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曾李青:只投前腾讯员工和熟人推荐 做熟悉行业

我们有个要求,叫“两层创业股东”:即第一层是核心创始人,第二层是一些创始员工,他们虽然不是核心高管,但是最初创始员工也要是第二层的小股东。
2012-05-15 10:41 · 创业邦 方浩

  腾讯情结

  曾李青只认腾讯出来的员工,并且以互联网为主,是交了学费之后迫不得已做出的选择。2007年,曾在获得了腾讯“终身荣誉顾问”这个称号之后,揣着巨资开始了新的生活。在最初几个月,他整天宅在家里,不是看电影,就是玩游戏,在彻底释放之后,他玩起了投资。

  “一开始我不想做与腾讯的业务相冲突的事情,所以最初两年的投资都是在非互联网领域,什么农业、消费等等,结果稀里糊涂赔了几千万,”曾激动地说,“后来总有人问我,为什么又玩互联网啦?我说我经过了血的教训啊,别的咱还真不懂,还是老老实实地做回本行。”

  做回本行就要面临两个问题:*跟谁合作;第二如何面对腾讯。在经过了最初那段不成功的投资经历之后,曾李青还是觉得腾讯的人最靠谱。“以前有人说过,惠普的员工长得都一样,腾讯的其实也是如此。”曾李青说。

  “以开会为例,与来自非腾讯的创业者开会,我有时会感觉踩不到点上,开了半天不知道解决了什么问题,”曾李青说,“但腾讯出来的员工不一样,当A说了1之后,B就会想到3,C就会提到5,这就是腾讯的文化,那不是跑题,那是真正的头脑风暴。”

  所以,把那些从腾讯出来的兄弟聚拢过来,就成了曾李青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我不会主动去挖,都是他们有了创业的想法、离职之后来找我的。”一开始曾李青也有点不好意思面对自己一手参与创办的老东家,但后来想明白了:如果我不投他们,也会有人投他们,既然这样,我为什么不能投?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一个在中国互联网创投圈被提及了无数次的对话是,投资人见创业者的*句话总要问:将来如何面对腾讯的竞争?这个问题也是曾李青和他的兄弟们要面对的。

  “首先,一上来就说比马化腾的产品感觉还牛的人,我坚决不投,这是扯淡,”曾李青说,“其次,我不投太有理想的平台型项目,这是自杀。”在曾李青看来,至少要从树干层面上绕过腾讯。

  但现实是,腾讯还会关注树枝和树叶。曾李青现在的名片上有三个身份:深圳市德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腾讯科技控股公司联合创始人,剩下一个,就是上海淘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淘米创始人汪海兵是曾李青视作*代表性的投资:汪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然后进入腾讯担任产品经理,并得到快速提升。创业后拿到曾李青的投资并快速上市。

  曾李青“独门投资秘笈”可以浓缩为三个词:快,小而强,细分市场。尤其在起步阶段,就要像鬼子进村一样,悄悄地,快快地。

  对于快,曾李青的理解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以最快的速度静悄悄地迅速占据市场。淘米创业的*年,曾李青就要求汪海兵比“快”,外面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连曾李青自己的人也不知道。“最可怕的敌人是黑暗中拿着利器和利剑的人,所以要很迅速、很安静地进入市场。我看淘米现在所处的领域竞争就很激烈,巨头也想进入这个领域,但淘米已经上市了,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地位。”

  而避免巨头注意的*办法,就是找到小而巧、小而强的事情,因为有些事情巨头公司在整体上不可能跟着你去做一样的布局。“还是以淘米举例,最开始围绕淘米的品牌建设、线下电影展开布局,而对腾讯来说儿童游戏社区只是其规模业务的一条线,如果在这条线上还要展开,它的组织能力和组织结构就会庞大而复杂。所以,创业公司要做小而巧的事情。”曾说。

  光小和巧还不行,还得能活下来,毕竟,对于小公司而言,生存是*位的。“我为什么投了很多网游公司,就是这类公司即使上不了市,运营得好也能盈利,股东也能分红,所以我不担心上不上市这个问题,”曾李青说,“即使不赚钱,就像雷军所说,只当做慈善了,何乐而不为呢?”

  而且,曾李青的“慈善事业”,还是建立在老同事、老部下的基础之上,这让他有时做起事情来“不按常规出牌”。与大多数天使一样,失败是永恒的主题,曾李青也不例外,他既能遇到汪海兵这样的幸运星,也会面对不太走运的“倒霉蛋”,用曾李青自己的话说,创业的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所以,当有腾讯出来创业的兄弟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他有时会友情资助一下,曾李青的办法是“转岗”:来,哥们,那有个不错的生意,你先去帮我打理一下,也换换心情。一旦有好的机会,曾李青又会将其放入新的战场。

  “腾讯是大家的纽带,这样做是应该的。”曾李青说。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业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