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George Smoot)博士上周来了一次中国,新浪科技因此收到了专访邀请。这位天体物理学家的获奖原因,是因为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异性。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个概念,可能还仅仅停留在不久前荣获雨果奖的科幻小说《三体》里:外星人用宇宙发出的*道光,也就是微博背景辐射的闪烁,给主人公留下了讯息。
向如此高大上的人物请教问题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好在斯穆特博士并不是那种典型的科研工作者。2008年,他在TED大会上用不到20分钟的时间带领我们巡游了整个宇宙,演讲的视频被播放了将近147万次。而我们早就在美剧《生活大爆炸》里和他打过照面:第二季第七集里,乔治-斯穆特博士饰演他自己,而且还让挑剔的谢耳朵倾慕不已。
如果“老不正经”没有贬义的话,那就完全可以套用在现场的斯穆特博士身上:他西装革履,领带上的花纹却是吐着舌头的爱因斯坦;演讲时用的幻灯片因为兼容性只剩下了大片的文字,他边讲边指着原本要给大家播放的《少数派报告》片段吐槽;到了需要合影留念的环节时,斯穆特站在人群的正中央,对着台下长枪短炮的记者,举起了自己的卡片机……
不过斯穆特博士这次前来的主要身份,既不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是科普作家或者喜剧演员。9月9日下午,他以投资人的身份出现在了清华科技园的一场发布会上,宣布与清华科技园孵化的3D打印机开发企业O.ME签约。除了获得200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之外,这家3D打印领域的初创公司还成了斯穆特在中国的*笔投资。
作为投资人,斯穆特收起了老顽童的形象。凌晨1点到达北京,他早上7点就向同事发去通知,要再去自己投资的公司转一转:想看看他们满头大汗的样子。O.ME的技术负责人也确实出了一头汗:“他问的问题特别细,怎么实现打印机喷头的定位,打印程序之间用的什么算法,全都问了一遍。”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天体物理学家,为什么要来做创投,而且似乎还是跟天体物理学关联不大的3D打印?于是,在活动结束后的专访当中,新浪科技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聊起了3D打印和创业创新:
诺奖最初都在别的领域
诺奖都是革命性的发明,但最初都在别的领域
新浪科技:听说您仍然在亲自做研究?
斯穆特:是的,我现在还在亲自做研究。
新浪科技:我很好奇您每天睡多长时间?
斯穆特:很明显我不怎么睡觉的(大笑)。
新浪科技:真的?
斯穆特:等等(大笑),我得找工作人员投诉改下日程,我们凌晨1点才到的北京,明天凌晨2点就要走(大笑)。
新浪科技:那平常作息还是挺正常的(笑)。
斯穆特:一般我会照着八个小时睡,但几乎没成功过。我一般会休息六个小时左右。我发现,如果你想保持创造性,想把事情做好,你真的需要好好睡一觉,因为大脑需要休息好。我年轻的时候还能靠喝可乐、喝咖啡撑着,但现在我真的需要保证足够睡眠,这样才能好好工作。
新浪科技:您是怎么想起来做投资的?
斯穆特:只是碰巧而已(笑)。
新浪科技:怎么个碰巧法?
斯穆特:我以前是个科学工作者,我有很多学生都开始创业,而我那时候没有这方面想法,一直在忙着做研究,直到有天我意识到,我不应该这么忙的,我还应该做些别的事情。所以我就去做了。然后就变成了开办公司,开始做现在这些事情。
后来我们吸引到了不少投资者,之后我们对更多事情产生了兴趣,所以这就像是碰巧发生的。我们一伙人聚在了一起,然后沿着路往前走,路就把你领到城市里去了。
新浪科技:这跟您的领域的距离好远。
斯穆特:在某一个领域造成革命性影响的发明,实际上最一开始并不是在这个领域的。可能是在其他领域做出的发明,然后被应用到了另一个领域之后,才改变了世界。
拿诺贝尔奖来举个例子吧。诺贝尔奖设立的目的是奖励那些能够改变人类对世界认识的发现,或者奖励那些本身就能改变世界的科学发明。很多时候,这些发明都为人类带来了实际的好处。但更多时候,人们在发现这些技术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它们带来的好处。
新浪科技:有更详细的例子吗?
斯穆特:比方说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三个国家共同面临的水源问题。三个国家接壤地带的水源都来自喜马拉雅山的冰川。但现在随着气候变化,冰川的融化速度正在加快,同时由于污染的原因,水源成了非常紧缺的资源。
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罗夫博士研究的二维晶体石墨烯就能解决水源问题。当时诺贝尔奖颁发的时候,人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种材料的作用。但几年之后,人们就意识到它在水过滤方面有非常好的性能。只要用一层石墨烯就可以把脏水过滤成洁净的水。通过这种材料过滤之后,我们就能得到人所需要的淡水,而且过滤速度非常快,就好像用咖啡机煮咖啡一样。
所以有创造力的人不仅仅是某一个领域的专家,还需要对其他领域有所了解,知道怎样把他自己研究的领域和其他领域结合在一起。如果你是一个水资源专家,想要解决中印巴三国水资源的问题,你会不会想到出资来资助对石墨烯材料的研究呢?
新浪科技:很难说。
斯穆特:还有一个例子是X射线,假如你是19世纪的医学专家,你会不会出资帮助一个人来研究来自太阳的辐射?可能在那个时候人们会觉得不可想象。当时的研究者伦琴想到了这个问题,发现了X射线。当时他在实验室完成实验后,就把成果发表在了一本物理学的期刊上。当时他所发表的论文里有一张照片,就是他用X射线为妻子的手拍摄的照片,上面可以看到骨骼、外部的皮肤,还有结婚戒指。他发现并发表文章后的一个月,柏林一家医院就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台X光机。
X射线对医学作出了非常具有颠覆性的贡献,因为医生不通过手术就能看到身体内部的器官。这也引领了一些技术,比如核磁共振、CT等等。这样的科学进展也逐渐延伸到了今天的微创手术和内窥镜技术里。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新浪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