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大陆电影横扫金马奖,台湾网友崩溃了,背后实情更令人震惊!

一场金马奖,折射出来的不但是两岸在娱乐产业的差距,更有经济实力的对比。如今,台湾经济多年低迷,“22k”令新一代年轻人绝望,当年贵为“亚洲四小龙”的地位正在慢慢边缘化。正如台湾的一位评论家所言,总有一天,台湾面对大陆的优越感会被击碎一地。

  一年一度的金马奖终于落下了帷幕,但一轮新的争议正在岛上发酵….

  11月26日晚,在第53届台湾金马奖上,大陆影人表现惊人,一举包揽了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以及最佳影片在内“四大奖”,而台湾方面则在大奖项目上几乎“颗粒无收”,这被台湾部分网民形容为“侵门踏户”,叫嚣着要“取消金马奖”,网上掀起了一番波澜。

  但在业内看来,这届金马奖恰恰真实反映了台湾和大陆在电影上的差距,算是两岸影视行业真实现状的缩影。就连部分台湾电影人也承认,尽管内地电影自身存在不少问题,但与台湾相比,用“碾压”来形容都不为过。实际上,和电影一样,这些年台湾的电视剧、综艺等一向引以为傲的娱乐产业早已走向了衰落,宛若日暮西山之下的片片残光。

大陆影人横扫金马奖

  这一届金马奖晚会,台湾观众看得十分难受。

  在最后的大奖阶段,先是冯小刚凭借最近热映的影片《我不是潘金莲》首先为大陆影人拿下第一个重要奖项——最佳导演奖。紧接着,颁发的最佳男主角仍被大陆拿走。范伟凭借着改编自老舍短篇小说的《不成问题的问题》低调入围最佳男主角,最终爆冷获奖。原本大家都以为后面的奖项应该不会再继续颁发给大陆作品,然而《七月与安生》的周冬雨和马思纯却携手获得影后,这也是金马史上第一个“双黄蛋”影后。

  按照某些人“奖留台湾”的说法,最后一个大奖应该颁给台湾人,然而在最后“重头戏”——最佳影片的角逐中,大陆影片《八月》成了最大黑马,击败台湾观众备受期待的《一路顺风》、《再见瓦城》,最终将此大奖收入囊中,也让大陆影人包圆了本届金马奖重要奖项。

  反观台湾方面,则“全军覆没”,唯有林柏宏凭借《六弄咖啡馆》爆冷拿下最佳男配角,成为了当晚少数登台亮相拿奖的台湾人,被台湾网友泪推为“台湾之光”。

  面对这样惨淡的结果,一些台湾民众彻底崩溃了,纷纷留言“气炸了”,酸溜溜地讽刺“金鸡奖怎么跑到台湾来办了”。

  此外,心情不太好的台湾网友还将矛头指向了“大陆腔”。据台湾深绿媒体《自由时报》报道,台湾习惯用语是“晚安”,但以《我不是潘金莲》入围的范冰冰,上台开心向台湾观众打招呼“晚上好儿”,舒淇也是上台就喊“晚上好儿”,接下来的桂纶镁颁最佳女主角奖时,也是劈头就“晚上好儿”….令电视机前的台湾观众玻璃心碎了一地。

  过去的几年中,随着大陆电影市场的繁荣,参选金马奖的影片不断增多,整个奖项一直被大陆影片“包圆”,但每次都会引发各种风波。

  早在2012年,金马奖就曾因为给大陆影片颁发了多个奖项遭到攻击,当时有绿营政客放话要“停办金马”,气得一向和善侯孝贤都忍不住反击,大骂政客祸台。

  2014年11月,在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上,大陆影人再次横扫了各大奖项。其中,大陆知名导演娄烨的《推拿》收获了六大奖项,成为最大赢家。而陈建斌更凭借《一个勺子》和《军中乐园》两部影片拿下三项大奖,同时他也是金马奖历史上第一个同届获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两项大奖的演员。虽然台湾演员陈湘琪以《回光奏鸣曲》获封影后,但却被一些影评人视为是“安慰奖”,含金量不足。

