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弟子规》的魔力
北京某IT公司董事长李黎和王治全经历很相似。他同样是2006年创业,在最开始的半年里,没挣到一分钱。
2006年8月,李黎带领着一个十多人的团队,在清华大学附近的一栋公寓楼里开始创业。大半年过去没有挣到一分钱。李黎说,那段时间,他看到钱就双眼发绿,“就好像监狱里的人没有吃过肉,见到老鼠都想吃,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
有一天晚上,李黎收到一个同学给他发来的一条短信,“他说李黎,用佛教的六度跟你共勉,这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精进、般若。”
李黎那位朋友也信仰佛教,“我说你怎么知道我正犯难呢?”李黎向记者解释,“忍辱是说明知很困难,忍受着心理的折磨,拼命地朝目标去前进;禅定是指从容淡定,做企业有波澜起伏,要有这样一个修为的境界。后面的精进、般若,其实都讲的是一个意思,这些和做企业都是相通的。”
李黎原本在某大企业做副总,也做过天使投资,这次创业,自己全资投入,实际上公司前半年没花什么钱,但是始终挣不到钱让他很着急。
“因为你是经商嘛,要有现金流,要有利润嘛,所以就非常非常的急,急不可耐那种心态。”
这条短信在关键时刻点醒了李黎,他至今保留在手机里。“这其实告诉了我做一个企业的精神体系,如在名利面前懂得止步,从容淡定的心态,明知有困难,也能忍受挫折朝着目标前进等等。”
后来有朋友跟李黎聊天,帮他做分析,“他说你以前做大企业,做宏观、做架构、做投资,都没问题,现在你自己创业,这个过程是让你自己来补创业这一课。啥也没有,没有人,没经验,一步步走过来。”
在公司经营中,李黎有意识用一些佛教的东西来推行公司文化。“比如说见贤思齐,勿以善小而不为,用平等心来对待人、事和外界事物,用精进的心来对待你要做的工作。”李黎说,自己并非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但这些朴素的道理却可以让人受益。
李黎也非常注意去主动结交有同样信仰的企业家。他在公司买了很多佛教的书籍,碰到人就送一本。时间一长,也渐渐积累了很多朋友,大家经常在一起喝喝茶交流交流,互相都很有帮助。
北京汇通汇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小林也信仰佛教,他一度患有重度焦虑症,最终借助佛教的智慧,调整了自己的状态。
胡小林在1993年地产开始热起来的时候进入地产业,每天为了博取政府领导和客户的欢心,跑前跑后请吃饭,拉关系。
“当时中国的商业环境就是这样,大家都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想一顿饭、一瓶酒、一头鲍鱼就解决问题。至于怎么抓产品质量,怎么经营,没人关心。”
早期的房地产业,暗箱操作很多,胡小林进了这一行业之后,一开始做得并不好,而且干的全是跟企业经营不着边的事,时间一长,他发现自己整个人完全变了。
“当时的员工都非常怕我,我喝得酩酊大醉,司机送我回家,拉到了都不敢叫醒我下车回家,大冬天的在车外面等到夜里两三点钟。员工能躲我多远算多远,都不愿意和我同坐一趟电梯。” 胡小林说。
就在那个时候,他病倒了。1997年,胡小林发现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况都不行了,后来在协和医院查出患了焦虑症。从1997年到2006年,胡小林一直在大把大把吃药。
一个偶然的机会,胡小林接触到了佛教。当他领悟到“因果论”的道理时,感到一切释然。“不再说瞎话,不再喝酒,不再吃肉,没有说喝酒是因,挣钱是果。”他的身体也慢慢开始康复。
2007年,胡小林决定改变以往做企业的思路,他用《弟子规》的理念经营企业。概括起来就是“感恩”、“改过”,说话做事负责,自己公司做不到的事情,就不去忽悠。他现在的公司做的是供暖生意,卖的是壁挂炉。
一开始胡小林也不是十分有信心,但两年的时间,证明了他的正确。2007年,汇通汇利的销售额增长了30%到40%,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公司半年不干活,仍然卖到了2.5万台。这连他自己也感到不可思议。
2008年金融危机,胡小林没有给公司裁员、降薪、降福利,反而给员工涨了30%~40%的薪水,依据的是《弟子规》中的一句话: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业家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