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首页 产业 k12 正文

县城高中生,靠复读能否「重启」人生?

时间永远向前,结果或许璀璨,或许难以释怀,用了两年甚至更多时间才拿到人生新旅程入场券的他们,却也看到了人生固定轨迹之外的别样风景。
2024-06-14 10:23 · 微信公众号:五环外 五环外事务所

夏天,对听着“知识改变命运”长大的县城孩子而言是一年中最特殊的季节。

六七月份的盛夏几乎涵盖了他们前半生仅有的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小升初、中考、高考,每张试卷上的分数,都决定了这些县城孩子未来的人生轨迹。

6月7日,全国1342万的考生奔赴考场,迎接着或许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在高考批卷逐渐进入尾声的六月中旬,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将陆续变成一串串预示着命运的分数和排名:有的人能金榜题名,有的人却名落孙山。

高考是最公平的,也是最残酷的。

高考结束后,空荡的教学楼(图源:叶一冰)

分数一出,相比网络上人均985、211的盛况,县城里高考失利的考生们正在为有限的本科录取名额焦头烂额。本该踏上人生新旅程的关键时刻,等待着他们却是再来一遍的高三生活与第二次高考。

没能在*年拿到大学入场券的县城复读生们,再次将希望寄托于书本与试卷,期盼着第二年的“重生”。

查分后,重新开始的高考倒计时

*次高考查分,是林柚前十八年人生中最紧张的时刻。

查分的那一天,林柚紧张地吃不下一口饭,捧着手机一直捱到可以进查分系统的那一刻。全省的高考生几乎都想*时间知道分数,查分系统的页面瞬间卡住。怎么挤也挤不进去的林柚,只能焦急又害怕地一遍遍刷新手机界面。

当林柚正准备再次下滑刷新界面时,手机通知栏就突然弹出了省教育考试院发的高考分数短信。

失望和恐惧随着分数袭来——因为分数距离本科线还差一大截。“看到总分和排名的那一刻,感觉心脏都静止了。”摆在眼前的残酷现实,瞬间让家里的氛围降至冰点。

这个成绩,预示着林柚无论是在省内还是省外,都选不到一个像样的学校和专业。

看着手机短信里惨不忍睹的成绩,林柚父母一句话没说,转身默默地拿过茶几上的那两本比新华字典还厚的高考志愿填报书,从头翻到了尾。对比着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和排名,把一所所还有希望报考的省内大专写在了本子上。

还没擦干眼泪的林柚,看着父母写在本子上的省内大专,越看越绝望。

“要么复读,要么三年后专升本,根本没有第三条路!”接受不了只能够选大专的林柚,一整晚都没合眼,点开搜索栏全是与“高考失利”“复读”相关的历史记录。林柚记不清到底看了多少帖子和视频,只记得在那天晚上,她做了一个理由连自己都说不清的决定——复读。

无数过来人的经验分享,让林柚重新拾起希望(图源:林柚)

林柚连志愿都没有填报,直接就去了县城里*一所招复读生的私立高中报道。

“县城私立高中复读班一年的学费,够读完公办本科四年。”林柚就读的县城私立高中,针对不同分数段的复读生有着不同的收费标准:超过一本线的免住宿免学杂甚至还有奖学金;而像林柚这种离本科线还差一大截的学生,单是学费就3万。

昂贵的学费,买来了一年无法喘气的生活。

这里,没有公共电话,每天需要整齐划一的跑操,一个月只放一天半的假。但是,依然挤满了不甘心的县城高考生。

“刚开始复读的*个月,每天晚上都偷偷跑到阳台哭。”离家远、完全陌生的环境、从头开始的复习计划、只有三百多分的开学考,复读后每一天,林柚都处于崩溃边缘。

学到崩溃,每天都想逃离(图源:林柚)

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的周测是家常便饭。上一次的排名刚刚出来,就得开始准备下一次的联考。林柚经常因为压力大,洗澡时眼泪随着水花一起留下,但面对越来越频繁的考试,抹干眼泪后,她只能继续往前冲。

在日复一日的考试和复习中,林柚逐渐适应复读生活,考试成绩与排名也开始缓慢上升。

“有时间焦虑,还不如多背几个知识点!”看着一天天变少的高考倒计时,林柚几乎快成了复习机器,每天都在争分夺秒地学习,“只想把分数提高一点,再提高一点,这是我能够改变未来的*机会了。”

第二年的高考准时拉开帷幕,比起*年的紧张害怕,现在的林柚脑海里只有一个想法,“不管结果如何,终于熬到头了!”

