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从事资本市场研究的资深专家,曾任南京大学教授,后出任深圳华源股份公司董事、副总裁,2004年创建江苏金茂,现已先后发起创立并管理18支创业与股权投资基金……在创投圈,像段小光这样由学者到投资人身份转型的,或许并不多见。很少曝光在闪光灯下的他,在讲述他所热爱的工作时,神采奕奕。
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绝非易事,但是段小光的表达里,本该浓墨重彩的部分他反而讲得云淡风轻。与其说他是一位睿智的投资人,不如说是一位潜心修习的“手艺人”,经他手的每一个项目,都会历经反复打磨,最后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在段小光看来,中国创投不应该只追求资本的红利增值,中国创投还有一些使命。新兴产业培育的使命,产业升级转型的使命,区域性发展规划的使命,还包括教育一代企业家能够按照现代企业的制度迅速成长、发展起来的使命。
咨询服务起步10年间做到新三板挂牌
金茂投资是江苏首家在新三板正式挂牌的创投机构,其实最开始,金茂并不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投资机构。
“1988年的时候,我还在南大教书,从学校出来后去了深圳一家上市公司。那时民办企业遇到了发展困境,面对国企、央企的竞争,很多民企不知所措。他们都来问我,应该怎么办。我提出一个思路:民企天生的属性是彻底市场化的,想要与央企、国企竞争,就要从市场找资本、找资源。”笃定的眼神、对时局的独到见解吸引了越来越多迷茫中的创业者,他们开始转换思路,从市场上寻找资源。
正是这样的契机,让段小光萌生了做咨询服务的想法。
为了给民营企业家们提供含金量高的服务,段小光带领团队做了很多研究工作。“我们当时考虑把民营企业带到全球资本市场去冲浪,了解国际规则,融入全球化中。我们就先自己去学习,从政策、行业规律,到产业发展战略,学习整个行业和产业方面的知识。”
4年多的时间,金茂创始合伙人、总裁张敏带领团队分头跑了5000多家企业,段小光亲自参与跑了2000多家。扎实的积累让团队掌握了大量企业资源,他们了解企业困境、企业需求,也知道企业有哪些优势和短板。但是实际工作中段小光发现,所有企业在创业过程中,每一个节点上更需要的是资本的支持,没有资本加持,很多咨询和服务无法到位。
“2007年开始,PE突然大热,创业板当时的分置问题已经解决,资本市场开始活跃,对资本的需求是很现实的。当时我们做咨询,这个智力劳动不大被认可,收费很低,反倒给了其他机构投资机会。我们就在想,必须要有自己的募资工具,以便跟企业结合得更密切。”
有了这种想法,段小光决定走向创投。
2009年,段小光带领团队向社会募资一个亿,没有政府引导,也没有大的投资机构,全是私人资本。这次募资,开启了金茂投资真正的“创投时代”。
“金茂像抗战时期的游击队,非常接地气,整个行动速度也很快。我们能够把握住整个经济发展的变化,迅速捕捉到行业发展的需求、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从咨询做到创投,如果说创投这个行业也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话,那金茂接近于第一产业,我们的投资非常基层,跟实业结合得很紧密。”段小光这样形容他的投资风格。
他们喜欢到基层,深入企业内部跟企业交流,与企业一起共同面对问题,探讨解决方案。同时建立了一个涵盖几千家企业的动态数据库,分成医疗、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等不同行业。
过程中的历练使得金茂整个团队形成鲜明的辨识度。团队成员基本都是学行业出身,比如很难投资的新能源新材料行业,里面包含了功能性材料、结构性材料、前沿性材料等各种材料专业出身的人;医疗医药行业里,都是学医学药出身;节能环保行业也是。之所以这样配置团队,段小光有长远的考虑,“只有真正懂得行业和有判断力的人,才能真正有所为地对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有丰富行业经验的团队,同时也是一支年轻化的团队。金茂投资里有一半以上的员工是80后,90后正在进入,并且有30%的80后已经成功晋升为合伙人。“投资主力军是80后,他们现在完全可以独当一面。”说到团队,段小光难掩自豪,“金茂所有的工作,每个项目中的各个流程都是团队在做,团队里的每个人价值观都很契合,我们就是要做一些事情,真正推动行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李梅 任倩,原文:https://people.pedaily.cn/201611/201611174055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