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对标90年代的日韩企业出海,中国出海企业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2024-07-02 09:35 · 互联网     

在过去的三十载岁月中,中国已成功构建了全球最 大的制造业供应链体系。展望未来的五至十年,中国企业的新机遇将根植于既有的供应链优势之上,进一步推动资本、技术、品牌以及服务的国际化拓展,以实现更广泛的海外布局。

中国企业当前正呈现出积极出海的态势,这一趋势背后主要有两大驱动力。首先,随着国内低端劳动力人口优势的逐渐减弱,为了寻求更为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众多企业开始效仿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经验,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以维持其竞争优势。这一策略的实施,旨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其次,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不断变化,特别是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中国企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贸易壁垒挑战。为了规避这些壁垒,包括但不限于关税等形式的贸易限制,许多企业选择将终端生产环节转移到其他国家,从而确保产品的顺利出口。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规避贸易壁垒,也加速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

此外,随着中国中高端制造产品在全球市场影响力的增强,中国优势产业正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上中下游产业链企业一同出海,共同拓展国际市场。这一趋势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也有助于推动全球产业链的优化与升级。

在当前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与全球产业链重组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亟需新的增长动力,而海外市场的拓展极有可能成为这一重要引擎。对于中国企业家而言,面向海外市场不仅意味着未来10至20年内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更是一片全新的“蓝海”等待探索。展望未来五年,中国企业需积极突破现有界限,向更为广阔和宏大的海外市场进发,将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以及品牌推向全球舞台。

中国企业如何出海开拓新战场呢?

参考日本过去海外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到我国当前已经具备和当初日本大面积出海时类似的内外部环境,出海寻找第 二成长曲线也已成为业界共识。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由于我们内需市场更加庞大、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企业出海的紧迫性没有日本高,且出海的难度也比日本高。参考20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企业大规模出海,我们会找到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中日企业出海的相似点:

01内需不足和成本上行的压力,驱动企业寻求海外市场

我国当前的出海背景与日本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泡沫破裂后的情境存在相似之处。日本在1990年经济泡沫破裂后,经济增长陷入停滞,随后二十年间,其GDP的平均增速低于1%,长期处于通缩状态,并逐渐步入了“低欲望社会”的阶段。

自2019年起,我国的GDP(以不变价计算)增速开始进入低于6%的时代(除2021年因前一年低基数而超过6%),标志着我国从过去的高速发展逐渐过渡到高质量发展时期。同时,自2023年年初以来,我国的CPI和核心CPI数据基本保持在-1%到1%的区间内,显示出一定的通缩迹象。

此外,作为过去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固定资产和房地产投资现已显示出疲态。随着国内各行业投资过剩的现象愈发明显,国内市场已难以有效消化大量的新增产能,因此,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已成为当前的迫切需求。

02提前步入老龄化和少子化社会,成本进一步增加

日本在1990年的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了11.97%,之后该比例持续攀升,直至2023年攀升至29.13%,这标志着日本已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而我国,在2023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已达到15.4%,这一比例已趋近于日本1997年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老龄化的增速相较于同阶段的日本更为显著。同时,自2022年起,我国人口已开始呈现负增长态势,人口结构亦呈现出与日本类似的趋势。鉴于我国的人均GDP仅为日本的1/3有余,这一现状可被视为“未富先老”的典型表现。

随着国内经济的稳步增长,人工成本亦呈持续增长态势。然而,老龄化和少子化的趋势导致劳动人口逐步减少,这将进一步推高人工成本。当前,我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水平已高于印度、越南和墨西哥等国,且人口结构亦不如这些新兴国家,由此可见,我国原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

老龄化和少子化不仅会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亦是经济(消费)低迷的核心因素之一。研究表明,个人的住房需求将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下滑。随着未来人口减少及老龄人口迅速增加,与地产相关的消费需求将受到显著影响,进而对内需构成较大压力。

03贸易摩擦,加速企业出海步伐

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有所加剧,其与美国GDP的关联程度亦与前述日美贸易摩擦中的情况类似,即在达到70%的占比后开始呈现回落态势。

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的新挑战:

01中国企业外部贸易环境更恶劣,挑战更严峻

02中国的新兴市场增量空间更为有限

03中国企业本地化能力较弱

目前国内市场规模庞大,外需增量相对有限,且多数出海企业仍主要依赖中国出口原材料,仅少数企业实现了供应链的本地化,因此中国企业在供应链本地化方面相对较弱。同样的,目前中国企业的本地化搭建团队的能力,涵盖产品与服务、管理团队的本地化等方面,同样存在显著的短板。

中国企业出海也逐渐呈现出年轻化、数字化的风格,曾经,“出海”浪潮中的弄潮儿是联想、海尔等传统制造企业,开荒拓土,让世界知道了中国品牌。随着数字化时代来临,涌现了诸如Tik Tok、SHEIN、米哈游等一批站在数字化前沿的“出海”新星。与部分制造业的标准品不同,消费品及相关服务因文化、价值观、气候环境等差异,导致企业难以直接将本国产品直接引入他国市场。然而,产品、服务本地化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非标准消费品企业海外拓展的成败。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针对这部分数字化企业出海,若目标消费群体主要集中于华人,本地化要求相对较低。然而,企业若欲在海外取得成功,必须深入当地主流市场。不论是什么类型的企业,在管理团队本地化方面,都需要在当地进行自下而上的本地化调整,尊重不同国家员工管理方式的差异,这就需要企业需具备深入了解当地市场、具备当地管理经验的管理团队引领,甚至直接在海外构建本地化团队。

不过好的方面是在出海团队搭建方面,目前国内已经有相对成熟的相关配套企业服务商,伴随着中国企业大量出海稳步前行。目前如JobtoCN会猎国际人才网等,多年来专注于企业出海人才的研究和服务,在海外设有专业团队,通过自建JobtocN平台为中国企业链接 130多个国家的人才和当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为出海企业提供海外网络招聘广告发布、猎头及代雇佣薪酬结算,用工合规等一揽子服务,帮助出海企业打通“团队出海”各个环节,为企业顺利出海保驾护航。随着中国出海企业在海外的发展,专注于提供配套服务的出海服务商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企业出海扬帆起航

在即将来临的2024年,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或许将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充满未知与挑战。然而,面对如此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仍旧坚定不移地秉持着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策略。这一策略不仅体现在我们积极融入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上,更体现在我们基于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积极寻求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

在这股寻求发展的强劲动力推动下,“走出去”已然成为了众多中国企业的共识和新一轮的增长战略。这些企业凭借创新能力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出中国企业的风采和实力,为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