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晓鸽:做风投像漂流 已投资20多家移动互联网企业

涉及行业:投资行业 涉及人物:李开复,熊晓鸽
涉及机构:IDG资本
  熊晓鸽表示,互联网很大一个特点基本上是海归为主,像搜狐等一些互联网公司基本是海归为主的创业。

熊晓鸽:做风投像漂流 已投资20多家移动互联网企业

  2012数字世界亚洲博览会今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IDG资本创始合伙人、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主席熊晓鸽和动点科技创始人、主编卢刚出席大会论坛。

熊晓鸽说:“做风投很重要的一点就像漂流”,一定要看对河流,看对河流往前划就行了,只要不淹死,总能游到目的地,到的早一点赚钱多一点,到晚一点赚的少一点。他认为现在移动互联网是下一个河流,所以在过去几年中IDG一共投了20多家跟移动互联网相关的公司。

熊晓鸽表示,互联网很大一个特点基本上是海归为主,像搜狐等一些互联网公司基本是海归为主的创业。现在移动互联网创业里反而变过来了,国内创业为主,而且更年轻,因为这个行业本身很年轻,不需要在国外读过一个什么学位,使用的人更年轻,也更聪明。另外年轻不怕失败,赌的是他的年龄。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主持人:下面想把时间交给动点科技创始人、主编卢刚先生,让他对IDG资本创始合伙人、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主席熊晓鸽先生进行访问。欢迎两位!

  卢刚:大家中午好!非常感谢主办方,特别感谢熊总把Macworld这个会议带到中国来。从您的角度来说,IDG想在这个时间,特别是现在所谓后乔布斯时代,把Macworld带到中国来,意义在哪里?

  熊晓鸽:Macworld在美国友20年历史,Macworld不是为苹果公司办的,主要是为独立的评估开发商办的。这是第二届,第二届跟第一届的不同在于iWorld,iWorld就是移动互联网。从去年我们就在北京成功的举办了一届,今年是第二届。

  卢刚:为什么今年特别加上iWorld这个单词?

  熊晓鸽:iWorld,去年在美国加上的。

  卢刚:这是一个苹果产业链大的展会,我们经常看一些报道,觉得提到苹果产品,会发现很多都是中国制造的,但是中国制造商从赚钱角度来说都是拿的小钱,大钱都被国外,包括苹果拿走了,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熊晓鸽:你说的非常对。曾经《时代杂志》做过一个研究,把iPhone解剖了一下,假设是100元,在中国赚的钱不到10%,苹果赚了50%,剩下是日本和韩国把钱赚走了,中国赚的连10%都不到。说明我们在整个产业链里,主要充当最低端的装配,代工。从这一点来讲,我们赚的最多的是苹果,因为是它的设计和原创的技术。可以看出任何一个科技产业的发展,最主要一点是能够使它赚大钱,要发展很快的话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创技术。

  卢刚:您觉得苹果产业链或整个大的IT产业链,在中国这种现象会有改变的一天吗?

  熊晓鸽:苹果比较难改变,在别的方面可能还是有的。

  卢刚:特别感谢苹果APP Store商店给整个移动互联网带来全新的经济模式、产业模式,您也是做国内VC的元老级人物,下面多谈一下创业、投资、创新。从创业角度来说,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都在创业,创业的话,如果不说自己是在移动互联网创业,都不好意思提。现在在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潮流是否过热,还是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的正常现象?

  熊晓鸽:这个问题非常好。从一个国家技术的发展,作为风投来讲,好像每一个时期投资时间大概是十年左右,比如现在我们看到的腾讯百度基本上都是12年前投的。现在风投投资一个公司,大部分跟移动互联网有关。在投资里,在一定时机有所谓的主导技术,美国最开始投芯片,投PC,投网络,然后再投互联网,基本上8-10年换一个朝代。一般来讲在这里赌对的一些人,基本上都能赚钱。

  卢刚:从您的投资角度,主要还是看团队?

