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天星资本里一名非常普通的员工,2015年7月底入职,那天刚好是我的生日。我之前在一家北京的央企工作,长期驻外,过着性价比很高的生活。似乎很多人想从体制外来到体制内,但我却经过冥思苦索,毅然而然的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当然你要舍得放弃很多,包括收入、户口、职位、人脉,甚至原来积累的所有经验和技能。也许这就是围城,外边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就看你想追求什么。
这些年来我总结的一句人生哲理:人终究还是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更容易获得持久的快乐和成就。也许教育的本质就是尽力发掘人类的自我意识和潜能,促进人类的自我觉醒以进行主动式的探索和学习,可惜中国的教育似乎是*的填鸭式,而且一填就是20来年,即使到大学毕业,很多大学生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只知道不喜欢什么),工作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维持生计的手段,幸福感低,生活茫然,有压力无冲劲儿,事业完全没有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话题扯远了,再拉回来)
所以我决心要再进行一次大的调整,不调整可能一辈子不淡然,调整了至少还有一半的概率反转,5月份女儿的出生更是加速了我回国的进程和决心。然而,放弃真的需要勇气,与天星团队成员相比,自己年龄大了(博士毕业,又工作了四年),另外我夫人当时也刚生完孩子,我一旦离职,经济上会出现一个断档期,在帝都生活压力不小。我很感激我的夫人,从我们交往到现在近10年来对我不离不弃,风雨与共,对我的选择从来都是倾情理解和支持。不管怎样,我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忐忑,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天星资本和一群同样怀揣梦想的新鲜小兄弟们重新扬帆起航了……
天星资本的发展在业内似乎饱受争议,也许是我博士期间养成的习惯,喜欢逻辑上的思考,很多时候夜不能寐,当年博士论文的几个关键点就是在半睡半醒中解决的,我这个资历超浅的小人物也说说对天星的看法:
天星资本为何能在中国的新三板投资领域异军突起,一骑绝尘?天星资本在新三板的打法是对还是错?
我喜欢看《大秦帝国》,我经常思考,为何当时无比羸弱破败的秦国能够把握住改革的历史契机,吸引到商鞅同学,在7个小伙伴中成功逆袭为最强者?我的理解是:打破原有生态模式和利益格局的代价经常要高于从废墟上重建的成本。可以类比,从现有常规金融投资机构的决策体系进行转型以适应中国新三板的快速扩张,速度太慢、难度太高、利益链太难打破、调整不坚决、思维和情感上都太难接受或者根本没反应过来;所以,零起步者反倒更容易获得新生,他不需要推倒,只需要在平地上新建。可以说,中国新三板的急速兴起,客观催生了一支高效率和高水准的金融军队,天星资本即是顺势而为,应运而生,即便没有天星资本,我相信也一定有地星、火星、金星资本的出现。我在想,成百上千家优质的中小企业已经完全透明的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前世今生在股转系统上展露无余,在新三板上已处于公开的嗷嗷待哺状,岂能有时间容你“再”逐个无比细致的盘问和不留死角的尽调一遍呢?当你过分谨慎决策和重复分析的同时,正在失去一些更好的投资机会,天星资本未来的收益水平就是常规金融机构在新三板投资的机会成本。金融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天星资本在新三板的快速金融布局和优质中小企业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是匹配的,所以碰撞出了*的正能量,二者一拍即合。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你要相信,中国新三板上真的存在10%到20%(天星资本投资企业数量比例)的优质企业,那么到底有没有呢?也许没有真的看过就没有发言权,但可以问问天星资本无数在一线看过上百家企业的员工就知道了,我相信如果他们有足够的现金,都会扔到自己心仪的三板企业里。
天星资本投资速度上来了,投资准度可靠么?
对于这个问题我猜想天星资本会受到质疑,也许很多天星的LP有些担心,我其实开始也觉得诧异,与我脑海中的投资场景大相径庭,速度和准度难道真的可以兼顾么,但是自己看过几十家企业之后,我慢慢接受了。原因如下:其一、感谢主办券商、会计所和律所朋友在前期对企业进行的尽职调查。法律、财务和业务三大方面一览无余,做好了大量的基础铺垫工作,那么我们凭什么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事呢,直接拿来用就好了么,除非你觉得人家的工作不可靠。因此天星资本的人在看每一家企业之前,都会详细的阅读券商的尽调报告,在和一线企业家勾兑的过程中,只需查缺补漏、切中痛点,单刀直入,用节省下来的时间为LP和自己寻找更好的投资标的,所以速度上去了,准度也下不来。其二、不对模型过分崇拜。企业的股东权益价值等于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虽是*的阐述,可惜还是要假定不确定的未来,高成长性的三板企业未来更是测不准,相反,企业间的横向比较可能还更直观和有效些,如果和创业板&主板的对标企业相比,新三板企业怎么看都是整体估值偏低的,而且低很多,如果在三板上直接找对标企业,那天星资本小伙伴的成长速度真的惊人,我很佩服一些天星九零年左右的小兄弟,虽然历史工作时间短,但是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稳、准、狠!因为他们跑的实在太多,看的太多,太勤奋了,平均一天看个一两家企业,一周辗转4、5个城市乃家常便饭,你可以算算他们一年能在一线尽调多少家企业,脑海中的数据库逐渐庞大,有不懂的,可以拿一个企业家的论述找另X家完全相同领域企业家进行咨询,从而形成自己的综合判断,上车看书,下车看人,持续进步,日新月异。天星的投资团队配得上三句话:量变引起质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必躬行;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天星投了近400家新三板企业,岂不是会更容易投到资质平庸的企业?
