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大爆发正带来效率革命。在“降本增效”的需求下,各行各业都在寻找更为高效、智能的运营管理工具。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作为目前最简单、被应用最 多的AI技术,已在多个领域落地,能够解放绝大多数数据输入、文本数据处理、客服支持等高度重复性、规律性任务的人力工作,同时实现90%左右的效率提升。
对企业而言,借助AI自动化解决方案,将能以人机协同的方式实现智能增值,将人力从低效反复的工作中解脱,转而投入到核心业务的创新突破中。RPA+AI技术的运用将人的能动决策与机器的高效辅助相结合,不仅将助力提升企业的连续服务能力,而且将加速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RPA+ AI技术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化、自动化运营
行业调研显示,AI的强大功能使企业对内容工具有了更为智能的应用想象,几乎所有在做私域的企业,都在关注AI、关注RPA。
此前,企业若需将其内部的经营需求在所采购外部软件平台上落实,通常会遇到繁琐复杂的操作流程,耗时耗力。而使用RPA技术后,企业只需一键启动RPA程序,机器人就能按要求步骤输入内容、设定发送条件、点击发送,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由大量企业员工手动逐步操作产生的效果,省时省力。
截至目前,RPA+AI技术的应用已有不少成功案例。例如,上海浦东国际人才港通过RPA技术帮助解决外国人来华工作申请行政审批工作;累计服务了35万个中国家庭的北京阿叟阿巴科技有限公司,通过RPA+AI技术支持公司运行的ALSO中国特殊儿童评估干预平台,以及十余家线下机构的日常运营工作;北京市东升镇使用RPA+AI技术打造的“数字网格员”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自动响应居民需求;深圳市福田区行政服务大厅通过RPA技术帮助提升政务大厅综合窗口“无纸化”行政审批效率等。
而使用企业微信账号作为自动化触达工具是很多企业、单位的选择。但令很多企业用户不解的是,企业微信于近日提出将禁止通过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模拟用户手动操作等行为。这一动作在企业用户中引发了激烈争议,不少用户质疑,在AI时代各类工具智能化的趋势下,企业微信的禁止是否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需求。
最新数据显示,企业微信最新活跃的企业用户数达1500万家,其中服务业、零售业与金融保险行业的用户增长势头突出。而这些行业也是最需要大量接触客户、积极服务客户的行业。
不少行业人士认为,企业微信目前提供的接口和开放能力,无法满足品牌商家的正常运营诉求,加上RPA+AI技术的成熟,才催生了智能自动化工具在企业微信端的繁荣。“在保证服务质量的情况下,一个人最 多只能管理几个社群,但我们通常面对的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社群,如果没有自动化工具的辅助,仅凭人力很难兼顾,更不用提服务质量了。”某大型消费公司的私域运营表示。
企业微信的禁用公告或将导致很多企业正常运行的惠及大量微信用户的服务被迫中断。面对这一可能性,企业微信作为商业软件,还未拿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企业客户需求亟需被正视
事实上,RPA并不是单纯的“模拟人手动作点击”,而是包括“模拟点击”在内的一系列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的统称。其中,模拟点击是指,在企业微信的界面上,逐步点击按钮、输入内容,实现对应功能;内存注入是指将原本需要通过“点击”“输入”动作生成的系统操作指令,直接写入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程序,以实现同样的运行效果;而系统对接是将企业的内部系统与企业微信对接,从而实现在两个系统间无缝传输用户操作所形成的数据和系统指令。
在前面提到的华为、达观数据、句子互动、来也等RPA技术方案中,为保障数据安全,均采用了与企业微信、政务系统等一致的传输规则。来也科技综合运用RPA、OCR及NLP三大技术,为其定制了基于“智能工单”的解决方案。而为减轻“客户集中发送信息”或“用户集中加好友”时对企业微信客户端的系统压力,以及降低发生故障的风险;句子互动还简化了系统结构,优化了传输的数据字段。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实验室对句子秒回系统的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的实现过程和效果进行测试后结论显示,RPA+AI技术的相关应用并未对企业微信造成额外压力或生态破坏。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企业微信产品拒绝了第三方的RPA技术的应用,产品背后的母公司腾讯却加大关注了RPA技术的发展与价值,以及该技术在金融等领域的应用情况。腾讯自2020年就投资“影刀”等经营RPA业务的企业,通过腾讯AI加速器项目扶持“来也科技”;腾讯新闻还为句子互动颁发了“科技创新影响力品牌”奖项。并于2021年腾讯研发了“腾讯千帆场景连接器”,经营RPA技术相关的业务。
人工智能专家认为,RPA技术在实施快、见效快等特点之外,还具有明显的非侵入性,即RPA技术无需修改整个系统即可解决不同产品间割裂的问题,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时可选择的重要技术,将促进整个流程的再造、带动产业升级发展。
由此可见,批量化和自动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社会各界提升自身效率、降低成本支出的必然诉求。企业微信作为专门用于商业场景的工具,在背靠国民级应用微信成为通信基础设施的背景下,需要综合考量用户普遍需求与产品自身服务能力,寻找到限制产品开放接口(API)、拒绝先进技术工具接入以外的,真正立足用户的服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