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的创业现在最多了,商业计划书都写成微信的版本,直接在微信上发过来,我几乎每一个星期,至少会拿到两份商业计划书,都是关于移动医疗的。新的移动医疗创业项目,大多数聚焦在细分领域,比如母婴、呼吸科、齿科,心脏病管理,糖尿病管理,肿瘤患者管理,其中糖尿病管理的创业项目最多,我已经看了不下10个。”日前中卫基金创始合伙人、董事总经理李文罡接受《投资界》专访时分享了他对医疗健康创业市场的观察。
中卫基金是一家专注于医疗行业的创投机构。第一期资金规模3亿,目前已经全部投出,共投资11个项目,投资阶段主要集中在A轮,全部直投到了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两大领域。总额为2亿的第二期基金也即将封闭,投资阶段将前移,投向Pre-A甚至更早期的项目。
作为合伙人李文罡曾就职美敦力,西门子,通用电气医疗部等跨国医疗企业,中卫基金的投资团队都拥有丰富的医疗行业管理经验。
医疗器械:大量世界领先的创新正在发酵 2-3年后将大批量浮出水面
长期以来,国内只拥有低端的医疗器械生产制造技术,高端医疗器械设备只能依靠进口,但是现在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大半年以前,李文罡投资了一个80后女生的创业项目。是一款全面自主研发的使用于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的高端医疗器械。这个项目用急诊重症主任的话说,是一个革命性的改革。公司2014年1月份正式成立,目前产品研发过程已经完成,正在走注册流程,预计很快就会拿证。这款医疗器械外形看起来像是一个呼吸机,但实际上是利用仿生学原理,智能地模拟人体咳嗽时肌肉及气道的一系列生理动作,将患者肺部的分泌物排出来。
以往,在ICU,应用有创呼吸机的病人,呼吸相关性肺炎(即VAP)发生率为43.1%,其中,死亡率高达51.6%。“利用这项技术,人体肺深部的分泌物都可以清理到,从而可以大大降低VAP的发生率,提高ICU的救活率。”雅果科技创始人李浅告诉记者,该技术为雅果科技团队自主研发,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中卫基金在去年上半年发现了这个项目,并参与了他们的A轮融资。
中卫基金的投资基本上都集中在A轮,很少有几个投在B轮,江苏康众是其中一个。江苏康众的主营业务是医疗器械的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他们是做数字化X光机里的探测器,简单来说就是替代胶片的感光设备。数字化X光机核心的部件主要是两个,一个是球管,一个就是探测器,而探测器占了成本的三分之一。以前,一台进口的数字化X光机,单价一般会超过200万,采用该数字化探测仪以后,国产数字化X光机不仅质量可以媲美进口设备,而且整体造价可以降到数十万一台。
以往像PET/CT这样的高端医疗设备国内全部依赖进口,自己没有核心技术。但是从去年开始,李文罡发现我发现国内已经有5家企业,已经可以生产这样高端的设备了。所以,“不用很长时间,保守来讲,10年以内,这些企业都没有浮上水面上,国产的高端医疗器械,就会进入我们主流的市场。”李文罡判断。
在这个判断之下,中卫基金的投资也主要扣准医疗行业几个关键节点:高端影像设备、高值耗材、体外分子诊断。另外,以移动医疗为核心的医疗信息化也是中卫基金的重点投资方向。
移动医疗正在从外围逐步接近医疗的核心
在移动医疗领域 ,西安盈谷科技是中卫基金投资案例中非常典型的一家,他们项目的核心是让所有的医疗影像数据上传至云端,医生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查看。医疗影像一般都非常大,少则几十兆,多则至少1G,以往数据都存储在医生工作站,同一家医院不同部门间也很难实现影像的实时分享和流通。
