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新型PE基金 开启“私有化再上市”之门

7月25日,美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金牛投资、平安证券以及国浩律所合作发起的“PPP”策略基金正式启动募集工作,首期基金规模预计在2亿美元左右。
2011-08-10 13:12 · 清科研究 陈倞
  在这“全民PE”的时代,面对激烈竞争,海内外投资机构争相亮招予以面对。国内私募股权市场的日趋成熟也为一些“偶然”出现的新型基金带来了必然的发展需求,例如最近面市的几支新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PP”策略基金、J.Rothschild Creat Partners基金和亚欧联合资本中国海外股权投资人民币基金等,其新颖的投资策略引起了不少界内人士的兴趣。

  7月25日,美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金牛投资、平安证券以及国浩律所合作发起的“PPP”策略基金正式启动募集工作,首期基金规模预计在2亿美元左右。“PPP”策略是指以收购在海外上市中国企业流通股的方式实现私有化,进而拆除其红筹架构并重组,使之符合在国内上市的条件并成功登陆国内资本市场。金牛投资创始合伙人James O’ Neill先生在接受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的采访中提到,“对某些股价持续低迷或者极易被做空机构恶意操纵的企业来讲,他们的未来并不明朗,信任危机的阴影会一直弥漫在这些企业周围,因此,对他们来讲通过“PPP”策略重新选择一个认可和欣赏他们的境内市场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金牛投资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推出“PPP”策略基金,正是抓住了当下中概股在美国资本市场频频遭遇猎杀的契机。金牛投资与有意回归国内资本市场的中概股合作,联合券商及律所,集中优势改造那些因选择了错误上市地点而难以生存的优质中概股,实现企业价值回归。

  金牛投资目前已经锁定了多家目标企业,涉及消费品、新能源以及高新技术等多个行业。James O’ Neill先生还透露说:“我们关注那些产品或者商业模式不被美国机构投资者所充分理解和认可,企业规模或股票交易量过小导致专业研究机构无人问津,估值长期处于低位或者远低于国内同行业水平的优质中国在美上市企业。”但是,目前业内还没有在美退市后成功完成国内上市的案例,这使得该领域具有类似或者相关经验的专业公司和团队非常少,也是“PPP”策略基金面临的*阻碍之一。

  与“PPP”策略基金“带回来”策略相对应的另外两支新策略基金分别是将于8月份开始基金路演的J.Rothschild Creat Partners基金和与北京市政府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的亚欧联合资本中国海外股权投资人民币基金。这两支基金目标相同,旨在帮助中国企业实现“走出去”,使中国企业可以作为基金LP(有限合伙人)的身份参与被投海外企业,也可通过基金这个平台成为被投海外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建造这样一个桥梁,使中外企业获得沟通的渠道,中国企业也有机会开拓海外业务,企业之间取长补短,最终实现共赢,这正符合了我国大力支持中国企业实现“走出去”的发展愿景。

  另外,这些不尽相同的投资策略都体现出投资机构对当下热点的捕捉,用策略创新的方式应对同行间激烈的竞争。创新一方面体现了这些机构先行者对寻求突破的尝试,另一方面也表明当前市场的确存在此类需求。如今PE的高额回报不停地吸引着大批参与者涌入,而可投资的优质企业的增长量却没有跟上脚步,导致业内越发激烈的竞争,也带来了投资过热可能出现的风险。不过企业作为创造价值的实体,地位不断的升高,使投资机构多采取一站式“保姆”投资策略予以应对,在以高额回报率为目标的同时,帮助企业提高持续发展和业绩增长的能力,让企业实现更好的资本增值,这或许能抵消一些投资过热给整个投资环境带来的压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清科研究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

看了这篇文章的用户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