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团队在怀柔拓展。(TechWeb配图)
明确不做什么
2010年4月份,蔡虎正式接手百度电子商务事业部。
5月初,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思考,蔡虎召开全体员工的沟通会,蔡虎的PPT标题是《创新、开放、生活的电子商务》。
“创新不是产品功能的创新,而是针对战略的创新,也是产品架构和运营模式的创新。正是因为我没有传统互联网的固有产品思维,让我认知到完全靠产品驱动和模仿Copy的互联网年代已经过去了。”蔡虎说,“我们要做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电子商务,要着眼于电子商务的生态圈,甚至站在中国商业的发展的高度,顺应趋势、明晰战略、解决问题。而生活电子商务领域刚刚开始,它是我看到的*一块空间,最有潜力的机会。”
蔡虎对团队说,公司把中间页的战略重担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没有人知道怎么做,但我相信这个方向。想一起做的,我们就一起重新开始,不想改变的,可以推荐去百度其他部门。或者仍然想做传统电子商务,跳槽去别家。我绝不挽留!
有啊商城不再继续拓展,只安排最少的人手保障日常维护。整个团队根据新战略重新开始构建。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方向性的调整还是引起了不小的人事“地震”,产品和商场运营团队几乎完全换血。到2011年3月底,有啊正式宣布关闭商场业务后短短几个月,300人的有啊团队到2010年8月几乎减员一半。
那是一段最艰难的时期。“几乎每周都有申请调离到其他部门的,或是拿着其他电商公司高薪Offer辞职的,我基本没有挽留。一方面尊重团队成员的选择,一方面也在暗暗观察谁能经受出不确定性的考验,谁对大方向抱有执着理想和坚定信心,谁能在挑战和困难面前不懈坚持……我自己也在心中划出来了大概三十来个核心骨干,只要这些人在天就塌不下来。结果他们果然都坚持下来了,这是他们对我的信任,更是我的幸运,也是今天爱乐活的福气。”蔡虎说。
此时,生活服务类的互联网产品已经开始冒出苗头,团购大潮更是风起云涌。“但是无论58同城、赶集的分类信息、大众点评、还是团购其实都不是我心目中设想的产品模式或商业模式。等到我们的有啊生活beta版上线,外界说原来你Stanley(蔡虎的英文名)要做分类信息,我也不去回应,其实压根我就没想过要做分类信息,现在又有人说,是不是要做点评,我当然也不是做点评。”蔡虎回忆说。
“白板计划”在一步步推进,蔡虎开始重组团队。
蔡虎接手时的有啊团队是以产品和技术为导向的,200多人的团队中,大部分都是产品和技术人员,运营人员只有几十人。做本地生活服务,必须产品和运营两条腿走路,2010年5月,蔡虎就开始组建销售运营团队。
到了2010年10月,*个商业产品beta版上线,当时采用了来电付费PPC(Pay Per Call)模式,而不是点击收费。这个尝试的目的性非常强,它让有啊团队开始近距离了解本地商家的营销推广需求。不过在尝试过程中,蔡虎也发现这种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生活服务行业,同时它仍然只适用于某些行业的头部客户。它是竞价机制,而毕竟愿意高付费的商户比例是有限的。在此期间,团队也在不断琢磨本地商家的营销需求,寻找用户的感觉。
蔡虎更加坚定了未来不靠单一商业产品的思路,而是要为商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实现一站式的网络营销推广。“我的愿望是做出这样的商业产品,让所有的生活服务商家都能够付得起费,也愿意付费,公平竞争,更获得满意效果,生意能一天天做大。”蔡虎说。
蔡虎同时也坚定地认为,这样的商业产品成功的核心要素是要解决用户的消费决策。“只有用户在这里完成消费决策,商家才愿意付给你钱;如果只是凭借流量导入,并简单粗暴地售卖给商家,商家不一定愿意付钱,即使愿意,也不心甘情愿,更不持久,因为缺少用户决策的重要环节。我要做,就做彻底,做到*,能够解决根本问题。
那么,根本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呢?
任何一个用户的消费决策大体上由三方面组成:一是商家的信息,二是用户的口碑,三是足够的优惠。商家信息在有啊生活的尝试阶段我们已经找到方法可以解决,但远远不够,用户消费决策仍然很难形成。用户到百度搜索需求,可能会来有啊看商家信息,然后可能再去大众点评网上看点评,再去团购网站看有没有优惠。如果全部都做,显然太重,不现实,但是用什么产品来解决用户消费的决策问题呢?蔡虎“准备摸着石头过河”,虽然没有完全想清楚“做”什么,但蔡虎说当时他已明确了几点“不做”:
一不做点评。大众点评网已经做了9年,再怎么做也超不过点评。做点评,只会遇到像有啊最初做C2C模式一样的艰难。
二不做老论坛。论坛产品已经过时,特别是微博兴起,论坛风光不再。
三不做纯团购。任何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必须是能够持续性发展的,并基于“共赢”,不指望突然的市场爆发,绝不做投机者。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TechWeb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