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消费升级时代大量资本涌入 哪个行业估值最高、泡沫最大?

中国人经历了几次消费升级,而目前投资人也是盯紧了消费升级这一风口,跃跃欲试希望投出好项目。投资驱动的变革,代表了社会资源的积聚点。那么,在消费升级的关口,哪些行业估值最高?泡沫最大?

  在3月27日的2016年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的“主题论坛二:结构性改革与消费升级”环节,在数字中国联合会常务理事宋立新的主持下,几位嘉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自表达了对于结构性改革与消费升级的看法。

  主持人:宋立新 数字中国联合会常务理事

  对话嘉宾:

  陈宏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陈玮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公司董事长

  梅永红 国家基因库主任、华大基因农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伏彩瑞 沪江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沈伟 智美控股集团执行董事、副总裁兼智美体育公司董事长

  张万能 健康之路(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张锐 春雨医生创始人

  郭德英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

以下为论坛实录:

主持人:这次论坛的主题是“结构性改革与消费升级”,我们其实还是来个大的主题,我们来探讨关于“IT·智能·共享”这个大的主题,这些嘉宾的身份就关于他们对结构性改革的分享。

  大家知道中国的消费经历了几次的升级,由温饱型到小康型,我们从三大件, 50年代的人都记得彩电冰箱洗衣机三大件。然后到了住房和汽车,解决了我们的基本生存条件,然后这些年整个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费升级,包括通讯工具智能手机的这些转变,成为基本的标配以后,电影文化娱乐产品,包括互联网带动的很多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个升级触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今天我们台上有两位投资家,投资驱动的变革,你的钱往哪去,他们代表了社会资源的积聚点。

  梅永红:我离开官场已经有半年多了,这是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回答一个我特别不愿意回答的问题。

  因为无论我怎么说,每一个人处在不同的角度都会有自己的解读,我就特别害怕这种解读,如果解读得靠谱一点我还比较欣慰,解读得不靠谱也给我添了很多麻烦,所以我一直在回避,但今天似乎回避不了了。

  我的转型确实是大了点,原来在农业部工作,后来在国家科技部工作,2010年到了山东济宁市担任市长,去年9月份正式辞去公职,来到华大基因。其实了解我的工作轨迹的人认为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我在到山东之前,一直是在科技领域做业务,包括在科技部做了政策法规司司长,当时也主要研究政策、科技战略、科技政策。所以当我在进行这样的转型,实际上是一种回归,回到这样一个更能体现我人生价值的转型。

  华大基因就是从事基因的科学和技术研究的机构。华大基因本身它的前身也是在体制内,最早是中科院内的机构。2007年华大基因的创始人也是离开体制,他们来到了深圳这片沃土,仅仅八年以后,他们已经在这个领域创造了非凡的业绩,甚至是奇迹。他们已经让中国的基因研究,在许多的方面,在许多的层面,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未来的世界一定会越来越多的体现生命经济的特征。

 主持人:还是从他的职业生涯的轨迹上来说,他是更希望能够从事他的老本行,从技术驱动变革的这样一个角度上,华大基因大家以前都觉得它很神秘,三年增长了4.6倍,以前大家都隐隐约约知道华大基因在干什么,因为去年的华大基因还特别有位老总来我们会上讲到了从IT到DT到BT的这样一个发展方向。同时其实华大基因这个农业集团,我也是听了很多人的一些议论,更接地气了,他们以前就是做人体基因的检测,包括很多这方面的研究,现在是说牛、羊、鱼,这些我们在吃的食品上,食用的这些餐桌上的食物他们有优选,让这些质量更好。

  第二个问题想问陈宏,因为你主导了很多兼并重组,我们今天台上坐的嘉宾和今天下午晚上很多讨论是密切相关的,刚才一个是智能,这两块也是关心的重点,也是我们数字中国的一个特点,能够抓住当下实时的一些热点,所以智能、教育、健康让你投资的话你会投谁?