走出复读失利的*步:与遗憾和解

并不是所有复读的选择,都能收获一个完满的结局。

当朋友圈都在晒收到大学录取通知的时候,不甘心只考到公办二本,想要为梦想院校再努把力的叶一冰,拎着大包小包的复习资料回归备战高考的生活。

“不想被别人知道自己回去复读了,感觉说出来都很丢脸!”复读的一整年里,叶一冰几乎切断了与高中同学的所有联系。为了能够让成绩大幅度提升,叶一冰办理了走读:在学校上完晚自习后,回到家里接着看辅导网课,第二天一大早继续回到学校上课。

虽然每天都熬到一点多才睡,将近六点就得出发去学校,但想着未来能够在梦想院校度过大学四年,叶一冰觉得这些苦都算不了什么。

再困再累,也得学下去(图源:叶一冰)

但,奇迹并没有在第二次高考出现。

高考*天,已经有一次高考经验的叶一冰,本以为第二次高考会如自己想象般下笔如有神。但事实是,从监考老师手中接过数学试卷后,叶一冰顿时就觉得自己的第二次高考似乎要完蛋了。

“考到一半都麻木了,一直强忍着没在考场上哭出来。”乍一看都做过,一拿起笔才发现怎么也算不出来,叶一冰花了整整两年时间才把数学从吊车尾变成拿手学科,却直接被新高考1卷的数学打回原形。

考完数学,没有一个人笑着走出考场。本来就指望着靠数学拉开差距的叶一冰,心态直接崩了:明明知道应该考一科忘一科,赶紧复习剩下科目,但就是忍不住想两年花在数学上的努力全变成了泡沫。甚至在第二天考物理的时候,脑子里还全是昨天下午数学没做完的大题。

“别人高三打基础,高四985;我高三打基础,高四读民办。”

出分后,看着比上一年更低的成绩和排名,叶一冰心里全是“为什么不在*年就认命走了”的懊悔,与再次与梦想院校失之交臂的遗憾。在再复读一年还是认命去读民办本科两者之间,害怕明年高考更难最后连民办都考不上的叶一冰选择了后者。

高考后的三个月假期里,叶一冰除了吃饭就是整天窝在房间里玩手机,什么人都不想见。距离大学开学还剩一星期的时候,叶一冰才*次打开录取通知书,开始收拾去学校的行李箱。

高考,对叶一冰而言,就是人生的一场挥之不去的阴影,一场有美丽幻想,但拼了命努力却回报甚微的噩梦。

高考,复读生的集体PTSD(图源:小红书)

“复读过后的一整年,甚至都不敢去看高中同学光鲜靓丽的大学生活!”大一一整年,叶一冰几乎每隔几天就会梦到与高考有关的噩梦:忘记带准考证、笔一直写不出来、交卷后才发现选择题没涂卡……被吓醒后,才发现自己躺在宿舍床上,早就已经是大学生了。

“再不甘心,也该放下了。”

虽然没有考上梦想院校,但好在读到了喜欢的专业。转眼就上大三的叶一冰,决定和两次高考失利的遗憾和解:现在就准备考研,为贴在高中课桌上的梦想院校努力最后一次。

复读生的思想跳板

县城围起来的,是与城市里的信息差。

“收到录取通知的那一刻,感觉天都塌了。”

