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丰年资本赵丰:高端制造业投资的“秘籍”

整个丰年资本团队进化成以军工为基础,以精益管理和进口替代为两大核心抓手。
2019-06-18 09:08 · 投资界
有人把它当作蛋糕上的那枚樱桃,因为稀少所以画龙点睛。有人则视它是峻岭中的小径,尽管有着提前登峰的机率,但荆棘丛生少沾为妙。

“作为一支人民币基金,我们的理解是,一旦建立起军工投资的行业壁垒,等待我们的将是万亿级的市场机会。”2016年,当丰年资本合伙人赵丰接受投资界采访时,毫不掩示自己的坚定的判断。哪怕在部分同行看来,过于神秘的“军工体系”以及尚不明朗的政策变数,都可能意味着对一名“猎手”更高级别的考验。

1000天后,资本市场早已风云突变:募投金额双降、投资回报逐级降低、一批资本玩家曾经活跃的身影早已湮没于外部世界的嘈杂声中。有人转向、隐匿,有人试探,迂回——赛道上似乎清爽了几许,但背景音乐却并不高亢雄浑。

那个特立独行的丰年资本此刻又在哪里?

事实上,如果拥有一个明确的坐标系,那么此后的每一根抛物线都会有的放矢。

基于三年里在军工以及高端制造领域的深耕,丰年资本已挖掘到了诸如常州昌力科技、博亚精工、达利凯普等30余家头部制造企业。但更重要的是,整个丰年资本团队也进化成以军工为基础,以精益管理和进口替代为两大核心抓手,不断探索军工和高端制造融合升级,进而持续构建高端制造业经营能力的头部机构。

与其说是兑现了赵丰当初所谓的“行业壁垒”,不如说是就此开掘了一条不断扩延的“护城河”。

丰年资本合伙人 赵丰

高端制造业,

未来十年重要发展窗口

虽然有些冒险,不过以九鼎、达晨核心高管为主干组成的丰年资本,从创立之始就绕过了大热的TMT和医药,而选择了军工领域的投资。当然不会是拍脑袋式决策:自2010到2018年,中国整体国防支出预算年复合增长率为8.81%,而国防军费的增长又助推了国内军工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和研发。

这还只是阿基米德的支点。在丰年资本看来,军工从来就是高端制造的一部分,只是军工代表着高端制造业的高技术板块,针对的是特殊客户群体。而一旦其中部分技术转向民用市场,则有着极强的“降维效应”。

以美国为例,前十大军工企业中已有九家上市。其中主导生产F117、F22和F35的洛克希德·马丁(LMT.N),其股价从2011年至2018年年中上涨上447%,而至美东时间2019年4月23日又再次上涨了11.7%至333.1美元/股,942亿美元的总市值与星巴克(SBUX.O)旗鼓相当。近期因飞机失事遭受重大挫折的波间公司(BA.N),此前8年股价亦大涨了逾520%。而该公司恰恰通吃军民两端市场。

中美两国资本市场从体量、成熟度、投资者偏好性上自然有所差别,但丰年资本在日复一日寻找最佳投资标的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中国高端制造业进口替代的需求极其强烈。尤其是在去年中美经贸特殊环境下,进口替代型先进制造企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其中,又以抢占军民双轨市场的企业占位最佳。

已不需要展示复杂的逻辑推理过程,赵丰认为,高端制造业无疑是未来十年最重要的产业发展窗口。理由只有一个: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内需市场。

这意味着,中国基本上已是全球制造业最大的买家。而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高端制造业市场会越来越大。无论是在服务上、成本上,甚至包括对文化的理解上,中国本土企业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它们也势必将成为市场上的主导力量。

针对目前企业家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呼声,今年两会释放多项政策利好:增值税减免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持;科创板重点支持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而这都与丰年资本此前重点布局的领域高度吻合。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军工资产证券化有望进一步加速,军工企业持续向好发展——三年前丰年资本宣讲的“万亿级”正在成为现实。

