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小基金们
金科资本的业务是协助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因而包学军会频繁地和PE基金打交道,他正好见证到了PE行业的起伏,让他深有感触的是,近期又有两个他熟识的基金相继倒下。“一个亿规模的基金投了几个项目,形势不太好,都还没有退出,基金管理人压力大,负责人去被投企业做财务总监兼董秘去了;另一个是6000多万元的基金,主要是做跟投的,现在也做不下去转型了,团队现在转去做投资移民业务了。”包学军称。
这些基金的倒掉都是和投资项目退出艰难,没能给投资人带去实在的回报密切相关。业内人士称,死掉的小基金其实已经众多,只不过这些基金规模不大,也几乎无任何名气,所以外界知之甚少。
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负责PE二级市场业务的副总裁于波也感觉到了行业变化,“去年我大概遇到有四五十家PE基金做不下去了,不再继续募集新基金或者转型,而这段时间更明显,今年消失的基金还会更多。”
与此相呼应的是,今年1月份以来,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交易的私募股权项目开始增多,截至3月26日,挂牌项目共21个,涉及房地产、新材料、新能源、物联网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中大部分业绩还不错,有很多是因为基金到期等基金内部原因拿到市场上来转让。
汉能投资董事总经理董征直言:“5个亿规模以下的基金都比较危险,是不是能够募集到下一期基金很难说。”在她看来,对于PE行业龙头来说,由于基金多,存续时间更长,需要更长的周期来衡量一下它们的业绩,因而对它们而言,洗牌的时间还会再晚一些。
大基金亦堪忧
如董征所言,对小基金而言,寻找到退出路径与生存息息相关,对于大基金而言,退出压力也迫在眉睫。
林敏称,大型基金给LP(有限合作人)汇报时,往往会尽可能去回避短期投资回报的问题,一般会向LP强调,尽管其所投资的项目未能按照计划退出,但是这些项目发展不错,仍然有成长性,按照新的业绩估算,估值也提升了不少。这些远期的回报何时能够兑现尚是一个未知数。
还有一些大型基金由于所设立的基金较多,基金到期的时间不一致,为了化解其中部分基金投资退出的压力,开始采用新基金接盘的方式,左手倒右手。
上海某家著名的私募基金公司,2011年开始飞速扩张,并大手笔花管理费,“办公地点设在繁华地带,每个VP的办公室都特别大,甚至可以开车道,LP发现之后非常生气,因为2011年以来,该基金基本没有什么退出的项目。”一名外资基金投资经理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在退出渠道被堵死之后,该基金正在遭遇生存危机,LP每天打电话给基金施加压力,该私募基金创始人一度精神崩溃。
PE投资回报不如预期使得不少人民币LP也非常恼怒,这直接决定了LP的后续态度,尽管大基金资源更多,但是也同样受制于口碑及历史业绩表现的影响。
如渤海产业基金,受到尚未有一个IPO退出案例等诸多原因的影响,进行二期基金募集约三年时间后,仍然没有明确进展。作为渤海产业基金投资人之一的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方面的一位负责人明确表示不会再对其二期基金进行投资。
为了能够摆脱现在的境况,一些大型基金整合各种资源寻求退出通道。他们频繁组织所投资的企业聚会,并寻求通过所投企业进行行业整合的方式消化掉部分其他所投企业。
通过PE二级市场也是途径之一。“现在拿出来项目寻求转让的基金多的是,小的基金更不用说了,很多大的基金也愁退出,在想办法找买家,最近市场上有不少鼎晖投资、深创投、中科招商、九鼎投资等机构投资的项目在找买家。”一位PE二级市场基金的人士透露。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