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前CEO沈亚楠创业了,方向令我有些诧异——装修行业。
公司名叫“Habit@ 栖息地”,主要业务包含:为家庭用户提供智能住宅解决方案,属于一种新型装修服务。
沈亚楠创业,这件事一点都不意外。“打工皇帝”的尽头,一般都是如此。
在理想汽车时,他的年收入最高超1亿元(2022年),包含270万元的年薪,以及8464万元的股份支付薪酬。
但选择的方向,确实令人意外,尤其还能获得两轮融资:天使轮与Pre-A轮,总额6.53亿元——有点意外。
为什么令人意外?我个人认为,好的方向要符合4个要素:
1、产业可快速做大;
2、天时,时机成熟;
3、商业模式科学;
4、团队优势与方向匹配。
我初步认为:沈亚楠这个项目,目前是缺乏“天时”的。“天时”指的是“*时机”,即最能吃到红利的时机。
我为什么这么强调“红利”?我们过去8年报道了1.6万家公司,有些公司长得快,有些公司长得慢——为什么?
核心的因素之一,就是看谁长期和红利在一起。红利意味着“超速增长”,没有红利意味着“均速增长”。有红利的地方,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雨露就长树苗;没有红利的地方,大概率都是事倍功半。
在创业初期,如果你选择的方向有红利,起步也更容易。最弱小的时候,越要懂得借助红利:你花的钱更少,需要的资源更少,用最小的杠杆能撬动*的重量。
沈亚楠是个例外,他可以不遵循这些。因为他年收入破亿。离职理想汽车时,沈亚楠累计套现近3亿元。他有资本无视天时、无视红利,但多数创业者不行。
具体来讲,为什么“智能住宅装修”暂时没有红利?
首先从行业角度看。
当下是房地产崩塌的时刻,过去40年的房产红利,未来10年都不会再有。即便到2030年,我们还有30%的城镇化进程未完成,这个产业也已经过了爆发式增长阶段。
房产和装修是一体的。今年上半年,在一些三四线城市,部分装修公司业务量骤减,甚至不如去年的10%。
其次,从消费特征看:装修行业的基本面还是“民生类装修”,即平价消费,强调性价比,而不是追求更佳的住宅体验。智能住宅装修属于消费升级,面向的是3-4亿中产阶级,我预计5年内难以成为主流方案。
再次,沈亚楠做的不仅不是个缺乏红利的新赛道,而且是个老赛道。
“北京每年有约 20 万套房子做全屋装修,头部公司只做了其中 7 万套,剩下 13 万套由小公司、马路游击队式的施工队消化。”
这种“消费升级”理念,在5年前的产业互联网时代已经兴起一波,能进的玩家都进来了,该长出的头部也长出来了,该死也死了,格局已经形成——沈亚楠做晚了。
此外,智能住宅也好,智能装修也好,概念在15年前就已经出现,只不过那会更多叫“智能家居”,或者是“家居物联网”。
2011年时,我访谈过一些行业头部公司,如海尔。
得到的初步结论是:这个行业之所以到今天没有大面积普及,不在于技术的突破,而在于需求的窄众化。
当然,这些要素沈亚楠都可以不考虑,但创业者必须考虑。
你说没有红利就需要更多资本?沈亚楠有资本;你说没有红利就需要更多资源?沈亚楠有资源。
但沈亚楠的投资人需要考虑,他们的LP(基金背后的出资人)有周期,比如8年、10年、15年。如果你无视天时,导致公司的增长周期变长,投资人等得起吗?
从投资阵容看,沈亚楠的投资方有理想汽车、石头科技、新北科创基金,多数是战略投资方,或许多数也等得起。
当然,创业方向是动态的,大概率是一年换一个方向:也许今年沈亚楠干这个,明年试错过后,后年就换方向了。
另一个大体逻辑是 :投资人认准沈亚楠这个人就行了:先人后事,人投对了事就投对了。在天使、Pre-A轮的阶段,这么做也毫无问题。
只是我们普通创业者要警惕:我们不是沈亚楠,我们还是要拥抱天时、拥抱红利,用最短的时间、资本、资源,撬动*的杠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铅笔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