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元3个菜,还是两荤一素,社区食堂的“剩菜盲盒”火了!
近日,上海徐汇区的一家社区食堂推出10元“剩菜盲盒”走红,引来媒体和消费者广泛关注。
而与此同时,一批餐企也跟上了这股“剩菜盲盒”的热潮:
如,北京知名连锁餐企好适口,推出7.9元和11.9元的剩菜盲盒;棒约翰披萨和池田寿司进行分餐后打折处理;还有大量面包店在晚上上线“盲盒”面包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不过,作为一种新业态,剩菜盲盒虽在这几年内出现大幅增长,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那么,对餐企来说,剩菜盲盒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呢?
一批餐企也盯上“剩菜盲盒”生意.......
剩菜盲盒的兴起,源自于丹麦。
自2021年起,中国消费市场也掀起了一股丹麦式的“剩菜盲盒”风潮。“剩菜盲盒”是指商家将临期或当日打烊前未售完的食品,以随机组合搭配成盲盒的形式打折卖给消费者。
在剩菜盲盒发达的一线城市,不少年轻人设闹钟,蹲点抢购。于此同时,一批餐企也加入了进来.......
1、烘焙、饮品、卤味为主,主要以面食居多
年轻人设闹钟、蹲点抢购的“剩菜盲盒”,到底在卖什么呢?
记者通过走进几款售卖“剩菜盲盒”的小程序上,发现在国内常见的剩菜盲盒主要有烘焙、简餐、饮品、卤味熟食等几种品类。这几种食物大多是货架期很短,又需要大量备货的种类。
与此同时,在剩菜盲盒火爆的当下,小酒馆、快餐店、泰式餐厅等一大批餐企也悄悄乘上了盲盒风.......
北京面食翘楚好适口,PAK PAK喜悦泰餐厅等在小程序上线“剩菜盲盒”;
池田寿司推出19.9的“寿司盲盒”、棒约翰披萨也推出19.9的“披萨盲盒”,但基本在晚上八点抢购成功之后,才可到店取餐;
转转热卤火锅品牌盛香亭,也和惜食魔法袋合作推出“剩菜盲盒”,15.9元的盲盒能够吃8盘菜;
天福号、爸爸糖吐司、原麦山丘 、多乐之日等熟食店或烘焙品牌上线的“盲盒”更是屡见不鲜.....
2、十元左右的价格,俘获注重性价比的顾客
剩菜盲盒因被贴上了“省钱、有趣、节约、环保”等标签,食客可以随机挑选食物进行“开奖”,备受年轻人和老年人追捧。
如在上海徐汇区的社区食堂发起“剩菜盲盒”后,凭借*的性价比就备受社区居民、环卫工人、外卖小哥追捧。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一顿饭*也要二三十元,而剩菜盲盒只需要10元左右的价格,就能吃到两荤一素,也就不难想为什么会受到顾客的青睐了。
原价20元左右的咖啡、30多元的面包、50多元的寿司或卤味、100元左右的泰餐……在售卖“剩菜盲盒”的相关小程序上,均可以用原价三分之一的价格买到。
另外,年轻人对新事物充满了热情和分享欲,而剩菜盲盒本身就具有新奇的属性。翻看在b站、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关于“剩菜”盲盒的视频和笔记已经超过了上千条,网友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评测,分享自己的抢盒经验。
更有很多年轻的UP主把“剩菜盲盒”作为新选题概念,从而吸引大量好奇的粉丝。
3、有人觉得划算,有人直呼“踩雷”
那购买“剩菜盲盒”的顾客消费体验怎么样呢?
对于剩菜盲盒,不少网友认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盲盒里面的菜品每次都不一样,还有惊喜”;“昨天买了社区食堂的盲盒,两荤一素才10元,太实惠了”;“以前总担心食堂剩下的饭菜浪费,现在有了这个盲盒,就不用担心了”。
“晚上八点,来好适口取11.9的“剩菜盲盒”,开出来三十块的东西,简直是打工人福音”.……
不过,拆盲盒拆出“雷”的也不在少数。
“花钱买了自己不喜欢的临期商品,吃了会不会对身体有妨碍还不确定”。
“在抢购到商品后,却被告知店铺售卖超量了,订单又被取消了,仅做了退款处理,并没有做任何售后补偿,看来还是不完善”。
.......
备受年轻人追捧的“剩菜盲盒”,是一门好生意吗?
从此前竞争激烈的奶茶盲盒,到今年夏天在各大社交平台爆火的榴莲盲盒,盲盒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被验证过的有效营销方式。
最近,随着剩菜盲盒的走红,在多个社交平台,都可以看到不少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的“盲盒”体验。剩菜盲盒也成为了一种颇为流行的食品消费方式。那么,它对于餐企来说到底是一门好生意吗?