既然具备先发优势,那么丰年资本现在所做的,就是在这块还未被许多机构开垦的宝地里,挖掘出更多优秀的高端制造业企业,并为其赋能,以占领市场高点。不论外部环境如何波动,自主创新、进口替代和军民融合始终是丰年资本把握的主线。

“我经常说,中国制造业就是一部进口替代史。” 赵丰对记者笑言。事实正是如此,中国作为一个世界级制造业大国,在改革开放40年里,已经从轻工家电产品相对简单的制造,逐渐从低到中往高。而今在大部分中低端制造领域中已罕有对手。但高端制造业却仍有很大提升的空间,而关键就在各项核心参数上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从美国智库连续发声要求“制造业回归”,到日本、德国对于各自看家技术的高度重视和全维保护,都佐证了进入现代工业文明后,支撑一个国家的基石始终是高端制造业的真理。制器能力,从来是国家制造业强与弱、先进与落后的标志,而发展高端制造业显然顺应了全球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

丰年资本的发展速度和模式之所以让其他人民币基金生羡,恰恰亦得益于有预见性地站在了高端制造业投资的风口上并持续构建了行业领先的能力。

投资“杀手锏”:丰年经营管理体系

没有钱是万万不能,那么有了钱就万事俱备只待东风了吗?

三年多与数百家企业打交道的经历,令丰年资本的从业者不得不对某些产业普遍存在的短板高度重视:目前中国高端制造企业在人才发展及储备、现代化企业管理和公司治理结构,以及资本市场持续融资等多个层面上缺课不少。更麻烦的是,并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

中国可能在芯片技术上跟别人差距20年,管理上则差30年甚至更多。”赵丰感叹。

纵观整个中国,虽然能投军工、高端制造行业的机构屈指可数,且未来1到2年内也很难有太多新的竞争者进入,但这并不代表丰年资本可以高枕无忧。实际上,投后管理以及在被投企业中建立一个可以相互资源互补的生态圈,进而通过单体业绩跃迁式成长大幅提升企业估值水平的能力,才是一家投资机构优秀与卓越的分水岭。正是以此为自我趋动,丰年资本着重在两个方面开始探索:其一、资源协同效应;其二、协助被投企业进行精益管理,全面赋能已投企业。

产能协同效应是“时间玫瑰”的最佳诠注。随着丰年资本投资的高端制造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上下游的公司之间已可以形成互动与协同。项目越多,内部协同性也就越强。因此在军工与高端制造业上,丰年得以构建相对完善的资源整合平台。

在当下中国创投圈里,不少机构都在致力于投后服务的完善。但鉴于专注度、专业性和战略考量,真正能做到充分细腻的机构并不多。

“每一家机构都在说深度赋能,但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投后管理?”这是赵丰与同事们最频繁沟通的话题之一。

事实上,这是另一种“进口替代”,但更看重本土化的嫁接技术。据了解,丰年资本从两年前就开始深度地吸收国际成功的经营管理方法,特别是学习借鉴GE、丹纳赫等世界一流企业经验,搭建完善的管理团队,并形成一套独有的丰年经营管理体系,以此来全面支撑已投企业的发展和升级。

军工企业常州昌力科技就是丰年资本通过精益管理赋能企业的一个典型案例。作为一家比较传统的乡镇企业,虽然拥有很好的核心技术与产品,但整体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偏弱。作为控股资本方,丰年资本比较深入地介入了整个企业的管理链条中,持续派人对其经营管理进行改造。在将近一年的督导下,昌力科技整体良品率提升3倍以上,产量产能效率也在没有增加人力和机器的情况下增长了逾80%,而库存更是大幅度下降超过50%。

精益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而企业管理水平的竞争则是事关深层次文化的较量,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综合比拼。

据悉,丰年经营管理体系仍在不断进行修订,试图找到一条适合中国高端制造业企业特色的经营之路。无论是额度在五六千万左右的参股投资,还是两三个亿体量的控股投资,亦或是参控股结合的投资模式,丰年资本从未放弃过实践。

赵丰表示:“我们愿意在经营管理上耐心地培养公司,消耗时间下狠功夫。因为这将会形成非常坚实的壁垒,也是其他同行很难去打破与竞争的。”

