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为何消费者需要「仅退款」?

电商发展至今二十余年,消费者依然会遇到大量假货、货不对板,退货难、换货难的问题。
2024-08-07 08:02 · 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 文 | 幸芙 编辑 | 郑玄

最近,电商行业的「仅退款」政策引起了很多讨论。

它作为一项特殊的售后政策,最早由拼多多于 2021 年提出,用于弥补消费者常规「退货退款」售后政策的缺陷——以当时的拼多多为例,平台上生鲜、白牌小商品等的退货成本太高(退货物流成本甚至高于商品成本)。通过「仅退款」,能在可控的成本内、改善消费者体验。

这曾被行业人士称为一项巧妙的产品设计,后被拼多多拓展至全品类。而在近两年激烈的电商大战中,各大电商平台都在学习快速崛起的拼多多,从低价、到百亿补贴、再到「仅退款」,其他电商平台也都迎头跟上。2023 年,「仅退款」几乎是电商行业标配。

时至今日,「仅退款」逐步演变为一种消费者面对极端售后情况的特殊「维权武器」。当消费者的「退货退款」流程过于艰难(比如商家一直推诿),它们可以发起「仅退款」、以更高效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和「退货退款」不同,平台对于「仅退款」的干预更深——一般是通过大数据判定商家经营能力,若低于标准,则直接同意消费者退款。

从本质上说,「仅退款」带来了消费者购物体验的提升、是商业效率的进步。它也让消费者用脚投票,进一步倒逼商家提供更好的服务,有利于打造一个更健康的电商生态。

01

消费者的「维权难」

最近关于「仅退款」的讨论中,很多是商家的声音,而消费者的境遇被忽视了。而在真实的电商交易中,处于弱势位置的往往是消费者。电商发展至今二十余年,消费者依然会遇到大量假货、货不对板,退货难、换货难的问题。

中国消费者协会 8 月 2 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消协受理的消费者投诉案件达 782794 件,同比增长 27.21%。以投诉性质来看,售后服务、商品质量问题分列*、第三位,占比分别为 29.00%、21.07%。

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可以走「退货退款」售后通道,但遇到极为特殊的情况——比如商品明明有问题,而商家推诿、拒绝退款,这一售后方式对消费者来说就不够用了。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消费者都分享了这样艰难维权的经历。购买商品小到奶瓶、树苗,大到手机、电动车、洗衣机,消费者都可能处于极为被动、无力反抗的状态。

有的消费者是遇到了「假货」,今年 6 月,广西宝妈李雪(化名)在某平台网购了一个婴儿奶瓶,收到货后发现并非正品。后来,她发现这家店在品牌官网公布的售假店铺名单中。而后半个月,她都不得不周旋在商家、平台客服和 12315 之间。

也有的是遇到「质量」问题,比如用户「宋延庆」在微博反馈,他在某平台买了污垢清洁剂发现效果不佳,将商品退回去两周、商家都拒不退款;另一次他购买了四棵植物、坏了两棵,商家增加了售后难度、也导致他退货失败。

还有人遇到「货不对板」,用户「粒子的粒」在短视频平台发文称,她在某平台以 8000 元网购某款定制柜产品时,先后经历了被商家引导至线下交易、寄错小样、货不对板等情况。而在协商售后退款时,她甚至还被商家威胁。

在这样的售后案例中,首先商品质量问题本就给消费者带来了糟糕的购物体验,接下来漫长的售后拉锯战更把他们的体验拉到负值,有的消费者可能无力抗争、只能「自认倒霉」,最终用户的失望只会持续累积、甚至离开。就像「宋延庆」在微博中说的,「到 xx 上购物,是我傻。」

而「仅退款」的意义是在此——它相当于一个紧急按钮,当消费者和商家协商「退货退款」无果,可以用这个有利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和「退货退款」不同,平台对于「仅退款」的售后订单有更强势的介入权。

