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搜狗王小川的生存之道:“兼容性”很强的边缘人

没有人可以提供一张既成的图纸指引他们该怎么把一栋楼盖起来。这包括该找什么样的工人,选择什么样的建筑材料。他们不懂更没意识到,这栋楼盖好了还需要有好的装修设计,以及把它卖出去。
2013-01-22 15:40 · 创业邦 夏宏

他的前任老板叫陈一舟,他的现任老板叫张朝阳,他的投资人叫马云,他的对手一个叫李彦宏、另一个叫周鸿祎

\

“我记得乔布斯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要知道自己还是处于一种饥渴和无知里。”34岁的王小川,在搜狐已经工作了13年。他曾经的一些同事都惊讶,他在搜狐能待这么长时间。而王小川一直在一种“饥渴”感里走了过来。

2003年王小川开始做搜狗搜索引擎,两年前搜狗从母体分拆出来,他成为了这家相对独立的公司的CEO。经过10年历练,搜狗在中国芜杂的互联网版图上浮出水面,并成为国内用户数排名第四(3.7亿)的互联网公司。在搜索市场,它排名第二。

王小川少年得志,1993年获全国数学联赛一等奖,被保送进成都七中;念高三的时候,获国际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金牌,被保送至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聪明”、“相当有韧性”,这是曾经和他共事过的人对他极普遍的评价。

当王小川带领一批极客做搜索引擎的时候,搜狐并不具备做这件事的技术基因。并且,“全世界能做这事的国家,比做核弹的还少。”王小川说。研发团队以技术为驱动,而搜狐是一家媒体属性的公司,彼此不兼容。不少人质疑这件事情难干成。产品运营后,它面对的是已经上市的强大对手,而搜狗团队只是搜狐里的一个部门,为什么它没有被大象的阴影遮蔽掉?

“把产品做出来,和运营起来的难度相比简直不是一个量级。”一位初期便待在这个研发团队,与搜狗一同走过来的内部人士感慨。极客容易陷入单一的技术性思维的路径,但王小川很早就“打碎”了自己,首先改变了自己的格局,从技术驱动开始,走向产品,再到管理的线路。除了“坚韧”,熟悉他的人,对他另一个最为普遍的评价是:“这是一个兼容性很强的人。”

一位投资人对《创业邦》说:“很多人总讲,我也能做搜索,但你发现,没做两天他就玩不下去了。”在新一拨的互联网创业者里面,像王小川这样技术出身的人非常稀少,甚至有投资人评价为“几乎没有”。而作为极客,肯放弃自己在专业领域里的骄傲感,懂产品和拥有管理能力,这样的人就更少。

2012年11月上旬,搜狐发布了第三季度的财报,公开数据显示搜狗实现营收3700万美元,同比大涨102%、季度环比增长23%;CNZZ数据,搜狗搜索的流量份额从6月份的7.4%增长到了9月份的8%。

在这些数据后面,搜狗达到了“规模”,但它依然是一家创业公司。因此,在既定战略实践、产品价值释放的过程里,王小川说:“我们处在一个转型的阶段。”在大象的阴影里,搜狗逆流而上,没有遵循所在领域普世的游戏规则。他说:“你看,创新还是可能的。我们是1300名员工,而百度是2万。”

王小川1978年出生,27岁晋升为搜狐副总裁,是5位副总裁里最年轻的一位。曾经有过一段短暂的时间,他在搜狐的地位一落千丈。他为什么没有离开?

大早与晚集

2000年搜狐收购了陈一舟、周云帆与杨宁创办的ChinaRen。王小川在这一年进入搜狐。彼时他已在ChinaRen以实习生的身份工作了一年,还没念完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本科,但在这个平台上他做过内容发布系统,也做过悟空搜索引擎等多款产品。点点网的创始人许朝军与他既是同学,又曾是同事。“仅我们计算机系就有十几号人在ChinaRen兼职。”许说。

一年时间,他证明了自己的技术才华。一位与他共事过的朋友告诉我,那时候王小川已是这个团队里的“技术大拿”。

直至2003年,王小川在搜狐组建主导开发搜狗搜索引擎的研发中心时,也仍然是一名学生。当时,他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高性能所念研究生。不仅如此,整个研发中心里的20来人大多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还在念书的学生,有12人出自奥赛集训班。“这些人都是我挨家挨户找来的。”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这20来人都是天之骄子。这支团队也很快证明了他们的才能:11个月后搜狗搜索引擎发布。