  最终,大陆电影抱走15项奖,台湾片却只夺得4匹小金马,台媒纷纷感叹金马奖变成了“大陆奖”,台湾“输得很惨”。这一结果引起部分台湾本土人士强烈不满,他们批评金马奖“真的很像帮大陆人办的”,甚至吹毛求疵地批评主持颁奖的台湾艺人Ella一直说大陆流行语,就连时任金马奖评委会主席张艾嘉也不禁佩服评审团中的台湾成员说:“他们是‘冒着生命危险’才拿出这份名单的。” 

台湾电影:陷入了一潭死水

  每年一度的金马奖,成了两岸电影人必争之地,从每年颁奖上两岸获奖数目,便可以一窥两岸电影发展的真实现状。而近几年来,台湾的表现都并不如意。

  回首起来,台湾电影也曾有过辉煌的时期。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电影浪潮是一个台湾电影的黄金时期,但如昙花一现,之后台湾电影便步入10余年的低谷。

  直到2008年,一部爱情音乐片《海角七号》横空出世,创下5.3亿新台币的高票房,打破台湾电影市场多年的沉闷。那之前的十几年,台湾每年只生产20部不到的电影,一年总票房不过数千万元。紧接着,同样是本土题材的《艋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赛德克•巴莱》(上、下)、《鸡排英雄》等都取得不俗的票房。

  然而,经过一阵“回光返照”之后,台湾电影又陷入了一潭死水。

  反观大陆电影,尽管充斥着票房造假、资本泡沫、烂片横行等问题,但仍然稳步向前。有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内地市场总票房达到440亿,与2014年的296亿相比,涨幅接近50%。这是中国电影市场自2010年迈入百亿票房时代以来,连续第五年保持超过30%的年增长。

  台湾电影“很缺钱”,大陆则完全不愁。这几年,资本争相涌进影视行业,不仅推高了票房,也使得相关影视公司股价不断上涨。

  2014年,凭借一部《泰》,光线传媒股价大涨逾60%。电影《致青春》票房超过公司上一年营收的一半,光线传媒再奔涨停板。票房炒股价的红利期过后,影视公司开始进行并购。2014年起,影视行业并购潮到来,2015年不减反增。

  《时代周报》曾统计,2015年A股市场共发生137起文化传媒行业并购事件,涉及资本约2300亿元,其中影视相关并购达76起,总共涉及资金2000亿元。在此背景下,不少明星通过成立壳公司高溢价卖给上市公司,两者赚得盆满钵满。

  李安曾说,台湾电影现在几乎只有两个类型,一种是蔡明亮、侯孝贤那种很闷的文艺片,一种就是那种是“形容不出来的片”,他直言台湾电影“气虚”,整个行业缺乏工业基础。

“综艺王国”渐渐崩塌


  作为华语圈综艺的“鼻祖”,台湾曾自诩“综艺王国”,确实有过一段光辉岁月。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几乎每个大陆大学生寝室,都出现过全舍围观《我猜我猜我猜猜》、《康熙来了》、《国光帮帮忙》的盛况。相对于内地综艺节目“寓教于乐”的死板外衣,台湾综艺宽松的尺度、有趣的话题都让人欲罢不能。尤其是当年的《康熙来了》,带着一股“痞气十足”的台湾综艺范儿,成为了很多人的青春记忆。

  然而,时过境迁,台湾综艺早已不复当年。2016年1月,走过了12年的《康熙来了》正式停播,最后一个被大陆观众熟知的台湾综艺也寿终正寝。这意味着,台湾综艺盛世正式成为了过去。

  如今,资金欠缺、人才流失、市场狭小,已成为台湾综艺发展的桎梏。更为严峻的是,与内地强大的资源配置相反,台湾综艺人仿佛回到了小打小敲的作坊式制作模式,每集几万块的制作费用,让台湾宛若万劫不复。

  腾讯娱乐曾统计,大陆综艺节目制作费普遍比台湾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以大陆综艺节目《12道锋味》为例,投入到单集的制作费用超过100万人民币(谢霆锋酬劳以及嘉宾梳化费另计),而目前在台湾最贵的单集制作是《康熙来了》的50万新台币(相当于人民币10万元,不含蔡康永、小S酬劳)。其中包含陈汉典录制费用,摄影棚租赁费、布景费、道具费、音效费、梳化费等,两者相差10倍之多。

  然而这不起眼的10万块制作费用,在台湾也已经相当于天价了,如《国光帮帮忙》、《小燕之约》等普通访谈类节目,每集制作费用仅有20-25万新台币左右,折算成人民币不到5万元。

