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CEO周源
12月29日消息,知情人士近日在腾讯微论坛上爆料,创新工场投资公司、问答网站知乎已获启明投资融资,知乎CEO周源并未透露太多详情。
据了解,随着国外问答网站Quora兴起,国内出现了知乎、米饭等问答网站,今年5月百度还推出了新知,这一类型网站有一个特点,是成本低见效还非常快。国外问答网站Stack员工仅有30名,成立时间并不长,但已获得1200万美元。
不过,在今年5,6月份火了一阵子后,国内问答网站并没有太多声音。对此,周源表示,判断一个东西火不火,行不行,需要时间。此外,还有看用户对这一需求是不是火。问答本身就是特别基础的需求,要在互联网上能够跟人比较深刻的去交流。
周源称,问答网站的发展需要过程,随着高质量内容增加和沉淀,价值随着体现。实际上,国内一些网站如豆瓣,大众点评发展节奏不算快,但自身价值在不断提升。知乎要做的是保持一个相对适中的步伐,让内容能够沉淀,高价值信息被创造。
实际上,知乎已获得了投资人的垂青,继创新工场作为天使投资人进入后,不久前知乎已获得启明投资。不过,周源并未透露相关的融资细节。
现在的知乎也在发生改变。半年前知乎的互联网技术类问题占到50%以上,知乎成了互联网人士,IT人士和产品经理的聚集地。不过,如今这一比例已下降到了20%。知乎已进入音乐、图书、电影、社会人文、体育等细分领域。
据悉,知乎是周源的第二次创业,周源表示*次创业失败是把自己变成了公司的瓶颈,所有的问题都一个人来抗。创办知乎后,发生了一个重大改变,就是足够信任团队和队友,把他们更擅长的事情交给他们去做。
以下是知乎CEO周源专访实录:
腾讯科技:知乎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问答网站,周总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这么长时间里,您和您的团队做了哪些事情?
周源:知乎从1月26号上线以后,其实比较明显的是经过两个阶段,*个阶段是网站上线以后,用户一下子多起来,然后我们的服务器又老宕机。宕机的这个过程我忙什么呢?不断地去改进系统的架构。
第二个阶段,是大概从5月份开始,我们的用户量又进一步提升,但*的问题不是在用户量的提升,而是在内容多了。内容多了以后,我发现另外一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把自己觉得最疑惑的一个问题提出来,在一个人非常多的社区里,一个人说话和一百个人说话,和一万个人说话,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里面需要一个比较有效的信息的驱动,怎么讲呢?就是传统的BPS一直有一个问题,它会有一个板块,所有板块都在找话的话,它是没法看的。知乎整个信息逻辑的架构,是一个去策划的一个架构,知乎有三个结点,都可以去关注这个信息,可以关注人,也可以关注问题,还可以关注话题,所以它的信息在流动的时候,它也会发生错乱的情况。
回到刚才我说的,到5月份的时候,发现用户量上去以后,内容变多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一点,很多人看到了他自己不想看的内容,很多人提问以后,得到了他不想看的回答,他的信息的流动不是很直接,出现了一些问题。
所以从5月份一直到现在,我们一直在做另外一个事,就是想方设法能够把知乎整个信息的流动,能够让它更有效,让它能够在大规模的信息流动的情况下,同样能够产生和传播优质的内容。
同时我们把用户运营的事情能给它抓起来,有很多新用户进知乎以后,发现有些东西不会用,我们从用户心里去了解,这个问题到底在哪儿?你是看不到有意思的内容,还是说没有人来回答你这个问题,把这样的东西不断地把它产品化。
腾讯科技:您刚刚提到一点,说信息增多后不断努力让用户尽快找到他想要的回答,但是存在一个问题,你在窄众和更多的用户之间怎么去做一个选择?
周源:知乎最近发生一个特别大的变化,我也是最终做年终总结时才慢慢总结出来。*个变化,今年上半年大部分知乎用户我都认识,因为我是作为运营方,老想去看什么用户进来了,他是什么行业的,我想去认识他一下。
现在很多用户我都不认识了,而且这些用户和用户之间,他们互相也不是特别的认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原因呢?因为整个知乎现在它内容的领域开始区分开,以前上半年的时候,知乎的互联网技术类的问题占到了50%以上,所以很多人说知乎是互联网人士,IT人士和产品经理这些人的聚集地。
但是从数据来看,互联网人士现在差不多只有20%,我们音乐图书电影,我们的酷知识,社会人文,商业,体育这些领域都起来了,它的个头虽然还没有互联网那么大,但是它起来了。这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我刚才说这个用户我认识,但是他们在不同的领域都很活跃,我最近看到有一些不错的篮球评论员,他们都加入了知乎,NBA开赛了,他会作为球评,这就不是我的领域了。
在他的专业领域,他就能解决很大的问题。同时,前几天有一个台湾音乐人,他也上知乎,讲他以前创业的经历,我个人对音乐是小学生级的,所以我对那个领域了解不是很深,但是我发现现在音乐领域现在也非常热闹。
这么大一个变化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不断地由话题产生,话题是一个组织知识非常有效的方法,比方今天我们讨论,最基础的就是提问和问答,但是人在线下就是这么进行交流。话题就是我们几个人的一个交流,肯定会围绕几个话题产生,比如说今天围绕杀价帮,围绕布丁,围绕创业来谈,我们今天肯定不会谈到K歌这样的话题。
腾讯科技:问答网站在中国大概在五六月份时,有一阵子比较火,当时是百度和盛大都有人做类似的网站,但是接下来感觉问答网站在行业里没有太多的声音,而且你们很少做推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更多的用户去接触到问答网站,问答网站在中国具体的价值在哪里?
