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金融大鳄或助推新一轮互联网泡沫 高估值引发担忧

美国《纽约时报》网络版今天撰文称,虽然当今的互联网市场繁荣与世纪之交的互联网泡沫有着显著差异,但华尔街投行等金融大鳄的大举入场仍然令投资者颇为担忧。
2011-03-28 14:42 · 新浪科技 思远

1999年与2011年互联网估值对比

1999年与2011年互联网估值对比

资金入场

银行在大举投资科技基金,而富豪和机构投资者也在纷纷入股创业企业,期待着通过这些企业的上市获利。正当华尔街再度亢奋之际,部分对十年前的互联网泡沫记忆犹新的投资者却纷纷开始担心,这种突如其来的投资热情是否会再度将行业推向危险境地。

  在做多热情的推动下,估值一路飙升。过去两年间,Facebook和Zynga的投资回报率都超过了5倍。有消息称,团购网站Groupon也在考虑以250亿美元的估值IPO(首次公开招股)。不到一年前,该公司的估值还仅为14亿美元。

  “我担心投资者认为所有的社交企业都跟Facebook一样优秀。”美国风险投资公司Elevation Partners董事总经理、Facebook投资者罗杰·麦克纳米(Roger McNamee)说,他曾于1999年互联网泡沫高峰期与他人联合创办了私募股权基金银湖资本(Silver Lake Partners)。“现在有一批很有吸引力的企业,但是下一波互联网公司很难与*波拥有相同的影响力。”

  高盛和摩根大通创立的基金都已经投资了Facebook和Twitter等互联网创业企业,就连共同基金巨头富达投资(Fidelity Investments)也已经大举入股Groupon和Zynga。

  美国银行家托马斯·威瑟尔(Thomas Weisel)对当前流向市场的资金量感到“震惊”。他创立的一家名为Thomas Weisel Partners Group的投资银行在当年的互联网泡沫中大幅获利。

  “我认为现在的规模比当年大多了。目前着眼于互联网公司的资金规模远大于2000年的水平。”他说。

显著差异

  然而,世纪之交的互联网泡沫与当下的情况仍然存在显著差异。首先,股市并未被新股发行所充斥。根据摩根士丹利的数据,1999年有308家科技公司IPO,占了当年新股发行的一半。而根据汤森路透的数据,2010年只有20家科技公司IPO。

  更重要的是,对投资者构成极大吸引力的科技创业企业都已经形成了坚实的业务基础,而不仅仅是赚取眼球和点击量。像Facebook这样的企业已经获得了高速的收入增长。Groupon从2009年6月就开始盈利,今年的收入有望达到数十亿美元。1999年,全球网民总数为2.48亿,占比不足5%,但现在,宽带和PC已经成为主流。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nternet World Stats的数据,目前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人都是网民,总数约为20亿人。

  “当年,基本没有什么商业计划的小公司都能上市。而现在,人们所谈论的只有几家公司——它们通常都拥有国际触角和实实在在的收入。”美国斯坦福大学金融副教授斯蒂芬·内格尔(Stefan Nagel)说。

  部分投资者认为,由于“精华”太稀少,因此即使出现问题,影响也非常有限。美国IPO顾问公司Class V Group首席分析师莱斯·拜耳(Lise Buyer)说:“没错,我们的确又疯了。但是这次的疯狂只是针对有限的几家公司。Facebook是一个明显的代表,但是还有另外几家引人注目的企业。”

  高盛助推

  对华尔街而言,互联网创业企业的吸引力源于上世纪90年代,他们当时可以借助辅佐企业上市来赚取费用。根据汤森路透的数据,在1999年的泡沫高峰期,整个投资银行业获得的承销费用高达13亿美元。

  但随着激情达到顶峰,许多企业也开始通过专项投资基金和直接投资等方式为客户和他们自己展开投资。而在许多案例中,这些银行都像普通散户一样赔得惨不忍睹。

  “2000年的投资业绩极差,因为很多公司从IPO到破产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威瑟尔说,他的公司去年被美国金融服务公司Stifel Financial收购。

  1998年,高盛私募股权投资部门成立了一只28亿美元的基金,主要投资互联网股票。在此之前,该公司在1992至1998年对科技和通讯领域的投资不足30起。

  但在1999至2000年间,这只新基金共计投资了56家科技企业,平均每笔投资额为2700万美元。该基金对科技领域的投资总额为17亿美元,但在泡沫破裂后却亏损了40%。

  曾在1999年负责高盛母基金(Fund of Funds)和其他投资业务的菲利普·库珀(Philip A. Cooper)回忆称,当年的投资者都在积极渴求科技股。迫于压力,他于1999年成立了一只以科技为中心的基金,规模为9亿美元,但8周内的认购额就达到20亿美元。尽管认购非常疯狂,但他依然维持了9亿美元的规模。

  “需求很大,但我们还是很谨慎,不想投那么多钱。”库珀说。

  其他机构

  包括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在内的其他华尔街公司也在那时成立了很多中小型投资基金。例如,摩根士丹利1999年与高盛和其他公司一同向CarsDirect.com投资了2.8亿美元,但由于市场恶化导致这家网站放弃了上市计划。

  “我们当时认为几周内就可以让投资翻番。没有人做任何尽职调查。” 美国对冲基金Lindzon Capital Partners霍华德·林尊(Howard Lindzon)说,他在CarsDirect.com的投资中损失20万美元。

  同样是在1999年,后来并入摩根大通的Chase Capital Partners也投资了Kozmo.com。这家网络配送服务公司那时获得了数亿美元风险投资。摩根大通当时还称之为“消费者的一项重要资源”。在高峰期,Kozmo的快递员超过1000人,但不到两年后,却终止了运营。

  网上杂货铺Webvan则是互联网泡沫时期最受期待的IPO之一。该公司从软银红杉资本、高盛等机构融资近10亿美元。作为主承销商的高盛投资1亿美元。

  Webvan上市首日股价飙升65%,收盘时的市值约为80亿美元。但两年后,Webvan却宣告破产。

  大约是在同一时间,以互联网为重点投资目标的共同基金也开始激增。1999年在仅有几家,但一年后却增长到40多家。美林互联网战略基金成立于2000年 3月,总额约为11亿美元,但当时已经接近泡沫顶峰。大约一年后,在亏损了约70%后,美林关闭了该基金,并将其并入了另外一只基金。

  该基金的基金经理保罗·米克斯(Paul Meeks)说:“我们当时都一股脑地冲向我们认为热门的东西。”他于1998年至2000年间在美林成立了6只科技基金。

市场现状

  如今,不仅风险投资、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公司大举进入互联网领域,华尔街投行也开始再度发力,这也成为了部分投资者的*担忧。

  过去5个月间,很多风险投资家都完成了大量融资。Facebook股东AccelPartners将融资20亿美元投资中国和美国,而另外一家风险投资公司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也表示将成立一只15亿美元的新基金。Greylock Partners、红杉资本、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和KPCB过去6个月间共计融资超过30亿美元。

  这一数字令威瑟尔炫目。他表示,无数的对冲基金都在投资私有领域。

  随着资金逐渐累积,市场开始担心这些投资是否会展开充分调研。米克斯认为,由于“赢家”数量不多,因此投资者势必会选择一些“输家”,或是溢价过高。

  “当你看到估值随意飙升时,但愿这真的是一家独特的企业。”他说。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新浪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