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为什么中国房价自1998年始一直上涨,却从未崩盘?

自1998年-2015年,除2008年房价负增长的小幅度回落外,房价一直都是上涨,甚至暴涨。结果到现在,中国的房价还没有暴跌,还没有崩盘,一二线城市暴涨,三四线城市也没有崩盘,仅仅是下降。为什么会这样?
2016-03-15 17:16 · 凤凰网 谢逸枫

  下面让我告诉你,房地产火爆与暴涨背后的逻辑关系,是如何运行的。

  如果按照正常的经济学基本原理,目前中国房地产库存创历史新高,市场属于供大于求。在中央去库存的供给侧改革指导,房价应该是降价,不是疯狂的涨价。为什么没有按照正常的经济学逻辑降价反而涨价,原因在于非市场的、非正常的中国经济运行逻辑:即产业与金融、债务与政府、汇率与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旦房地产不行了,必然爆发连锁反应危机。

  2015年中国经济速6.9%已经跌到25年首次*增长,首次进入经济增速6速度,未来五年相信中国经济必然冲出重围,打破困难局面,实现6.5%-7%的经济增长。不过,中国经济依然存在巨大严重的问题。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2016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的重点工作,说到底还是因为整个经济系统和金融系统的风险马上要爆发了。

  这揭示了中国经济的这种尴尬:过去24个月里,我们把美利坚曾经奏效的救世良方挨个体验了一遍:

  1、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刺激需求。2、马歇尔计划的一带一路。3、克林顿的互联网加万众创新。4、弗里德曼的货币供给理论。5、里根的供给侧改革,还有熔断制。

  最后又回到我们熟悉而且的房地产拉动经济上……这就是我一直判断的中国经济重返房地产时代的*证明。全国城市建成区有4.4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33%,可以看看这0.33%国土面积上产生了多少GDP。现在房地产行业8万亿的销售额,哪个产业的营业额比房地产更高,汽车、钢铁,或者其他任何一个产业,没有比房地产更多的。如果说它不是支柱产业,什么是支柱产业? 

  中国经济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已到了最风险、最危机时刻。其一是PPI连续经历48个月的断崖式下跌。其二是占GDP三分之一的外贸出口基本没有了,甚至成了负数。其三是大部分制造业工厂都关闭。其四是钢铁、化工、水泥等重化工业基本全军覆灭。其五是消费在勉强地支撑着,但这只是人们维持基本的生存所必需,随着经济的下滑,消费早晚也会下跌的。

  经济严重下滑必然传导到金融系统,而金融系统的*危机,不在股市,不在居民住房贷款,也不在企业贷款,而在地方政府债务。根据中国社科院的数据和估算,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大概是30万亿左右,这还只是审计数据,而不是财务意义上的数据,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只有天知道。这是一个黑洞,也是一颗定时炸弹,一旦处理不当,真有可能爆发系统性风险。除了政府信誉受损之外,整个银行系统都可能崩溃。

  根据研究报告显示,这些地方债务90%以上是以政府财政收入信用,或以相应资产收益作为担保或抵押的形式存在,融资对象是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等机构。融资渠道包括融资平台贷款、信托融资、城投债等。在平台贷监管收紧后,一些地方变相融资的行为愈演愈烈,不少地方通过信托贷款、融资租赁、售后回租、发行理财产品、垫资施工等方式变相融资。

  如何化解这些风险呢?当时决策者有几种设想:

  *种是央行直接出钱购买地方政府的债务,印钞票给银行。毫无疑问,这就是赤裸裸的量化宽松,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货币贬值,通货膨胀。

  第二种方案是地方政府和银行商量,债务延期。但延期并不利于债务总量的控制,也许债务会越滚越大,这个方案也被否决。

  第三种方案就是债务置换,发新债,还旧债,但是时限拉长,利息降低。

  按英联的分析,现在走的就是第三种方案,2015年的债务置换还比较顺利,一些银行因为*次跟地方政府过招,都比较听话。但随着债务置换规模越来越大,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博弈也进一步升级。财政部要求2016年地方债置换与新增规模将达到6万亿,三季度前完成置换。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提前置换,可以全部置换。

  但是,上市公司,它们也有利润和绩效考核啊。这时,银行反应过来了,你地方政府这是得寸进尺啊,你违约在先,还不了债务,现在还出个主意要换成利息更低,期限更长的,而且逐渐置换还不行,要求超额提前置换,那我银行肯定不干啊。于是,很多银行在跟地方政府博弈过程中,协商说,你不要置换了,还是给你延期吧,利息还是按照原来的。通过条款设计,恩威并用,让地方政府选择延期而非置换,银行其实想走的是第二种方案。

  眼看房地产不行了,土地卖不出去了,财政税收逐年下滑,债务成本越来越高,银行又不想债务置换了,这时,地方政府快扛不住了,95%的省会直辖市是靠土地偿地方债的,一大半的债务要靠土地财政来偿还。为了让债务置换顺利推进,为了让整个风险地雷不被引爆,有高人出了一计:货币放水,拉高或稳定资产价格,营造债务置换的宽松环境。

  接下来就是我们看到的,1月新增贷款2.51万亿,创历史新高,大部分进入地产和投资领域;紧接着房贷首付比例下降,交易税费下降;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等一线城市房价大涨。

  降低首付其实就相当于增加杠杆,为什么在宏观层面降杠杆、去产能、去库存的形势下,要让房地产提高杠杆呢?从周小川在G20上海财长会议上支持房产贷款提高杠杆的表态中,你听出了其言外之意吗?在整个银行贷款中,房贷是*质的资产,坏账率*,这说明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守信用的,他们宁可省吃俭用,整天吃方便面,都不愿意拖欠银行的欠款。

  盘者想来想去,只有这块可以用来提高一下杠杆了,于是就各种救市措施纷纷出台。但我们应该看明白,这次救市,救的不是房地产,而是地方政府,是地方政府的30万亿债务,是政府的信誉和中国整个金融系统。

  只有房产价格上升了,其他资产价格也跟着上升或保持稳定,抵押品的估价也上升了,政府的土地好卖了,财政税收也上升了,跟银行的议价能力就上升了,债务置换也就顺利了。很多地方政府的身家性命,都取决于房地产价格,房价一旦下跌,意味着土地价格和其他资产价格也一并下跌,土地卖不出去,抵押品价格下跌,这会导致政府信用违约,银行逼债。接下来的后果大家可以想象,地方政府一旦违约,将纷纷成为被告,信用扫地,这一现象政府愿意看到吗?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凤凰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看了这篇文章的用户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