  熊晓鸽:很重要的一点是团队,但是投资人首先第一看市场。记得我刚入行时,IDG的董事,也是我们这个行业里很权威的一位人士,他说做风投很重要的一点就像漂流,一定要看对河流,看对河流往前划就行了,只要不淹死,总能游到目的地,到的早一点赚钱多一点,到晚一点赚的少一点。我们认为现在移动互联网是下一个河流,所以我们在过去几年中一共投了20多家跟移动互联网相关的公司。

  卢刚:从VC角度来说,现在有什么改变?现在移动互联网创业门槛相对十年前低的多,创业失败的例子也会很多。

  熊晓鸽:这就是这个行业里激动人心的一点。你刚才谈到了人,选对了河流以后,找一个舵手来划船,本事好一点就不翻船,能够很快到达终点,本事差一点可能就会翻船,这就是团队的重要性。上一个互联网很大一个特点基本上是海归为主,像搜狐等一些互联网公司基本是海归为主的创业。现在移动互联网创业里反而变过来了,国内创业为主,而且更年轻,因为这个行业本身很年轻,不需要在国外读过一个什么学位,使用的人更年轻,也更聪明。另外年轻不怕失败,赌的是他的年龄。

  卢刚:我们算是一个媒体人,比较关注创业,特别这一两年,从投资角度来说,发现现在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好像投资人不是特别热门的词。过去创业者碰到投资人好像碰到一个大救星,现在发现投资人不是最热门的词。现在是天使投资人变得非常热门,如果参加各种会议,会发现很多都是天使投资人,过一段时间发现在名片上会印“著名天使投资人”,后来发现著名不是特别好的,那天我碰到一个叫“乔布斯天使投资人”。从投资界来说,过去好像没有看到这么多天使投资人在中国市场,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吗?现在这么多的天使投资人,您觉得靠谱吗?

  熊晓鸽:过去三年中国出现近5000家基金公司,中国是世界上基金最多的国家,大家想投什么样的?基本上这样的人不敢投移动互联网,不敢投技术性的,都投的是传统行业,看得明白的,算得出PE的。实际上是拿VC的钱投PE。天使投资人在美国主要投一些非常新的项目,第一不需要多少钱,第二需要这些人对这个行业真懂。为什么叫天使?知道天使是怎么来的吗?所谓天使,就是一个企业要做投资时,是在烧钱,而且没有盈利,开发技术,也雇不起人,就像一个人在死亡的峡谷里行走。那时候有人给了他一点水和一点吃的,就能活下来,很重要的是你给他鼓励,我给你烧钱,你继续这么做。

  在美国,谷歌等等都是由一些天使做起来的。在美国有天使俱乐部,基本上都在这个行业里成功了,赚了一些钱,不愿意做了,但是还愿意支持这方面的事。天使就是聪明的钱,对这个行业很明白。所以在美国做天使是很令人尊重的。但是在国内太多了一点,尤其自己把“著名天使人”放上去就觉得很奇怪。如果你是著名的话,就不需要放到名片上。

  卢刚:刚才您也提到在美国投资界来说,特别是天使投资人,他们自身有很多创业经验,所以知道这个产业真正发展方向在哪里,这个创业公司会经历一些困难,知道怎么帮助这些创业公司。在中国这样好的天使,包括好的VC现在还不是很多。现在也在提所谓下一代VC会怎么样。美国最大的孵化基金为什么会成功,了解创业各种各样的问题,能够去解决。中国现在是不是有这个问题,很多的VC可能不是以创业为背景做了VC,更多的是经济学背景做VC,这种大的环境会不会阻挠中国的创新?

  熊晓鸽:正好相反,硅谷很好做VC的,不是做行业出身的,可能有一些有技术背景。因为很新的一个行业里谁也说不清楚,大家可能都在河流那里漂流,但是都让他去试一试,所以天使做一做也挺好,等有一定规模的话,天使也做不了,这时候专业基金再来做。IGD也做天使的事,和李开复先生合作,做一些孵化器,和这些天使有很多的接触。记得当时成立第一个天使俱乐部时,我们都保持很多联系,自己也做这方面的事情。

  卢刚:为什么现在有很多创新的公司都来自美国或来自硅谷,就是因为有很多的天使人存在或孵化器的存在,现在很多人说中国的创业确实很多,但是能够拿上台面创新的,至少是互联网方面的公司,真的不多。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熊晓鸽:你说的非常好,硅谷本身有这么一个传统,有这么一个文化,鼓励原创的技术,鼓励你有疯狂的想法,如果说得大家都激动起来,肯定愿意帮你,至于能不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是另外一回事。因为有这么一个东西,就形成一个很好的机制。有一本书叫《硅谷之火》,有一股火支持它往前走,我们也想把这种机制引入中国,现在有了移动互联网,这种技术、专利、人才已经是一个的东西。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和微软中国董事长一起在中国投原创技术。

