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资界 姚博海
投资界6月12日晚间消息,智联招聘今天宣布了在美IPO(首次公开招股)上市交易的定价。智联招聘将在此次IPO交易中发售561万股美国存托凭证(每股美国存托凭证代表两股A类普通股),定价为每股美国存托凭证13.50美元,总筹资额为7570万美元,上市地选择为纽交所,股票代码为“ZPIN”。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借助本次中概股上市“东风”成功上市,但智联招聘多年来形成了股权问题依然让投资者有所担忧。
14年6位CEO更迭 资本的游戏?
即使是再专业的投资人也很难了解智联招聘那纷繁复杂的股权更迭。自从1997年成立以来,这家招聘网站CEO已经更迭6次。对于投资者们来说,这样的变动却并不简单。一位曾经投资过智联招聘的VC坦言,公司的创始团队现在早都不在了,每一轮融资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管理团队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使得企业的发展战略一直在频繁地变更,“这可能就是目前混乱的原因之一。”
回顾智联招聘的历史,其前身是1994年成立的一家猎头公司,公司创始人是几个英国的猎头顾问。目前通过互联网唯一能搜索到的资料是它的创始人是一个叫Mark Baldwin的英国人。1997年,现在的智联招聘正式成立,当时公司的业务除了人们熟悉的互联网招聘广告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保留下来的传统猎头业务。
伴随着本世纪初的互联网高潮的兴起,智联招聘在2002年拿到了来自兰馨亚洲的首轮融资,也就是在此时其创始人团队就已经全部退出,刘浩成为了投资方委派的第一任CEO。这笔融资直到后来Seek第二次注资而退出。
第二轮融资是2004年,智联获得欧洲某公司200多万美元的投资;第三轮融资是在2005年7月,联想投资和智基创投注资770万美元,它们在2008年7月智联招聘启动第五轮融资时将股份卖给了Seek,成功退出;第四轮融资是在2006年,智联首次接受了澳大利亚最大网络招聘公司Seek2000万美元的投资;
第五轮融资是在2008年7月,Seek和澳大利亚投资银行麦格理追加了1.1亿美元的投资,而此笔投资的代价是智联招聘股份进一步被稀释。公开资料显示,到2008年12月31日Seek在智联招聘的股份已经接近56.2%,意味着Seek已经在智联招聘拥有主导权,完成投资后至今,Seek、麦格理及智联招聘其他股东的股权结构是4:3:3,在董事会的构成中,分别是刘浩、Seek及麦格理银行各一席。
在投资方不断变动的情况下,代表每一方利益的职业经理人也先后入主公司,王三强、张颖、刘浩、赵鹏、Daniel Phillips、郭盛先后成为CEO。对于公司来说,频繁的变动也代表着投资方都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安排管理层从而制定不同的战略。
“创业公司同时引入战略投资者和风险投资一般是为了相互制约,有时是管理层为了争取其中一方的支持以压住另外一方。”一位曾经考察过智联招聘的投资人坦言。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投资方失去耐心而上演戏剧性逼宫几乎在重复上演。除了2009年刘浩宣布离职外,中华英才网原CEO张建国也在2009年初宣布离职;随后,前程无忧原CFO吕自强宣布离职。从中可以看出,其实早在其管理团队的大规模调整前,这种高层之间的“地雷”就早已深埋。
VC/PE早已撤场 资本的弃儿?
作为职业经理人,现任CEO郭盛曾有在麦肯锡工作经历,对于企业管理还是有几把“刷子”。但可以预见的是,当趁着中概股回暖这波浪潮完成了上市这个“无比艰巨”的任务之后,郭盛的离去也可以预见。在智联提交的招股说明书中显示,郭盛持股比例仅为2.9%,少的可怜。智联招聘大股东SEEK持股68.3%,所拥有的投票权为76%。从持股比例及投票权看,SEEK无疑牢牢把控住智联招聘公司的发展方向。这家服务中国消费人群的招聘网站实际上是一家彻彻底底的外资公司。
事实上,不光是智联。在当年一批进入国内设立猎头顾问和招聘的公司中,大部分都是外资收购中国公司壳资源。但由于缺乏对用户的深度了解,只按国外盈利模式开发产品、服务并进行推广,这样反而导致运营总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而这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则无疑是致命的弱点。
“网络招聘这个行业,利润率很低,很多网站都在那里撑着。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三大招聘门户网站的背后均是产业资本,而不是VC和PE。因为这是一个无底洞。”一位VC介绍。
从股权结构上来看,大部分VC/PE其实早已选择退出。除了联想,兰馨亚洲投资智联招聘、今日资本投资中华英才网,都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他们赚到一桶金后纷纷撤资。值得一提的是,市场的猎头招聘公司中,只有猎聘网这种试图转型产品的新兴类网站吸引了诸如经纬、华平在内一批投资者。“投资这类公司更多还是看中未来的产业链布局和延伸业务,如果没有这两点,传统的招聘网站很难再有什么盈利点”上述VC坦言。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姚博海,原文:https://pe.pedaily.cn/201406/201406123671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