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京东体检报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日用百货最弱

京东的业务主要有三块:3C家电、日用百货、POP平台。3C在总体销售额中占接近60%,大小家电大约有20%,日用百货是最弱的。
2012-10-23 13:46 · 创业邦 及轶嵘
京东的未来,不仅意味着一家公司是否靠谱,还意味着一种模式是否靠谱。

京东在忙什么?

  鲁振旺(资深 电子商务观察员):京东的业务主要有三块:3C家电、日用百货、POP平台。3C在总体销售额中占接近60%,大小家电大约有20%,日用百货是最弱的。

  3C产品线上的产品,像笔记本、手机等,价格透明度非常高,厂家定价,流通环节也比较透明,毛利率只有三四3、4个点,属于战略性品类。

  京东是靠3C起家的,有一定的用户沉淀优势。3C品类最全,在3C上的全国 物流布局也很强。这是它的优势。

  在家电方面,小家电毛利率一般在5-7个点,大家电一般在6-10个点。京东在大小家电方面,很多商品都没有跟厂商直接合作,是通过第三方拿过来的货。即便直接拿到货的话,由于规模有限,议价能力也很弱。

  京东百货主要以图书、化妆品、母婴用品、食品饮料为主。这些产品属于比较标准的产品,毛利率很低。京东图书大概十一二11、12个点的毛利,奶粉的毛利可能不到十10个点。高毛利的百货主要以非标准品为主,但这类产品不适合集中采购,适合开放平台。

  POP平台要依托于大 物流格局,分拣配送一次性完成,才有希望做起来。京东的物流还是以租赁式为主,是比较分散的小仓库,需要多仓分拣,物流成本降不下来,平台效率提高不了,对商家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那么就很难通过这个平台赚到钱。

  总体来说,京东自营业务的毛利都很低,而整个费用率在12%左右,一直是亏损的状态。

  黄若( 华平资本投资人):京东做百货会对毛利状况有所改善。但是百货也有制约因素。,*,百货的配送费用比3C数码要高。一个几十块钱的拖把,运费要19块钱。第二,百货库存很大,有囤积。所以做百货,不能仅仅看到它毛利高。整体来说,线下百货的毛利在35%左右,线上因为追求低价,估计可以做到15%左右。

  平台和 B2C的商业逻辑不太一样,你很难想象一家公司可以同时做平台和 B2C。平台更多强调是前端的东西,比如页面的展示、跟用户的互动等,而B2C更多强调后端,采购、进货、配送等等。这两者DNA不太一样。我没有见到特别成功的将两者糅合在一起的企业。

  李成东(独立电商分析师):京东在模仿亚马逊(微博),这是市场决定的,必须如此。亚马逊收入的10%来自于平台业务,48亿美元。倒推过来,其实亚马逊很多其它业务是亏损的。京东就是在模仿亚马逊的模式,没什么创新的。不靠 零售赚钱,而是靠平台。

 京东V苏宁,谁更有实力?

  谁钱多?


  鲁振旺(资深 电子商务观察员):京东现在被传言,两个月来一直在寻找投资,去年融到了11亿美金,60多亿人民币,从投资行为看,净亏损和物流投入基本上是并行的,规模越大,物流越大,亏损越大。到今年年底,我相信它的自有资金会用完。

  左英杰(北京新七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今年6月份香港分析师会议的数据,京东应付帐期天数是38、存货周转是35天。京东的现金流一定是可以周转过来的,经营是可以持续的。如果企业的经营是不可持续的,这些VC都是很精明的人,早就脱身走了。

  李成东(独立电商分析师):京东不缺钱,京东财务的人跟我说的。

  刘步尘(夸父企业管理 咨询机构首席顾问):苏宁一年有将近七八个亿的利润,母体挣钱,可以给苏宁易购(微博)输血。今年张近东还融到了不少钱。

谁的仓储物流体系更好?

