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安克创新又火了:长沙学霸卖充电宝,市值280亿

创始人阳萌来自长沙,靠着把充电宝卖到海外一度达到600亿元市值,缔造一个中国企业出海典型案例。更为戏剧性的是,曾经VC圈看不上这样的生意,但没想到安克创新给身后一众投资机构带来了丰厚回报。
2024-08-18 16:10 · 投资界 陈晓

这一幕充满了戏剧性。

本周,特朗普与马斯克进行约两个小时的连线采访。令人意外的是,在直播中特朗普所使用的一块充电宝迅速爆红,而这正是来自中国的品牌安克创新。

受此影响,安克创新股价一度跳涨近3%,市值突破280亿元。同时,安克创新也抓住这一波“泼天富贵”,迅速在抖音官方旗舰店展示这款磁吸充电宝,页面还特别标注了“懂王同款”。

相比国内,VC圈内对安克创新更熟悉——创始人阳萌来自长沙,靠着把充电宝卖到海外一度达到600亿元市值,缔造一个中国企业出海典型案例。更为戏剧性的是,曾经VC圈看不上这样的生意,但没想到安克创新给身后一众投资机构带来了丰厚回报。

从一块充电宝做起

长沙80后,一年卖170亿

安克创新的故事要从一位80后说起。

阳萌,1982年出生在湖南长沙一个工薪家庭,初高中均就读于雅礼中学。他自幼对计算机充满热情,1999年以全省前40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计算机系,之后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深造。

毕业之后,阳萌加入谷歌,成为一名算法工程师。而他的创业之路始于一次修理电脑的经历——在美国的时候,他想为电脑更换电池,但在亚马逊上搜索时发现市场上的电池分为两类:一类是价格昂贵的原装电池,另一类则是评价较差的廉价杂牌电池。

阳萌敏锐地发现市场的空白——缺少既具有品牌又有质量的电池,于是他萌发了创业的念头。2011年,安克创新的前身“湖南海翼”注册成立,同年他在美国加州注册全球品牌Anker。

起初,安克创新走的也是外贸老路子——将中国生产的贴牌电池倒腾到国外,但幸运地踩中了当时电商崛起的风口,通过亚马逊进入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美市场,很快就做到在亚马逊美国区品类销量第一。就这样,阳萌挣到第一桶金。

但贴牌终究不是长久之路。于是阳萌带领着团队来到了长沙,开启真正的自研品牌之路。有一处细节:安克创新的创始人及高管团队几乎清一色来自于谷歌,有着浓厚的技术基因和资源优势。因此一度被网友戏称:“这样高配置的团队去做充电,堪称杀鸡用加特林。”

如今回顾,安克创新做了两件与同行拉开差距的事:一是利用亚马逊的用户评价和评分数据,反向指导产品设计和迭代,即VOC(Voice Of the Customer)策略;二是借助数字化能力,创造出一套柔性供应链体系,对生产计划、物流计划和仓储库存进行动态预测和调整。

图源:安克创新官网

结合VOC策略,安克创新创造许多爆款产品。比如2014年,安克针对女性用户推出口红形状的迷你移动电源,成为自家第一款销量过亿的移动电源;2015年推出爆品数据线“拉车线”,也迅速走红;2019年又推出了业界首款第三方USB-C to Lightning MFi数据线,成为第一家获得苹果第三方授权的充电品牌。

2020年前后,安克创新营收已经接近百亿,但阳萌并没有满足于只做一根充电线的生意。而是制定围绕着移动电子产品的“浅海策略”,向更多品类扩张。随后,安克创新陆续推出智能家居Eufy、智能投影Nebula、无线音频类Soundcore、3D打印品牌AnkerMake、户外储能品牌AnkerSolix,甚至还尝试过割草机器人、电动自行车等等。

其中,最快出圈的是Soundcore耳机,2022年入围TWS品牌出货量TOP10,2023上半年就拿下15亿营收。当然,并不是所有品类都能破圈,阳萌曾坦言,安克创新在2022年关掉了10个“看起来打不赢”的产品团队。

官网显示,目前安克创新旗下拥有17个品类,除了智能充电之外,还涉及AIoT、智能家居、智能声学、智能安防等领域,产品远销北美、欧洲、日本、中东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1亿用户。而在渠道上,安克创新除了对亚马逊的主战场,还发展了独立站,并入驻沃尔玛、百思买、开市客、7-11等线下渠道。

