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医疗大健康,大多想到的是“万亿市场规模里,2017年又有24家医药企业顺利IPO了”等信息。但今天要讲的不是医药行业,而是相对更加默默无闻的医疗器械。
上市公司不到50家,但也不缺资本的“那点儿钱”
“这个行业太复杂了,光是手术类的器械就多如牛毛,行业还很零散。”一家主营医疗器械业务的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士对投资界表示。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曾做过统计,我国医药器械行业规模从2001年的179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3700亿元(15年增长超20倍),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3.97%,大幅超过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平均增速。此外,也有数据预示,2019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突破6000亿元。
然而在极具潜力的市场规模下,由于技术相对落后、进口代替国产、中低端远多于高端器械,我国的器械产值远远低于医药产值。有数据显示,相较于海外器械与制药产值为1:1,我国的器械收入仅为药品市场规模的10%。
同样地,医疗器械类的上市公司也远远少于其余类别的上市公司。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7年7月底,我国共有不到50家医疗器械类上市公司。
于2017年5月16日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立于2003年的正海生物是中国再生医学和创伤修复生物材料领域的领先企业,在过去的十多年来深耕再生医学行业,主营业务为生物再生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口腔修复膜、生物膜等软组织修复材料以及骨修复材料等硬组织修复材料,广泛应用在口腔科、神经外科等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据投资界了解,正海生物在未上市前并无融资计划,选择资本也是出于自身缺乏并购团队的需要。
此外,不少业内人士也都认为,医械行业最明显的特点有几大方面:1)品类多、细分领域极分散。2)利润高,有人认为设备类的毛利大多高于50%。以正海生物为例,2016年其综合包利率达到92.79%;其余上市公司的毛利率也都超过了75%(冠昊生物,78.13%;基蛋生物,81.94%)。3)资金需求量较小。
从这些信息不难看出,在毛利率极高的中国医疗器械领域,资本的存在感似乎真的没有那么高。
十数年IPO之路,1000多万的投资换来上亿回报,VC/PE笑哭了?
上文提及了正海生物,它应该是2017年的第三家医械类上市公司。有趣的是,相较于2016年,今年竟还算是医械类公司上市频多的一年。据投资界了解,截止到2017年7月底,今年共有5家医械类公司完成IPO。
从表中可以发现,这5家企业均是国内上市,尤其是深交所创业板更是占据4位。另外“中国医疗器械采购公共服务平台”也曾有数据统计,自2011年以来,医械企业更倾向选择在境内上市,创业板是这类企业IPO的首选。
亿欧曾梳理并分析了44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2016年的财报,数据显示:在统计的44家公司中,有38家的营收呈现上升趋势,31家净利润上升,而营收和净利润双升的达29家;也就是说,医械企业的盈利能力可观,医械行业的市场成长能力也成正向。
除此之外,据投资界了解,这几家上市公司背后的资本方在此次IPO中也是收益不小。其中,最为瞩目的当属英科医疗,其背后VC/PE最高回报超过8倍。
成立于2009年,英科医疗是一家综合型医疗护理产品供应商,主营业务涵盖医疗防护、康复护理、保健理疗、检查耗材四大板块,主要产品包括一次性手套、轮椅、冷热敷、电极片等多种类型的护理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养老护理机构、家庭日用及其他相关行业。
这里需要提及的是,由于国内技术有限,大多医械企业覆盖的是医械的中低端市场,产品也大多销往海外。这里从英科医疗业务中可以窥出一二:在英科医疗业务中,公司产品约95%销往海外市场,其中约60%以上主要销往美国。
在这5家上市公司中,还有一个共通点是:IPO之路耗费超14年。除英科医疗只用了8年IPO之外,其余4家公司均花费14或15年才登陆资本市场。
医械领域没有蓝海了,除非……
在亿欧分析的44家医械上市公司财报中,有三大分析点:1)上市公司聚焦体外诊断行业,整体营收和净利均呈现双升趋势;2)从上游医疗器械延伸到下游血液透析服务,整合产业链是一大趋势;3)家用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
尽管如此,一位医械类上市公司内部人士还是对投资界表示,“医疗器械领域早已没有红海蓝海之说了,现阶段大家还是以模拟、模仿国外为主,缺乏创新。”
创新一直是各大行业的企业最为重视的一部分之一,尤其在中国的医疗健康领域,如果能研发出专利性的产品,相信影响一定是全球性的。而在医械领域,投资界则发现花大价钱布局医用机器人是趋势之一。
新三板公司天智航于8月10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根据战略发展需要,公司拟以13.26元/股的价格发行不超过3012.34万股,募资资金不超过4.0亿元,募集资金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和进行主营业务相关的投资并购。根据公告,本次募集的资金重有1.1亿元用于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市场推广及临床服务能力提升
“智慧医疗”的概念也一直在国家政策鼓励当中。医械类上市公司威高股份也在手术机器人方面有所布局。据新华网的报道,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腔镜手术辅助机器人系统研制”课题支撑下,威高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大学与火箭军总医院等单位联合攻关,在多自由度手术器械、腔镜手术操作平台、主从实时控制、立体影像系统及手术安全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成功研制出面向辅助胸腹腔微创手术的腔镜手术机器人“MiroHand”系统,弥补了中国近二十年来在手术机器人领域的空白。
不过还是要老生常谈,由于我国医疗器械研发水平仍落后于世界水平,中高端的医疗设备还是依赖于进口,对于医疗机器人(包括康复机器人)的研发困难并不小。
VC/PE:整合并购是趋势、有企业家精神最重要
在正海生物IPO当日,身为投资方之一的鼎晖投资曾对投资界表示,在医械领域,鼎晖拥有进口替代、并购整合和跨境合作三大投资策略。首先,在进口替代方面,基于政策全方位扶持以及海外人才的回归,国内企业不论销售、性价比还是售后服务,相较于国外都更加灵活,因此可选择投资市场空间大且壁垒较高的产品领域和优秀团队重点关注;
第二,在并购整合方面,由于医疗器械行业小而散的特点以及销售环节的协同效应,可以选择拥有良好销售渠道和产品布局的平台型企业进行投资或合作,并以其为基础进行行业整合和收购,或者通过投资产品线互补或渠道互补的两家企业来搭建平台型公司;
第三是跨境合作,这一投资策略可通过两种路径实现,一是与国内平台型公司合作投资国外企业的股权,二是引进国外先进产品和技术并与国内渠道结合落地。
分享投资的苏震波曾在《医疗器械行业正迎来“黄金十年” 一篇文章看懂其投资逻辑》中发出观点,其认为未来10年将会为中国医疗器械的黄金十年;未来20年,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第一大市场。
而在他眼中,拥有4大特征的医疗器械公司更具有成功的概率:1)找对了细分行业(市场大);2)产品具有竞争力;3)拥有优秀的创始人和管理团队;4)拥有企业家精神。
注:本文仅做浅谈,欢迎业内人士指教、批评和畅谈。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喜乐,原文:https://pe.pedaily.cn/201708/201708154185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