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打造平台至关重要,智能硬件创业要有差异化、核心技术和互联网思维

硬件厂商尤其是做智能硬件这一块要加大技术的研发力度,二是在市场上做一些品牌的宣传,树立自己的产品品牌,并且要结束资本市场包括国家政策的推动,在未来的几年内智能硬件还是朝阳的一个产业。

  7月30日,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携手清科集团共同举办的“2015中国股权投资论坛@佛山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洽谈会”隆重召开,在“硬件先进制造,从传统到智能的无限可能”的专场讨论环节。洪泰基金合伙人乔会君、集成富达基金创始合伙人、执行合伙人沈堃、中兴合创基金董事总经理唐祖佳、天津海达投资总监童克锋、融创投资创始合伙人赵俊峰、力合清源投资总监张杨进行了讨论。

乔会君:软硬两条腿都不能放松,平台对创业至关重要


  洪泰是一个新兴的基金,我们这个基金刚刚成立六个月,有些人知道,有些人不知道。洪泰基金是由国内知名的教育家俞敏洪先生和做PE的盛希泰先生共同打造的,这支基金成立大概六个月的时间,首期是以人民币基金、天使基金为主,第一期大概是四点几亿的募资,六个月的时间投了六十多个项目,在国内也比较生猛,有些同行说你们是不是在扫货,但是我们的发展的这种狼性也是盛希泰先生发展倡导的。我们基金刚成立两个亿的人民币基金,全国到今年年底有8支基金同时成立,近期有15亿人民币的A轮,以及10亿人民币的新三板,前几天在硅谷2亿美金的美元基金也很快落地,这是我们整体的布局。

  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四个字“智能硬件”,2000年之前硬件行业发展非常好,但是从2000年左右互联网发展起来之后,硬件基本在走下坡路,到今天我们看硅谷海外一些做硬件产品的企业,包括思科,硬件是往下走的阶段。2013年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说有可能我们到了硬件复苏的时代,提了几个关键点,智能手机的普及会带来比较好的复苏,二是新的融资渠道和募资方式、经济的发展对智能硬件产业带来比较好的促进作用,还有一个是硬件hardwell,hard表示比较难,3D打印技术的发展也会带来比较大的发展,前两点个人比较认同,后面一点持不同的观点。

  智能手机是智能硬件的急先锋,这是所有从业者共性的认知,因为智能硬件有几个定义,其中一个很关键的点是容易去链接,现在手机是所有控制的核心,所有的智能硬件都离不开手机这个功能核心。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案例,我们之前投过的一个团队,清华的,他们做虚拟现实,软件方面做的不错,我们当时投了几百万人民币,投了四个月,昨天找我说,它是一个纯软件的团队,告诉我他们目前干的这件事情在北京能找出二十家都在做,这是大众创业带来的噪音,二十家跟他做同样的事情,他告诉我说如果今天没有一个硬件的东西支撑这个软件,这家公司可能真的没有办法继续下去了,他自己也看不到方向,如何从这里边杀出重围。我个人观点比较赞成软硬两条腿,哪个都不能松,当然这里边我们可能会引出下一个话题,下一个话题主要是想跟各位探讨一下,目前硬件创业其实是一个很时髦的词,创业我们看着大方向分,其实只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移动互联、一个是智能硬件,智能硬件很火热,这里边有一个数据,片面的一个数据,2014年创新工场和联想之星这两家分别投早期的机构,两个加一块投了接近四十家智能硬件相关的产品和结构。回过头等到2015年我们看的时候,这些团队你很难看出它很明朗的机制,并且60%到70%的团队,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就跟我昨天上午看的那个,我认为我们的钱一百万美金就打水漂了。  

