电力。如今2000 个Blackwell GPU就能完成这项工作,90天的耗电量仅为 4 兆瓦。
英伟达此次还携手亚马逊、谷歌、微软以及Oracle等云服务巨头,将通过云服务出售GB200的接入权。据介绍,亚马逊云服务AWS将建立一个拥有2万颗GB200芯片的服务器集群。
黄仁勋在演讲中强调:“Hopper固然已经非常出色了,但我们需要更强大的 GPU。Blackwell不是一款芯片,它是平台的名称。”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是经济发生根本性变革的驱动力,而Blackwell芯片将成为推动这场新工业革命的引擎。
黄仁勋还透露,英伟达正在与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公司合作,将实现人工智能给每个行业带来的前景。
不只是硬件,英伟达也在软件上火力全开。黄仁勋表示,将在英伟达企业软件订阅中增加一款名为NIM的新产品。NIM可以更容易地使用旧的英伟达GPU进行推理,并允许公司继续使用他们已经拥有的数亿个英伟达GPU。英伟达的策略是让购买英伟达服务器的客户注册英伟达企业版,每个GPU每年收取费用4500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NVIDIA Omniverse Cloud将可以连接到苹果公司混合头显Vision Pro。
而在演讲末尾,黄仁勋还抛出一个悬念,“我们现在拥有创建人形机器人所需的技术。”这或许意味着,英伟达人形机器人也快要来了。
与此同时,英伟达股价的涨势仍未熄火。昨晚,英伟达美股开盘涨超4%,市值再度接近2.3万亿美元。放眼今年,英伟达的股价已大幅飙升超过80%,市值一度达到2.3万亿美元。其中在2月22日,英伟达股价大涨16.4%,市值单日飙升2770亿美元——相当于可口可乐公司的市值,创下美国公司市值单日最大涨幅纪录。
但颇有意思的是,空头们也盯上了英伟达。根据S3 Partners的最新数据,英伟达股票近期录得被做空股票第三名,做空规模约为183亿美元,仅次于微软和苹果。不过,对英伟达的巨额做空至今仍无利可图。数据显示,截至上个月,做空英伟达的投资者共损失近70亿美元。
英伟达股价飙升的助推剂,来自于亮眼的最新财报。截至2024年1月28日的财年,英伟达总营收达609亿美元,同比增长126%;净利润为297.6亿美元,同比增长581%。
毫不夸张的讲,正如高盛分析师所言,英伟达已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股票”。
全球科技圈最有权势的人
经历三次濒临倒闭
黄仁勋凭什么?
祖籍浙江省青田县,黄仁勋1963年出生于中国台湾,1984年从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毕业后,便怀揣梦想直奔硅谷,他先后任职于AMD以及LSI Logic,为日后的创业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1993年,30岁的黄仁勋和另外两个合伙人联合创立了NVIDIA英伟达,立志于图形芯片市场。他曾在去年的一次演讲中,回忆起人生曾经历的三次失败,“很多都几乎使我们走向了灭亡。”
第一次失败发生在英伟达创立初期,当时他们与日本游戏大厂世嘉合作开发芯片,没想到一年后微软开发出了Windows 95上的Direct3D图形接口,使得英伟达和世嘉联合开发的技术偏离市场主流。此时若世嘉选择退出合作且不付款,英伟达将面临倒闭命运。
幸运的是,世嘉同意继续付款,为英伟达换来了数个月的喘息时间,从而打造出RIVA 128芯片,扭转公司的命运。“因为他们的慷慨,让我们能再活6个月。”黄仁勋曾回忆道。
1997年,英伟达推出第三代产品Riva 128,不但支持新的行业标准,速度更是竞品的4倍。Riva 128不负众望地获得了市场认可,上市四个月便卖出了100万片。1999年底,黄仁勋又出人意料地推出全新架构的显示芯片,即GeForce256,率先将显示芯片业带入GPU 时代。
第二次失败是在2007年,黄仁勋决定把CUDA内置入公司的所有GPU中。但 CUDA 的成本非常高,而英伟达当时的市值仅仅维持在10亿美元上下,这让股东们对 CUDA 持怀疑态度。
但黄仁勋相信加速运算的时代将会到来,于是GTC大会应运而生,他也在全球不辞辛劳的推广CUDA技术。直到2014年,一位学者把CUDA用于AI计算,开启了AI时代,CUDA才得以顺利打开市场。“幸运的是,我们也意识到了深度学习的潜力,并冒着一切风险去探索。”