专注四横四纵,技术人才都是选择标准

目前,丰年资本投资的关注点可以总结为“四横四纵”

所谓“四横”:即为高端制造业上游的关键器件、高端材料、关键设备以及信息技术。“四纵”代表的是产业方向上的军工、汽车交通、电力及工业设备以及通讯领域。丰年资本所有研究都是围绕着“四横四纵”展开,大部分被投企业也都处于这些经纬的交叉点上。

虽然丰年资本拥有自己的经营管理系统,能够让模式落后的企业逆风翻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初始投资时就不关注企业已有的管理能力。

丰年资本投资企业时往往紧盯两个核心点:第一,要拥有核心技术,一定要有竞争优势。“一个企业能做出来国产CPU算不算有核心产品、核心技术?也算,但是我们在这个阶段可能不会投,因为没有形成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在赵丰看来,高端制造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就没办法形成进口替代。这是投资的底层逻辑。

第二,更关注团队和人才。企业仍是由人来管理和经营的,即便管理模式暂时落后,但只要企业家抱有开放的心态,愿意持续学习和进化,丰年资本就能够扮演好后盾和军师的角色。

丰年资本2017年收购的达利凯普是东北大连地区一家老牌公司。时任总经理年近六、七十岁,团队整体平均年龄也达到了50岁以上。丰年资本收购后对其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管理,真正深入产业一线变成了一个企业家和赋能者。包括重新定位公司战略和组织结构、搭建市场网络、输入精益管理、帮助招募优秀人才等。经过两年时间的改造,企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业绩快速增长。在2018年底举行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大连达利凯普更是获得全国一等奖,而公司首创的高Q电容器及其系列复合技术,更是让中国产品在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的高端产品上从此占据了一席之地。

对于丰年资本来说,投资达利凯普就像是将埋在山底的一颗“钻石”挖掘出来,让企业呈现十倍乃至百倍的光芒。

赵丰称:“高端制造业的核心问题不完全在技术上。技术最终还是要以商业作为载体,最终形成商业的闭环跟循环,让它不停的良性发展。而这也是丰年吸引企业的关键所在。”

往往是这些多给企业创造的10%、20%的帮助,才会在最终的投资回报率上体现出非常大的差异。

科创板来临,Pre-IPO或走向终结

火热开闸的科创板注定会在创投界引发震动。赵丰认为,科创板以技术创新为主,模式创新为辅。整体而言仍然是聚焦在技术上。这与丰年资本关注的大方向很契合。他透露,目前投资标的群中至少有五六家企业会往科创板发力。

不过,赵丰同时表示,丰年资本无意去“赌”科创板,整个团队仍然会把重心聚焦在为发掘优秀企业、赋能优秀企业上。“只要企业的业务持续增长,科创板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他说。

对于投资圈,“圈内人”的赵丰直言,中国市场多数主流机构的主要方向仍是做互联网投资,而互联网企业发展节奏快,不断刷新最短时间IPO的纪录,便成为一些机构彰显实力的最佳“广告”。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节奏一定比互联网企业更慢,因为其在技术、生产等环节都需要时间积淀。

一变百变,中国股权投资行业正在面临一次重塑和洗牌,Pre-IPO模式已经终结——这是赵丰的观点。他说:“这种模式绝大部分赚的是一二级市场套利的钱,但一二级市场的信息不对称越来越小,匹配股市调整,单纯的投机无以为继。事实证明,只要政策、宏观形势稍微改变,投资人就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据了解,目前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机构大约有30000家,面对越来越严的合规以及监管要求,赵丰认为未来真正能持续发展下去的投资机构,只会有几百家。在投资行业里,“马太效应”将愈发明显,从长期看,头部资源会加速向少数拥有头部能力的机构聚集。少数机构拥有自己的护城河,同时也会占有优秀的项目、优秀的人才,甚至最优秀的投资人。

在高端制造业中追求长期和真实的产业价值,与优秀的企业家并肩同行,最终自身也成为卓越的投资机构——这正是丰年资本努力的方向。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people.pedaily.cn/201906/443990.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