  很核心的一个词语就是平台这两个字,平台对所有创业是至关重要的,从供应链或者从技术、或者从资金包括我们如何塑造一个企业家这样一个话题,如何帮助创业者成长这样一个话题,对所有的创业者都是很重要的,对我们作为投资人来讲提到了在新形势下的创业浪潮之下如何打造一个好的平台。今天创业者过来,我们给创业者提供的单纯是钱的话,其实这家投资机构失败的概率是要多一些的。今天的话题基本上围绕智能硬件方面给大家做一些观点的分享,这里边有大趋势的、如何解决现在产业方面的问题,最终归到核心的两个字,因为在座的投资机构的人会比较多,比较有价值的观点,今天花一个小时有可能我们总结出“平台”两个字,如何去支撑目前创业浪潮之下所有的创客们。

  概括两句话:第一句,找好的企业重要;第二句,管理好、扶植好企业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 

沈堃:把创业者塑造成企业家是投资人的责任,智能硬件创业者有商业思维最重要


  我是来自于集成富达基金管理中心的,我们基金管理的业务主要是做股权投资,这几年配合企业需求做一些相关业务,我们这边的合伙人主要是集成金融、张总以及我,去年以来也请一些骨干加入我们做合伙人。我们跟很多机构的不同是我们是一个本土的基金,这个本土不是国内本土,就是佛山本土,我们注册在佛山,但我们辐射范围是全国的,我们投的阶段比较宽泛,有很早期的,大部分都是处于创业阶段,Pre-IPO前期的这样的一些项目和标的。  

  制造业总的来说跟经济周期相关性比较强,在大的方面是比较一致的,如果经济低迷,国内的也罢、全球的也罢,很快的跑起来是比较难的,不像有些行业是不受周期影响的,甚至是分周期的,我们也投过一些这样的项目,甚至经济越低迷它越旺,但是制造业包括智能制造或其它制造,这是大的方面。判断这个是不是拐点来了,总体来说还是跟着大周期,当然作为具体行业也有具体的行业特征,这个行业特征就是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是不一样的,现在讲智能,通过某一个产品是智能的,但可能是短期的,再过上几年、几十年就不再先进了,过去我们造一个收音机很智能,电视机来了它就不智能了,现在电视机也不算智能的了,随着时代的进步制造业是不是智能,是不是科技含量,是相对的概念,在当前我们讲的智能制造可能就会跟目前这个时代新的特征密切相关,或者现在讲的互联网的渗透,无孔不入的互联网的渗透,不管哪个行业它都要加进去。只有这种综合判断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它是不是金融拐点或者一个周期到了什么水平。

  具体到某一个行业、某一个项目是处于什么状态,这个更有价值,更说得清楚。社会上总有一批人,甚至作为投资人可能要把握一个所谓的趋势,这个趋势的把握有的时候好把握,有时不好把握,我觉得最能落脚的就是看具体项目。  

  有软件思维的人去做硬件更容易。但是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我认为谁来做更好呢?不管谁来做不重要,重要的是做的这个人要有商业头脑,你这个东西能不能被市场接受,最后能不能做起来,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几十年,在各个领域,技术上学别人的,有的学的很成功、有的学的很失败,个案来说失败的远远多于成功的,原因何在呢?前些年我们非常注重技术如何升级、技术如何改,结果对于技术的应用,作为一个项目或几个项目的话这方面做的不是太好,包括曾经投资过的一些企业也是做着做着把钱烧完了就死了,尽管我们投的时候技术是最好的、前景似乎也是最好的,但是我们投资人投的是企业,像一些大的公司,像唐总他们自己内部是可以孵化的,战略考虑的,提升这些技术等等。但是我们遇到大量的标的是很小的企业,项目的主持人有软件背景、硬件背景是很重要的,但最重要的是要有商业思维,我认为这点更重要,如果没有商业思维的人做,一旦做了必须有开放的心态尽快学习,否则很难走的很远。