财报显示,2023年安克创新实现营收175.07亿元,净利润16.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85%和41.22%。而身后创始人阳萌,坐拥百亿身家。

市值一度600亿

成为近年来VC赚钱案例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安克创新在创投圈是一个十分低调的存在,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直至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登场,当日有18只新股首发上市,安克创新正是其中之一。令人惊讶的是,上市首日安克创新发行价格为66.32元/股,涨幅高达121.4%,市值达到596.88亿元,成为当时市值最高的上市跨境电商公司。

至此,安克创新身后不多的投资机构浮出水面。从招股书中看到,安克创新早期经历过几次股权转让,背后集结了一些机构股东,其中就有业内较为熟悉的IDG资本、嘉御资本、联新资本、元禾厚望、中信资本等等。随着安克创新股价创新高,他们也成为了赢家。

透过招股书看到,原来早在2016年12月,IDG资本就领投安克创新的首次A轮融资,通过和谐成长二期及和谐博时一号分别认购1.20亿元和0.43亿元;上海联时认购1.09亿元;中信资本认购0.22亿元;而安克创新的上游战略供应商伙伴欣旺达认购达0.33亿元。要知道,当时安克创新估值仅36亿元。后来,IDG资本在B轮中继续投资。

这当中还有一段插曲:2022年,安克创新出资2000万人民币认购了由IDG资本旗下的和谐超越三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份额,该基金投向先进科技、企业服务、消费品牌及医疗等相关领域,上演一出被投企业反哺投资机构的佳话。

还有前阿里巴巴CEO卫哲成立的嘉御资本。嘉御人民币一期基金分别于2017年、2018年三次加注安克创新,成为主要机构股东之一。据悉,嘉御资本自成立以来持续看好跨境电商领域,通过行业研究发掘到了安克创新,并以提供特色的商业战略、组织管理咨询服务获得多次独家投资机会。

此外,联新资本也是安克创新的重要外部投资人之一,持续看好跨境电商领域,旗下多只基金连续两次加注安克创新。

市值最高600亿,这在A股并不多见,虽然安克创新后面股价有所回落,但期间投资机构也陆续落袋。某种程度上,这是近年来人民币基金为数不多集体收获丰厚回报的典型案例。

出海时代另一副画面

透过安克创新,我们也看到一个出海典型案例。

正如安克创新的2023年的财报显示,海外营收占比达到了惊人的96%。这并不是个例,不少这样的公司凭借着中国的制造业供应链,把一些并不起眼的小产品卖到海外,造就一门大生意,这也是中国企业出海的一幅另类画面。

想起上个月在创业板敲钟上市的绿联科技,同样是靠着一根数据线卖到海外发家。公司身后来自一个福建莆田80后张清森。2009年,张清森辞职创业,从为国外客户代工生产数据线开始,一步步创立自己的品牌,并将业务发展至手机、电脑配件及智能设备等各个品类。

上市首日,绿联科技开盘便大涨88.59%,市值约189亿元。按照首日收盘价计算,张清森身价约为85.56亿元。身后的投资方同样赚到了钱,比如连投多轮的高瓴收获账面回报约10亿元。

相似的也发生在新能源。2024年伊始,艾罗能源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开盘见涨近80%,市值一度超150亿元。

而身后创始人李新富、李国妹夫妻曾是工作稳定的医生,却在20年前下海创业,意外闯入新能源领域。他们执掌下的艾罗能源,乍听令人陌生,却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旗下90%户用储能产品都卖往欧洲。

如此一幕幕,都是中国企业出海时代的一缕写照。

回想2023年,被称为中国企业出海的转折点:中国电商“出海四小龙”逆势扩张,重塑海外电商格局;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成为出口“新三样”;餐饮、零售、电子、智能硬件等消费品牌,也来到海外寻找增长点……“杀到海外,大干一场”,成为众多中国企业的口号。

“2024年,出海是一个决定性机会。”记得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在清科年会上提到,他在2023年出海多次,发现海外供应链基本都有和中国的衔接需求,这将带来许多结构性机会。达晨财智执行合伙人、总裁肖冰也认为,未来两个长期的系统性新机会中,其中之一就是出海。

伴随着出海大潮,这一波创业者在遥远的海外市场重新定义了“中国制造”。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陈晓,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408/538719.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