去年刚刚把windows,Android,iOS所有平台应用都打通,目前已经和国内多家医院达成合作意向并且已经完成部署,去年12月份与国内智慧城市计划发展迅速的无锡市政府达成合作,为无锡智慧城市提供医疗解决方案。
西安盈谷下一步就要做2C的生意,而C端未来的需求将是无限大的。“未来我们将看到,患者可以不用带着他的片子,走到任何一个地方,只用一个二维码就可以让医生看到他的三维的医学影像。”李文罡说。
在医疗影像行业里,西安盈谷创始人黄烨东的知名度很高,他用13年的时间将医学影像的重建数据从最早的医生工作站,上升到PC端,然后再上升到Tablet,现在他正在把整个的算法移动到平板和手机这个上面来,这不是一天就可以做到的,是经过了10多年呕心沥血的研发。
“2011年,黄烨东参加创新中国决赛,在半决赛上,我跟黄总认识的。”李文罡回忆说,黄烨东在影像行业10多年的深挖与坚持,让李文罡很快便决定投资,这是西安盈谷的A轮融资。
技术上西安盈谷已经超过了GPS三大公司,用李文罡的话说就是“国际上这几家也没有做到这么极致。”下一步,西安盈谷正在考虑要开拓海外市场,比如正在接洽的马来西亚医疗市场,因为马来西亚是一个岛国,各个小岛之间的数据流通较之陆地更为不便,更适合云端服务。
当前移动一医疗领域还没有成型的明确的盈利模式,但是与其他行业的移动项目不同的是,实际上移动医疗的盈利方式方法很多,它盈利的可预见性以及盈利的空间都要大得多。
中国模式和国外模式最大的差异就是,国外保险公司是最大的支付方,而国内这方面还不够成熟。所以,在李文罡看来,比较合理的一种方式是由多方贴补来形成闭环,患者付一点点,甚至不用支付,药厂、临床研究机构、医疗器械公司等等,各方都支付一点点。在国内以这样的方式,成功的概率会高一些。
近来,移动医疗行业的创业速度非常快。这两年外资企业中不少来自于GSK、默沙东,礼来等制药的员工甚至高管出来创业。对他们来说,比较容易进入的领域,创业成本最低的就是移动医疗。移动医疗正在从预约、导诊等医疗服务的外围服务,向各种疾病类型重度垂直发展。虽然最核心的远程诊疗还因为政策限制而无法触及,但是,创业者门都在各自不同的角度去卡位,以便医生多点执业,网络医院等政策监管上一旦放开的时候,可以迅速开展业务。
投资速度越来越快 创业者发商业计划书先发微信版本
移动医疗的创业现在太多了,商业计划书都写成微信的版本,直接在微信上发过来。有一些投资人会亲自跟创始人去聊,有一些重复太多的项目,直接就被否掉了。
“现在的医疗创投市场,不排除有一些过热的成分。”李文罡说。去年首先是春雨掌上医生拿到了5000万美金融资,接下来丁香园拿到了7000万美金,最后挂号网拿到了一亿美金的融资。他们的估值都非常高。很多早期的创业企业,他们的估值也到上千万人民币,甚至上千万美金,有很多做垂直领域的一些小公司,估值也上来了。
李文罡几乎每一个星期,至少会拿到两份商业计划书,都是关于移动医疗的,他们大多数聚焦在细分领域,比如母婴、呼吸科、齿科,心脏病管理,糖尿病管理,肿瘤患者管理等。其中糖尿病管理的创业项目最多,我已经看了不下10个。有的是带硬件,带一个智能血糖仪,有的不带硬件,有的创业团队有医生资源,有的团队靠的是药厂资源。各种各样有资源方都进入到这个领域。
投资要理性,李文罡认为,一下子冒出来10个做糖尿病管理的公司,这10家公司不是每一家都能发展起来的。作为投资人要分析糖尿病管理里面,到底它核心的是什么?是医生的资源还是软件,是拓展用户的入口和能力,还是是线下的服务能力?对模式有足够的了解,是理性判断的根基。
“我们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第一个要看得懂,第二个要帮得上。其实对于搞金融的人来说,第一点,看得懂,就是价值发现,第二点帮得上,就是价值提升。”李文罡说。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李梅,原文:https://people.pedaily.cn/201502/2015020337805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