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张来明:中国经济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仍突出

当前,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呈分化态势,质疑经济全球化的声音在增多,保护主义、内顾倾向上升,民粹主义思潮抬头,地缘政治因素错综复杂,政治安全冲突和动荡、难民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地区热点和全球性挑战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2016-12-10 16:46 · 投资界综合

  投资界消息,2016年12月9日-11日,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财经》杂志、财经网、海航集团承办的《2016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论坛主题为“变局下的包容成长”。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来明发表了精彩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整理:

张来明:中国经济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仍突出

张来明: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和大家相聚在美丽的三亚,共同出席2016年“三亚财经国际论坛”,我谨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论坛的举办表示诚挚的祝贺!

  问讯海棠美景,重来又是三年。“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作为财经领域的高端对话平台,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天,各位政商精英、学界翘楚再次汇聚一堂,以“变局下的包容成长”为主题进行研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观察当今的世界和中国,人们最为深刻的一个感受可能就是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就像波明总编刚才讲的,充满了不确定性。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科技进步、人口增长、经济全球化等过去数十年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都先后进入换档期,增长动能明显不足,低速增长态势一时难以改观。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呈分化态势,质疑经济全球化的声音在增多,保护主义、内顾倾向上升,民粹主义思潮抬头,地缘政治因素错综复杂,政治安全冲突和动荡、难民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地区热点和全球性挑战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新道路,是摆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的时代课题。

  从中国国内看,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十三五”时期,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工的五年。中国已经制定出这五年的发展蓝图,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这个蓝图而团结奋斗。今年是中国“十三五”开局之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经济保持了6.7%的增速,依然领跑全球主要经济体,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我们可以看看几个具体的指标:*,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1%;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至52.8%;第三,新增城镇就业1067万人。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展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的趋势,经济增长速度变化、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基本特征更加明显。

  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的矛盾仍然突出,全要素生产率有待提高,各地经济走势继续分化,部分地区困难较大。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新起点上。对今天的中国来说,把握新起点是适应新变局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起点”有过精辟的阐释,他指出:“这个新起点,就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起点,就是中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起点,就是中国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的新起点”。在这个新起点上,中国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引,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中国将积极顺应和促进经济全球化大势,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作出应有的贡献。

  变化是自然界和人世间的正常态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正确认识变化、积极顺应变化,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因时而变,是人们*明智的选择。应该看到,当下的新变局,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最值得人们考虑的是,如何抓住并用好新的发展机遇,如何认清并应对好新的挑战。

  应该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遇到波折的今天,只有让经济全球化更具包容性,经济全球化才能重拾蓬勃发展的势头,世界经济才能绽放出全面复苏的景象。我以为,这正是我们的论坛以“变局下的包容成长”为主题的初衷和价值所在。

  回顾过去,“三亚财经国际论坛”成绩斐然。展望未来,相信在中外各界朋友的共同努力下,论坛一定会办得更有特色、更有水准、更有成效,为推动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本文观点整理自嘉宾现场发言,未经发言人确认】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