 陈宏:我们关注的行业他们都在这,这几个都在。

 主持人:只能投一家。

  陈宏:我们一个是投行业务,去年投了16亿人民币,其中一个已经投了沪江网,这次融了10亿,除此之外,我觉得有些我们不太熟,像华大基因我觉得是没机会。

  万能总跟张总可以聊一聊,因为这个行业也是发展非常快,因为我们叫结构性转型,就是要把精力投在教育、消费、医疗服务,我觉得这是很大的市场,一会咱们再聊,但这几个行业比较有代表性,也是大家希望的,真正能带动中国的发展,也要靠房地产增长。二三线房子特别多,虽然暂时房价起来了,但我觉得还是有压力的。进出口的话,一般的VC、PE对这些行业关注不是特别多,最关注的还是我们要解决的消费升级,所以在座的几位都是跟消费升级息息相关的。去年中国有370亿美金投到了VC、PE行业,量非常大,当然很多特别大的企业,一次融十亿、二十亿美金,但很多钱还是进入了成长型企业。

  主持人:但我非要给你一个问题,我知道你投了一个,就因为你投了这些。

陈宏:我肯定要盯着华大基因的。

主持人:你认为现在中国的投资行业,哪个行业的泡沫最大?哪个行业估值太高?

陈宏:文化产业,我觉得估值特别高。去年是O2O元年,去年有一段时间估值特别高,但现在基本上冷静下来了,光O2O融资还是蛮大的,我们投了百度外卖,一融都是很大的,都是BAT的游戏。再看内容行业,泡沫特别大,因为内容行业主要是渠道,第一个中国电影票房的增加,很快会超过美国变成第一大的影视国家。像优酷、土豆、爱奇艺,花大量的钱买内容。我讲个笑话,一个大导演,一个编剧,有个女演员,他们有个构思,想拍70集的连续剧,然后到外面去跟人家谈,结果谈到一集900万人民币,记得几年前参加我们IT领袖峰会的时候,他说你们赚那么多钱,我拍一集才2000块人民币,这是几年前的事,所以这个泡沫非常之大,所以我觉得很多投资还是需要专业人士。

 主持人:这个其实也说明了整个的内容行业,也是大家兴趣所在,所以大家可能不知道,《来自星星的你》当时还是8万美元一集,现在《太阳的后裔》这种韩剧已经卖到23万美元一集了,韩剧网络版的价格的攀升也是代表,现在贾跃亭不在,但我觉得基本上句句话都是针对他的。

  所以我同样的问题给咱们东方富海另外一个陈总,你认为哪个行业估值高,泡沫大?最好针对台上这些企业。

陈玮我要加深点印象,东方富海是做PE的,坐在台上感想万千,因为现在台上的我都投不了,第一没机会,第二太贵,都有泡沫。伏彩瑞在这,我错过了他,一亿估值的时候,陈总说他们现在已经到70亿了。

 主持人:多长时间?

 陈玮:大概六年,六年前我们七个委员五票通过,居然三人没通过,所以回头我要把原来这个会的记录翻出来,把这三个小子全年奖金扣了。开个玩笑,投资错过也是投资的一个组成部分。

  现在每个行业都有泡沫,我原来不做天使,我是VC、PE为主,今年又成立了天使基金,我们去年4月份放的天使,最快到今年已经20倍了,1亿人民币的投后,现在已经到20亿了,所以我觉得现在每个行业都有泡沫,特别台上几个做得不错的行业,我觉得都挺可怕的,好东西的都挺好,但太贵了就不好了,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们还会去投,但一定要投得早,因为中国人民币实在太多了。

陈宏:不一定贵的就不好。有一家公司在市值四五千万的时候,我们觉得贵没投,结果另外一家基金坚持理念,在50多亿美金的时候又投了1-2亿美金进去,当时那个基金四五千万还是投了。如果腾讯投,任何时候投不会觉得特别贵,人家股票就是涨,做的特别好。我觉得还是选择性,如果企业做的好,就是相对的,后面的人买单,肯定不是VC、PE的事。VC、PE他只要两三倍就够,前端风险大的时候,你不估10倍不敢投。

 宋立新:我看出伏彩瑞是陈玮总心中的投,3个人没通过,5个人通过,我算了半天。从他的角度来说,他总是认为他自己心里面是投过的,虽然当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

  我想请伏彩瑞谈一谈,为什么6年从1亿到70亿,你觉得自己贵不贵?