  卢刚:如果我们真的希望中国创新公司越来越多的话,现在需要整个大的环境一起来有这个条件去做。

  熊晓鸽:说再多也没有用,还是谁能到终点,取得最后的成功,大家才觉得你是对的。现在要看移动互联网真正赚钱的一点,基本上是生产终端的手机,ipad等等公司,作为内容的提供,主要还是游戏。我们在美国也投了一个手机的游戏公司,后来很快就卖给了一个日本公司,也取得了很大的回报。可是在中国,可能3G用户的规模还不够大,去年已经达到了差不多1亿左右的3G用户,现在达到1.7亿左右。回顾一下历史,中国上一代互联网公司,到2005年才都赚钱,因为当时用户达到了1个亿。新浪、搜狐、网易上市的时候,还不知道怎么赚钱,因为当时中国用户数量量级才2000多万。到了2005年,有1个亿之后,大家知道怎么赚钱了,因为模式很简单,主要靠广告。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ipad,跟上一代有很大的不同,可能更多用2C,给个人用,同时这些人都是高端的用户,教育程度跟上一代用电脑完全不太一样。所以我认为可能要到中国手机3G用户达到3-4亿左右,可能会出现引爆点。

  卢刚:现在确实很多人在谈移动互联网时,说很多人在创业,但是又不赚钱,除了游戏能赚钱,或者做海外市场能赚钱,很多都是一些程序员做这些事情。

  熊晓鸽:所以不管做天使也好,还是做VC也好,都还是在烧钱。

  卢刚:但必须有这个耐心。

  熊晓鸽:对,烧到什么时候。在中国,用户如果能达到3-4亿之间,就很了不起。

  卢刚:按现在发展速度,可能就一两年时间。

  熊晓鸽:两年左右。如果达到3亿以上就很了不起,美国整个才3亿多。我觉得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不能靠广告,更多的是一些别的手段,以内容付费方式来做这方面的事情。

  卢刚:您刚刚提到可能常规互联网广告是很大的收入模式,如果移动互联网,不是广告的话,会是什么模式?

  熊晓鸽:不像上一代互联网那么重要,可能更多要靠内容。举例,比如杂志,美国《国家地理》推出ipad版,两个月一下达到10万,是付费的,简直不可思议。

  卢刚:提到付费,中国还是免费的市场,会改变吗

  熊晓鸽:你的内容真正有用的话,愿意付费。

  卢刚:您的观点是现在为什么大家不愿意付费,因为没有好的内容,或没有好的应用?

  熊晓鸽:对,还有知识产权的保护等等,大家没觉得这个付费应该成为一个习惯。现在看的很多电子书都是付费的,所以到哪去看书都挺方便。

  卢刚:中国移动互联网在这方面还是很初级阶段,大家必须熬过去。

  熊晓鸽:现在也不用着急,可以先烧一烧,等用户有3-4亿时,可以改变一下模式。

  卢刚:现在很多人在比较硅谷和中国,觉得中国就是下一个硅谷。您在国外也呆了很长时间,您觉得把中国环境和硅谷相比,有可比性吗?或者差距在哪?

  熊晓鸽:有可比性,但也有令人担忧的事情。在硅谷,斯坦福、伯克利这些学校的学生最崇拜的是创业的英雄,所以大家毕业以后都想去创业的公司做,只要有疯狂的想法就去。但是中国大学毕业生第一选择是当公务员,这是我感到最担心的事情。

  卢刚:你觉得更多大学毕业生业绩出来创业?

  熊晓鸽:对。另外高质量的风投太少,因为风投在中国时间毕竟太短。

  卢刚:怎么定义高质量?

  熊晓鸽:作为一个做风投公司的管理者来讲,最值钱的不是过去赚了多少钱,最值钱的是赔了多少钱。就是投了一些公司,失败了,交了一些学费,这对他再去投新的公司来讲,能够把他过去失败的教训进行分享,少走弯路。我觉得中国高质量比较少,因为大家没赔过钱,所以我很有钱什么都敢干,但是这样反而难成功。

  卢刚:我有一个感觉,因为几个星期前我也在硅谷,跟硅谷创业者聊天时,觉得很奇怪,大家都在创业,有时候觉得他们做东西没什么前途,也不知道怎么赚钱,但是他觉得这是他的理想,应该去做。但是放在国内的话,很多人从创业第一天开始就说我的目标就是要上市,要做到IPO,短期内要赚钱,这种心态是否也阻碍中国创业者的创新思维?