天星资本是如何实现高效的投决效率的?
我在央企干过几年,刚来天星时,反差尤其强烈。在央企时,各种纸板的申请表、审批表,屁大的事儿都得回去上报下,写个材料等领导批,有时领导们怕承担责任,互相踢皮球,等审批下来,看着一些不疼不痒的批语,还不知领导究竟啥意思,真是无可奈何。但在天星资本,竟是采用了大量的惊人般的动态实时决策,每个天星资本的员工都有N个天星微信群,大群套小群,群群相伴而生,在与企业洽谈过程中,想问的问题往相应群里一扔,立刻有人解答;想要的资料,往群里一要,瞬间有人发送给你;想要的决策,往群里一甩,总监或合伙人瞬间在群里给你答复!你能感受到在遥远天边的*线和企业家洽谈过程中,后面实时簇拥着强大的天星军团动态服务支撑的感觉么?而且投决管理非常扁平化,所有领导们毫无架子,时刻保持着创业激情状态,总监层面的意见和决策早就和你的思想同时融入到了你精心准备的文件当中,你只需要把最终材料一次性发给合伙人层面就ok,中间没什么其他环节。所以天星资本有能力实现一周投资几十家优质企业。
新三板目前市场交易冷淡,流动性不好,我还是等等看吧?
天星资本未来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
a.增加投资的“赛场”:新三板是天星资本的崛起支点,但也仅仅是个起点,我相信将来天星一定会往投资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延伸布局,除了新三板,一定会增加新的投资赛场(VC、中小板、创业板、Pre-IPO、IPO、境外市场、一二级市场联动等等)。不同的赛场有不同的打法,这个赛场是一级方程式,那个赛场是越野摩托车,还有的赛场是变速自行车;同时还需要修建服务所有赛场的综合修配厂,专门做改装车,实现赛车间的性能整合和重组,掸掸尘土,踩踩油门,重新上路。显然,不同的赛场要求认知和素质不同的赛车迷,天星的小伙伴们,你提前给自己布局了么?
b.细化投资的“赛道”:深入而精细化的行业研究一定是天星未来的努力方向,天星现在规模化的共享数据平台可以支撑你较好的评估企业现有的能力,半感性加半理性的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但是你如果想要更加自信的未卜先知,变成投资界的超级赛亚人或美少女战士,想把大多人认为无风险的事物看出有风险,把大多人认为有风险的事物判定出那都不是事儿,还需要你更加专业和深入的研究,拿出教授和院士的水平!面对魅力无限、可能无限、风险无限的未来,你的眼光必须更加精准和独到。天星的小伙伴们,繁忙的工作之余,你提前给自己布局了么?以下是我部门同事发的微信圈,这里要表示下敬意:“101天计划,第36天(10月15日)完成了,1)睡足六个半小时;2)俯卧撑60个;3)行业研究1小时。”
c.服务投资的“赛手”:天星资本以新三板为契机和切入点,一方面,按照战略发展规划阶段性布局金融全牌照,提升自身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将自己的内功心法修炼至第九重,以更好的惠及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天星资本将囊入中国*秀和*潜力的中小企业家赛手群,以该线下扎实的实体经济为杠杆,撬动中国未来所有优质金融机构为赛手们提供专业化金融及企业间服务,最终构建出“天星资本互联网生态综合金融服务系统”,实现全社会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多维动态互动。我*次听老板讲起该生态系统时就想到了阿里巴巴,一端是无数小的个体商户,另一端是百姓个人理财,如果这是C2C的实体经济对单兵金融,那天星资本这个生态系统应该就算是B2B的了,心里总觉得更具魅力和高大上一些。我不知道这个系统将来会是个什么样子,但是很期待。不管外界信不信,我是经过思考之后相信了,因为这个思路至少在逻辑上是通顺和可行的,而且我觉得只有天星资本才有能力布局该系统,因为没有大体量和高品质的线下企业库做支撑,你是做不好线上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可以设想,如果有个企业家,未来想融资、想投资、想认识商业伙伴、想收购优质企业标的、想去其他企业取经等等,只要把需求往这个生态系统一扔,需求就会被自动响应,瞬间得到线上无数机构的实时关注,不用自己再费劲巴拉的委托局限的朋友去局限的寻找;反之,如果你是金融机构,需求一样会被闪电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