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牛&携程:两种组合方式一统在线度假
在美上市的四大OTA,艺龙已完成私有化,去哪儿也收到了私有化要约。一直在在线度假领域缠斗的携程和途牛,接下来又会有怎样的资本演绎?
众所周知,2014年途牛上市之前,携程曾闪电入股,后又多次增持。不过,相比海航旅游及京东,携程的投资金额几乎等于毛毛雨。
为了布局在线度假领域,携程加码收购途牛,或者成为途牛的第一大股东,也存在一定可能性。对于携程来说,度假事业部是其一直想要分拆上市却由于体量问题悬而未决的部分。将途牛和度假事业部合并不失为一种选择。
目前,携程度假业务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收购去哪儿整合不力导致接连亏损的携程,同时陷入原本意欲大力拓展的度假业务出现环比下滑的窘境,尽管携程将其归结于季节因素影响。
反观途牛,尽管亏损不断,但在线度假业务却持续保持稳步增长。同时,依托在线休闲市场优势,途牛发力机票、酒店等业务,也获得了高速发展,2016年第二季度,途牛交通和住宿产品交易额分别是去年同期的11倍和8倍。这一令人瞩目的成绩,对携程逐渐构成压力,也将使其并购欲望加强。用资本手段攫取别人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正是携程惯用的做法。
除了携程将途牛纳入怀中,有业内人士表示,携程与途牛的未来,也不排除想继续保持在高毛利机酒市场垄断地位的携程,将由于体量问题无法分拆上市且发展不利的度假业务打包出售给途牛的可能。
经过几轮融资增发,途牛两位联合创始人手中的股份已被大大稀释,但于敦德曾一再强调他和严海锋拥有超级投票权,可见二人对在线休闲旅游市场的用心和野心。
将携程度假业务纳为己有,对于途牛而言,有很好的协同效应:目前途牛通过区域服务中心已经下沉至二三四线城市,可以触及更多的消费者,加上携程度假实施开放平台战略,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产品,二者有效整合之后,无疑可以共享日益增长的旅游市场蛋糕。两者结合最直接的作用在于,途牛同时不必再为低股价、低市值而尴尬。
在目前资本寒潮之下,资本市场自带对利润追逐的强大基因,资本方推波助澜这种整合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携程与去哪儿、滴滴与Uber、美团与点评就是很好的例子。
途牛&同程:有效整合成为新一极
和途牛目前在股票上的尴尬局面以及持续亏损的窘境一样,虽然没有上市,但同程的日子更加不美妙。
吴志祥早在于敦德和严海锋之前就跨入了在线旅游市场,在其发展初期业务也曾多次出现行业领先的佳绩。多年前同程就开始想上市,然而准备了几次最终都铩羽而归。与此同时,原本在门票等领域领先的同程,战略经常摇摆不定,使得同程一直以来都只能位居在线旅游第二阵营。
上市之路遥遥无期、强势地推带来的巨大成本投入,使得同程目前账上资金已经告急。留给同程的时间并不多,可以选择的路也越来越少。合并驴妈妈?继续抱万达“大腿”?从目前来看,这几个资本“方案”都已经很难产生大规模协同效应。一方面,驴妈妈财报同样难看但背后有景域这一强大靠山;另一方面,王健林在未看到整合同程之后的效果,让万达再投入并非易事。
同程投入携程怀抱?这个选择同样尴尬。虽然携程多次投资同程,但都是为了进行狙击,比如为了当初的对手艺龙,携程在同程和艺龙展开合作后以资本的方式霸道介入。假如同程是个好的标的物,有较强的补充价值,按照携程的风格,完全无需等到现在。
事实上,途牛和同程两家企业被并作堆的想法,一直受到外界关注。虽然同程度假业务份额不及途牛,但两者强项一在周边,一在出境,如果途牛并购同程,那么度假领域的战争可能会暂告一个段落。目前,途牛出境用户流量属于低频,更适合与同程这类大流量的企业产生资本合作。
当然,即使产生资本合作,市场也并不会河清海宴,而是可以结束无谓的价格战、口水战,让在线旅游产生质变,在出发地做好渠道下沉服务更多用户,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在目的地提供更好的服务,回归旅游的本质。
【本文由作者管窥授权投资界发表,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有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管窥,原文:https://pe.pedaily.cn/201609/201609084029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