  伏彩瑞:如果说70亿贵的话,我认为70亿是去年的价。去年70亿,陈宏总知道,是股灾之后定的价,所有人都认为股灾不好是铁定的,不是这么一两天,可能接下来一种新常态。在那种情况下,我们决定启动B轮融资,给自己定价就是投前60亿,投后70亿。在我理念当中,一个企业的价值不是吹出来的,尤其泡沫上升期的时候,你拿很多钱,因为这对未来很不好。刚才陈玮总讲,我6年前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和陈玮总失之交臂了。刚刚他才告诉我原因,我想了6年没想明白,原来差了1票。这个世界的真理,未来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可能就那么几个人没看到,这一切没有了。说明陈玮总要好好优化团队。

  沪江,2009年没有人能看懂,就是前两年都看不懂,因为互联网教育真正在国内热起来就是这两三年,我们不同,我们不是这两三年产生的,我15年前就出现了,15年前我自己都瞧不起自己,更不要说我身边的同学和老师。我是上大学的时候玩出来的,没办法,在那时候大家热情度很高,逼得我不得不做,我研究生毕业被逼的没办法只能创业。那时候找不到钱,我们八个兄弟在小区民宅里借钱买了8张桌子,当时为了借钱差点和我爸妈决裂,那时候才注册公司,那时候大学生创业不被大家看好的,是觉得奇怪的。我们花了很长时间让自己活下来,2009年能活下来见陈玮总,发现救星来了,发现这个企业要想做好,有些时候还是要内功好。这两三年全球互联网教育发展很迅猛,沪江创业的时候20万用户,现在1.1亿纯学习用户,每天新增的用户20万现在。这些用户不是过来看图片、瞎聊天、玩的,都是过来学东西的。这也催生我们自己从当时只能教英语,局限在四、六级,变成语言、中小学全科,俨然成为综合平台,我们叫大平台小团队。我们重点精力发展基础平台,完成的是互联网教育基础设施的构建,让那些有内容、有想法、有资源的个体、培训企业、出版机构、传统学校一秒钟互联网+。这是我们做的事。您说值不值这个价?

  宋立新:教育消费是一点,中国人买房子安顿之后就望子成龙,这是必然的点,因为我们看着孩子总比我们辛苦,但是在父母眼里我们比父母辛苦。现在我们的孩子学吉他,一堂课相当于当年买一顿饭的价格。

  下面把话筒交给张锐,您怎么想起来做互联网+的医院平台,做春雨医生的?

 张锐:我是从网易出来做互联网的,然后做媒体,然后开始做互联网。

主持人:你觉得春雨医生,刚才人民医院以前的院长特别说了,说医疗是互联网永远颠覆不了,他认为这个堡垒是攻不进去的,我觉得他说这个话的底气是什么呢,在现有体系下,医疗系统是被控制的,现在这么多民营医院,大家也不是花不起钱,就是不敢去,因为所有的医生现在的诊断和治疗都不需要一个团队,可能有一名退休的人成为这样的星星,但后面一系列的团队很难成为最优的组合,所以我想这也是王院长的底气。我想针对刚才他的那些言论,你是不是谈点自己的看法?

张锐:去年他的观点很犀利,我后来就不说话了。因为确实每个行业都会觉得自己行业有神圣性、特殊性,比如说搞金融的,传统金融业觉得我的行业有很强的特殊性,你看传媒行业,2010年的时候说传媒行业永远不可能被颠覆。医疗行业是有它的特殊性,教育行业也有它的特殊性,但互联网的发展规律本身是存在的,今天讨论的是结构性改革和消费升级,是使现在的医疗变得更好一点。现在中国看病难看病贵,从我们的角度来说,看病难是供给问题,供给不足,有没有可能利用互联网解决供给问题?是跟医生的束缚是有一定关系的,包括教育也是。

