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从国内到国外,电影经历「半年寂」

诚然,电影经过百年风云,一直起起伏伏,有过高潮也有过低谷,但是在各种冲击之下,盲目自信于电影市场的自我调节是一件太危险的事情。在现有危机之下,认真分析这些积存于行业内长久以来的痼疾,敢于踏出开创性的一步,或许才能真正重振电影人的信心,让电影行业重振旗鼓。

2024年上半年电影市场在尤其萎靡的6月大盘中落下帷幕。

据猫眼专业版显示,上半年总票房239.02亿,同比减少23.28亿;平均票价43.4元,同比去年差距不大;总人次5.5亿,同比去年减少5300万人次;总场次7118.1万,同比去年增长843.2万。也就是说,在票价不变、场次增长、人次降低的情况下,总体票房下降了8.8%,观影人次的流失是主要原因。

2024上半年累计总票房(图源:猫眼专业版)

暑期档自去年开始重要性被拔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位置,但今年作为暑期档开局的6月并不尽如人意。6月票房22.3亿,是上半年月票房*的一个月,也是除疫情之外,近十年*6月票房成绩。看待映片单可以发现,头部项目仍处于相对空缺状态,不够填充7、8两个月的市场空间。撤档、提档的飘忽不定,也让大盘前景变得难以捉摸。

在今年春节档80.16亿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纪录的情况下,上半年票房成绩却不敌2016年,种种迹象让行业内外人士开始担忧:今年的电影票房能否超过500亿?

春节档票房排名(图源:灯塔专业版)

颓势之中一些影响电影市场的痼疾再次被翻出:老生常谈的档期矛盾依旧存在,周末档的市场潜力仍待挖掘;电影作品跟不上观众口味的变化,口碑票房倒挂问题越来越明显;好莱坞大片仍旧没有撬动观众观影热情,小而精的日本动画持续成为*。

当然,电影市场的困境并非国内独有,海外市场的电影环境也不容乐观。北美早早开启的暑期档并没有奇迹发生,《沙丘2》以7.12亿的成绩长期占据着票房*的位置,直到最近的《头脑特工队2》才让年榜*的宝座易主;罢工的余震仍影响着好莱坞市场,推移的大片档期没有及时拉住观众对影院的兴趣,反而让Netflix“捷足先登”,“预约电影”已经成为观众的主要电影消费习惯。

国内外电影市场整体性惨淡的背景下,如何同心协力提升电影质量,拉回观众兴趣,是目前每一位电影人亟待解决的事情。

01 档期问题,老生常谈

自疫情之后频繁提及的档期问题,在2024年依旧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以更严峻的形势影响着电影市场。

上半年之中,有春节档、清明节档、五一档、端午节档,以及暑期档“前奏”6月,比下半年的可见档期更多。2021年上半年票房275亿,占全年票房的58.5%,2022年上半年票房占全年的57.1%。可以说,除非暑期档后半程或者国庆档有超级爆款出现,上半年基本决定了全年票房的最终落点。

但目前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的情况并不乐观。除春节档外,只有3月份的单月票房同比实现了小幅上涨,其它月份都不及去年月票房成绩,3、4、5、6月票房成绩均不到30亿水平。3月份的“后春节档”能够达成上涨趋势,也是依靠非档期黑马《周处除三害》得以救市。这意味着,上半年的档期并未对电影大盘起到突出的带动作用。

非档期黑马《周处除三害》(图源:灯塔专业版)

然而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今年的清明节档以8.34亿的成绩刷新了中国影史清明节档票房最高纪录,五一档日均大盘3.05亿,位居档期影史第四,放映场次刷新档期影史纪录。在这种情况下,各个档期仍未让电影票房保证上扬势头,可见大盘冷热不均情况之严重。

(图源:灯塔专业版)

先从档期内情况来看,上半年档期共性在于,新片扎堆的情况非常明显。清明节档、五一档新片数量有8部之多,在3-5天的时间里,观众能够选择的新片数量有限,这不单单意味着档期内必然有“炮灰”存在,同时过于拥挤的档期空间也碾轧了每一个可能的黑马。

以五一档为例,疫情前的档期票房冠军《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有12亿,《后来的我们》有6.4亿,疫情后的《人生路不熟》5.13亿,《你的婚礼》有5.09亿,均有5亿以上的成绩,而今年的《维和防暴队》刚刚4亿的票房成绩,开始释出危险信号。

五一档票房排名(图源:灯塔专业版)

宁愿“赌”一把热门档期,也不愿“赌”一把周末档,可见,片方仍缺少对周末档的信心,在已知的、可验证的市场环境里生存,才是最安全的。

周末档被搁置的档期潜力无法为电影大盘持续蓄热,观众的观影期待在忽冷忽热间逐渐趋于过度理性的状态。一味迷信档期红利的负面效果很快显现,今年的端午节档直接以“近十年最差端午档”的成绩触礁,业内笃信的档期规律在端午节骤然失效。

可以说,合理的定档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提供长久持续的内容供应才能保证每一部电影有合适的发展空间。与其迷信档期红利,不如笃定内容价值。