  我从事这么多年投资,感觉所有的科技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特别是科技类的企业我们作为股东,刚才乔总提这个问题就是如何对他们进行增值服务的问题,经过这么多年投资,我原来在国有机构投了一百来家,怎么当好这个股东,就是增值服务的问题。根据我的体验,我们表面上是财务投资者,可以归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硬的方面的支持,另外一方面是软的方面的支持,所谓硬的方面是企业发展需要什么,比如说需要客户,我们帮它介绍客户,需要合作伙伴介绍合作伙伴,需要钱帮它找钱融资等等,这方面的问题作为股东力所能及,能帮尽量帮,但是我个人感觉更多是软的方面的支持,软的方面的支持是什么意思呢?主要是把我们投资的创业人塑造为一个企业家,什么意思?你投的人家不是企业家,我想说的是并不是开一个公司你做股东创业的人就是企业家,去创业的人越多,我认为的企业家比例越少,特别现在大把创客,这些人能不能成为企业家?最多是准企业家,但是如何把他们塑造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企业家,这是我们作为投资人特别是投了好多项目的投资人的责任。这个软的方面怎么做呢?我觉得更多的是要从观念上影响他怎么去做一个企业,如何去看市场,如何管理这个企业,如何跟外面协调,软性的东西我觉得更重要,有的时候更难办到。作为一个合格的投资人,说人家合不合格、自己合不合格,很重要的标准是能不能从软的方面支持到他、影响到他,如果你所投资的企业的创业人最后变不成一个企业家,可以说你的投资的结果可能是令人悲观的,除非你很幸运投的那个人就是一个很不错的企业家或者他有这个天分,但是大部分时间还是大家努力去做,使你所投资的项目成为杰出的。 

唐祖佳:硬件复苏的时代到了,有互联网思维的人做智能硬件成功率更高


  我是来自中兴合创的唐祖佳,中兴合创是中兴控股的平台,2012年开始以小股权的方式做投资,我们主要投两个方向,一个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电子新兴产业,另外是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因为医疗器械在深圳以迈瑞为龙头的一帮企业孵化了本土比较优良的资源。我们的团队虽然是以中兴产业背景为主的,但是也有腾讯、华为、迈瑞的,都集中在我们这里做产业型的投资,我们主要做A轮和早期A轮投资。 

  我们从哲学角度辩证的看这个事情,硬件的复苏肯定是到了,从大的趋势来讲,不光是自己这个时间到了,而且从外界需要来讲经济体系来讲需要它复苏了,我们刚才讲的2012年智能手机第一次全球突破10亿支。从这个时间点来讲,智能手机是智能硬件的急先锋,当这个智能硬件采集外界数据包括生活中的数据,人工智能的时代就来了,我们发现我们原先用软件改造的世界遇到瓶颈,受硬件的限制了,我们刚才做的很多智能硬件不是真正的智能,还谈不到智能,只是在原来的电子产品的基础上加了新的功能,但这些功能远远不到智能的水平,这里面就受了很多硬件的限制,前面几场谈医疗的投资人也讲过现在到医疗级的传感器、穿戴式还很少,就是因为里面的技术还没有达到临界的突破点。但是市场这么火,有大量的资金、大量的人跟精力投到这个行业里来,加速了这个的成长,我们觉得这个时间点会越来越近,而且从智能手机可以看到,刚开始只有少数几家可以做,技术扩散以后变成大众消费品,现在做手机的有一大堆。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从投资、参与的人、市场火热程度以及大家的需求来讲,点都到了,是要发展复苏。

  从另外一个方面讲,很多真正的关键核心技术正在接近突破点,但还没有到突破点。尤其我们做的智能单品很容易就失败,因为智能单品在功能上很难跟别人有特别大的差异化,只能当消费品来做,如果你做的很好,你的功能、外形、用户体验很吸引人也可以卖的很好,这是成功的基础,里面再加技术的成分,这是可能成功的,但这个成功比技术上的突破、产品上的体验有比较大的差距。从两个角度来看,硬件复苏的时代从我个人理解一定是到了,但对每个具体创业的人来讲现在做智能单品的风险是非常大的,我们现在主要还是投在器件层面的,比如说我们在以色列投了慢性病、糖尿病的传感器、红外光电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的精度跟成本大幅下降会带来很多下游产品革命性的变化。