  我们就把春雨医生请到互联网上面来,解决一下看病难的问题,看病贵是定价的问题,我们现在让医生到平台上来,让他自主定价,一个协和的医生半小时就是800块钱,这样我回归他的价格本质,医疗重要的问题可能不仅仅是王院长谈到的医疗安全问题,医疗体系之大,其中很重要的问题是扭曲价格体系下的机制,我们想办法用互联网的方法释放解决出来,所以我说我的视角和王院长的视角不一样,我认为不管怎么样的视角,都对现在的医疗来说有帮助。

 主持人:但现在有个说法说到互联网上的医生都不是好医生,因为好的医生在医院里太忙了,所以一般在医院混得不好的医生才上平台。

  张锐:我们一般说钱得瞎赚,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当年会歧视马化腾、QQ,说QQ没有商业价值,那都是90后小屁孩,今天会有人说吗?一个行业的发展是有这样的一个发展的历程和过程的。开始所有的突破和所有颠覆式的东西,都从边缘开始了,今天我们看到我们平台上面,现在平台上面有42万亿医生,我们平台主任医生的比例是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的。但互联网会影响很多医生,但思维方式,和患者的结构方式,交流与工作方式,这样的东西慢慢会从中心突破,今天说好的医生都很忙,是因为目前互联网给这些顶级医生带来的价值还不够,如果我们今天让中国一百个主任级医生在我们平台上每年赚一百万,每个医生都有时间了。

主持人:当我儿子抱怨他奶奶能看到他朋友圈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主流,各种时间对微信痛并快乐着。下一个问题给张万能,张万能你的健康之路是万能的吗?跟大家讲讲。

张万能:我想如果今天我们的主题是结构改革,其实在所有的行业里头,结构性的问题影响着行业结果的行业,我想最严重的应该是医疗,所以结构这个事情,对医疗行业来说,结构性改革是最严峻,或者说也是最难办的一件事情,所以看病难其实大家都知道,而是整个供需的匹配出了问题。所以结构改革对医疗来说是很重要的,要改变这个行业我觉得需要两个部队,一个是外面往里攻的部队,另外一个是从里往外攻的部队,需要两个赛道一起努力。我们经常选择的赛道是帮助这个行业通过互联网化的手段让这个行业变得更好的选择,我们不是在外面干,我们在里面干。我们把服务体系融到整个健康服务体系里面去,我们为他们做互联网能力建设。我们认为所有的医院,所有的医疗机构,甚至所有的行业管理者,最终都应该通过互联网手段,通过互联网化的方式,最后转变成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所、互联网基层服务机构,不应该有一个单独的互联网医院,让大家到那个互联网医院去,它是一种方式而已,而且原来我们整个的中国医疗服务体系已经积累了巨大的信息化资产。当我们到一个医院去就医的时候,他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但是它的问题是说,当我们离开这个医院的时候,我们跟这个体系就失去联系了,失去联系是因为它是信息化,不是互联网化。

  我们做的事情就是基于现在中国庞大的医疗信息化资产,让它往外走一步,让它把使用者关联进来,帮助所有医疗服务行业,通过互联网行业延伸它的服务能力,把现在最痛的,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严重问题,碎片化的现状变成连续化的服务,因为为什么看病那么贵?一般来说找医生我们很大概率是第一次出现在他面前,医生要花五分钟十分钟对我们的疾病做出解决方案,这是多么困难的事情,我们整个医生队伍培养出来的都是专科医生,很少全科医生,不同的病得去找不同医生,导致我们每一次看病都是碎片化的事情。

  而原来医疗化跟信息化之前没有结合起来,我们有没有安全期待这些医疗机构自动自发的相互连接起来?我觉得希望很渺茫,所以我们以一个用户的身份帮助医院做互联网化能力建设,我用了之后我就把医院互联网化了,作为一个使用者来说,所有信息都打通了,就有机会跟现有的医疗机构一起把碎片化医疗变成连续化医疗,这会创造出增加值,我们不去颠覆它,我们不去动原来的东西,我们希望现有机构一起,通过互联网化的切入点,创造出增量,在增量里面获得收益,所以我觉得中国医疗整个结构改革需要两支部队,一支在外面做,一支在里面做,我相信中国医疗会做得更好,谢谢!