02 拉不回影院的观众

最令人忧虑的情况是,观众的退场情况并未得到解决,反而愈发明显。

和2016年对比,今年的票价涨了接近10元,场次达到了接近两倍,但票房却更低了,显而易见,观影人次的流失已经达到了极其夸张的地步。自疫情以来,上座率年年跌破10%,在今年上半年跌到了6.3%,仅仅略高于受疫情影响影院频繁关门的2022年。5.5亿总人次相较于去年都有所下降,更遑论赶超疫情前水平。

场次在增长,人次却在下降,一个残酷的事实呼之欲出:观众的观影热情持续性下降。

历年观影人次变化趋势(图源:灯塔)

去年依靠各式花样的电影营销和层出不穷的佳片效应,在报复性消费的背景下,尚能为电影市场营造繁荣景象。但当疫情影响下产能供给不足问题渐显,上映影片无法支撑起观众的审美需求时,观众只会离影院越来越远。

今年上半年上映影片中并没有出现对观众强吸引力的作品,优质内容供给明显不足。上半年中33部破亿影片中,破5亿的只有10部,其中4部出自春节档。虽然上半年破10亿影片与去年一样有5部,大部分为春节档电影,但去年的《人生路不熟》在五一档以破10亿的成绩跻身上半年票房TOP5,而今年上半年,长达五个月的空窗期内没有一部破10亿电影出现。

可见,在当前的市场消费情况下,一旦缺乏有吸引力的题材作品,观众很难愿意花钱买两个小时的电影体验。

虽然,观众对内容有了进一步要求,但并不意味着口碑决定了一部电影最终的走向。今年上半年一个突出的现象开始显现:口碑的优劣与电影票房不再是强相关的关系。口碑好的作品不一定电影票房好,而拥有不错票房成绩的作品也不一定有好口碑。

在豆瓣2024年上半年高分电影TOP50的统计中,文艺片仍旧占据高分段的大半江山,但是票房成绩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豆瓣8.0的《走走停停》在剧作扎实的情况下,借助胡歌、高圆圆的人气加成,才难得有了破亿的成绩。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5.3分的《维和防暴队》和5.4分的《末路狂花钱》成为了五一档票房冠亚军,6.3分的《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和6.6分的《扫黑·决不放弃》成为了端午节档票房冠亚军。而两个档期中,评分最高的《哈尔的移动城堡》以及《走走停停》只有1亿和4880万的成绩。

自从2018年《我不是药神》豪取30亿+票房之后,它就被视作一个“口碑为王”时代到来的象征,此后不少影片依靠强劲的口碑表现打破阵容、制作层面的掣肘,拿下高票房。

但到了今年,“口碑”的定义开始悄然发生变化。过去以豆瓣为代表的“专业观众”的口碑认知无法在票房上带来更大的助益,“专业观众”的观影意愿流失最为严重。反倒是一些与它评价标准不一致的“普通观众”们,仍然在为票房添砖加瓦,他们需要更加符合自己胃口的电影产品。

娱乐性更强,是“普通观众”需求的*公约数之一。喜剧片、动作片等纯娱乐性商业片仍占据档期之中高票房位,这种低口碑商业片的“回流”意味着,观众对影院观影的娱乐性需求十分强烈。

当然也有二者可以兼得的极少数案例,比如《周处除三害》《九龙城寨之围城》这类既具备商业价值,又能保持内容表达的作品,收获口碑票房的双重肯定。

可以见得,创新,不单是针对制作层面,更需要从内容本身出发。如今的电影形势如此严峻,套路已经不再安全,固守于传统思维只会让观众离电影越来越远。

03 日影来扛引进片

在国产片无力提供更多内容供给的情况下,引进片也未能支撑起大盘希望。

今年上半年,引进片依旧占据着电影大盘中不高的比重。根据灯塔数据显示,引进片占比15.3%,同比去年升高1.8%,远不及疫情前。

疫情之后,观众对于引进片的兴趣持续性滑落,尤其是以前撑起票房大盘的好莱坞大片,已经许久没有出现超10亿的电影了。

对比海内外的市场表现,这种差距格外明显。《沙丘2》《头脑特工队2》是目前全球票房*二位,作为全球十大票仓之一的中国,贡献占比却并不算多,《沙丘2》的全球票房中,中国以4904万美元的成绩位列第三,《头脑特工队2》更甚,中国以2900万美元的成绩位列全球第七,不及巴西、意大利。

目前能够收获国内观众喜欢的好莱坞大片,只有带有IP属性的纯娱乐视效大片。《哥斯拉大战金刚2》以9.56亿的票房成绩成为今年上半年引进片*,同样在去年,引进片*位也是视效大片《速度与激情10》。

反观《美国内战》《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功夫熊猫4》《猩球崛起:新世界》这类带有一定内容属性的好莱坞大片纷纷折戟。可见,观众对于好莱坞内容已经完全去魅,只需要它提供简单的视效层面娱乐满足,对于内容的需求并没有太多期待。

好莱坞大片一直萎靡不振,撑起引进片半壁江山的日漫电影则以异常活跃的姿态,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上半年引进片前十票房中,四部来自日漫,其中《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成为了清明节档票房冠军。