第三次失败则是在2010年,英伟达目睹智能手机崛起,因此进入手机市场,学习如何开发基带芯片,而英伟达的竞争对手们也同时涌入赛道,研发制造移动计算芯片,让市场竞争变得尤为激烈。
最后,英伟达决定放弃手机市场,“因为英伟达的使命是造出能解决‘普通电脑无法解决的问题’的电脑,我们应该专注在这一愿景上,发挥我们独特贡献。”黄仁勋曾反思。
回顾英伟达的创业之路,正是一次次失败,才让这艘巨型航母最终成型。尽管英伟达的股价曾一度跌倒只有6美元,但黄仁勋却一直坚守GPU市场,他经常以这样的话来勉励员工:“记住,公司距离倒闭只有30天”。
数十年的坚守换来了超高回报。截至今年3月,黄仁勋的身价已暴涨至69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980亿元。毫无疑问,在这个AI大爆炸的年代,61岁的黄仁勋正在成为全球科技圈最有权势的男人。
人类AI新战役打响
孙正义也来了
正如黄仁勋的担忧,挑战者们正来势汹汹。
前不久,一则重磅消息流出——软银创始人孙正义正寻求筹资1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00亿元),用于创立一家AI芯片企业,旨在挑战英伟达。这将是自ChatGPT问世以来,人工智能领域最大的一笔投资。
据悉,这一新项目暂定名为“Izanagi”, 这在日本神话中寓意着创造与生命之神,并将由孙正义直接带队领导。
接下来,孙正义将与黄仁勋展开正面交锋。在当下AI算力需求激增的背景下,英伟达推出的A100、H100等高算力芯片一直供不应求,成为AI芯片领域的绝对领导者,占据全球高达90%的市场份额。
而孙正义在将精力集中于芯片设计公司ARM后,一直期冀后者能在AI领域发挥更关键的作用,但ARM的技术主要围绕CPU。因此,“Izanagi”的推出显得至关重要,可以与ARM形成互补,共同探索不同类型的AI芯片。
这当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孙正义与黄仁勋本应成为合作伙伴,二者曾险些联手缔造出半导体最大并购案,当年英伟达要以高达660亿美元估值买下ARM,但这笔交易最终因为客观原因遗憾告吹。没想到,两人很快就要在英伟达的主战场兵戎相见了。
而作为英伟达多年来的合作伙伴,OpenAI 居然也要“反水”了。CEO奥特曼有一个更加野心勃勃的计划——他正与包括阿联酋政府在内的中东财团谈判,目标是筹集5万亿-7万亿美元资金,在未来几年内建造数十家芯片制造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全球芯片销售额也仅为5270亿美元。
奥特曼推动这笔庞大投资的背后原因,在于他长期关注AI芯片的供需问题,曾表示AI芯片的限制阻碍了OpenAI发展,经常抱怨没有足够的GPU来支持OpenAI探索AGI,也抱怨过英伟达芯片的成本问题。
在最近举行的世界政府峰会上,黄仁勋专门回应此事,他并不看好奥特曼的宏伟计划,甚至还打趣道,7万亿美元“显然可以买下所有GPU。”
虽然看似轻松,但黄仁勋也并未歇着,英伟达悄然间化身为最猛VC。据英伟达官方介绍,该公司通过三种方式投资生态系统,以推动加速计算带来的变革。首先是通过企业发展部门投资;其次是通过风险投资部门NVentures,由曾担任软银投资专家的Siddeek领导;最后是通过英伟达初创加速计划为初创公司提供支持,并帮助与风投对接。
数据显示,英伟达去年投资了大约30多家初创公司,数量比前一年翻了两番,共计参与了38轮融资,融资总价值超过50亿美元。另据财报披露,截至2024年1月,英伟达对初创公司的投资估值达约15.5亿美元,远高于前一年的3亿美元。
这恰是一抹缩影。我们将目光拉回至国内,尽管今年一级市场格外冷清,但AI大模型融资却轰轰烈烈,动辄数亿元的大额融资比比皆是,催生了一批批AI独角兽——智谱AI、月之暗面、MiniMax、百川智能、零一万物……中国大模型五虎悄然崛起。
放在人类历史长河里,AI无疑是最激动人心的赛道,没人愿意错过这场科技盛宴,大家前赴后继踏上这场漫长征途。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刘博,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403/53129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