公办本科的大面积缩招,导致本来稳上的院校录取分数线暴涨,分数不够的张兴直接滑到了志愿填报表上最后一栏随便填上去的民办本科。得知录取结果后,张兴才开始认真了解那所学校:三万往上的学费,四年读下来甚至能在县城换一辆不错的二手车。

“家里根本拿不出那么多学费,真要去读还得走绿色通道贷款。”不想还没读大学就负债累累的张兴,趁着当时公立高中还收复读生,立刻插班回到了母校。

重回母校,开启为期一年的复读生活(图源:张兴)

除了刚进去时班上同学一个也不认识,张兴的复读生活可以说与几个月前读高三时相差无几:一样的宿舍,一样的食堂,甚至连教室里的桌子都是读高三时坐过的那张。

“复读这一年,可以说是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一年的缓冲时间,让张兴深刻意识到了小镇教育资源的落后:不单单是师资与硬件设备的不足,还有高考志愿填报时的信息差。

张兴所在的小镇,上一辈人读过高中都能算作是高学历了。没读过大学的父母,给不了自己孩子任何关于报考大学的实质性建议,但又固执地认为只要高考分越高,未来肯定就能拥有越成功的人生。

而学校里关于志愿填报的指导,也只有在发放毕业证的时候顺便发给你的志愿填报指南。那些刚刚拿到高考成绩单的县城高中生,突然就被要求熟练操作只听过名字的填报规则,在志愿填报这一个月时间里,从几千所大学中精确选到符合自己未来职业规划的院校和专业。

“身边很多朋友在上大学后,才发现和自己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年高考前,张兴和身边同学每天只想着怎样才能把分数提得更高,都以为只要把分数考足够高就能去到想去的学校和喜欢的专业。但,当问起想去的学校究竟什么样,喜欢的专业到底学什么,毕业后能找些什么工作,却又都一概不知。

而县城高中生填报志愿的焦虑,让高考志愿规划师在六七月份赚的盆满钵满。

“名额紧俏”的饥饿营销,疯狂收割家长钱包(图源:网络)

从线上的连线直播间到线下的指导机构,“考得好不如报得好”的标语刺激着对高考填报一头雾水的县城学生和家长。家长们一边纷纷掏出几千到上万不等的志愿填报咨询费,一边还在感叹钱就是都得花在刀刃上。

高考志愿规划师的目标人群,基本都是成绩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学生:考得非常好的想选啥选啥,考得特别差的有啥选选啥。过了半辈子平凡生活的县城家长,满怀希望地掏钱后才发现所谓的“专家”几乎都是培训几个月就上岗的“门外汉”。

根本没有用的志愿填报机构:花钱买教训(图源:抖音)

而机构里吹得天花乱坠为学生专门找的“捷径”:“定向师范生”、“3+2专本连读”……其实只要稍微多用点心就能在网上查到相关信息。

“学会打破信息差,是我在复读一年做得最正确的事。”第二年高考的张兴,不仅超常发挥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也尽己所能帮助班上同学填报志愿,“很感谢那一年的复读生活,让我能够有机会看到更大的世界!”

结语

1342万人,这是2024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数量;而对应的本科录取名额是,450万。这也预示着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将与本科无缘。

富裕的家庭里,人生,远不止学习和高考一条路,即便高考失利,未来的选择还有出国、3+2等其他人生选择。而县城的普通家庭,复读,是高考失利后还能让孩子改变命运的机会。虽然高考并不是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但高考对于从没走出过大山的县城孩子而言,这是少有的人生跳板。

认命,还是重来,决定未来人生轨迹的分岔路口,摆在了这些高考失利的县城学生面前。十八九岁年纪高考失利的他们,*次从父母手中接过主导自己人生的方向盘:选复读,是为了让以后的自己回想起来,不会说后悔。

时间永远向前,结果或许璀璨,或许难以释怀,用了两年甚至更多时间才拿到人生新旅程入场券的他们,却也看到了人生固定轨迹之外的别样风景。

毕竟,没有一朵花,一开始就是一朵花。

*本文中均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五环外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