周源:首先*点就是不能太听媒体,因为媒体不可能特别持续去报道一个事情,他可能会比较集中报道一个事情,在那段时间,媒体关注的事情曝光率会比较大一些,这个也是一个常态,的确是这样。
第二个呢,我觉得有一个判断标准,判断一个东西火不火,行不行,它是需要时间的。第三点,我觉得判断一个事情火不火,它得看这个东西最基本的需求是不是火。
比如说谷歌,大家都知道它很牛,但是事实上在没有谷歌的时候,人查找信息的需求就很大,只是没有那么方便,后面的淘宝、易宝很牛,在没有电子商务网站,人就要买东西,只是没有那么方便。到了互联网上以后,成本一下就降下来了,规模化效应就起来了,就把这个东西还原得非常好。
问答网站是什么情况?问答本身就是特别基础的需求,这个跟这个时代背景有关系。怎么讲?你要在互联网上能够跟人比较深刻的去交流,比如说提问和回答,你要向别人请教各问题,这是社交性的。
大背景是什么?我们看到的情况是以前问答基本上属于搜索页面,这个跟人的事没有关系。回到这个问题,知乎去做的一个事情就是去还原一个人非常基础的需求,我们通过互联网的各种方法,它的交流成本降低,能够把这个事情给他做得更好一些。
中国的用户能够更好的得到问答服务,我觉得这是一个逐步开放的过程,因为产生高质量信息和能够非常准确地把这个价值能够体现出来,它一定是一个比较慢的过程,所有的知识,你可以把它回归到数据,IEC的公司就是处理信息的,这些公司都非常简单,而且它的数量非常大。
在过去十年,搜索解决了什么问题?搜索解决的是组织信息的问题,组织信息的问题,你就要把这些信息的这些页面给它汇总,现在知乎做的是把这个信息能够高效,有效的组织,再创造出来,成为经验、知识和不同的观点,这些信息都是在人的脑子里头,我相信这样的一个过程。
我们在过去看到很多互联网公司节奏比较慢,比如豆瓣,大众点评,它是通过一个相对比较慢的步骤,公司的价值能够逐步逐步的体现出来,同时很多用户能够在其中受益,我们一直是想把知乎的这个节奏,能够保持在一个相对比较适中,比较稳定的这么一个节奏上,让内容能够沉淀下来,能够让高价值的信息能够被创造出来。
腾讯科技:您曾经也创过业,听说后来失败了,去了一趟拉萨之后,想了一段时间,做了知乎,当时为什么有这样一个经历呢?
周源:的确是去了一趟拉萨,这个没有什么太多的故事,*次创业和第二次创业,我的变化是非常大。我*次创业是一个什么情况呢?我是一个控制欲特别强的人,怎么讲?这个产品是什么颜色,多大,从这样的事情到公司三个月做什么事情,就比较大的事情,和今天中午中午饭吃什么,和这个星期六加不加班,所有的事情我都要决定。
我现在回过头去想,我发现其实当时我自己变成了公司的一个瓶颈,出去所有都需要你来做的话,你就变成了公司的一个天花板,这你一个人是做不到的。
从知乎开始的话,我发生了一个很大的转变,*点,你得足够信任你的团队和你的队友,你得把非常专业和他们更擅长的事情交给他们去做,这样你才有可能把你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是我个人一个很深的体会。
正好昨天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媒体人在线,我当时提了一个问题,因为我以前做过媒体,我说为什么记者写稿的时候,到最后一天往往都很痛苦,对方是这么回答的,他说往往都是写到最后一天才发现这个稿子没价值,所以就痛苦,又不得不写。
我当时看完以后,我挺有感触的,怎么讲?创业者的心态他可能是反过来的,当你看到一个事情它很难,或者很痛苦的时候,你通常不会觉得那个事有问题,你通常都是觉得自己有问题,你觉得自己没有做到位,他痛苦的来源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过去最深的一个体会就是,你如果真的要做到位,你就得不断地改变,你每天改变1%,你一年就改变37倍,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你一年的总结你就不会痛苦。
腾讯科技:在今年上半年的时候,比如说像电商行业,像移动互联网行业,都拿钱非常容易,但是在问答这个领域的话,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听说有相关融资的情况,当你看到别人拿到钱的时候,你自己没拿到钱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周源:我其实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因为我*次创业的时候我是一个不拿工资的创业,我睡在公司里头,我们钱也不多,能够用的东西很少,基本上大家是拼一把。知乎其实在进工场之前,我们也没有办公室,那个办公室也是借的别人的一个地方,后来才进的工场。所以我一直觉得创业它的外部环境,你得非常有耐心。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