主持人:在座有多少人有带老人看病的经历?当我带父母看病的时候,包里经常揣着5、6个医院的就诊卡,因为每个医院的优势不一样,每个医院都要做片子,一旦到了最核心的,比如说要动手术或者要有一些重大的治疗的时候,他一定要坚持要他医院的数据。这样有可能一个月之内可能做2次核磁,还好不是2次CT,有的时候甚至有的人会要做2-3次,这样的话我想你说一下哪些医院已经接受了信息共享?

  张万能:我们通过为医院做互联网能力建设,和我们合作的三甲医院有1300多家,直接所有服务过程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全部打通可以有30多家,虽然过程比较慢,实际上这些事情之所以要打通,医院要有自己的需求,有的想要更好的服务需求的时候,他基于服务需求就可以打通。智慧医院全流程,服务流程互联网化的风潮正在起来。互联网医疗前几年都是在整个体系周边吹小风,真正的风还没出来。

 主持人:举一下北京的三家医院,哪三甲医院可以用?

张万能:朝阳医院打通了,这是整个打通的。

主持人:我们听到这个消息还是很绝望,因为这个时间在我们看来很漫长,大家知道朝阳医院很好,三甲医院,但是离我们心目中千军万马的医院还是有区别。

  张锐知道,现在整个的患者心理的圣地都是像协和医院、北京医院、天坛,类似这些医院。所以我看我们在中国的健康之路还很漫长,但是我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教育,以前大家都觉得好老师这些社会资源被垄断,我儿子从全班最后一名到全年级的前50名,当然还是一个不错的学校。这样的过程,校外教育机构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想这个问题问沈伟沈总,刚才我们没有介绍沈总,因为他是传统汽车行业在从事汽车的销售,这样的过程中,中国的汽车大家都认为到了相对饱和的阶段。不是说我们的购买能力饱和,而是道路的饱和,不得不用限号等方式来扼制住汽车上升的趋势。相比于他们来讲,你觉得在结构性的改革、消费升级的过程当中,你们还有空间吗?

  沈伟:我想解释一下,介绍上面可能讲的我过去的从业经历是汽车,做了20、30年汽车,从学汽车开始。但是我今天代表智美体育集团来的,是一个香港的体育上市公司。汽车有尾气污染,在我的有生之年,为中国的人类健康做我的贡献,能够把我过去生产汽车那些造的孽能够赎回来。

  非常有意思,今天在座的谈了很多健康问题,实际上我们做的智美体育集团做的健康的前置,是拉动健康的运动消费,来使得更多的人不再排队看病了,他们通过运动健康的管理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健康环境。这是我们现在所从事的这样一个行业,我们每年有5000多场赛事,我们和乐视体育不同的是他们做版权,我们做线下、做落地的,从广场舞到马拉松,全国各地马拉松我们占一半以上。我们拥有这样的人口数据,我们现在覆盖2000万的忠实参与我们运动的人群,这群人的消费结构、消费需求正在发生非常大的改变,几年前大家还没有看到很多人喜欢跑步,现在路跑被我们推动成为非常时尚、健康的理念的体现。

 主持人:我插一句,跑步确实成为时尚,但是你说你们推动的有什么数据和逻辑吗?

沈伟:当然是了,我们在做马拉松的时候第一个接广马,4年前,那时候马拉松全国只有20、30场,现在一年有100多场,今年可能超过200场。我们在里面起的作用是,我们不断开发马拉松,能够使他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央视5套进行合作,不断使城市马拉松从城市品位到城市运动形象结合起来。我们的直播体系实际上是推动了马拉松这项事业的进步。

主持人:同意的人举手?