一般情况是,各大电商平台会基于大数据,对商家的服务水平进行度量。比如拼多多会兼顾店铺、商品的好评率。如果低于一定值,将直接同意消费者退款。

关于「仅退款」,外界质疑最多的在于它是否会让消费者「钻空子」。但正如对商家的大数据排查一样,电商平台对于消费者也依然有这样的筛查标准。笔者曾对身边人士做了一圈调研,发现大家在售后问题上主流选择都是不退换、或者退换货,只有遇到极端情况才会申请「仅退款」。

事实上,「仅退款」最初是由商家而非消费者主动提出的。2017 年,亚马逊首先在售后政策中加入「仅退款」(returnless refund),商家的考虑它能节省运费和处理成本、降低客户不满率(RDR)。

2021 年,拼多多作为国内率先引入这一政策的平台,当时也主要是解决生鲜、白牌小商品售后成本打不平(客单价甚至低于运费)的问题。于是商家直接将商品留给消费者,当作一次「馈赠」、改善其购物体验。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也并没有出现过多「薅羊毛」行为。据某电商平台数据,即便对于水果这种运输消耗较大、品质不易保持稳定的品类,其「仅退款」占售后服务费用的比例也不到 5%、且其中绝大多数是问题商品的正常售后。

纵观「仅退款」历史,它从一种提升退货经济效益、吸引消费者的手段,逐渐演变成今天消费者在面对极端售后情况时的「有利武器」,它从根本上带来了消费者体验的跃迁、是商业效率的重大进步。

02

更好的售后政策,

对商家的服务水平提出了考验

在改进更好的售后政策,保障消费者权益、提升消费者体验这件事上,海外的电商平台玩得更*。

比如在退货的期限上,相比国内的 7 天退换货,美国大型电商平台的退货期限大多在 30 天到 90 天不等。而退货的条件也更宽松,比如对于可激活的电子产品、或者美妆护肤品,能接受使用后退款,而国内一般是拆封后就不退不换。

一些大型连锁商超,售后条件更宽松,比如接受异地的退货换货、线上购买线下退换货等。最夸张的是 Costco,它规定常规商品无限期退换——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仅退款」早已脱离了「售后」这一维度,而更多是为了增加消费者满意度。

这些海外电商平台的思路是:用更好的商品售后政策,吸引消费者放心购买、乃至增大购买意愿。甚至当过于宽松的售后政策成为一种「噱头」(很多消费者会拍相关短视频说这件事),这甚至成了某种传播、品牌策略。

据爱德曼信任度报告(Edelman Trust Barometer),优质的售后服务可以将品牌信任度提高近 20%。而根据安永(EY)的数据,长期忠诚客户的平均消费额是普通客户的 1.7 倍。

它们之所以能支撑这么宽松的售后政策,本质上还是因为,美国是一个更为成熟的电商市场。消费者购买力之强,能让电商平台将商品售后成本囊括其中、甚至忽略不计——只要能吸引消费者、并让其下单,最终从他们身上赚到的钱能打平这些成本。

中国电商平台的「仅退款」,其实是努力向这种电商行业更高服务水准靠拢的尝试。但「仅退款」作为被纳入商家经营费用的一笔支出,它也对商家的服务能力和经营水平提出了考验。

比如,商家应该尽量提高商品质量、减少用户仅退款的比例,同时提高经营效率、尽量负担更好售后服务带来的成本。作为一项更独特的售后政策,「仅退款」就像一块「试金石」,能筛选好的商家、淘汰差的商家,最终有利于打造一个更健康的电商平台生态。

看待这项政策时,不妨还是从本质上去思考,它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长期来看也会一定会让商家、平台受益。纵观中 美电商市场,消费者地位都处于明显的中心地位,而且这一趋势会越来越显著。对于商家和平台来说,一个确定性的结论是:谁越能抓住这一趋势,谁就越能在竞争中胜出。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