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斯坦福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塞吉·布林(Sergy Brin)联手打造了一个搜索引擎,这就是谷歌的前身。他们最初将这一搜索引擎命名为“BackRub”,但随后更名为“Google”。两年之后,他们开始向主要互联网门户推销自己的产品,但乏人问津。最终,他们在好友的车库中创建了谷歌。谷歌的*个标识由布林设计,为了设计这一标识,他特意自学了免费图形软件GIMP。此后不久,谷歌又在标识后面加上了一个感叹号,此举明显是为了模仿雅虎。1999年,斯坦福大学艺术专业教授鲁斯·科达尔(Ruth Kedar)为谷歌设计了新标识,并沿用至今。
1930年,Goro Yoshida和他的姐夫Saburo Uchida在日本创建了精密光学仪器实验室。4年后,他们制造了*台相机,命名为“Kwanon”(观音菩萨),因此他们的*个标识就是千手观音的图案。尽管如此,他们最终还是将公司名称和标识都改为“Canon”,因为它的发音更近似于Kwanon。
苹果的*个标识非常复杂,它是牛顿坐在苹果树下读书的一个图案,上下有飘带缠绕,写着AppleComputer Co.字样,外框上则引用了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的短诗,“牛顿,一个永远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灵魂。”这一标识的设计者是罗纳德·韦尼(Ronald Wayne),他实际上也可以算是苹果的联合创始人,但仅仅为苹果工作两周之后,他就以800美元出售了自己持有的10%股份。如果他持有到现在,这些股份的价值将达到数十亿美元。乔布斯后来认为这一标识过于复杂,影响了产品销售,因此聘请Regis McKenna顾问公司的罗勃·简诺夫(Rob Janoff)为苹果设计一个新标识。这就是苹果的第二个标识——一个环绕彩虹的苹果图案。1976年到1999年期间,苹果一直使用这一标识。那么,为何这一苹果被咬掉一口呢?这或许恰恰正是设计者所希望达到的效果。在英语中,“咬”(bite)与计算机的基本运算单位字节(Byte)同音。1998年,苹果又更换了标识,将原有的彩色苹果换成了一个半透明的、泛着金属光泽的银灰色标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网易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