其实,日漫一直在国内保证着稳定的票房产出,但近两年势头已完全超过了好莱坞大片,成为引进片的主力军。

从数量上来说,去年全年一共有11部日漫,而今年上半年仅上映以及待定档的日漫就有11部之多,在此之前,每年仅有5-6部的日漫。从市场表现上来说,去年的《铃芽之旅》《灌篮高手》均破5亿,其中《铃芽之旅》破了日漫在中国的票房纪录,而今年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也拿下了7.91亿的票房成绩。

连续两年日漫在电影市场表现突出,而好莱坞大片给出的市场空间,更让日漫有了一定的发挥机会,且有望继续保持上扬趋势。

04 好莱坞,静悄悄

电影市场的颓靡不单存在于国内,北美市场和全球市场同样深陷低迷。

在长达5个月的时间里,没有一部电影的首日票房破1亿美元票房大关,首映票房8250万美元的《沙丘2》长期支撑着市场大盘。如果将时间线再拉长,情况的恶劣更加明显,上一次达成这一标准的电影还是2023年7月的《芭比》。这是十多年来,除疫情最严重时期,首次出现的情况。

一般来说,5月是好莱坞的暑期档“前哨战”,但一如国内的6月票房一样,整个市场大盘最是惨淡。5月1日至19日期间,北美票房收入较去年下降近20%,比 2019年下降50%。“我们知道情况会很糟糕,但没想到会这么糟糕,”一位*电影公司高管接受《好莱坞报道》时说道。

赋予厚望的《特级狂人》首映只有2770万美元,最终票房1.74亿,而这部电影的净预算就有1.3亿美元。惨淡的成绩促使环球影业早早开启视频点播服务,以19.99美元的价格提供家庭租赁服务,而这距离影片上映只过去三个周末。同样的惨案还发生在《奇迹友友》《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等电影身上。

以往来说,5月都会有一部超级英雄电影来为暑期档开个好头,例如去年的《银河护卫队3》《黑豹2》,但是自从超级英雄电影没落,陈旧的内容被观众抛弃之后,迪士尼开始进行策略调整,减少了漫威电影的投入,如此一来,电影市场失去了确定性爆款。

但症结并非在于漫威,归根结底,最本质的原因是去年“好莱坞大罢工”余震对电影行业造成了持续性影响。《死侍3》原本计划5月上映,结果延期至7月,《美国队长4》原定7月上映,延期至明年2月,在长久的市场空白期里,没有一部作品可以救电影市场于水火。

翻看今年上半年票房前十影片可以看到,整个电影市场的萧条。最近上映的《头脑特工队2》是*一部破10亿美元影片,除此之外,只有三部电影破5亿美元大关,位列第十位的《鲍勃·马利》只有1.7亿美元。而且前十之中,口碑普遍偏低,一半影片烂番茄指数不超过60%,其中《加菲猫家族》烂番茄仅有36%。

2024上半年全球票房(图源:Box Office Mojo)

可以看出,缺乏头部优质项目支撑的好莱坞也陷入困境之中。“好莱坞现在正处于低迷状态,罢工造成了严重破坏。”MKM Partners 的华尔街分析师埃里克·汉德勒说道。

原本受疫情影响,电影行业举步维艰,希望能够依靠更多电影让观众重拾对影院的兴趣,但好片的缺失,让观众失去了对影院的忠诚。在这一背景下,Netflix等流媒体“快马加鞭”的策略调整,一步步重塑着观众对电影的认识。

据Ampere Analysis表示,Netflix今年*季度委托制作了200多部电影和剧集,这是三年以来Netflix委托制作的新片数量的最高纪录。据《好莱坞报道》消息,Netflix电影在换帅林丹之后,将以中型体量电影为主,制作喜剧等轻体量家庭电影,同时减少国内原创电影的委托,增加国际电影订单。

对此,Ampere 的高级研究员 Mariana Enriquez Denton Bustinza 分析道,“北美市场饱和、制作成本不断上涨以及好莱坞罢工的持续影响,促使 Netflix 、亚马逊等流媒体增加对国际制作的投资,以刺激用户增长。”

这种Netflix效应是明显的。票房刚刚1亿美元的《蜘蛛夫人》在Netflix上线后,以12亿分钟的观看时间位列总票房第三和电影票房*。观众对电影的兴趣全部转移到了流媒体平台,相较于成本更大的影院看片来说,在家只用支付流媒体会员费就可以享受到更多的电影,何乐而不为。

由此可见,虽然国内外所经受的问题不甚相同,却又指向共同的一点:没有及时的优质内容供给,观众失去了对影院的兴趣。

这种行业转折性难关是共通的。电影离不开观众消费,当观众逐渐离场,电影还剩下什么呢?

诚然,电影经过百年风云,一直起起伏伏,有过高潮也有过低谷,但是在各种冲击之下,盲目自信于电影市场的自我调节是一件太危险的事情。在现有危机之下,认真分析这些积存于行业内长久以来的痼疾,敢于踏出开创性的一步,或许才能真正重振电影人的信心,让电影行业重振旗鼓。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毒眸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影视视频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