卖一个产品可以提供增值服务和盈利模式,前提是这个产品要卖到一定的量,量不够这些后面的东西都没有,如果要卖到这么大的量,产品本身、用户体验、外形、设计抓住消费者的心理,这些都必须要够,这里面还是要很强的硬件基础才能实现的。是两个角度看这个问题,都很重要,我个人更倾向于有互联网思维的人做这个产品成功概率更高一些。  

  从长期看我们觉得现在所谓创客的组织形式未来会发生变化,现在智能硬件创业的基础配套其实是不够的,为什么这样讲呢?现在消费者的心理变成多样化、去中心化、个性化的需求,这里面会出现大量的叫做多品种、小批量的需求,多品种小批量的需求在工业4.0没有实现的情况下经济效益是不够的,现在经济我们主流的投资主线是互联网思维,未来可能C2F、F2C,用户需求直接到工厂去了,比如刚才说猪八戒这样的平台或其它的平台,有大量的平台,把手艺人的劳动通过平台方式把产业链整合起来,让它在上面有机的通过协同工作产生效率,而且通过工业4.0就是很高度的柔性制造。创客团队未来可能不是大的公司,可能就是产业链上众包的一个团队,从长期来讲我们看到通过互联网网络化包括4.0完善以后这是有可能做的,现在已经有平台在出现了。

  从眼前看,这些智能硬件的团队一个是在技术上有很大的突破,但是现在技术点临近突破点,有大的技术突破的时候怎么带动起来,跟这个技术相关的智能硬件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另外,你做新品类比做传统品类要好,就是我们刚才讲手环和手表,做手表成功很难,做手环相对容易成功,因为它不是传统品类,因为做传统品类的话会去做各种各样的比较,但是做新品类的时候是全新定义的产品,相对成功的概率会高一点。另外,现在做的东西都是微创新的东西,还是把它当消费品卖,消费品怎么卖得好,产品定义、产品体验怎么做得好,还是存在成功的可能,已经在红海竞争力大量的消费品有新的成功案例出来,但是你说做一个好的智能硬件产品,让人完全眼前一亮,时间还差那么一点点,完全有技术点突破以后才能带动它,有大的变化。

童克锋:跟具体产业结合来布局智能硬件,投资机构的风险会小一些

  今天很高兴在这里做分享,海达这个团队从2000年做股权投资,一直把智能制造放在比较重的位置,智能制造这块我们更多偏重于在工业领域,工业自动化领域,对于像唐总他们做一些小的智能硬件和电子类的,以前聚焦的不是很多,今天也希望有机会多跟大家学习。 

  我记得很清楚,在1997年、1998年中国互联网兴起第一次浪潮的时候有一个词特别流行,叫冲浪,到了目前这个时间点,应该说互联网的应用走进了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硬件是这些基础的基石,人类发展历史也是一样的,从蒸汽机时代到内燃机时代到后来的电器革命,到现在电子信息时代,一系列的革命走到现在从大的方向是这样的。

  中国互联网在世界上还是自豪的,跟任何国家PK都是走的比较超前。智能硬件作为互联网带动起来的,它作为互联网的基础大的方向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只不过具体到海达怎么布局这个事情跟大家还不太一样,大家看硬件本身,我看的是生产过程当中的设备或耗材。为什么呢?包括做手机也一样,包括锤子也一样,现在的格力也好,做手机没那么容易的。  

  一般做智能硬件大部分还是跟互联网相关,但是互联网创业是有原则的,我们可以从过去很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里找规律,一是不能以自我为导向,市场真正的需求在哪里,痛点在什么地方,你去找出来。二是做一个事情不能一开始计划的非常完美或者一成不变按照当初设想的去走,走到最后往往很可能会失败,要推出产品适应市场,根据市场变化做快速迭代,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则在里面。作为怎么支持互联网创业的话,现在各个城市非常流行“创客”,创客是什么概念?你到这里来免费的办公,给你提供条件。是不是给这些创业者提供产品支撑的平台,这样在开发产品或生产过程当中得到的支持比你养一个团队都合适。猪八戒网为什么这么厉害,就是把人的智力作为商品,这也是适应智能硬件的创业者。加上个各地兴起的创客创业氛围,对智能硬件的创业者也算是一个福音吧。  

