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首页 投资 pe 正文

【投资界日报】PE基金到期潮将至 小米工作到底有多累

2008年私募股权(PE)基金募集规模达到顶峰,随着一些5年期私募股权基金即将到期,2013年注定是PE热潮后的煎熬期。
2013-03-28 08:18 · 投资界综合

  【热点追踪】

  6、小米工作到底有多累 看看离职CFO怎么说

  Bianews报道3月27日消息,昨日晚间Bianews*报道并*时间证实小米科技CFO喻铭铎已离职,小米随后向Binaews声明说,喻铭铎去年11月因为两岸生活太远,个人问题离职,小米尊重他的选择,同时他还是小米的顾问。目前小米CFO职位空缺。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两岸生活太远的这个个人原因离职。Bianews也常听坊间朋友提起,作为创业公司的小米手机,工作其实蛮辛苦的。这样,我们来看看离职CFO喻铭铎和一些员工是怎么说的。

  看看喻铭铎的微博记录:

  2012-9-14:时间过的好快,来北京就快一年了!总觉得没经过四季,很难真正了解一个城市。公司也是一样,只有真正经历过严夏酷冬考验的公司,才算是真正的成长了。

  2013-3-09:今年回到了台湾。在北京一年多的日子裡,能够参与並见证了小米的成长,收獲不少。首先是组建了小米的财务、法务和智产权团队,完成估值40亿美元的融資。还有最重要的就是认识了一帮好朋友,好的工作夥伴。回台湾前许多同事朋友给我践行,离开他们我心里都难过的不得了。

  2013-3-13:没这么伟大,真的都是运气。如果真要总结些想法,那就是1)要永远心存感恩,与人为善,自然会得道多助。2)眼光放远,勇于接受挑战,别斤斤计较眼前小利。

  7、京东涉足B2B欲抢阿里饭碗 成功交易抽成模式更精准

  一直模仿亚马逊的京东,还能有什么新花样呢?

  近日,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做演讲时透露,京东将涉足B2B业务,但前提是进入的B端业务是以面向终端消费者为目的的企业。

  成立9年以来,京东商城一直以B2C业务为基础。2010年,京东在B2C业务的基础上开始涉足POP开放平台业务。开放平台业务模式是引入第三方的商家来自己的平台上销售,即B2B2C。

  与B2C和B2B2C不同的是,京东B2B业务的交易在平台上的第三方供应商之间展开,而平台方只从中抽取交易佣金。

  在国内,此前的阿里巴巴B2B网站和敦煌网即是B2B的业务模式。不过不同的是,阿里巴巴B2B业务收取第三方商家的平台入驻费,而敦煌网则按照平台商家之间的每笔成功交易抽取费用。

  “京东涉足B2B业务,可能是出于强化自身平台与供应商关系的考虑。”腾讯电商战略分析部李成东表示。

  目前,京东方面尚未透露京东从事B2B业务的具体行业领域。不过,据《*财经日报》从京东内部了解,京东的B2B商业模式在初期将考虑以成功交易抽成的形式。这种商业模式较阿里B2B的平台入驻费模式对平台商家来说更为精准。

  8、迅雷发下载榜单展现黑色幽默:自己宣告退出一线城市

  近日,迅雷推出他们下载榜单迅数榜---一个类似百度搜索风云榜的榜单产品。不过,在这份对媒体发布的报告中,却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比如,他们在这个榜单中,隐晦地对外宣布了自己已经退出了中国主要的一线城市市场。此外,其中有许多非常有趣的数据,也让人充满了疑惑。

  省会城市迅雷逐渐消失

  迅雷在对外的新闻稿中宣称,“三四线城市下载速度爆冷*,湖北襄樊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吉林省吉林市跻身全国三甲,上海排名14,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却意外落选,无缘榜单。”

  9、揭开网购化妆品三大传言神秘面纱:水货、掺假、高仿

  水货和窜货是目前国内线上化妆品行业的普遍现象。

  在调查过程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韩国知名化妆品负责人表示,目前在国内电商市场上,其所在的公司只与乐蜂网、聚美优品以及天猫商城签订了授权,但在淘宝网以及部分大型B2C的开放平台上,该品牌的商品却已成为畅销品。

  据该负责人介绍,去年其所在的公司对在售该公司产品的B2C平台商家以及淘宝小卖家进行了抽样检查,结果显示,在抽样的商品中来自淘宝网的50%以上是假货,来自B2C平台商家样品则以水货和窜货为主,但假货的出现率并不高。

  对于水货和窜货对品牌商的影响,该负责人表示很多外国品牌在刚开始进入中国的时候都经历过一段水货大于行货的阶段,当时由于整体销售额较小,对企业影响很大。

  10、飞信前员工痛斥飞信陨落背后的故事:后宫水太深

  看到钛媒体上关于微信和飞信、运营商关系的话题讨论,很有意思,作为在飞信工作过一段时间的人,深知要让飞信取代微信的事是多么滑稽可笑,虽然大家名字里都有个“信”,却相隔十万八千里。那些讨论要让飞信逆袭的声音不妨歇歇吧,我会详细揭露下飞信在中国移动整个运营体制中是有多么变态。也正因为此,才让很多飞信老人一一离去,虽然它的上市缔造了一批富翁新贵。

  "我是为了谁?"——这句话恐怕是飞信利益关联各方不断自我诘问的一个无解天问。

  在陈述我的观点之前,我必须承认,飞信是全球由电信运营商运营的最成功的即时通信应用。很多人认为他不成功是因为觉得它不如微信,更不如它最开始山寨模仿的QQ,但是如果你能理解飞信这样的产品在中国运营商的体制内能够达到这样的地步所曾经面临的挑战,以及这个体制所带给它的束缚与帮助,或许你会同意我的观点。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