  熊晓鸽:这也是一个问题,国内一谈到创业就想到IPO,但要知道很多公司不一定要IPO,真正要走到IPO也挺不容易的。不走到IPO可以卖掉。

  卢刚:但是中国有多少大公司愿意买小公司?

  熊晓鸽:这是一个问题,中国很多大公司宁可自己做,但永远做不大。其实更聪明的办法就是收购和兼并,这样更快。中国还有一些创业者不愿意卖公司,尤其卖给竞争对手,其实卖给竞争对手是最好的选择。在中国觉得卖给竞争对手是很掉价的事情。在硅谷有一个风格,能够以高价格把公司卖掉一样是IPO,不是买了就赢了,卖了就失败了,谁都是成功者。另外硅谷还有一个很好的传统,能够包容失败,只要你想得明白,还能找到钱,在中国失败了一次,再进行第二次找钱不容易。

  卢刚:在移动互联网,您看好哪个方向?

  熊晓鸽:我看好移动互联网,刚才杨伟庆说是延伸还是颠覆,我认为移动互联网是对上一个互联网的颠覆,首先主要是它的移动,使得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做这样的事情。其次在上一个互联网时代内容不值钱,内容提供商都是免费的,主要靠广告挣钱,而我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内容会成为主要收入来源,从这点来讲给传统内容提供商一个新的生命。可能不一定是纸介、电视等等,但是通过移动互联网所得到的,未来可能有更多的内容是要收费的。还有一点它更高端,使用人群知识层次更高一点。这只是2C的角度。有一点我还没想明白,未来与计算,大数据上面的关系,现在看到的一点都是2C,云计算跟它紧密相关,大数据主要出现在2B方面。未来很多资源信息完全是个人在用,比如急诊等,未来是在这些方面技术上有一些突破,也是要解决的问题。虽然现在ipad、iPhone这么热闹,说起来还是一个婴儿,还是成长非常快的一个行业。苹果成了美国市值最高的一个公司,但再过五六年,苹果以及更多竞争对手会出来,使得这个行业会做得更大。

  这次看伦敦奥运会,第一次开车到利物浦、曼彻斯特、剑桥、牛津跑了一圈,感受挺深,我第一次去英国的时候是1998年,住在很贵的酒店,那时候是拨号上网,那个酒店非常贵,大概一晚上要500英镑,但拨号上网还老掉,所以让我火很大,就跑到海德公园演说者之角发表了一通演讲,就抱怨一番,同时说英国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落后于中国了。上一代,英国没出一家了不起的英国互联网公司,这一次感觉所有的酒店都有网线,全不用,全是WiFi,非常方便。很多小俱乐部,哪怕进去喝个咖啡,都有WiFi。

  卢刚:我觉得英国人要么不做,要做的话挺快。

  熊晓鸽:现在要寻找一些信息都特别方便。我这次回来,国航换了一个终点,我不知道是B还是A,我碰到一个巡逻的,他说你航班号是多少,去哪?我跟他一说,他马上拿出一个iPhone,输入以后,就告诉你。这次英国给我的感受挺深,他们在移动互联网使用方面,比上一代走得快很多。

  卢刚:真的已经深入生活了,而这也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方向,肯定要跟生活结合更紧密,每个人都使用。您现在是一个成功人士,假设您现在身无分文,从头再来,会创业吗,或者还是想做VC?

  熊晓鸽:我本来一直认为我有两个工作,原来是做记者出身,然后做VC,我一直觉得做记者和VC没有太大的区别,唯一区别就是记者把激动人心的事情、好的机会,以最短的时间告诉所有人,VC是把最好的事情不告诉所有人。如果不做VC,我可能不去创业,可能更多写写东西,帮助创业者,把所谓的经验写一写,你不做了,就可以跟所有人分享。

  卢刚:看来下一个目标我也要去做VC,因为现在我是媒体人。最后再次用热烈掌声感谢熊总,非常感谢IDG,谢谢大家!

IDG资本
IDG资本
相关投资事件
相关新闻
进入机构库

您可能还喜欢:


关注投资界,投资圈微信


热·读

  • 日排行
  • 周排行
  • 原创
  • 推荐

���� SSI �ļ�ʱ����


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