沈伟:我想在座的很多人参加我们的马拉松跑步。

 主持人:举手的都是马拉松的健将。刚才我们看到你的身份转换也正是消费升级我们愿意看到的现象,但是你也正是属于两个陈总说的属于泡沫比较高的估值企业,但是体育他说估值不高。

沈伟:我们是港股,很不高。

陈宏:体育发展很热,我们投了体育之窗这家公司,上市快100亿人民币了。这个行业,中国跑马拉松是对的,我们所有人都有微信群,有些人排前几名就很高兴,有些跑6万步、7万步,那肯定是马拉松的,越来越多。中国的赛事、运动有个道理,高盛做过研究报告,在美国这些发达国家,在投资圈里传,说中国人的收入主要花在房子、衣服和吃占70%-80%,你自己可支配的消费收入特别少,没有消费升级的概念。在美国30%-40%,在这种情况下你把大量的钱在体育消费、运动娱乐,那时候存不下钱。你不用担心,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国家,支撑千百亿的公司没有问题。投资圈不是说谁有泡沫,谁没有泡沫。真正好的公司值这个钱。

主持人:陈宏说的三个层次的消费升级的方向,活着是基本需求,当我们温饱和小康解决了以后,活的更久和活的更快乐是未来的方向。但是活的更久肯定在活的更快乐之前,因为现在很大一部分消费就是因为我们担心生病之后的种种,虽然我们有医保、有各种各样的点,但是当疑难病症消耗起来很快。梅总,我觉得华大基因没机会是因为我知道华大基因后面几轮一轮比一轮高,当然贵得所值。您觉得华大基因的农业集团还有没有机会给大家?

梅永红:肯定有,今天在座的两位陈总。

主持人:有钱的在这边,比他们更有钱的在那边。

梅永红:尽管我这个人一直不以为然,但现在到了企业以后,我是见钱眼开。

  刚才很多都在谈到消费升级,其实我来到华大以后,更加体会到生命科学它的无限的成长性,我们汪健老师有一个观点,他认为工业经济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很不幸,工业经济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短命的经济,因为它的天花板是看得见的,就像刚才说的汽车一样,再怎么样恐怕也不能消费十辆汽车,但是对健康的需求,我们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希望我们能够活得更长,我们希望我们活得更健康,这个应该是每一个人共同的需求,华大基因就是在从事这样的事业。

  比如我们现在做的基因检测,它就是能够让我们出生就能够避免基因缺陷,比如说我们现在在做癌症的早期筛查,这一点同样是这样,现在我们国家大概每年有400多万人得新的癌症病人,其中有200多万人是死于癌症,但是我们知道,我们也知道,在美国,已经有80%以上的癌症病人,或者是早期的基因突变,癌变的基因就能够被发现,也就是说他们有80%的人是能够在早期就能被诊断出来的,而在我们国家,现在连20%还不到,也就是说,我们一旦发现得癌症,基本上都已经到了中晚期,你想想这中间的空间多大。

  再比如刚才主持人提到的农业,我们每天都要摄入能量,都要吃东西,但大家现在对自己碗里盛的东西有多少营养性和安全性,大家都心存疑虑,华大基因就是为了构建好的技术平台,让我们吃的更营养、更安全、更精准,这是我们的愿景。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现在在做的益生菌,微生物里面的,它被称为人类第二套基因组,第一套是DNA,第二套就是肠道菌,我们就通过这样一种手段,通过其它的医疗手段综合能够对我们的肠道菌群进行改善,使我们活得更健康,再比如我们现在还做水产,让我们养出来的鱼是不含抗生素的,它能够更可口,因为我们现在也在改善我们的营养结构,让大家多吃鱼,如果在座的各位吃鱼有一些反感,我建议你们改一改,吃鱼确实有益健康,日本人因为寿命比较高,很多到了一定年龄以后老年痴呆非常严重,上海听说有个数据,85岁以上的老人痴呆占了30%,这就是很大的一个问。65岁以后,日本政府供应给65岁以上老人金枪鱼,因为它的脂肪酸含量比较高,吃了以后能改善神经系统,能够延缓他的痴呆发生。

  我们现在要做的也就是为了改善中国人的营养领域,让大家活得更健康,这样一个领域,你不投不是傻吗。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大消费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