  刘步尘(夸父企业管理 咨询机构首席顾问):苏宁有比较成熟的仓储配送体系,每个省都有仓库,仓库分布均匀,并且店面和仓库都下沉到地级市,在配送的深度和幅度上都比京东更强一些。

  京东现在只能在个别城市建仓库,大部分地方都没有仓库。 刘强东说话不靠谱,我们也不知道他到底有几个仓库。他一直说要在上海建一个亚洲*的仓库,但有人去调查,发现那块地还长着草呢。

  苏宁在后台系统支持方面不是太大的问题,现在系统有了成熟的模式,苏宁的起点高,不能因为进入得晚,就认为其系统不好。

  京东虽然没有店铺费用,但物流成本为6.6个点,一单的物流成本超过20块钱。这和淘宝、当当这种通过落地配的形式服务的公司相比还是偏高,当当一单14块多。有人说电商的成本比实体店要低,这是个误解。大连锁电商开实体店基本上是不花钱的。物业费用都来自供应商。总体算下来,电商成本要远远高于实体店成本。实体店把成本都转嫁给供应商了。

  鲁振旺(资深电子商务观察员):苏宁的物流格局是分散性的,全国90多个仓,虽然有中心仓和分仓的概念,但还是以分散性的物流格局为主,几十万的SKU很难放进去。这与开放平台所需要的物流格局不匹配。

  另外,苏宁是个比较传统的公司,虽然号称要做亚马逊,但其技术体系离需求是非常远的。所以其开放平台只能作为战略性的储备业务,可以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但是很难作为一个大的业态去发展。

 谁跟供应商关系好?

  刘步尘(夸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顾问):大连锁的营业收入都在千亿以上,销售收入越大,采购价格越便宜,并且这些大连锁和供应商是一二十年的合作关系,形成了相对来说比较成熟的合作模式。

  京东一方面采购量比较少,采购价格肯定比较高。另一方面,与供应商的合作肯定也不如苏美那么密切。

  左英杰(北京新七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苏宁、 国美和厂商的关系不是经销关系,而是代销关系。

  经销模式的特点是把供销两端做了社会化分工,前端做 零售的人,承载所有零售周转的压力。

  苏宁、 国美则是代销关系,相当于个Shopping Mall,不存在销售的问题。销售人员、商品都是厂家的,价格也是厂家定的。它就是提供个销售场地和宣传功能,

  国美苏宁的玩法是这样:进货时,定价权不在自己手上,你问国美苏宁每款产品的价格,他们都不知道。大部分谈判集中于活动和合同,今年你给我多少返点,具体产品卖多少钱我不管。场地费给我多少,促销费给我多少。

  这种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被淘汰。

  代销模式造成了社会分工的不明确,厂家本来应该做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但不得不介入一线零售;而做零售的,又不好好做零售,要把自己该付的责任推给厂家。

  基本上所有的电子商务都是经销模式,到账期就结账。买货就是一笔笔买,没有什么返利和进场费。货买进来,我卖多少钱我来做主。

  这样的话,以进货价进货后,经销商有控制终端零售价格曲线的权利。产品销售在成长期时,会卖高一点,在成熟期时赚取*的利润,在衰退期降价甩货。这跟厂家产品的生命周期是一致的。

  苏宁在家电这块和京东是不同等级的企业,捏死京东是很容易的事情。为什么还能吵吵着打价格战呢?为什么京东还有货卖?因为供应商是支持京东的。

  为了避免线上冲击线下,供应商专门生产了一批电子商务*机。京东和新七天的80%都在销售*机,20%在销售共线产品(线上线下相同的产品)。而苏宁国美80%都在销售共线产品。

  京东苏宁为什么没打起来?按道理说不可能打不起来,如果两家的货源都是一样的,那肯定会打起来。因为总有一个会降价。

  最终的评论是两家谁都没有降价。因为两家卖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供应商希望天猫(微博)和京东胜。因为这二者被打死了,苏宁、国美又会垄断渠道,但京东、天猫打死苏宁、国美的可能性很小,最后的结果是四分天下,甚至五分天下、六分天下。对供应商来说,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是*的满足。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业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