  我想从机构的角度,个人认为在智能硬件这部分应该还是可以去做一些布局,但是做布局要跟具体的产业,有一定的门槛或者说天花板足够高的这一类产业具体结合,共同走下去。如果纯粹是做这个的话,因为现在市场上发展到目前阶段竞争已经足够激烈了,风险相对来说比较大,机构对这一类型的公司看法不一样,希望具体跟产业结合,这样作为机构来讲风险相对好一些,也让企业走的更远一点,相对来说两方都会有一些好处。如果都做这个的话,像有产业的话,早期做产业布局的话可能会更好一些。

张杨:智能硬件创业要有差异化、核心技术和互联网思维


  我是来自力合清源的张杨,我们的投资主要是做中早期科技类的项目为主,这几年一直专注的领域是先进制造、TMT和环保三个领域。我们这个机构做早期是比较熟悉的,做早期也是国内第一批做投资的风投机构,大家比较熟悉,也不用多说了。 

  我个人认为现在还处于传统制造业转型的阶段,现在的智能家居领域或智能硬件产品差异化不是很明显,这些厂商基本是不赚钱或者赔钱的方式。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趋势,虽然设备为零利润不赚钱,但这些硬件厂商通过内置的增值服务打造互联网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出来,比如说现在有些智能手环,不只是卖硬件,做一个平台,打造社交平台之类的,产生新的盈利模式。不是每个智能硬件都这么顺利的赚钱,现在做软件的企业去做硬件很容易,但是做硬件的企业去做软件很难,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思维逻辑上的问题,传统智能家居要想突出重围的话,我觉得思维改变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要加以互联网的思维,它必须要打造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价值链出来才有机会。包括力合清源选择这种智能家居的标的,第一我们关注产品的差异化和商业模式的差异化。二是选择有独特技术的企业,比如刚刚唐总也介绍了,比如说传感器能不能做,有些是进口的,有些虽然是进口的但是不准确,差异化不明显、技术壁垒不高。三是要把硬件进行互联网化,打造互联网化的平台,形成自己的壁垒。

硬件的创业者是非常艰难的,从大的层面来说,第一是我觉得行业是缺失标准的,目前国内智能硬件这一块是没有标准的,市场上的产品特别多,并且不兼容,导致了智能硬件这一块不能大规模的推广,这是从行业的标准来说。第二,在技术上面不成熟,因为智能家居发展了很多年,现在有很少的企业能够提供成套的系统或产品集成方案的厂商,大多都是单一的厂商,产品的同质化非常严重,从技术方面我觉得是制约了这个行业的发展,也制约了创业者的发展。第三是市场的原因,因为现在山寨产品充斥市场很严重,扰乱了消费者的判断力,导致这个市场是非常混乱的,所以我觉得硬件厂商尤其是做智能硬件这一块要加大技术的研发力度,二是在市场上做一些品牌的宣传,树立自己的产品品牌,并且要结束资本市场包括国家政策的推动,在未来的几年内智能硬件还是朝阳的一个产业。作为投资者去支持创客们,我们是清华的背景,在技术上面无论是资金方面的支持,包括技术上面的合作,跟清华进行技术团队的交流合作,包括开展其它方面的业务,我觉得应该是能帮助创客一些东西,不只是给钱方面。。 

  我觉得做智能硬件创客是不容易的,既然要创业定位很重要,一定要做差异化的东西,不管是产品还是商业模式上面一定要差异化。第二是要有自己独特的核心技术,如果是纯粹的模仿,我个人认为你趁早别做,失败的概率非常大。第三,不要以传统制造的思维方式经营企业,在这个时代下、在互联网的时代下或者互联网+的时代,类似移动互联网,我觉得一定要有互联网的思维去创业,这个成功概率会高一些,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