  台湾已故知名艺人高凌风曾断言“大陆综艺至少落后台湾综艺二十年”,当台湾从业人员仍在为所谓的“软实力”、“创意点子”等骄傲不已的时候,两岸之间已悄然经历了一场身份转换。

  2013年,《好声音》正式被台湾中天电视台购买播出,第二季因为有哈林和张惠妹,掀起收视狂潮,首播夜便打败同时段的《康熙来了》,收视排在第一位。而随后的《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也有着不错的收视率。许多华语圈大咖在台湾节目中不可能见到,但在大陆节目中却随处可见。如今,一大批台湾的年轻人已通过网络来观看大陆的综艺节目了。

“台剧濒死”的叹息

  “台剧濒死”,这是近年来不少大陆煲剧爱好者的真实感受。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台湾剧的影响力几乎抵达所有华人地区。金庸武侠剧、历史古装剧、琼瑶剧都是一代经典,影响了几代人。然而随着内地剧渐渐崛起,台剧由于资金短缺经费有限,慢慢转型为八点档本土剧,一心一意在台湾市场发展,放弃了外面的天空。就连曾经风靡亚洲的偶像剧,现在也成为低幼、粗糙、脑残的代名词。

  与此同时,大陆剧发展迅猛,甚至“反攻”台湾成为了一股“陆流”。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2012年在台湾播出的《步步惊心》与《后宫甄嬛传》,前者首播后以惊人的1.90,一举打破中视近10年来8点档的首播纪录,随后连日攀升一直达到平均2.06,单集收视甚至破3;后者刷新了华视8点档的多年收视纪录,引发全民观剧热潮,回放多次后依旧收视惊人。后来的《古剑奇谭》、《武媚娘》首播几乎就有近2点,之后更是势如破竹,完全碾压同档台剧。

  于是,“西游”成了许多台湾演员的热门选择,但是他们的片酬只及同咖位内地演员的一半,甚至片方还不愿用。偶像剧女王陈乔恩在拍《笑傲江湖》之前片酬价位不高,红了之后才身价上涨,拍《偏偏喜欢你》时一部剧的打包价为1000万,单集50万。相比之下,目前李易峰对外的片酬报价在3500万左右,后来居上的杨洋报价也达到了2500万左右。尽管如此,同一艺人的内地片酬比起他们在台湾的片酬还是要高出5-10倍。

  曾经辉煌的台剧如今堕落至此,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原因就是市场狭小、制作费受限。同样是偶像剧,台剧一集成本大概190-230万台币,折合人民币40万左右,这已经是有大咖加入的剧集预算了。而大陆那些买下热门IP的偶像剧,总投资经常是过千万的。《何以笙箫默》总投资6000万,《微微一笑很倾城》的总投资8000万,更不用说那些动辄投资过亿的古装剧了,这都是台剧望尘莫及的。

总有一天,优越感会被击碎一地

  在某方面来说,这次金马奖风波,算是台湾对大陆积累已久的“误解”所致。

  曾经有台湾教授在电视上言之凿凿称“大陆人民吃不起茶叶蛋”,之后“茶叶蛋”成为大陆网民的段子。而不久前,一位台湾网友在大陆知名论坛发起战帖,晒台北城建:“大陆城建发达?欢迎你们把家乡城建贴出来”。这位小哥倾尽家底,把他引以为傲的台湾建筑一一贴了出来,准备让大陆网民开开眼界。这一则令人嘀笑皆非的帖子引来200万多网友围观,纷纷留言“你开心就好”。

  很多从未到过大陆的台湾人,长期以来被灌输的教育对现代中国大陆几乎是只字不提,至多偶尔在新闻报道上看到中国大陆经济如何再创高峰、领导人外交受各国重视,但这些表相新闻,并未能让普通民众深入了解大陆这个多样的社会。

  一场金马奖,折射出来的不但是两岸在娱乐产业的差距,更有背后经济实力的对比。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两岸早已今非昔比,曾经台湾无论经济发展、物质文明都领先大陆,文化产业引领整个华人圈,综艺、电视剧都曾风靡大陆。但如今,台湾经济多年低迷,“22k”令新一代年轻人绝望,当年贵为“亚洲四小龙”的地位正在慢慢边缘化。正如台湾的一位评论家所言,总有一天,台湾面对大陆的优越感会被击碎一地。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文化娱乐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