这并非是一个从表面上看,多么不可能实现的研发速度。在那个阶段,某门户网站用一年时间也做出了搜索引擎。“但他们是一支100多人的团队,封闭式研发。而搜狗在2004年,最多的时候也就30来人——他们穿梭于校园与公司之间。”一位内部人士说。

平地盖楼。没有人可以提供一张既成的图纸指引他们该怎么把一栋楼盖起来。这包括该找什么样的工人,选择什么样的建筑材料。他们不懂更没意识到,这栋楼盖好了还需要有好的装修设计,以及把它卖出去。在ChinaRen,王小川虽然做过搜索引擎,但那只是一个由3、5几个人组成的小项目。

这些学生内心骄傲,血气方刚,带着书生气。年轻人身上所具有的那种青春特质,在他们身上不会体现得更少。这不是太奇怪的事情。但一时,他们成为了搜狐的异类。这家门户网站媒体属性鲜明,而研发中心的基因却以技术为显要。不同的思维路径表现在工作方式上,就会有不可避免的碰撞。为什么他们会领着比自己高的薪水?并且,他们还是搜狐*实行弹性工作制的部门。不但如此,这个部门对于硬件采购与运营成本的要求还蛮大,最直观的表现是,为什么一个人要用两台电脑办公呢?

很多人,都没觉得他们能把搜索这件事做出来。

在这个技术力量薄弱的网站,搜狗搜索引擎成为搜狐*上线后未崩溃的大型技术系统。但产品发布后,依然令搜狐里的一些人十分不解:为什么用自家产品搜索新闻,新浪会排名在搜狐之前?此外,还会随手搜到一大把“敏感词”?由于对技术缺乏了解,甚至会有人提出逾越了技术本身所能实现的要求。

搜狐收购ChinaRen吸引它的是社区、SNS,而不是技术力量。搜狐接二连三推出产品,接二连三在*天被“挂掉”。2004年张朝阳在公司内部提出了以技术为驱动的概念。有大概半年左右的时间,张朝阳几乎每周都会召集包括王小川在内的技术骨干去东方君悦酒店座谈。搜狐下定决心做一次转型。

在东方君悦的座谈,王小川开始留意张朝阳作为老板想问题的方式。王小川在这个阶段开始了自己的转型——跳出一个极客以技术为驱动的思维框架,考虑“如何通过技术去实现服务。”他对产品、市场开始变得敏感。这成为了他后来的一条发展路径,从技术导向,到产品驱动,直至如何通过管理去有效地保证产品的品质,实现一个商业模式的价值。在搜狐他面临到的压力,使他感受到这不单单只是一个技术开发的事。

2004年,团队里的一些成员处在一个面临不同抉择学业结束的阶段。这年,这个团队里的人走掉了差不多一半。有些人选择了出国或回校继续深造,也有人去了其它公司。

2003年至2004年,北京联想桥路北的青云当代大厦。20来人,在这栋楼里每天要工作到凌晨以后。他们最常有的“休闲”方式便是下班后,在王小川的召集下,骑着自行车,在北京午夜的大街小巷闲逛。2004年一些人选择了离开。因为这些技术出身的人没有长时间去运营一个大产品的经历,所以搜索引擎发布后处在一个一时找不到清晰目标的状态:“产品做出来后,有点像学生,上完课、考完试大家就散了。”一位内部人士说道。

王小川说,“参加奥赛的人,过早地把自己装满了,以为还能做出很多很多这样的事情来。我当时在这些人里面技术最*,但我觉得自己在商业等其它系统里面,还有很多要提升的空间。”他表达了一个“无知论”这一个观点,在他聊及到一位互联网大佬的时候,也表达了一个类似的观点,“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好用的东西,人的认知是有限的。用有限的认知掌控一个更大的世界这做不到。所以最后的问题是,人需要一种信仰,或者宗教作为支撑。”他不喜欢那种*的“到了头的冷静和睿智。”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业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