1、 避免浪费,临期商品变“剩菜盲盒”,换汤不换药
在“万物皆可盲盒”的今天,剩菜盲盒带来高性价比的同时,也带了另一方面的隐患与忧虑。
商家把临期的商品以打折的模式融入了盲盒的形式,但其本质仍然是属于临期食品的衍生,由此带来的食安问题等局限性不容忽视。
首先,商品具有随机性,食安难以保障。大部分上线剩菜盲盒的餐企,是根据当天门店内菜品销售情况来确定的,所以出售的商品都具有一定的随机性。由于商家随机性很强 ,剩菜来源多样且无法完全保障,消费者是很难评估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情况的。这就存在着潜在的食物中毒风险,容易造成食品安全漏洞。
另外,商品种类有限,消费场景固定。打开售卖剩菜盲盒的小程序可以发现,烘焙类居多。如果把剩菜盲盒当做自己一日三餐的必选项,不太现实。而且,大部分餐厅都是需要线上抢购、线下取餐;只能带走,不能在店内消费的,消费场景比较固定。
最后,售后问题难以解决。虽说在社交平台上对于剩菜盲盒的评价有很多,但也不乏有针对剩菜盲盒的吐槽,其中“投诉困难”则占了大多数。剩菜盲盒是以低价购买的,没有完善的食安保障,如果顾客买到了自己不喜欢或者其它问题,难以追本溯源。
2、 “盲盒+”式的玩法,更多的是营销噱头
当然,“剩菜盲盒”也不一定是都是剩菜,
在流量稀缺的时代,各大品牌商家更多是当成一个营销手法来吸客。
线上小程序面包店,标价27.9元的甜甜圈盲盒,在小程序里原价标价70-73元,线下购买其实只要49元;标价9.9的手打柠檬茶,在小程序里标原价25--28,其实在线下购买只需要11.8元。
根据记者探访一家售卖“饮品剩菜盲盒”门店,或可管中窥豹。店员说道:“酸奶基本都是当天现做的,并不存在卖不完的情况,之所以选择在平台推出“剩菜盲盒”活动,主要是利用这个噱头达到引流推广的营销目的。”
其实,关于剩菜盲盒营销的做法,在餐饮业也屡见不鲜,甚至很多餐饮大咖将噱头和反差感玩得“得心应手”,像是喜茶的联名打法,老乡鸡的“反向营销”,都为餐企带来了持续的热度和食客关注度。
3、搭乘消费降级的东风火了,但市场非常小众
随着行业内卷加剧、客单价下降、“穷鬼套餐”层出不穷,价格战如火如荼,餐饮业已经进入“拼多多”时代。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国内餐饮相关企业新注册数量达到134.6万家,而注册、吊销量也达到了惊人的105.6家。
当下,随着消费市场内卷加剧,顾客对价格愈发敏感,剩菜盲盒的火热,归根结底正是乘上了消费降级的东风。
一方面,剩菜盲盒本身的消费市场就很小。
目前,售卖“剩菜盲盒”的平台有上海的趣小袋、袋走PAKE-AGE,成都的米粒盒子等。自2021年就正式上线的惜食魔法袋,已经是国内覆盖地区面积*的平台了,但据官网显示仅覆盖43个城市。所以对于很多用户来说,目前还不是想下单就能下单的。
在售卖“剩菜盲盒”的平台上,目前评分量也十分有限。想要测试某家“剩菜盲盒”的含金量,只能自己作为小白鼠。
另一方面,对于门店而言,也不赚钱。
一位售卖“剩菜盲盒”的店长对记者说到:“剩菜盲盒”对门店来说也算不上一门好生意。
“以前我们是在打烊前做买一送一的活动,或者半价,这种活动其实利润更高,也更能吸引路过的客人。”
“做新鲜食品的门店,长期以来已经有了一套自己处理剩菜的方式,我们标的所有原价都是实打实的,但真赚不上钱,公司让做,我们就做,这些装盲盒的包装袋都是我自己去批发市场买的,虽然说不赚钱,但它确实是一个很环保的事儿。”
职业餐饮网小结:
剩菜盲盒再怎么火热,本质还是为了解决门店备料太多产生浪费的问题。
如今加上盲盒的形式,能一定程度上吸引年轻人的好奇和分享,但主要还是当成营销噱头去玩而已,难言能成为一门好生意。
更重要的是,餐厅“剩菜盲盒”里的食物,大多是现制现售的、以“新鲜”作为卖点的“短保食物” ,不同于超市的预包装食品,货架期大多更长更稳定。
“剩菜”虽面子上换成了“盲盒”的包装,改变不了里子的临期食品属性,仍有安全隐患。而食安又是餐企的生命线,值得加倍重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职业餐饮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