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心永科技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兴富资本领投

心永科技成立于2020年,联合创始人李毅彬毕业于清华大学微电子系,在血压监测方面已深耕10余年;联合创始人魏耀广主持血流动力学模型、信号补偿调优等算法开发,创始合伙人文武主要推动传感器设计、工艺开发、供应链和系统硬件开发并主持项目开展等。
2024-05-31 09:51 · 投资界讯     
   

投资界(ID:pedaily2012)5月31日消息,医疗级传感器、连续血压监测技术提供商「心永科技」近日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兴富资本领投,老股东峰瑞资本跟投,本轮融资主要用于传感器底层技术升级、血流动力学模型算法优化、第三代连续血压监测产品量产等。

心永科技成立于2020年,联合创始人李毅彬毕业于清华大学微电子系,在血压监测方面已深耕10余年;联合创始人魏耀广主持血流动力学模型、信号补偿调优等算法开发,创始合伙人文武主要推动传感器设计、工艺开发、供应链和系统硬件开发并主持项目开展等。

当前血糖(CGM)、血氧等体征指标的连续采集技术已比较成熟,且创造了可观的市场体量。但血压作为同样重要的生理指标,却受困于缺乏理想的技术方案,目前仍难以实现连续监测。心永科技尝试通过复合传感器阵列,结合流体力学算法模型进行血压信号解析,并通过AI进行补偿、修正,以实现连续、无感采集血压数据。

据李毅彬介绍,心永科技开发的连续血压监测产品已经获医疗器械二类证,大规模人群和临床试验中显示:该产品测量结果与标准水银汞柱血压计相比,标准差小于8mmHg,平均绝对差小于5mmHg。围绕着医疗级传感器的升级、可测量体征指标的丰富、血压测量可靠性的提升等,心永科技进行了多次产品迭代。据了解,其最新一代产品将于6月实现量产出货,随后将通过多种合作方式进入医疗应用场景及消费端渠道。

目前在心永科技的无感连续血压监测产品中已经集成了压力、光电、超声、温度等传感器,其中超声阵列传感器是心永科技的研发亮点。便携式超声能够实现对血管位置、血管直径、血流流速、血管斑块等血压相关要素的精确测量,相比单一应用光电类传感器的同类产品,在测量准确度和可靠性方面具备一定优势。

模型算法方面,心永科技在原本的血流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增添了补偿机制,涉及自适应调光/调压算法、运动补偿算法、人体姿态算法等,核心目的是透过算法提升用户在佩戴产品及测量时的实际体验。同时进行疾病实时预警算法开发,采集用户数据后出具预警报告,以期达到高血压专病院外管理的目的。

“我们的产品主要面向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养,从准确、实时、便携、舒适这四个角度来去做血压的连续监测”,李毅彬对近年来产品优化的总体方向进行了总结。相比2022年7月心永科技发布的第一款WB3D型产品,最新一代产品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丰富产品功能。

从左至右,依次为心永科技第一、二、三代产品

从第二代产品开始,产品极大缩小了传感器尺寸,以柔性化、阵列化设计,将传感器嵌入在产品表带里,使得用户在佩戴时肌肤接触面总在预设的阵列范围内,持续有传感器位于理想的测量点上。其次,传感器采用柔性基材,弯折度能更好适应人体工学设计,同时把传感器设计成独立模组,以便后期拆卸替换。

第三代产品,则在背面集成微型气囊,解决了既往手表佩戴松紧会影响测量精度的问题。用户佩戴松紧不适,会使传感器与皮肤贴合情况不理想,导致测量信号不稳定。而新集成微型气囊后,可以定时自动启动一次,在静默测量状态下推动传感器与肌肤良好接触,且用户不易产生异常感觉。

此外,通过气囊设计,心永科技的第三代连续血压监测手环可以在首次使用时,不必依赖第三方血压计就能完成个体化适配,使用更方便。

目前心永科技的无感连续血压监测产品均为腕式桡动脉监测,年底计划推出一款以上臂肱动脉为测量点的产品。因上臂与心脏的位置基本平齐,上臂测量精度更高,在较专业的医疗场合应用更多。因此上臂测量式产品能更贴近医疗场景或者院内使用,进一步丰富用户选择。

【本文根据公开消息发布,如有异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